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無名的鄉紳

守護爵士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西漢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漢代為漢高祖劉邦建立的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前期定都長安,又稱西漢、前漢;後期定都洛陽,又稱東漢、後漢。劉邦於秦末率起義軍攻下咸陽,受項羽封為「漢王」後,又與項羽開展了長達四年多的「楚漢戰爭」。到前202年,在垓下之戰時取得了對項羽的決定性勝利後即帝位,創立了漢朝,史稱西漢。

漢朝各種制度基本上沿襲秦朝,但鑒於秦朝速亡,漢高祖廢秦苛法,實行與民休息政策,減輕租賦徭役,令軍吏士卒及流民各歸本土,給予田宅。有軍功的給予食邑封賞。又抑制富商大賈,限制商人對農民的兼併。這樣使地主階級的統治秩序重新得到穩定,農業生產得到恢復。文帝和景帝時繼續重視農業,輕徭薄賦,社會經濟從恢復走向發展,鹽鐵等手工業及商業也有發展。

由於漢初大封諸侯王,地方諸侯王勢力膨脹,景帝時出現了「七國之亂」,平叛後諸侯王勢力大大削弱,中央集權制也加強了。武帝時是西漢的鼎盛時期,經濟繁榮、府庫充實。國家統一貨幣,鑄五銖錢,嚴禁私鑄錢,鑄鐵業實行國家專營,實行均輸法、平準法,朝廷財政收入大增。在這基礎上,武帝採取了積極的對外政策。北方匈奴長期以來是中國主要邊患,武帝發動了三次戰役打擊匈奴,使匈奴遠徙漠北,保證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邊地屯田,修長城,築烽燧,並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中亞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的開闢,大大促進了陸道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武帝還採用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教授五經,使經學成為食祿的工具。當時又建立國家藏書庫,整理圖籍,使文化事業發展。傑出的史學家司馬遷寫下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五千年來,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興盛與衰微,輝煌與悲愴,和風麗日與腥風血雨,多少事如煙而逝,多少事流傳百代,多少人悄然而去,多少人浮沉史海……這一切匯成了浩瀚的歷史長河,鑄成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了解昨天,把握今天...方可創造明天!!
資料部分來源:中華網

[ 本文最後由 小依萍 於 07-3-29 02:46 P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鄉紳

守護爵士

昭帝、宣帝時,經濟繼續發展,但已潛伏危機,出現外戚專政,豪強勢力增強,流民增多。元帝以後,宦官外戚更加得勢,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化,農民起義不斷出現。

成帝時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權,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繼為大司馬大將軍,家財億萬。哀帝時,西漢王朝在農民起義威脅下搖搖欲墜,王莽企圖用「再受命」的辦法來解決危機,結果失勢。

平帝時,王莽復起,排除異己,樹立黨羽,收攬民心,籠絡儒生,為支持自己篡位奪權做準備。平帝死,孺子嬰立,王莽見有機可乘,於居攝三年(公元8年)廢孺子嬰,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西漢亡。

西漢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華各民族的核心漢族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原戰國時各國的文化便相互滲透融合,到西漢時中華地區在典章制度、語言文字、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多方面都逐漸趨於統一,構成了共同的漢文化。

從此中華地區的各族就出現了統一的漢族。漢族和周邊各少數族都是漢代中國多民族國家的成員。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2 小依萍 的文章

幾點建議:
1.東漢宜與西漢區隔看待
2.漢武帝與匈奴的戰爭除了那三場勝利外,幾乎次次敗北,相較於後漢昭帝與漢宣帝的成就,漢武帝反而不如,所以希望能對昭、宣二帝多著墨些。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漢昭帝劉弗陵前95年前74年),西漢第八位皇帝前86年—前74年在位),漢武帝幼子,諡號孝昭皇帝,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是武帝朝的大美人,被稱為「拳夫人」。據說她懷孕14個月才生下劉弗陵,大臣們都以為帝降生,紛紛恭祝武帝。武帝老年得子,更是愛不釋手。武帝臨死前,準備立劉弗陵為太子,但是為了防止「子幼母壯」、外戚專權的事情發生,他藉故處死了鉤弋夫人,然後請得力大將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為首輔、匈奴金日磾為次輔、上官桀為佐軍以及桑弘羊為理財等四重臣來輔佐劉弗陵。武帝死後,劉弗陵在重臣的擁立下登基繼位,就是漢昭帝。
昭帝登基時才8歲,卻聰明伶俐、十分果斷,對匈奴的政策十分得當。面對漢武帝時代的連年征戰、增加徭役,昭帝聽取重臣的建言,減少賦稅,足足減少了3倍,進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在首輔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來朝,使漢朝出現了中興穩定的局面。可惜,前74年,昭帝暴病而死,這位有望為中興之主、十分有作為的皇帝英年早逝,享年僅21歲,在位13年,可謂天妒英才。
漢昭帝死後葬於今天西安市平陵


轉貼於維基百科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漢宣帝劉詢前91年——前49年,本名劉病已次卿,即位後改名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3年——前49年在位)。漢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
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蠱之禍」爆發,劉病已的祖父、當時的太子劉據和他的父親史皇孫劉進均因此被殺,剛剛出生不久的劉病已也被投入大牢。因為有人說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武帝命令處死所有犯人,廷尉監邴吉據理力爭,保住了劉病已的性命。第二天武帝就撤銷了這道命令。由於他還是個嬰兒,邴吉在獄中挑選兩位女囚做他的奶娘。劉據一案平反後,劉病已寄居在祖母史良娣的娘家。前75年許平君為妻。
漢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駕崩,其侄子昌邑王劉賀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弟霍光擁立為帝。劉賀在即位的21天內就做了1127件不該做的荒唐事,被廢。時任光祿大夫的邴吉此時向霍光推薦劉病已,於是霍光立時年19歲的劉病己為皇帝,是為漢宣帝。
宣帝初即位,政事一決於光。朝臣和上官太皇太后都認為應立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為皇后,但宣帝顧念舊情,「詔求微時故劍」,於是群臣議決立許平君為皇后。霍光的夫人非常惱怒,於本始三年派人鳩殺許皇后(諡號「恭哀皇后」),霍光授意宣帝不追查此事;次年,霍成君如願以償成為皇后。
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病逝,宣帝開始親政,逐步開始剝奪霍家的權力,霍家人開始感到恐懼。地節四年霍家試圖發動政變,事情敗露,遭滅族,霍皇后也同年被廢。

政績與評價由於宣帝長期在民間生活,深知民間疾苦,所以他在位時期,勤儉治國,進一步確定儒家地位,而且還很放鬆人民的思想,對大臣要求嚴格,特別是宣帝親政以後,漢朝的政治更加清明,社會經濟更加繁榮。在親政的二十年中,他著重於整肅吏治,加強皇權。他不但族滅了腐敗的霍氏家族,而且誅殺了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貪污的官員。為維護法律正常行使,宣帝設置治御史以審核廷尉量刑輕重;設廷尉平至地方鞠獄,規定郡國呈報獄囚被笞瘐死名數,重視民命之余又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此外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宮講論五經異同,目的是為了鞏固皇權、統一思想。其餘如廢除一些苛法,屢次蠲免田租、算賦,招撫流亡,在發展農業生產方面繼續霍光的政策。對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則軟硬皆施。神爵元年(前61年),先零部(屬羌族)與諸羌聯盟並和匈奴借兵,企圖對漢復仇。宣帝派後將軍趙充國、弩將軍許延壽出金城攻擊西羌,均獲勝利,留趙充國屯田。神爵二年五月(前62年),羌族殺其首領楊玉、猶非等,遂降漢。宣帝設金城屬國,撤回屯田軍。 襲破車師。時匈奴發生內亂,呼韓邪單于甘露三年(前51年)親至五原塞上請求入朝稱臣,成了漢朝的藩屬,宣帝又得以完成武帝傾全國之力用兵而未竟的功業。
宣帝統治期間,「吏稱其職,民安其業」,號稱「中興」,應該說,宣帝統治時期是漢朝武力最強盛、經濟最繁榮的時候,因此史書對宣帝大為讚賞,曰:「孝宣之治,信賞必罰,文治武功,可謂中興」。他與前任漢昭帝劉弗陵的統治被並稱為昭宣中興
黃龍元年(前49年),漢宣帝去世,在位25年,享年44歲,諡號孝宣皇帝廟號中宗 ,逝後葬於今天西安市東郊的杜陵



轉貼於維基百科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24 06:48 , Processed in 0.02414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