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天下創世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摧殘文化先滅語言

[複製連結] 檢視: 1524|回覆: 28

原文由天下創世 於 07-4-7 03:10 PM 發表
大概不知道為什麼,我發現戰後嬰兒潮父母所生的子女(七 八年級的小孩)已經不太會說 台語 客家話 原住民話

尤其是原住民與客家話,幾乎已經沒啥人會講了

好吧~~國民黨跟共產黨對戰來到台灣至少有學會一招,就是擅用媒 ...

不贊同所謂摧殘方言的說法,國家語言統一的政策並沒有錯,無論何種語言被選定為共同標準,其他方言的發展空間必然會遭到擠壓,因為官方語言具有不分任何對象,都必須強制學習的絕對優勢,以保證國民間能夠互相溝通,相形之下,其他方言就沒有必須學習的絕對優勢,放棄學習方言並不會造成生活出現困難,也因此演變成方言可有可無的窘境.

不是方言被摧殘,而是方言的發展空間必然會遭到強勢語言的擠壓.

再者,現今保存方言的用意是在表現國家文化豐富多元的內涵,實在沒必要將單純的文化議題提昇到歷史是非的評論,這只會造成毫無意義的論戰糾纏,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國民黨以往大力推廣國語造成其他方言的沒落是必然現象,如果當初推廣的官方語言是閩南話,其他方言也一樣會逐漸消失,別忘了,早年在臺灣的語言類別極為眾多,不僅是原住民語,大陸各省的方言,諸如山東話,湖南話,四川話等等,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夠記得?國民黨在推動國語政策的過程中或有過失,但方言沒落的主因還是在官方語言的強大壓力下無法發展所造成的.

歷史歸歷史,文化歸文化,探討如何保存文化變成論斷歷史是非,最後結果就會像政治人物一樣不知所云.
 

缺錢!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我認為政府推動的政策沒有甚麼做用

還有就是 就算以前國名黨禁止講母語

現在還是傳承下來了!

我的親戚全都會說母語

不會說反而會被笑

可見祖先們比我們還重視母語

即使被打壓 還是學的比現在的我們還要好..

我就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好了

我之所以不會說客家話

是因為我母親和我父親所說的腔調不同

父親忙於上班 沒有時間好教身為子女的我們

1.現在父母普遍忙碌 大多都以會說國語就好...

母親並不是不想教我們 因為腔調不同就放棄教我們了..

我認為只是藉口啦= ="

但是還有更閩南配客家 客家配閩南

2.父母的母語不同 父親大多是經濟支柱 依傳統要學父親的母語
母親就沒用武之地..

其實母語要看自己有沒有心學起來

我現在也努力的學習當中...

有人估計客家話會失傳

我想這要靠客家人來守護~

話說在客家話當中 我知道的就有5~6種腔調了(汗.

北京話 現在的 國語

當初也是追求所謂的統一

就像秦始皇一樣吧!

當然方便許多

現在來說國語不可能換過..



國語充其量只是用來溝通的話

對我來說並無感情...

在家談事情大多用母語

還有就是打仗時用吧(?

[ 本文最後由 夜星旋風 於 07-4-10 05:48 A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記得以前看過的日本綜藝節目
節目是來台灣尋找美食
當他們遇到原住民老爺爺時
這些原住民老爺爺以流利的日文跟那些日本人溝通
對於族民   則以母語互相溝通

日治時代的國語是日語     但原住民一樣會說他們的母語
國黨政府時期的國語是北京話    但民眾的母語已漸漸忘記

學國語   一定要禁用母語才能學會嗎?
語言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當語言消失時   文化也漸漸失去

母語的消失  過錯不在於國語
而是在推廣國語的手段
話說  我國小時   還遇過在校內不能說方言的時期呢!
好像直到小蔣掛了   這規定才取消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13 estchiu 的文章

學國語   一定要禁用母語才能學會嗎?
語言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當語言消失時   文化也漸漸失去

母語的消失  過錯不在於國語
而是在推廣國語的手段
話說  我國小時   還遇過在校內不能說方言的時期呢!
好像直到小蔣掛了   這規定才取消的


其實對國語政策的問題並無可非議,問題在於推行國語政策之餘,並沒有必要去迫使人們放棄使用母語。
老話一句:「目的正確,不表示手段就一定正確

[ 本文最後由 HOLMESLEE 於 07-4-19 01:28 AM 編輯 ]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一般的英雄

天中皇帝!!人中蘿莉!!

原文由HOLMESLEE 於 07-4-19 01:26 AM 發表


其實對國語政策的問題並無可非議,問題在於推行國語政策之餘,並沒有必要去迫使人們放棄使用母語。
老話一句:「目的正確,不表示手段就一定正確」 ...
但是這種邏輯往往碰上矛盾

目的正確-手段不正確=成功

目的不正確+手段正確=失敗

目的不正確-手段不正確=失敗

目的正確+手段正確=成功


手段正確與否  不影響結果



因此未來的考證上   往往出現爭論與空交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 蘿莉天皇 於 07-4-19 11:51 發表
但是這種邏輯往往碰上矛盾

因此未來的考證上   往往出現爭論 ...


所以目的正確就可以了?
是否要詳加考慮這種思考下造成的傷害?
還是說你認為沒有關係?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一般的英雄

天中皇帝!!人中蘿莉!!

原文由zgmfx30a 於 07-4-19 01:00 PM 發表


所以目的正確就可以了?
是否要詳加考慮這種思考下造成的傷害?
還是說你認為沒有關係?
這樣說   邏輯上會出現很大的困難

目的達成了   基本上手段就很難去判斷對錯

我們知道  目的達不成   手段一定是錯的

但是反過來   目的達成   手段一定對的?

這個邏輯上就會衝突




因為你無法用結果去判定手段對錯

今天手段換了   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  也未必更好  甚至可能無法達到目的



今天的結果卻是好的    那手段到底如何判定對錯?



坦白說   這是無解的  這是一個空集合



但是基本上  從歷史角度而言   想達到目的就要不擇手段ˋ想獲得勝利就要冒險犯難

傷害只要不是"無謂的"   造成一點傷害其實無妨

軍隊沒有犧牲  就想打勝仗?    這是不可能的..........



與其去當一個理想的王莽   當一個實際點的商鞅我認為是比較適當的



如果當初是我主導國家   也許我不會讓人民掛狗牌  

但是  我會強迫ˋ逼迫   每個人都要會國語

不會的   強迫你學到會

例如:定期抽考國語  不會的打手心  或者罰錢之類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to羅莉天皇

日治時代    原住民的日語與母語一樣流利
國黨時代   原住民國語流利而母語忘了差不多

他們都達到他們要的目的了--會流利的國語
但是誰的手段好??
有些事情是可以兩全其美的
為何要放棄這種方法而去尋求只能偏向其一的方法呢??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發現
以鼓勵代替責罰的方式會更有效果
不論打手心與罰錢....都遠不如''不準下課''來的有用
為了可以下課   小學生會認真的做完以期得到''下課''這個獎賞

手段可以硬可以軟  可以很有傷害性  也可以很溫馨
我們可以選擇的     應該是有既不會傷害也能達成目標的方法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學語言有心沒心而已...
不像有些人是為了選票而學...
其心可議...

講出來讓人笑的...
宋某人:
哇西歹灣郎..溫徿西歹灣郎...
(不標準發音的翻譯: 我死台灣人~我們撞死台灣人)
(原本意思:我是台灣人~我們都是台灣人~)
讓那些老前輩聽了會發囧阿XD
現在我老爸還常拿他來當飯後笑話呢...

[ 本文最後由 閒雲野鶴 於 07-4-19 08:34 PM 編輯 ]
 
瑪莉奎絲瑪斯~這是一個充滿閃光的季節阿(遠目中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一般的英雄

天中皇帝!!人中蘿莉!!

原文由estchiu 於 07-4-19 07:44 PM 發表
to羅莉天皇

日治時代    原住民的日語與母語一樣流利
國黨時代   原住民國語流利而母語忘了差不多

他們都達到他們要的目的了--會流利的國語
但是誰的手段好??
有些事情是可以兩全其美的
為何要放棄這種方法而去尋 ...
日治時代也是強迫教育的

在皇民化運動時期  你不講日語會被視為"不愛國"的表現


在國民黨時代  原住民忘記了母語   原因並不只在於國黨的打壓

而是社會的改變    因為社會漸漸朝工商社會前進   導致原住民離開原先所屬的社會圈  到社會上討更好的生活

所以   他們漸漸忘記了母語   因為母語並不重要

  所謂戰時體制,指的是完全以戰爭的勝利為中心目標的體制,為了配合戰爭的需求,整個社會都將脫離原有秩序。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隨日本進入戰時體制的台灣社會也展現出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一種面貌。此時的台灣人,儘管已經被日本統治了42年,並且經過所謂「同化」政策的浸漬,但日本人仍不放心,他們心目中的台灣人畢竟還是和中國人同宗同種,因此總督府當局難免擔心台灣人會在中日戰爭中對日本人倒戈相向,袒護中國,所以必須對台灣人加強「皇國精神」的教育,使成為「忠良的帝國臣民」。因而日本的治台政策在此進入新的階段,開始推動所謂「皇民化運動」。

  中日戰爭爆發的前一年(1936年),日本對台的統治結束文人總督的階段,改派海軍上將小林躋造就任第17任台灣總督。小林標榜「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的統治三大方針。皇民化運動自此展開。

  皇民化運動是日本殖民統治當局對台灣人民的一項洗腦運動,1941年4月19日成立的皇民奉公會則是其洗腦機關,當時全台600萬台灣人都是當然會員。皇民奉公會的組織甚為龐大,編製幾經更改,據1943年的組織系統,是在中央本部之下,依照行政區域系統,5州2廳各置支部;其次11市51郡各設支會;56街209庄各置分會;底下還有257個區會、5404個部落會、68334個奉公班等末端組織,以達到徹底的動員。此外,尚有許許多多的團體,諸如產業奉公團、文學奉公團、愛國婦人會等,均被納入「皇民奉公」體系,人人成為「聖戰」的一份子。

  當時日本當局也積極網羅各地的社會精英成為皇民奉公會的幹部,除了一向被日本當局視為「台灣統治功勞者」的親日份子(如板橋林家的林熊祥、許丙;高雄陳家的陳啟貞、陳啟清等)之外,過去自1920年代初期即相當活躍的一部分台灣民族運動人士,也在被網羅的行列。像是林獻堂(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首腦、文協總理)被拉出來擔任皇民奉公會參與;蔡式榖(文協理事、議會期成同盟會理事、民眾黨顧問)被派任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奉公委員暨參事;林呈祿(自啟發會、新民會起即投身社會運動,並在《台灣民報》、《台灣新民報》居主導地位)也被派擔任皇民奉公會生活部長。

  皇民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包括有宗教舊俗改革運動、國語運動、改姓名運動、志願兵制度等四項內容。在宗教舊俗改革方面,要以日本國家神道信仰取代殖民地傳統信仰,要求台灣人敬拜日本的「天照大神」,並推動「正廳改善運動」,要求人民把家中牌位、神像燒掉,改奉神宮大麻(指由日本伊勢神宮所頒布的神符)於正廳。為培養台灣人的神道信仰,日本當局大力推動神社參拜活動,小學生被規定每月1、8、15日全校要參拜當地的神社,1942年10月28、29日圓山的台灣神社舉行大祭,兩天的參拜者達15萬人,破創建以來的紀錄。神社的增建及升格也被列為重要項目,此一時期,日人所增建的神社數量為原來的一倍左右,圓山的台灣神社因此於1944年升格為「台灣神宮」,成為台灣第一大神社。其間還發生一段插曲,即台灣神宮才升格沒有多久,一架日本客機竟掉下來,把神宮一部份社殿燬去。

  在國語運動方面,1910年以來,日語即通稱為國語。雖然日本對於國語的推行已經行之有年,但效果並不顯著。皇民化時期,開始大量廣設「國語講習所」,鼓勵台灣人講國語,以普及日語能力。到1943年,台灣人已有80%是所謂的「國語解者」(了解日語的人)。1937年4月以後,總督府全面禁止報紙的漢文版。早期師範學校開設的漢人課程也已不復見。學生在學校裡被要求講國語,民眾在社會上獎勵說國語。對於全家大小24小時都用日語交談的知識家庭,則准予「國語家庭」的優待。要成為國語家庭必須提出申請,經認可後,官方會在公開儀式中頒發刻有「國語家庭」字樣的牌子,供其懸掛在住家門口上,以示「榮貴」。國語家庭可以享有許多優惠,如小孩較有機會進入設備師資較好的小學校及中學唸書、公家機關得以優先任用、食物配給較多等。不過,雖然日本當局大力推行日語,但台灣的母語並沒有因此而衰微。



總結而論  日本與國黨打壓母語方式大同小異

母語漸漸的流失   在於社會本質的改變    而不是打壓而已


我無法跟你保證  母語衰微跟打壓毫無關係   但是我可以保證  打壓母語只是造成母語衰微的原因之一   而且不是主因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6 07:44 , Processed in 0.02465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