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克里斯Chris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在英國皇家坦克團的戰史上,充滿著關於英軍坦克遭到德軍野戰炮襲擊的記述,這些野戰炮對坦克所產生的多種作用之一,就是通常都能使坦克起火燃燒。在早期的坦克上,用作發動機燃料的汽油,盛裝在戰鬥室前半部兩側的2個大型油箱內,每側各安有1個,在這個區域的任一部位上,只要命中一發炮彈,就足以能使坦克燒燬。野戰炮挫敗坦克進攻的一個最著名的戰例,也許要算是1917年11月20日,英軍在坎布裡亞(Cambrai)的首次戰鬥中,對福萊斯可威斯(Flesquieres)所發動的進攻了。當時,英國皇家坦克團第5坦克營的坦克與其隨伴步兵被割斷了聯繫,而當他們在越過一座位於一個村莊旁邊的小山時,遭到了德軍為執行反坦克任務而專門配置在一旁的數個野戰炮兵連的猛烈而準確的射擊。英軍有16輛坦克被迅速擊毀,而在這些被擊毀的坦克中,有5輛是由一名叫克魯格(Kruger)的勇敢的下級軍官單人操縱的野戰炮消滅的,此人因此而一舉成名,他的事跡被立即刊登在當天的《黑格電訊新聞》(Haig's despatch)上,他的照片也被收錄在官方出版的戰史中,並被授予「福萊斯可威斯」炮手的榮譽稱號。這個故事的悲劇就在於,這樣慘重的傷亡本來就不應當發生,因為事先已經知道德軍在那裡佈署了野戰炮,在這場地面戰鬥開始之前,英國皇家空軍的第64飛行中隊(薩普威斯·卡密爾斯中隊)曾奉命前往偵察,並使用機槍和20 lb(9.08kg)重的「庫帕」(Cooper)炸彈,對這些野戰炮陣地進行掃射和轟炸,但由於這些野戰炮偽裝得十分巧妙,因此,在英國空軍長達3天的偵察中,只發現了一、兩門火炮的位置。如果英軍坦克有步兵伴隨的話,他們或許能夠制服這些野戰炮,而不致蒙受如此慘重的損失。雖然在這次戰鬥中德軍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他們的野戰炮全部被英軍繳獲,但對英軍來說,這次戰鬥確實是一次深刻的教訓。  

  然而,使英軍坦克遭受損失的因素,並不單單只是來自野戰炮。德國人很快就領悟到,每一個步兵戰士,都必須為對付坦克而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而到1918年年中,在凡是英軍坦克有可能通過的地方,德軍都已建造了專用的反坦克碉堡。建造碉堡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辦法,碉堡裡面放置著大量的、當時能夠收集到的反坦克槍和迫擊炮,同時,還有少量野戰炮。進駐碉堡的部隊,都經受過特殊的反坦克訓練,並且要求他們採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阻住坦克。曾經有過這樣的記載,一些德國士兵,三五成群地蜂擁到坦克上,用他們的手槍,對著坦克裝甲上的各種孔洞,向車內進行射擊。在另一些情況下,他們則把集束手榴彈放到坦克頂部,將裝甲頂部炸扁。還有一、兩個例子,就是德軍士兵曾經用手抓住機槍,試圖將其拖出車體之外。還有1輛坦克是被含磷手榴彈消滅的,這種手榴彈通過窒息作用殺死了坦克的全體乘員。當時,德軍的統帥魯登道夫(Ludendorff),十分強調跟坦克作戰,1918年8月21日,他在一項命令中宣佈,凡是在反坦克作戰中表現出色的個人,都將被登在《每日通訊》上,並將被授予勳章或榮譽稱號。  

  對於同盟國來說,反坦克問題,在當時尚不十分緊迫,因為德軍當時只研製了20輛他們自己設計的坦克,另外,就是繳獲的大約12倆英國坦克。這些坦克總共才參加過10-11次戰鬥,並且每次都是以很少的數量支援步兵進行衝擊,這些德軍坦克所取得的效果與英國坦克大體相同,塹壕內的英國步兵,對它們幾乎是束手無策,但不管什麼時候,只要野戰炮一出現,坦克肯定會被消滅。然而,要知道,這種局面不可能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時英國已經裝備了一種新穎的反坦克武器——這就是利用步槍發射的反裝甲榴彈,也就是No44型榴彈,這種榴彈自1918年4月開始在英軍中服役。它的彈體是一種利用馬口鐵片製作的圓柱體,裡面裝11.5 oz(盎司)(326g)阿馬吐炸藥和一枚著發引信。它是一種長桿式榴彈,這也就是說,有一根短鋼桿旋在彈體後部,射擊時,射手將鋼桿插入步槍槍口,然後,用空包彈將它發射出去。飛行時,榴彈後面拖著一個絲織「裙」帶,用於保持飛行穩定,並可確保彈頭始終朝前。有關這種榴彈的情況,人們瞭解得甚少,大概總共只生產過15000-20000發,到1919年,只剩下不到10000發,後來就退出了現役,至於它的效能如何,現在已無從查考,甚至在它是否參加過實戰這一點上,也已無法調查清楚。可以想像,總共才這麼一點點炸藥,也不可能會對坦克產生很大作用。特別是當時德國人已經發現,為了使它們的長桿式手榴彈能夠對坦克產生效果,必需把幾枚手榴彈捆在一起,作成集束手榴彈使用。No44式槍榴彈之所以出名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它是反坦克槍榴彈這一武器系列中的第一種型號,而這個武器系列至今不僅依然存在,而且還在蓬勃向前發展。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法國人在其專用反坦克武器的生產上並未下多大功夫,因為,當時他們已經擁有一種小型火炮,可以滿足應付緊急情況的需要,這種火炮,就是M 1916式37mm「皮托」(Puteaux)火炮,首批37mm口徑系列的火炮,從完成設計到投入使用,前後居然經歷了30年時間。「皮托」火炮最初是由陸軍少校加尼爾(Garnier)在1886年作為一種輕型步兵支援火炮設計的,但設計完成以後,即被棄之一旁,一直到1915年,塹壕戰鬥正式開始,法國步兵迫切需要發展一種能夠消滅機槍掩體的武器的時候,人們才想到了加尼爾的設計。小巧輕便的「皮托」火炮非常適合於完成此種任務,它所發射的實芯彈丸足可穿透厚度不大的鋼板,它所提供的作戰距離也比較適度。全炮重340 lb(154.36kg),它的外形看起來非常像是75mm野戰炮的一個縮影,甚至包括諾頓費爾特(Nordenfelt)炮尾、開腳式大架和防盾在內。當美國陸軍參戰時,他們也選中了「皮托」火炮,並根據許可證,在美國進行了特許生產。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共有600門「皮托」火炮在法國國土上服役,而前後總共生產過884門,這些火炮幾乎從來都未用於反坦克作戰。戰爭一結束,它們就被淘汰,並被封存於軍械倉庫內。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反坦克武器的發展工作也隨之陷入停頓狀態。這種狀況,幾乎持續了整個20年代。1927年,在賽裡斯伯瑞(Salisbury)平原所進行的機械化部隊編組試驗,曾經促使人們對裝甲部隊恰當編成問題的必要性,給予了很大注意,但對反裝甲作戰問題,則幾乎沒有涉及。雖然,坦克在實際上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進展,但反坦克武器,跟1918年時的反坦克武器相比,則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一直到1930年,這種狀況才開始有所好轉,2年之後,情況又有了進一步的改善。一些兵工廠家開始對反坦克武器發生興趣,各種不同型號的反坦克火炮開始在市場上出現。但這些火炮中的多數具有一個令人奇怪的特點,這就是它們的口徑幾乎是同出一轍,對於任何國家都沒有例外。各國在開始起步時的口徑都是20mm,瑞士的索羅通(Solothurn)公司和厄利空(Oerlikon)公司,丹麥的馬德森(Madsen)公司,荷蘭的哈依哈(HAIHA)公司和法國的貝克爾(Becker)公司,他們所提供的都是這種口徑的火炮,而且又都全是自動機關炮,其中絕大多數又都是利用彈倉進行供彈。它們的平均穿甲厚度,在400 yd(365.6m)距離上,大約是在0.6-1.0 in(15.24-25.4mm)之間,]這些數據摘自製造廠商的發射試驗說明。英國陸軍曾經試驗過厄利空公司的產品,並把它安裝在小型履帶拖車上,用卡登-洛德(Carden-Lloyd)運輸車牽引。然而,由於未被軍方正式採用,因此也就談不上成功與否。  

  繼20mm火炮之後出現的下一代火炮的口徑是37mm。在1933年,曾經發現世界上有八種這種口徑的火炮,其中,有六種,分別來自英國的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瑞典的博福斯(Bofors)公司、俄國的馬克陵(Moklen)公司和羅森伯格(Rosenberg)公司、法國的皮托(Puteaux)公司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科達(Skeda)公司,另外兩種分別是來自美國的M2E1式(法國「皮托」火炮的一種變型)和來自日本的M1922式火炮。這八種火炮的重量全都是在200-700 lb(90.8-317.8kg)之間,所發射的彈丸重量均大於1 lb 8 oz(0.681kg)而又小於2 lb(0.908kg),除了一種以外,它們的穿甲厚度,都是在1000 yd(914m)距離上,剛好超過1 in(25.4mm)。這種例外的火炮,就是阿姆斯特朗,只有它是在300yd(274.2m)距離上能夠達到這樣的穿甲能力,它的突出優點是,在所有這些火炮中它最輕。美國的M2E1式火炮是法國「皮托」火炮的一種改進型,它配用的是一種性能較高的彈藥,並且採用的是一種能夠承受較大壓應變的滑動式炮閂和炮尾,除了日本的M1922式之外,其它七種全都非常像是一種小型化了的野戰炮,這七種全都採用的是一個大架,一塊防盾和兩個車輪。日本的 M1922式火炮沒有車輪,它的炮身系架在一個與機槍類似的三腳架上,結果是,它的穩定性相當差,而初速也比較低。有若干理由使我們相信,這種火炮所使用的彈藥與「皮托」火炮相似,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它的性能很可能比「阿姆斯特朗」還要低。然而,日本人對這種火炮的所有細節,全都採取遮掩的態度。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30年代,反坦克火炮曾經達到的最大口徑是47mm。30年代後期,在世界軍火市場上曾經出現過五種這樣的火炮,它們分別來自英國的比爾德莫(Beardmore)公司和威克斯(Vickers)公司、瑞典的博福斯公司、荷蘭的的哈依啥公司和波蘭的波契斯克(Poczisk)公司。同樣,所有這些火炮,在其尺寸和所公佈的性能方面,與37mm口徑火炮相比,並沒有多大改進。在這幾種火炮中,只有威克斯火炮被接受進入現役,並且曾有少量安裝在坦克上,被稱之謂發射3 lb重(1.36kg)炮彈的火炮。


  在這期間,人們又重新對反坦克槍發生了興趣。波蘭是重新設計出這種武器的第一個國家,十分明顯,德國毛瑟公司在1918年所生產的「特-格」反坦克槍,為波蘭人的設計奠定了基礎。正是在毛瑟槍的啟發下,波蘭人才開始了自己的設計,波蘭最後生產出來的這種反坦克槍,稱之謂「馬諾斯奇克(Marosczek)」。與「特-格」反坦克槍相比,它在性能上有很大改進。首先,它比較輕,事實上,在那時所有已經生產出來的反坦克槍中,它是最輕的一種。它的全重是19.5 lb(8.85kg)。其次,由於它採用的是一種小型彈丸和一種大的彈殼,因此,既能夠獲得很高的初速,又能使後座力保持在射手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它的彈殼與毛瑟公司的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彈殼縮頸部的尺寸變化非常急劇,其目的是為了能跟7.92mm的彈丸相匹配,在這種彈丸內有一個碳化鎢彈芯,在300 yd(274.2m)距離上,可以穿透0.75 in(19.05mm)厚的裝甲板,這樣的穿甲能力,起碼是和當時的20mm機關炮相一致。當然,為此也必須付出一定代價:這就是,它的槍管磨損很快,在使用全裝藥發射時,槍管的平均壽命只有200發。為了進行教學和訓練射擊,他們又重新設計了一種減裝藥彈殼,使用這種彈殼射擊時,槍管的壽命幾乎沒有限度。當馬諾斯奇克反坦克槍於1935年開始服役時,跟任何別的國家所裝備的同類武器相比,它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因而引起了人們的很大興趣。英國人很快就發現了這種武器的長處,在馬諾斯奇克問世不到1年,英國就成立起了設計小組,並且迅速投入工作,以便能利用同樣的原理盡快生產出同樣的武器。有充分的根據可以相信,德國人也採取了同樣的措施。  

   1年以後,西班牙內戰爆發,國際上的獨裁者們很快就倒向一方,並在各種各樣的偽裝下,派去了軍隊和裝備。幾個月以後,坦克即開始出現並被用於實際戰鬥。在西班牙內戰中,雖然不存在對大規模裝甲隊形進行演練的條件,但對於各種不同型號的坦克及其配用武器進行徹底試驗的條件還是具備的。這一點,對反坦克武器也是真實的,在凡是有坦克出現的地方,反坦克武器就有用武之地。西班牙人自己,既沒有坦克,也沒有反坦克武器,他們所能得到的最好武器,就是從法國買來的口徑為25mm的「哈金斯(Hotchkiss)」火炮和口徑為37mm的改進型「皮托」火炮。「哈金斯」火炮很快就被證明是毫無用處,因為它所發射的彈丸,在命中當時戰場上出現的每一種坦克以後,都將發生跳飛現象。事實上,「哈金斯」火炮比口徑為20mm的厄利空火炮的性能還要差,它所發射的彈丸也比後者要輕。37mm火炮的性能較好,但也只能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然而,由於它確實能夠穿透一些輕型坦克,特別是意大利輕型坦克的側裝甲和後裝甲,因此,當時它曾經獲得了一定的聲譽。然而,正是這種聲譽,在幾年以後,使法國陸軍蒙受了災難。希特勒德國向西班牙派出了6個反坦克炮兵連,並配齊了全部炮手,這些炮兵所使用的火炮,就是36式37mm反坦克炮。 這種火炮是德國人獨自設計完成的一種新型火炮,它既沒有求助於其他國家的幫助,也不是以其它國家的37mm炮為基礎,然後作些輕微的改進。

這種火炮小巧輕便,它發射的是一種重為1.5 lb(0.681kg)的彈丸,初速達到2700ft/s(823m/s),它的威力足可穿透當時絕大多數坦克的裝甲。加之炮手班操作已經熟練,因此,36式反坦克炮既受德國人自己喜愛,又使對方感到害怕。這種情況,跟法國人,連同他們所使用的37mm反坦克炮一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曾經使德國陸軍蒙受了損害,因為36式37mm反坦克炮的實際效能完全不像人們原來認為的那樣好。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面臨著在火力和機動性方面都佔有極大優勢的坦克的步步逼近,西班牙人拿不出更有效的對策。在絕望中,他們只好跟坦克進行交手戰。人們躺在壕溝或塹壕內,等坦克快要開到他們身體上方時,他們突然跳出來,爬到坦克頂部,對著觀察孔向車內射擊,或者用撬槓撬開乘員艙口蓋板或火炮發射孔的護板,然後向裡面射擊,或者是向發動機艙內傾注汽油,然後點燃。正是在這樣的戰鬥中,所謂的「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炸彈(Molotov Cocktail)」才得以應運而生。這種炸彈內裝的是汽油(或其它揮發油)、水和黃磷的混合物,同時還附有一塊膠皮,膠皮和揮發油作用後可以生成一種粘性膠體。這種混合體裝在一個玻璃瓶子內,在投擲之前,應當首先用力搖動瓶子,拋擲出去的玻璃瓶撞到目標硬質表面以後,瓶殼破碎,流出的黃磷在空氣中自燃,揮發油即隨之而猛烈燃燒。1 pt(品脫)(0.568L)左右的燃油並不會對坦克造成多大破壞,但汽油在燃燒時所發出的濃煙,很快就會被坦克上的抽風機吸入坦克乘員艙內,進入艙內的滾滾濃煙通常都能在乘員中引起巨大驚慌,以致不得不迅速停止操作並倉忙跳出車外。西班牙內戰時的坦克都是採用汽油發動機驅動,因此,只要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炸彈投擲的數量比較多,坦克上的油箱就可以被點著。「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炸彈」,無論是在攜帶時還是投擲時,都有很大的危險性,然而,下面將要提到的另外一種武器,則比它還要糟糕,這種武器是位於西班牙北部的阿斯塔讓(Asturian)的礦工們奉獻出來的。  


  這些礦工們所發明的,就是用於反坦克的一種炸藥包,其實,它只不過是一個布袋子,袋內裝著用於一次爆炸所使用的炸藥,同時還安裝著一個燃燒時間很短的引信和一個拉發開關。在對坦克進行攻擊時,炸藥包攜帶手必須衝到坦克跟前,拔出引信保險銷,然後,將炸藥包扔到發動機蓋板上,或者扔到車體下面,其結果,無論是對於坦克還是對於投擲者自己,通常都有致命效果。但是,坦克很快就認識到,必須以集群方式進行活動,坦克之間互相警戒。然而,採用這種方法使坦克在行動中變得十分小心謹慎,而很少再敢橫衝直闖,但坦克這種過分謹慎的舉動,很快又為西班牙人所利用,他們採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以誘騙坦克。其中有一種辦法,而且這是一種後來變得非常出名的辦法,它發生於一次撤退行動中,當時迫切需要阻止住一些意大利輕型坦克,因為這些坦克正在迅猛地向西班牙人逼進。在撤退之前,西班牙人在一個村莊的街道上拉了一根繩子,繩子距地面有若干英尺高,繩子上面掛滿了毯子,這些毯子組成了一個人工屏幕,並且把整個街道遮擋得嚴嚴實實。2輛意大利輕型坦克出現以後,發現道路封鎖,不知其中虛實,於是,只好停車於道口上,使用坦克機槍對毯子進行射擊,但機槍子彈對毯子並未產生什麼作用,於是,1輛輕型坦克急忙回去叫來了1輛中型坦克,中型坦克使用自己的坦克炮發射了幾發炮彈,但不肯從屏幕處通過,經過近半個小時射擊,由於一發炮彈打斷了繩子,毯子落到了地上,坦克這才顫顫驚驚地摸索著開了過去,這時,退卻中的西班牙人早已跑得無影無蹤。  

  由於戰爭的陰雲籠罩了整個歐洲,因此,所有的國家都將他們的注意力投向了西班牙戰場,看看他們能從西班牙內戰中學到一些什麼經驗。不幸的是,這些「經驗」——特別是那些與反坦克作戰有關的「經驗」——中的絕大多數,卻把人們引入了歧途。問題的要害似乎在於,雖然坦克和裝甲車倆的設計師們已經十分清楚地看到,他們必須對坦克的裝甲和坦克的攻擊能力迅速加以改進,然而,那些專門從事反坦克武器設計的人們,卻十分滿足於他們已經有的東西,因此,很少採取什麼積極步驟,去改進任何武器。致使當時僅能勉強滿足需要的37mm反坦克炮,仍被留在部隊中繼續服役,而反坦克槍(它們並未在西班牙內戰中經受檢驗),也被假定認為可以滿足需要而進行了大批訂貨。顯然,當時在坦克設計師與反坦克武器設計師之間並未溝通聯繫,否則,坦克在其裝甲防護方面所取得的進展,應當能夠促使在制服坦克的武器方面,作出相應的改進。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在英國,由於受波蘭「馬諾斯奇克」反坦克槍的鼓舞而建立起來的設計小組,已經在反坦克槍的研製方面開始著手工作,該設計小組由伯義斯(Boys)上尉領導,然而,就在這種槍支將要進行最後階段試驗的前夕,伯義斯上尉不幸去世,為了對自己的領導表示敬意,該設計小組,在伯義斯逝世後,決定把這種反坦克槍改名為「伯義斯」。本來,已經把這種反坦克槍取名為「斯坦欽(Stanchion)」,而且以此命名的這種反坦克槍的樣品至今依然存在。這是一種帶有滑動式槍機的步槍,用一個垂直的箱形彈倉進行供彈,這種供彈方式跟布朗(Bren Gun)火炮非常相似。它的槍管和機匣裝在一個滑動裝置上,在滑動裝置的後方抵著一個抗力很大的彈簧,槍口裝著一個尺寸很大的槍口制退器。儘管採取了這些預防措施,但射擊時作用在射手身上的後座力仍然大得難以承受,射擊時所產生的聲響也大得令人吃驚。它是英軍中第一種規定射手在射擊時必須戴上耳塞的步兵武器。它與波蘭「馬諾斯奇克」反坦克槍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彈殼的縮頸部的尺寸變化並不急劇。這種槍的口徑為0.55 in(13.97mm),彈丸最初採用鋼質彈芯,但後來發觀這是一個很大的失誤,於是很快就為碳化鎢彈芯所取代。


伯義斯反坦克槍的全長為5 ft(1270mm),重量為36 lb(16.34kg),雖然它的尺寸和重量都這樣大,但它的穿甲能力卻是在300 yd(274.m)距離上,能夠穿透0.5 in(12.7mm)厚裝甲。在1937年英國陸軍頒發的反坦克槍訓練手冊中,包含著一些十分有趣而樂觀的勸告。例如,它強行要求教官必須在下列戰鬥背景下進行班的射擊教練,這就是,用以表示坦克的目標,必須位於正前方500yd(457m)處並作橫向運動,而目標的運動時速必須在15-25mi(24.14-40.23km)的範圍。時速20 mi(32.18km),這是一匹奔馳著的戰馬所能達到的最高速度,讀者必定很快就會想到,在1/4mi(402.2m)距離上,命中以這樣高的速度運動的目標,究竟會有多大的機遇,即使是使用高速步槍射擊,也仍然存在這個問題,但對這種射擊所得到的報應,則不能漠然視之。最好的情況,是坦克置這些製造麻煩的人於不顧,而繼續執行自己的戰鬥任務。最壞的情況,是坦克被「激怒」之後專門去尋找這些「肇事者」。然而,不管在這兩種情況中出現哪一種情況,對反坦克槍射手來說,似乎都不特別有利。  


  作為對「伯義斯」反坦克槍的一種補充,英軍還裝備了一種發射2 lb(0.908kg)重炮彈的反坦克炮,這是一種製作精美、並且具有巨大魅力和良好精度的小型武器,它沒有一般意義上的那種大架,但有四根可進行折疊的外伸支架,這四根支架支撐著一根中心軸,炮身可以以該軸為中心作360度旋轉。這種火炮的外廓相當高,它的穿甲能力也相當低,但當時並沒有對它提出什麼異議,因為根據西班牙內戰的標準衡量,它的性能還相當好,並且它還是火炮製造者技藝的一個光輝範例,因而,輕而易舉地就戰勝了懷疑者。不幸的是,它異常精美的外形反倒成了受人非議的口實,因為製造這種精美火炮所需要的生產週期太長,因此出廠緩慢,所以一直未能為自己打開銷路。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行將被捲入二次大戰的一方或另一方的絕大多數國家,對未來反坦克作戰所做的準備情況幾乎完全一致。這些國家幾乎全都有一種口徑大約為37mm的反坦克炮——而且這些37mm口徑的反坦克炮,追根求源,又大都來自法國1916年所生產的「皮托」火炮——支援這種反坦克炮的是一種大口徑的機槍。在德國,這樣的火炮,就是1936式反坦克炮,而這樣的反坦克槍,就是Pzb 38式(或1938年式)反坦克槍。這種反坦克槍製作精良,唯結構稍顯複雜,就其使用滑動閂體封閉槍尾這一點來說,它倒類似於一門小型野戰炮。它所使用的彈藥,完全是「馬諾斯奇克」槍彈的一種原封不動的複製品,但所使用的彈殼卻是毛瑟公司的直徑為13mm的老式彈殼,通過縮頸部,其直徑由13mm過渡為7.92mm,彈丸內有一顆碳化鎢彈芯。槍管和槍尾沿著一個滑板後座,當後座到位時,槍閂自動打開,當槍機向前復進到待發位置時,空彈殼被拋出槍膛,然後,射手再用手壓進另外一發子彈,槍閂即砰的一聲關閂。像發射2 lb重炮彈的反坦克炮一樣,這種反坦克槍製作得如此精良,以致不可能不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遺憾的是,它的使用價值竟是那樣的可憐。  


  在法國,也有一種37mm口徑的火炮,但它是「皮托」火炮的一種改進型,雖然,與1916年的「皮托」火炮相比,性能上已有很大改進,然而,就其所可能面臨的坦克而言,則已顯得相形見絀。當時,在法國陸軍中,並未裝備用以彌補反坦克炮所留下的火力空白的反坦克機槍,雖然,有幾種老式13.2mm高射機槍,也可用來遂行反坦克作戰任務。在波蘭,裝備的是由瑞典博福斯公司生產的37mm反坦克炮,以及由波蘭本國生產的「馬諾斯奇克」反坦克槍。而到1939年,這種反坦克槍,在當代新式坦克面前,已經變得極為軟弱。在意大利,只裝備有一種普通的47mm反坦克炮,但這種火炮的數量很少,並且根本沒有任何的反坦克槍或者反坦克機槍。在美國,也裝備有一種37mm反坦克炮,但它幾乎是德國1936年式37mm反坦克炮的一種原封不動的複製品。美國從德國生產的第一批37mm反坦克炮中,購買了2門樣炮,並在本國進行了試驗,結果非常令人滿意,這就成了原封不動進行仿製的根據,有人曾羞澀地透露,在仿製時,美國對該專利品和許可證的一切細節安排,都奉若神明。美國陸軍並沒有為它已經看到的歐洲的反坦克槍的發展所感動,而是把他們的全部信心傾注到了勃朗寧(Browning)0.5 in(12.7mm)重機槍身上,企圖把它作為步兵的一種輔助反坦克武器。在芬蘭,情況有些與眾不同,因為在這個小國中,而且僅僅是在這個小國中,只裝備了一種以相當數量出現的反坦克槍,這就是拉蒂(Lahti)反坦克槍。這種反坦克槍來源於以同一名字命名的高射機槍,它的口徑為20mm,既可用於進行半自動射擊,也可用於進行全自動射擊。由於它的槍機質量很大,因而往往會使人認為,它的自動動作是來自後座力,但實際上,它是一種氣動式武器。它很重,全重達到95 lb(43.13kg),也很長,全長達到88 in(2235.2mm),但它又明顯地是一種易於射擊的武器,這一點,應當主要歸功於它的雖然普通,但卻非常精巧的後座緩衝系統。這種反坦克槍的特點之一,是使用了雙腳支架,這一點,突出說明了在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半島作戰的困難性。


在這種槍的標準型號上,配有兩套支架,其中的一套,使用時旋上,不用時可以卸下,另—套則固定在槍管上。一套支架的下端,安的是通常的尖腳,而另—套支架,在其每個架腿的下端則安裝的是一個小型滑撬。這些滑撬不僅可以在雪地中支撐槍身,而且能夠在春天雪融之後的泥濘地面上用作槍身的一種堅實基座。在雙腳支架上,還裝著兩個小型彈簧式平衡機,其作用是協助克服將95 lb重的槍體放在左右兩個支架上時,可能形成的不平衡狀態。這種製作精細的反坦克槍,到底有多少曾經參加了1939年冬季的芬蘇戰爭,人們尚不確切知道,但起碼是,其中有一些,在阻擊蘇軍裝甲威脅方面,曾經起過重要作用,或許,還曾對蘇軍在制定他們自己的步兵反坦克武器的發展政策上,發生過影響。  


  當戰火在一代人的時間內第二次在歐洲爆發,而一個國家接著一個國家相繼投入戰爭的時候,每一個國家都感到非常自信,認為自己擁有一種十分適當的——如果不是十分出色的話——反坦克防禦武器。然而,還沒過1年,各國又都發現,他們原來的預見是何等的樂觀,他們的部隊又是何等的脆弱,而他們的設計師們為行將開始的一場裝甲戰爭——閃擊戰——所做的準備工作又是何等的低劣!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第二章 覺醒中的英國——1940年
約翰·威克斯 [英國]
[出自《反坦克戰史》]
  如若問及任何一種坦克,「它的最大弱點是什麼?」答案將永遠是,「車內乘員的士氣。」 —— 國民警衛隊講義(1940年)

當英國遠征軍在一代人的時間內,第二次揚帆遠航前往法國的時候,可能有一些持懷疑態度的人曾經預見到,如果在英國和德國之間爆發一場步兵對坦克的戰鬥的話,僅由「伯義斯」反坦克槍和發射2 lb(0.9kg)重炮彈的火炮所提供的軟弱防衛將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說當時確實曾有少數這種預言家的話,那麼,他們顯然也是足夠機敏的,因為他們並沒有把自己的觀點訴諸於世。那時,在充滿著愛國激情的報刊雜誌上,到處都登載有「新式致命反坦克火炮」的文章和照片,而實際上,在部隊中這些東西卻難得一見。  


  德軍的閃擊戰徹底證實了人們的懷疑。經由敦刻爾克(Dunkirk)撤回的英國遠征軍已經潰不成軍,他們的裝備奇缺,並且對作為一種戰場武器的坦克充滿著恐懼心理。閃擊戰在—定程度上扭轉了德國在1917年所曾經遭受過的厄運,現在這種厄運轉到了英國頭上。這一次,被坦克所戰勝的國家是英國,對於世界上最先使用坦克的英軍來說,這種經歷自然是一種莫大的恥辱。由於在德軍的追擊下,英軍倉慌登船逃命——主要是在橫渡敦刻爾克海灘時——因此,重型裝備都沒有能帶回英國,有不下500門發射2 lb重炮彈的火炮,連同50門以上的哈金斯(Hotchkiss)25mm機關炮一起,被丟棄於法國本土。後者雖然後來曾由從挪威戰場上撤回的一些火炮中得到過補充,但在英國本士上的哈金斯炮的總數已經很少。它們或由3 t卡車搭載,或由法國雷諾(Renault)輕型坦克牽引。然而後來不久又發現,將這種火炮架設在拖車頂部再由坦克進行牽引的效果更好一些,因為用原來的辦法在公路上牽引幾英里以後,車輪往往會從火炮上鬆脫。因為哈金斯火炮的生產數量非常有限,因此不值得再為它專門建立一條彈藥生產線,當庫存彈藥用完以後,這種火炮也就被棄之一邊。  


  與此同時,發射2 lb重炮彈的火炮仍在繼續進行生產,在當時這是一項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作出的上乘之策。因為工廠裡已經裝備著觀成的生產這種火炮的工裝設備,並且當時尚沒有可供大量投產的其它現成設計,而發射6 lb重炮彈的火炮的發展計劃大約得推遲1年以上的時間。因此,儘管人們對它的效能十分擔憂,但發射2 lb重炮彈的火炮仍被繼續安排生產。這種火炮一經總裝完畢,就立即被發往部隊。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外,在對發射2 lb重炮彈火炮的改進工作方面也取得了進展。1938年2月,捷克的武器製造專家F·姜尼塞克(F·Jenecek)博士和他的兒子弗朗梯斯科(Frantisek)越來越感到,德軍很快就會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當時,在姜尼塞克父子二人所開辦的小型工廠的圖板上正張貼著—種新型反坦克火炮的設計圖紙。他們商定,這種新型設計無論如何不能落到德國人手裡。於是,弗朗梯斯科被火速派往英國,與英國的伯明瀚輕型武器公司(Birminoham Small Arms Co.)進行交涉,在這家公司認識到這項計劃的重要性之後,留下了弗朗梯斯科,並將他安排到小希斯(Small Heach)工廠工作。1939年3月,德軍侵入了捷克斯洛伐克,但就在德軍侵越捷克國境的前一天夜晚,英國駐捷大使館接到了一個緊急電話,根據通話人的要求,英國大使館立即派人前往姜尼塞克工廠,將這種新型火炮的原型部件拉回大使館內。一經到了大使館,它們的安全也就暫時地有了保證。大約經過3個月以後,它們才被偷運出捷克國境,然後運到英國,到英國之後,又立即運往伯明瀚輕型武器公司。在英國同德國正式宣戰前幾天,一輛私人小轎車,載著姜尼塞克火炮的全套圖紙,從布拉格出發,橫越歐洲大陸,最後抵達英吉利海峽的渡口。

  
  以如此戲劇般的方式運抵英國的這種火炮,就是後來加裝到發射2 lb重炮彈火炮上的「錐膛炮(Squeeze bore)」。儘管它的原理十分簡單,但製造起來卻十分複雜,只有經過長期的悉心研究和反覆試驗,才有可能最後實現。從本質上講,它就是一根旋在普通火炮炮口部位的錐形滑膛短炮管,它的作用和德國的格裡什錐膛炮的作用非常相似。它所發射的彈丸是一種特種彈丸,這種彈丸的彈芯是一個細長的碳化鎢圓柱體,其中部環抱著利用軟質金屬製作的「彈帶」或「彈裙」。彈丸以通常的方式沿身管向前運動,彈帶密封火藥氣體,並緊緊嵌入膛線內,因此,當彈丸到達原身管口部時,它將具有象普通彈丸一樣的初速和轉速,然後彈丸進入後加的錐形炮膛內,這種附加的錐膛炮管有時也被稱之謂「小約翰」。彈丸繼續向前運動,其金屬彈帶在逐漸縮小的炮膛擠壓下不斷壓縮,當彈丸從「小約翰」內飛出時,彈帶已經變成一層薄殼,其大部分質量被磨平後聚成一團,附在碳化鎢彈芯的後面。彈丸在離開「小約翰」時的速度比離開原炮口時的速度要高得多。由於初速很高,再加上碳化鎢的質量很大,因此,就使這種彈丸具有很強的貫穿能力,同時可以形成比較低伸的彈道。1942年年中,「小約翰」開始全面投產,但它並沒有獲得像姜尼塞克原來所期望的那種成功。儘管曾經打算將「小約翰」分別安裝到發射6 lb和17 lb(7.72kg)重炮彈的火炮上,但這項計劃並未被執行。  

  安裝在裝甲車上的一些發射2 lb重炮彈的火炮,曾經安裝了「小約翰」裝置,其目的是想提高射程和其它性能,並且也有幾門是以步兵炮的形式出現的,但總的來看,這種努力並未獲得很大效果,因為,在它投入服役時,坦克裝甲的改進已經遠遠超過了安裝這種裝置後火炮性能的提高,只有少量無法安裝比發射2 lb重炮彈火炮更大的火炮的車輛上,才依然保留著這種裝置。1944年,當空降偵察團乘坐漢密爾卡(Hamilar)滑翔機飛抵法國的時候,在泰特拉什(Tetrach)坦克上裝載的就是發射2 lb重炮彈的火炮,並且在其中的大多數火炮上都安裝著「小約翰」裝置。然而,到了這時,它已只不過是一種使人感到好玩的過時的玩意而已。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然而,英國遠征軍當時確實有一種武器在性能上超過了世界上其它任何國家的軍隊,這就是他們所裝備的世界上第一種裝有空心裝藥的反坦克榴彈,事實上,在所有的反坦克彈藥中,它也是第一種採用空心裝藥的彈藥,它的經歷幾乎也像姜尼塞克炮和發射2 lb重炮彈的火炮一樣離奇。大約是在1938年慕尼黑危機的前後,英國駐瑞士武官應邀觀看了一場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新型」反坦克炸藥表演試驗,試驗中,一發炮彈在擊中一塊很厚的鋼質靶板後爆炸,結果在綱板上穿了一個鋸齒形的小孔。設計師們對他們取得這項成果所採用的技術途徑嚴加保密,並且為這項秘密技術提出了漫天要價。這位武官覺得其中頗有蹊蹺,因此,對他們所說的他們已經發明了一種具有驚人威力的新型炸藥的說法深為懷疑。在經過一番調查之後,這位武官發現,他們所使用的就是隨時都能從市場上買到的普通諾貝爾(Nobel)黃色炸藥——即TNT炸藥。

於是,他立即從倫敦伍利治(Woolwich)兵工廠邀請一位炸藥專家前往瑞士觀看另一次表演試驗。在第二次試驗中,瑞士設計師們製造了一個小小的假象:他們把黃色炸藥染成了另外一種顏色。然而,迷離的色彩遮不住內行人的眼睛,來自伍利治兵工廠的這位專家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破綻,發現了其中的奧密,並且將這種當時人們尚不大理解的實驗現象稱之謂「門羅效應」——也就是如今已經眾所周知的空心裝藥原理。瑞士的兵工人員,只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一種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發現過的「門羅效應」的應用方式,即用它在坦克裝甲板上穿孔。但他們肯定會悔恨自己倒霉的運氣,在前面提到的事例中,由於買價太低,因此沒有達成協議。正因為這樣,由於他們沒有發明任何東西,因此,也就談不上能夠得到任何東西。相反,英國卻利用瑞士的成果開始製造一種榴彈,這種榴彈利用安裝在短彈倉的裡因弗爾德(Lee Enfield)步槍上的制式榴彈發射杯發射,經過幾次試驗之後,證實了它的效能,於是被投入部隊服役,取名為No68式榴彈,它的射程僅有100 yd(91.4m)。這種射程使它僅能作為一種最後的自衛武器使用,然而,即是這樣,有也總比沒有要好。  

   No68式榴彈在戰爭結束之前就已被宣佈廢棄。這一則是因為到後來杯形發射器已經不受人們歡迎,二則是因為空心裝藥原理的應用技術已有很大改進,因此,將這種榴彈的5.5 oz(155.9g)重的炸藥轉用到其它系統上,可以獲得更高的效益。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對於英國人來說,1940年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年頭。來自海上和空中的侵略威脅一直籠罩整個夏季。在敦克爾克撤退完畢的幾天以後,地方上的老百姓即被組織成所謂的「抗傘兵」守備部隊,他們開始在自己的村鎮上站崗放哨,手中使用的武器是鳥槍。當時,在英國本土上到處傳佈著傘降到戰場上的德國人已經將自己打扮成修女、牧師和盟軍士兵的謠言。大約兩周以後,「抗傘兵」守備隊改編為「地方守備志願軍」,英文簡稱為LDV,它後來成了許多人進行嘲弄的笑柄。地方守備志願軍承擔的任務是觀察和報告敵情,而不是使用他們的鳥槍去抓捕入侵者。LDV成立以後不久,又出現了一種新的情況,這就是1940年7月成立了國民警衛隊。按照原來的打算,國民警衛隊應當是一個准軍事團體,它的主要任務是防禦德軍對英國本土的入侵。在剛成立時,他們幾乎沒有任何裝備,只有很少一些軍服,並且很少甚至根本沒有考慮如何和坦克作戰。但是,不久之後,他們就認識到,如果他們用自己學到的那點東西,去同由訓練有素的坦克乘員所駕駛的坦克作戰的話,那麼,這些方法或許還會使他們自己陷入嚴重困境。  


  在威脅最為嚴重的時候,英國陸軍正規部隊正為自身訓練忙得不可開交,以致在初期階段根本無法給國民警衛隊提供什麼幫助,於是,國民警衛隊只好轉而去找尋西班牙內戰時的老兵作為自己的教官。由於國民警衛隊可用於實戰的唯一的反坦克武器就是手榴彈和炸藥——甚至很多正規陸軍部隊也是如此,所以,在當時編寫的條令上,突出強調的就是人的勇敢精神。在倫敦近郊的奧斯特利公園內,國民警衛隊建立了一個訓練中心,他們曾經頒發過一種阿斯特瑞安(Asturian)地雷工兵條令,同時,還頒發過一些價值不大的其它條令、條例。但當時也存在著一種使人感到不愉快的情況,就是教官們的調子很不一致。不過這並無多大關係,他們富有熱情,並且學員也是個個豪情滿懷。在1940年的漫長夏季裡,始終籠罩著一種凶多吉少的緊張氣氛。有不少地方守備志願軍人員都迫切想要知道:必須同來自自家後院的敵人作戰的時刻,到底還有多長時間。  

  在教學中,教官們下功夫最大的,是致力於「戳穿」坦克無敵論的神話,並且使學員們相信,人在距坦克2 yd(1.83 m)距離之內要比距坦克200 yd(183 m)安全得多。並且教導學員:坦克在受到突然的迫近攻擊時,會被嚇得驚慌失措。他們在講課中,常常把在西班牙內戰中意大利坦克的經歷以及橫掛在道路上的毛毯的故事作為戰例,同樣,還引用過一名英軍步兵連長所講述的經歷:那是在1940年5月,在德軍坦克的衝擊下,該連被迫從一個法國村莊撤退,由於他們在公路上底面朝上放置了五個白色湯盤,結果使德軍坦克被迫耽擱了30 min。這些坦克開到「湯盤」跟前以後,以為自己遇上了地雷。於是,先是在「湯盤」跟前停了下來,接著是作了一個很大的迂迴,從而延誤了時機,使得這個連隊能安全撤退。還有一些類似的戰例。這些戰例是否真實,並不重要,但當時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這就是減少人們對裝甲車輛的恐懼心理。當然,有些說法確實也有點天真。例如,在一份講義中,曾經這樣告訴學員,記住,車外0.303in(7.62mm)步槍的咻的一聲音響,甚至透過觀察縫的鳥槍衝擊波,都會使坦克乘員膽顫心驚。這樣講自然有些言過其實,但這種課程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學員接受這樣的觀點,即:不管採用什麼方式,攻擊總比不攻擊要強。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15 21:57 , Processed in 0.02696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