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boy69731

無名的勇者

守護爵士

第十章:丹波攻略戰(下)

1577(天正5)年開始,光秀再次進行丹波攻略,不過,如前章所述,緊接著松永久秀討伐戰後,光秀一邊進攻丹波,一邊又要前往播磨去救援秀吉,又要鎮壓荒木村重的叛亂。可說是分身乏術、東奔西走。  

長岡(細川)忠興的奮戰  

1577(天正5)年10月16日,光秀與長岡藤孝、忠興父子一起,開始進攻內藤的居城丹波龜山城。前幾年是滲入了敵人的背後,在丹波國深處進行作戰,此次采取了穩健的正攻策略,從京都方面直接攻了進去。  

根據<細川家記>記載,其實這時候,持續頑強抵抗的內藤定政已經病死,其幼子繼承家業。因爲幼子尚不能指揮大局,家老安村次郎右衛門代行政務。光秀起初勸告其開城投降,次郎右衛門對信長呈敵視狀態,沒能接受勸降。結果,光秀從大手口,長岡忠興從搦手口,強行攻打,展開決戰。  

齊藤利三:“館樣,敵人已經喪失鬥志,向我們提出投降了。”   

明智光秀:“很好。告訴安村次郎右衛門,我們接受他的投降。同時,命令全軍中斷攻擊。”   

齊藤利三:“是!!”  
戰鬥持續了三天三夜,最後,城兵實在支撐不住,請求投降,光秀接受他們的投降後,松開了大手口的包圍。可就在這時......  

齊藤利三:“攻擊搦手口的長岡忠興殿要求見您。”  

明智光秀:“是嗎?請他進來。”  
<細川家記>裏記載著光秀和長岡藤孝之子長岡忠興在此處發生的詳細情形。  

長岡忠興:“光秀殿!”  

明智光秀:“怎麽了?有什麽事嗎?”   

長岡忠興:“聽說接受了敵人的投降,這是真的嗎?”  

明智光秀:“確實如此。有何不妥嗎?”  

長岡忠興:“我反對!!城池陷落咫尺之前,此時投降,根本不必理會。”   

明智光秀:“無論如何,事情已經決定了。”   

長岡忠興:“光秀殿若是膽小怕事,我自帶部隊,從搦手口攻進去,殿就在此看著落城吧。”  

明智光秀:“忠興!!不許擅自行動!!如果現在全殲咫尺之內的敵人,丹波國其他的國人衆將會更團結,反抗更激烈的。在此采取懷柔政策的話,支持我們的或是隔岸觀火的都會跑我們這來的。”  

血氣方剛的忠興,無視光秀的決定,打算一口氣擊滅敵軍。這時,光秀攔住了他的輕舉妄動。因爲如果此時強行攻滅內藤氏,那今後丹波諸勢力的反抗一定會越來越激烈的。現今應該采取溫和的解決方法。信長也贊同光秀的方針,全權委托對內藤氏的處分。最後,光秀把內藤氏全部赦免,並把內藤一族及家臣團全都歸到自己旗下。看到光秀的溫和政策,四王天政孝、並川掃部、荻野彥兵衛等也都臣從光秀了,光秀屬下將領逐漸增加。  

從內藤手上接收了龜山城後,光秀便把這裏做爲攻略丹波的據點,開始改建城池。有好幾封有關光秀修繕龜山城的的書信殘留著,書信上都有著‘惣堀普請’、‘龜山普請奉行’等字面,同時,附近的農民也都被征召,可以看出,這次的改建,乃是大規模的工程,一時之間並不可能馬上完工,應該是與平定丹波同時進行的。平定後,龜山城與志賀郡的坂本城並列,成爲光秀丹波國的居城。  

波多野的居城八上城   

攻占了龜山城的光秀,下一步就開始平定多紀郡了。多紀郡是前幾年打敗光秀的人物波多野秀治的據點。光秀首先在本明谷川打敗了波多野家臣、被稱爲‘丹波的青鬼’的猛將稻井教業,攻占教業的居城稻井城。之後陸續攻占了笹山城等幾處多紀郡的據點。並在翌年(1578/天正6)3月3日,光秀的軍勢終於逼近了波多野秀治的居城八上城。此次八上攻城戰,因爲信長的命令而拖延了一陣子,原因是爲了一戰必勝,信長決定代替原本由滝川一益、丹羽長秀、長岡藤孝等組成的援軍,親自率軍攻打八上城。  

在這裏有必要先描述一下波多野的居城八上城的地形。八上城建在了被筱山川隔開的的筱山盆地南側的山地上,除了本城以外,還有在山麓的奧谷城和盆地對面山頂上的法光寺城這兩座支城,三座呈倚角狀,互相呼應。在盆地中間是城下町,旁邊的奧谷川直接通往城內,所以在守城時不怕沒有水源。所以這座八上城同黑井城一樣,是處易守難攻的天然要塞。光秀攻略八上城,前後總共耗時一年三個月。  

攻略八上城演變的如此長期化,主要也因爲光秀在這期間必須分兵去支援其他戰線,石山本願寺受了毛利的援助後,使織田軍大吃苦頭,光秀時不時的就要分兵援救。還有進攻毛利家的秀吉,也陷入苦戰,就在左近的光秀也得派遣援軍。  

救援各地的光秀  

同年4月,丹波織田軍爲了支援攻占石山本願寺,轉戰攝津。可是,軍隊被調去攝津後,那又如何包圍八上城呢? 光秀與滝川一益、丹羽長秀、長岡藤孝等諸將商量後,決定在八上城周圍築起雙重城壕,加強包圍,由明智家家臣明智治右衛門光忠率部留守,主力則潛往攝津。此後,光秀等人在4月5日和6日,在織田信忠的率領下,在攝津國內的農田裏展開作戰,使石山本願寺的農産收獲大大受損,在糧食方面打擊了正被包圍中的石山本願寺。  

在攝津方面的戰況獲利之後,再次回到了丹波。光秀和滝川一益、丹羽長秀等回到丹波戰線後,一邊持續八上城的包圍,一邊開始攻占周邊的小城。4月10日,開始攻打荒木氏綱守備的船井郡的園部城。明智軍圍城後切斷了城內的水源,同月26日,氏綱開城投降了。如果按原計劃,應該一鼓作氣前去攻打八上城,不過,光秀又接到了作爲援軍的命令,這次是去援助在播磨陷入苦戰中的秀吉......  

在播磨戰場,敵我雙方糾纏在毛利最前線的上月城。秀吉先在1577(天正5)年底攻陷了這裏,第二年年初就被毛利方的宇喜多直家攻下了。1578(天正6)年3月,秀吉再次派遣軍勢,收複了上月城。並把以前被毛利家消滅的尼子家一族的後人尼子勝久和尼子的舊臣山中鹿介幸盛配置在城裏。可是在同年4月,這次除了宇喜多直家以外,還有毛利家的兩川?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總共三萬大軍再次包圍了上月城,勝久、鹿介陷入危機。秀吉雖然與荒木村重一起前往救援,但由於毛利軍氣勢過於強盛,秀吉不可能獨自救出勝久他們。就這樣,光秀和丹羽長秀、滝川一益他們又離開了丹波,前往播磨。  

光秀他們在4月29日出征播磨,之後兩個月內都轉戰在播磨國內。光秀與織田信忠、羽柴秀吉、荒木村重等一起攻打了毛利方的神吉民部少輔守備的神吉城。6月26日,攻城戰開始,城兵的抵抗非常激烈,激戰持續到7月16日,城終於被攻下了,城兵大半被燒死,民部少輔也戰死了。神吉城雖然攻下了,不過,孤立無援的上月城也陷落了,尼子勝久自殺,山中鹿介投降後也被殺死了。在播磨的戰局告一段落後,光秀返回了坂本城。正準備再次進入丹波時,情況又有變化了,這次卻是荒木村重樹起叛旗,殘酷的戰況絲毫不給光秀歇氣的機會,光秀又再次出發了。  

前章已經敘述過了,在討伐荒木村重之前,光秀幾次勸導村重。同時,有關八上城的進攻,光秀也給予家臣們詳細指示。根據<小畠文書>記載,在11月1日進攻八上城的最前線,家臣小畠越前守收到到光秀的親筆信。信的內容大概是說攝津三田的村重一族的荒木重堅正與波多野秀治聯手,很有可能夾擊包圍八上城的明智軍,所以要加強各處的守備。  

之後光秀參加了討伐村重的有岡城攻城戰。這時,八上城的波多野軍開始活動。11月15日,波多野秀治乘這時機,反守爲攻。<水谷家所藏文書>所收的光秀書信寫著,“我々留守をねらい候事、笑敷候”。句子中顯露出光秀早已預料到波多野軍會有此一招。果然,龜山城的機動部隊立即調往八上城,加強了圍城部隊的作戰能力。  

4日後,光秀從攝津陣地中,再次發了一封信給小畠越前守,命令他修複在多紀郡和冰上郡邊界上的金山城,此舉應該是爲了防止波多野秀治和赤井氏相互聯係。同時,荒木村重帳下大將高山右近回到了織田家,村重已被孤立。可以看出,光秀在討伐荒木村重期間,還是能冷靜應付丹波的戰局的。  

波多野秀治、秀尚兄弟的末期  

討伐荒木村重結束後。光秀依舊回到了坂本城。根據「津田宗及的茶會記」記載,1579(天正7)年1月7日和8日,光秀在坂本城中召開茶會。同時根據『兼見卿記』的記載,同月17日,吉田兼見前往坂本拜訪了光秀。所以光秀應該是在2月過後再次出征的,長時間的東征西戰後,光秀和其軍隊也應該休息調整一下了。  

但是,在光秀的修養期間,八上城還是持續著攻防戰。特別是1月26日,波多野陣營攻擊了八上城北側籠山上的明智軍本陣,小畠越前守戰死。<小畠文書>記有此事。同年2月16日,光秀寫了書信給明智伊勢千代丸和小畠一族的其他人。內容大致是稱贊戰死的越前守忠節,並寫明因爲(明智)伊勢千代丸年幼,在他成年之前由森村左衛門代管家務,而且,爲了能讓伊勢千代丸之後確定能當上繼承人,還命小畠一族和左衛門寫下了誓書。明智伊勢千代丸就是小畠越前守的兒子,光秀贊賞越前守的功績,賜予伊勢千代丸明智姓。  

到2月下旬,光秀又開始行動了。1579(天正7)年2月28日,光秀再次攻略丹波,進入龜山城。此後進入多紀郡,一邊進行對八上城的勸降,一邊縮短包圍網,緊逼波多野軍。同時,在5月上旬攻打了由波多野秀治一族的波多野宗長、宗貞父子倆守護的冰上山城。光秀與殺出城來的宗長、宗貞父子在近郊的八幡山進行決戰,打敗了他們。如此,明智大軍慢慢的逼近了八上城。  

雖然八上城最終被完全孤立了,可是,波多野秀治、秀尚兄弟還是持續著頑強抵抗。光秀也還是繼續進行著包圍,繼續切斷城中的糧草供應。逐漸,城內軍糧吃盡,餓死者開始出現。同年6月2日,光秀的謀略成功,城內爆發了內部糾紛,捕獲波多野兄弟,八上城終於陷落。6月6日,波多野兄弟被護送到了京都,在遊街示衆後,在安土被處磔刑。光秀也返回坂本。  

當時,光秀向城兵保證了波多野兄弟的安全,並把自己的母親送到了八上城作爲人質,光秀請求信長饒了秀治和秀尚,可是信長不允,並將其二人處以磔刑。得知消息後的的城兵,在暴怒後磔殺了光秀的母親。光秀與信長,就此有了心結。  

丹波的平定  

波多野的滅亡後,丹波的攻略一口氣展開。  

光秀7月再次出征丹波。首先,攻打宇津賴重固守的宇津城。賴重經常在歸朝廷所有的小野莊、山國莊作亂,而且無視朝廷的要求其退去的命令。7月19日,在明智軍的猛烈攻擊下,賴重棄城逃走,宇津城陷落。<禦湯殿上日記>記載,7月20日,光秀因爲此功,被朝廷賜予馬、铠甲、香袋等。  

同時,<細川家記>記載著,在同月,光秀與長岡藤孝一起,閃電攻擊了鄰國丹後國。在丹後,一色氏還在抵抗著織田家。長岡藤孝在該年1月先行進入丹波,與一色家當主一色義道交戰,攻下了義道的居城八田城。義道此後病死,其子一色義定擔任繼承人。光秀和藤孝接著攻打義定的居城弓木城,但是義定憑借著堅城作垂死抵抗。光秀和藤孝商量後,覺得在此地耗時間並不是上策,所以藤孝寫信給他,要求人質並娶藤孝的女兒爲條件,勸告其投降,義定放棄了抵抗,接收了勸降。  

終於,在1579(天正7)年8月,光秀再次逼近了之前因爲波多野秀治的叛變而進攻失敗的赤井氏居城黑井城。其實這時,丹波的赤鬼赤井直正早已不在人世了,現在是由直正的幼子赤井直守護著城。赤井已經沒有以前的勢力了。光秀也曾感歎過,‘這......不是以前的黑井城’。光秀開始討伐周邊的敵對勢力。明智軍先攻打了赤井直義的堂兄弟赤井忠家守衛的鬼ケ城。該城是赤井家僅次於黑井城的第二據點。結果忠家棄城逃到了黑井城,與直義一起進行最後的反抗。8月9日,黑井城終於陷落,直義和忠家逃走了。就這樣,在丹波以擁有強大勢力而自豪的赤井氏滅亡了。  

<富永文書>記載著,在光秀攻下黑井城二周後,丹波國內因戰亂離散的僧人、商人、農民們逐漸返回自己的家鄉,已經開始在複興丹波國的繁榮了。在掃蕩了丹波國內剩余的小規模敵對勢力後,在10月12日,光秀在加伊原,接受吉田兼見的陣地慰問。在同月24日凱旋,並前往安土向信長報告平定丹波、丹後的情況。  

在<信長公記>中,太田牛一記著光秀被信長賜予戰功獎狀,‘長年に渡り丹波の國に在國し、粉骨砕身の活躍をし、度々の高名?名譽、誠に比類のないものである’。 同時,太田牛一自己也寫下了對光秀對丹波攻略的點評,‘この世の名譽として、これ以上のものはない」’  

光秀在開始丹波攻略之後,經曆了前後四年的日月流逝,最終平定了丹波。

[ 本文最後由 boy69731 於 07-5-23 10:35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勇者

守護爵士

第十一章:動亂的前兆

信長之死的預言  

本能寺兵變是在天正10年6月2日發生的。這個時候,秀吉正奉信長的命令在離京都約二百裏備中高松(岡山縣)與毛利軍對峙著。關於秀吉和毛利的敵對關係,應該是從10年前的天正元年8月的時候就開始持續了。在天正元年8月底,毛利輝元向秀吉發出書信,想把原來的將軍足利義昭送回京都。秀吉隨即就向信長彙報。  

當時,義昭被信長從京都放逐後,好不容易來到毛利氏的領地備後(廣島縣)。義昭是個徒有其名的將軍,什麽權限和財寶都沒有,爲了對信長報複,義昭許諾給予輝元室町幕府副將軍的地位,同時要求輝元召集反信長勢力,聯合各諸侯一起打倒信長。可是,對於毫無大志的輝元來說,義昭就好比瘟神一般  

對這封書信,秀吉9月7日向輝元送出回信,“信長同意了,請派遣義昭的近臣以及毛利的使者來我這邊,我會盡力相助的。”而輝元則派安國寺惠瓊爲使者到秀吉處,與作爲信長代理的秀吉對於義昭的事進行談判。  

這一年12月,惠瓊給毛利的家臣們寄出了下面這樣一封信:  

 一筆申上候。京都之儀形の如くに調ひ、今日十二、備前岡山に至り  

   罷り著き候。(中略)  

 一信長之代、五年三年者持たるべく候。明年辺者、公家などに成  

   さるべく候かと見及び申し候。左候て後、高ころびにあをのけに  

   ころばれ候ずると見え申し候。藤吉郎さりとてはの者にて候。  

   面上之時、萬々申し上ぐべく候。明日十三、吉田へ罷り下り候。  

   吉田より萬々申し上ぐべく候。此の由貴意を得候。恐惶謹言  

   十二月十二日(天正元年)        恵瓊  

   山県越前守殿  

   井上又右衛門尉殿  

其大致意思是,在三五年後,信長將會倒下,秀吉將會取而代之。信長耳聞後,狂怒之余,幾乎想斬殺秀吉。惠瓊是自己琢磨出來而寫的這封信呢,還是在與秀吉的談判中聽到了秀吉講過些什麽呢? 如果是後者的話,那對於信長來說,秀吉也許才是真正的叛臣。  

家康的暗殺計劃?

把本能寺兵變牽扯到德川家康,雖然有點突兀,但德川家康和明智光秀的直接會面卻是有史實記錄的。天正10年5月15日,家康討伐武田勝利後,爲了向信長祝賀而造訪了安土城。當時光秀被信長命令去接待家康。可光秀在5月19日被解除了這個任務,隨後在6月2日,發生本能寺兵變。  

在這裏,我要講是有關於‘家康覺得光秀有恩於他’這一觀點。 在此我列舉幾個疑點,首先爲何明智方在本能寺兵變中立有戰功的諸將都在山崎之戰潰敗後被斬首,唯獨光秀的家老齊藤利三的遺女於福卻作爲家光的奶媽而被重用了呢? 爲何家康後繼者們都是取了光秀的名呢?(‘家光’的‘光’和‘秀忠’的‘秀’,共計成爲‘光秀’。) 爲何家康在世時,命令在日光東照宮的模型上刻上明智家的家徽桔梗花紋? 圍繞著這些疑問,之後也就有了“光秀和天海是同一人”的傳說。如果是那樣的話,那麽二人在安土的會面就肯定預謀著什麽,而且,光秀在侍奉信長之前,尚有與家康爲主從關係一說,因此,家康是幕後黑手的疑點就逐漸呈現了。  

《川角太閣記》裏記載光秀謀反的真相是因爲在安土接待家康時受到屈辱,光秀提供的烹調湯裏有腐爛的魚,對此不滿的信長怒斥光秀,並解除了光秀的接待任務,光秀臉面全失,爲此舉起反旗。這真是一個有趣又可笑的想法。順便一提的是,光秀在被解除接待家康的任務的二日後,家康被信長推薦去遊覽京都和界港而離開了安土。此事看起來平淡無奇,其實卻是解開路易斯在《日本史》中一個疑點的關鍵。‘關於接待家康的事務,信長和光秀曾在密室中討論,但是由於兩人個性相異,明智頂撞了信長,隨後不快收場。...(中略)...(明智光秀軍的)士兵們如此(攻擊本能寺院)行動,到底是什麽緣故呢,恐怕明智打算按照信長的命令,殺死那個盟弟三河的國主(家康)。…(以後從略)’  

同時,在其他資料中,也有相關的記述和介紹。‘明智之亂(本能寺兵變)的時候,東照宮正在遊覽界港。信長指示羽柴藤五郎一同前往,看起來象是爲家康作向導,不過,據說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加害家康’(《老人雜話》)。《德川實紀》、《天正日記》以及《武德編輯年集成》等都記述著家康好像預料到本能寺兵變的發生,《川角太閣記》等也有類似的記述。還有,在家康面前獻舞的梅若由於‘做得不好’的理由而被砍頭,即使凶暴如信長,可之前獻舞者表現不好的也大有人在,但因此被砍頭的卻還從來沒發生過。是不是有這個可能,就是梅若暗殺家康失敗,爲了封口,而被信長斬殺了呢?  

將這些堆積起來的話,‘信長計劃殺死來到安土的家康’的假設完全可以成立。然而,曆史學家們對此一笑了之,以‘找不到證實暗殺家康計劃事件的質量良好的資料’爲理由,並沒有對‘家康暗殺計劃’進行驗證。我認爲‘光秀把信長暗殺家康的密令告訴了家康’並不能成爲本能寺兵變的直接動機。當光秀被解除在安土接待家康後,被命令前往西國支援秀吉,這很大可能就是因爲暗殺(毒殺)家康的計劃失敗所導致。隨後,信長變更了暗殺計劃,指示家康前往界遊覽,伺機在界進行暗殺,如此,以上的疑點一一解開。但是,光秀背叛信長的動機不只如此,還結合了光秀的尊王之心、朝廷公家的幕後動作以及家臣的不滿等因素。  

當家康在界得知本能寺兵變後,迅速逃回三河,也就是所謂的‘神君伊賀越’,對於秘密逃走的計劃,他準備非常周到,計劃非常詳細,行動非常迅速,很難讓人相信他是突然得知消息的。在潛回途中,家康與其家臣毫發無損,唯獨同行的武田降將穴山梅雪被野武士所殺,梅雪如此的‘倒酶’,令人不得不懷疑家康是爲了保密,將他刺殺滅口的。  

在本能寺攻擊了信長之後,光秀“爲什麽不立即追殺在界遊玩的家康”,這個不可理解的行動也就很清楚了。‘神君伊賀越’在豐臣秀吉政權下,爲了得到朝廷的擁護,否定了本能寺兵變中的朝廷幹預,也因爲與德川家的巧妙關係,並沒有去捅破這一黑幕。而到了德川政權下,因爲德川政權推薦儒學思想,‘義兄打算暗殺義弟’與其宗旨相異,甚至有損家康的形像,所以,他們巧妙的利用了家康神化,指家康乃是得到神的佑護。  

事變的伏筆  

大家都知道,信長是個無神論者,這個可以從進攻本願寺、火攻延曆寺等不敬畏神的殘酷行爲完全體現出來。可是根據史學資料來看不一定那樣,實際上,信長一直保護著基督教,在初期,甚至還保護過佛教。在安土城內還修建寺院,甚至親自動手複興許多神社佛閣。他只是不能默視當時很多寺院的腐敗(當時很多的寺院都不做修業,只致力於武藝的練習,而且持有武器,爭奪政治權力)。信長所做的,只是希望將宗教與政治分開而已。  

在《武士與將軍》一書中記載著這樣的一段文字:‘織田信長不是宗教信徒,但來自葡萄牙的耶稣會傳教士發現這位殘酷軍人還算友善。他公開贊賞教士的聰明與勇氣,而他們也感謝他對傳教工作的支持。在他的領地下,15萬日本人信奉基督教,建起了200所教堂’。有一天,在京都的路易?弗羅易斯神父看到正在觀察一所建築的織田信長。他身穿粗布衣服,披著一件虎皮鬥篷。“他作風強悍,蔑視日本所有其他王公貴族,對他們說話好象命令自己的部下。”弗羅易斯寫道,“他公開宣稱沒有創世主,沒有不滅的靈魂,沒有死後的生命。”  

近代,京都市在進行地鐵烏丸線工程的時候,發掘很多倒著的石佛和被翻過來的墓石、供養塔、五輪塔、基石等,並發現二條第(現在的二條城)的石垣。(現在展示在京都文化博物館的裏院。) 二條城是文祿12年(1569年)信長爲將軍義昭營造的城。在路易斯的《日本史》上,記載著關於營造時的情況:“因爲缺乏建築用的石頭,他弄倒了多數的石像,在脖子上加上繩後便拉到工事場了。都城的居民因爲敬畏著這些的石像,看著信長的舉動,他們頓感驚歎和恐怖。”  

安土城在建造時也是如此,石佛和五輪塔被用來建造石階的踏腳石和築城用的基石。爲此信長的宗教觀被世人大爲議論。而使用石佛來建造的城池的有大和郡山城、和歌山城、姬路城、熊本城,連光秀的福知山城也被確認是利用石佛和墓石來建築的,此舉固然不是爲了冒渎神,而是因爲在築城時,爲了彌補石頭不足,能用到什麽算什麽的做法。現在看來,這應該是正確和實際的行爲。但是,現代和當時的人們對宗教的看法差異甚大,信長的做法在當時可算是聞所未聞了。  

讓信長一生苦惱的石山本願寺合戰,應該是從上洛時候就開始了,永祿11年爲了增加京都的收入,對本願寺提出了貢獻軍費五千貫的要求以及從石山退去。本願寺當然不接受這個要求,拒絕了信長後,隨即與信長呈對持狀態,另一方面,本願寺11世主持顯如,在元龜元年(1570年)命令各地的門徒一起舉兵打倒信長。以及與武田、朝倉、淺井等戰國諸侯結盟,結成反信長同盟(信長包圍網),最後,在天正8年(1580年)3月正親町天皇敕命本願寺投降。在這長達11年裏,雙方展開激烈的戰鬥,爲了擺脫窘迫的生活環境的農民和捍衛一向宗的門徒爲主體的本願寺軍團,在來世就是極樂淨土的保證和以強烈的宗教使命感召下,本願寺軍團無比的團結,在“進則往生極樂,退則無間地獄”的指導下,高念“南無阿彌陀佛”,此無懼的宗教軍團令信長陷入長期的苦戰。

信長在元龜2年9月12日, 把聖地比叡山延曆寺一把火給燒了。  

有關記載,光秀在火攻比叡山時忠實地實行信長的命令,明智軍在行動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天台座主記》記載著光秀曾經上谏反對。一般認爲,光秀初時對信長的火攻比叡山計劃是承反對意見的,可是在谏言無效後,因爲虛榮心而取得了攻擊的總指揮。比叡山延曆寺是在長岡京遷都後的延日曆7年(788年)在比叡山寺的基礎上創建的。比叡山在京都的西北、戌亥的方向,是保佑皇宮的神聖地帶,爲了請求保佑國家安甯、天皇家安泰等祈禱都是在此舉行的。因此,比叡山不僅可以說是朝廷的心髒地區,也是舊佛法的代表寺院。  

在信長的天下布武政策中,正親町天皇始終偏向信長一方,在跟淺井?朝倉的戰役呈泥沼化時,便敕命雙方和解,信長跟石山本願寺的戰役最後也是由天皇敕命議和的,朝廷還祈禱信長能在戰役中得勝等,可以看出兩者互相配合的事實。另一方面,信長在發展天下統一時,還是使用舊次序的官位體係,由一開始的‘上總介’,到上洛前‘尾張守’、‘彈正忠’等官職名。雖然在上洛後有一段時間沒改換新的官職,不過,在天正3年(1575)11月,擔任了從三位權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隨後,任正三位內大臣,到天正6年任正二位右大臣右近衛大將,至此,信長已擔任了最高層的朝廷官職。  

然而,在天正6年4月9日,信長突然將官位官職全都辭退了,現今並沒有明確的資料記述信長到底爲什麽要這麽做。關於這個辭職戲劇,分別有著二種見解:一、辭職只是一時而已,隨後準備擔任更高的職位;二、離開舊時秩序體係,設想著新體制。所謂新的體制,可以解釋爲信長準備把自己作爲最高首領的體制,即廢除天皇制。很多史學家認爲這個辭職戲劇,正是本能寺兵變的伏筆所在。  

信長上洛初時尊敬朝廷,是爲了活用那個神權來作爲關鍵時候的調停角色,到了天正9年,他認爲全國大體上已落入手中,神權僅僅作爲單純的後盾而已。信長在永祿11年上洛時,贈給了誠仁親王錢三百貫以外,還認了親王的第四個孩子爲義子。如果親王四子即位天皇,信長就成了天皇的父親了,地位就在天皇之上。所以,拉攏誠仁親王的真正意義,是爲了要和天皇家搭上關係。  

信長將官位官職辭退以後,在天正7年11月將二條禦所獻給了誠仁親王(天正4年在建築安土同時,作爲信長的宅邸而打造的)。贈送二條禦所的舉動,表面上看起來好象只是信長尊王的志向,其實這也是信長的手段之一,在籠絡誠仁親王的同時昭示天下,下屆天皇將是誠仁親王。此舉在朝廷曆史上是前無僅有的。  

2000年春天,在滋賀縣進行的安土城發掘調查中,發現了各種各樣的東西,有很多大規模的建築,還有一些質量非常好的用具,令人想到了皇室宮廷。在《信長公記》天正10年正月的記事裏,記載著‘一天的君、萬乗的主的禦座禦殿’、‘禦幸的間’的建築物,與此建築物相符合的就只有‘皇宮間’了。在武家居城的核心部,建造了像朝臣住宅一樣的天皇居所,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作爲信長來講,能夠舉辦天皇的即位式,將天皇搬至自己的居城,自己的權威將空前上升。  

在這樣的狀況中,自天正8年以來,信長都住在安土,一次上洛都沒有。天正9年2月28日,爲了迎接天皇,信長實施了洛中馬揃(觀兵式)。在馬揃中,光秀擔任執行奉行。信長的部隊排列整齊,向天皇展示了織田家的武威。面對著讓位問題沒能解決的正親町天皇,對這次同等逼迫讓位的示威行動感到了空前壓力。因此,天皇在3月1日诏敕,任命信長爲左大臣。信長卻在3月4日再次實施了馬揃,並在3月9日給出了‘先讓位於誠仁親王後我再受命’的回複。朝廷開始慌張,急忙向安土城派遣敕使,向信長傳達‘按信長殿意願,希望擔任征夷大將軍以及太政大臣的官職。’的旨意。不過,信長連這個也拒絕了。  

最後,信長對於日曆的制定也插手。在本能寺兵變時,朝廷和信長間的最大矛盾事項就是讓位問題以及日曆的制定問題。由於這樣朝廷産生了殺逆的動機,爲了阻止信長篡奪皇位就成了本能寺兵變的伏筆。  

兵變的前一天  

按一般的說法,在本能寺兵變的前一天,也就是6月1日,信長在本能寺召開了茶會,並展示了他收集的50多件名物茶器。在這些茶具中,大概約六成是由於戰鬥勝利後,敵將把茶具作爲服從、和睦的證明交給信長的。所以說,信長是爲了顯示他的權勢而召開的茶會。信長在紹鷗學習了茶道,此後,與津田宗久和千宗易等召開了好幾次爲了展現權力的茶會。茶道,對武士們來說,是與生命和金錢有相等價值的重要嗜好。

[ 本文最後由 boy69731 於 07-5-23 10:37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勇者

守護爵士

以本能寺的來客記錄來看,當天參加茶會的都是高官貴人,詳細名單如下:  

関白         藤原內基  

太政大臣   近衛前久  

左大臣    藤原內基(兼)  

右大臣      近衛信基  

內大臣    近衛信基(兼)  

前関白    九條兼孝  

前內大臣   二條昭実  

    

  鷹司信房、聖護院道澄、今出川晴季、徳大寺公維、飛鳥井雅教、庭田重保、  

  四辻公遠、甘露寺経元、西園寺実益、三條西公國、久我季通、高倉永相、  

  水無瀬兼成、持明院基孝、予(言経)、庭田黃門、勧修寺晴豊、正親町季秀、  

  中山親綱、烏丸光宣、広橋兼勝、東坊城盛長、五辻爲仲、竹內長治、花山院家雅、  

  萬裏小路充房、冷泉爲満、西洞院時通、四條隆昌、中山慶親、土禦門久脩、  

  六條有親、飛鳥井雅継、中禦門宣光、唐橋在通、島井宗室  

也就是說,朝廷的高官,除了皇族以外,自關白以下,連同前職全部到場了。其他還有五攝家(關白擔任的門第,乃近衛、九條、二條、一條、鷹司五家)。大體上全部人員都爲堂上公卿(四位以上的公卿)。如此,好似整個宮廷都移向了本能寺。以這個陣勢,如果說光光是爲了喝茶的話,是難以令人置信的。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爲了某項協議而進行團體交涉。順帶一提的是,編寫了《晴豐日記》的勸修寺晴豐也在其中。而任命島井宗室來招呼衆人,想必信長的目光已經朝向了九州。當時,擔任信長的茶頭津田宗及和千利休政正在界爲接待德川家康而舉行茶會,所以並沒有在這個茶會中出現。  

在此之前,天正10年5月,信長還做了一件讓耶稣教會的宣教師們大吃一驚的事情。信長在安土城內設置了‘盆山間’,把各國神社裏的神位全都移至其內,並把放置這些神位的石頭命名爲盆石,作爲自己的神位使人們前來祭祀,還把自己的生日改爲聖日同一天。在兵變前一晚,衆公家齊聚本能寺,肯定是爲了要與信長協議此事。  

信長與朝臣們之間的關係惡化,是從天正9年時開始的。上文已經提過,就是圍繞著讓位問題和插手日曆的制定這兩件事。對於一邊利用朝廷一邊憑著武力顯耀權勢的信長,朝臣們有著嚴重的危機感,與信長的關係最終達到了互相敵視的境地。介於信長的例子,其後的天下人都吸取了經驗,對朝廷始終表現出敬意,雖說還是在利用朝廷,甚至還自認是朝臣的私生子,可並沒有侵犯天皇和朝廷的權威。  

關於光秀襲擊信長的動機,有很多種見解,其中最有名是“野望說”。在高柳光壽寫光秀的傳記中,記述著‘信長想要天下,秀吉想要天下,光秀也想要天下。’ 相信‘野望說’的人都是以光秀在愛宕神社所作的詩句爲根據的。光秀在本能寺襲擊信長之前,在愛宕山進行祈禱,當時舉行了連歌會,連歌會中各人所作的連歌就是有名的愛宕百韻。光秀吟作的第一句是:‘時は今 天が下しる 五月哉’。‘時’通指‘土岐’,而明智光秀就是出身於土岐氏,整句話的意思是:‘現在,土岐家出身的明智光秀會在五月統治天下’。總而言之,就是暗指光秀在眺望著天下。然後關於這個愛宕百韻,各種資料記載的雖各有不同,但是意思都是一樣的,語句中都包藏著光秀的野心。

[ 本文最後由 boy69731 於 07-5-23 10:05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勇者

守護爵士

第十二章:本能寺急襲作戰

爲了探討光秀弑逆信長的背景動機,驗證信長在本能寺中是以怎樣的形式被光秀軍襲擊,有著極爲重要的意義。到現在爲止,在本能寺兵變中光秀從開始到結束,所有的行動都來源於牛一的《信長記》的記載。此外,也有根據《川角太閣記》等,不過,一般都是一邊參照牛一的《信長記》,一邊如同替漫畫著色一般對事件進行著塗畫的。  

按大久保彥左衛門的《三河物語》記載,信長說:‘是城介(信忠)叛變了嗎’,森蘭丸說:‘好像是明智叛變了’。‘哼,明智竟然變心了......’。最近研究的都是《本城惣右衛門覺書》一書,(本城惣右衛門是光秀的屬下武士,並參與了本能寺兵變,此書是他在晚年時,撰寫了其一生的經曆後,並交與他的三個子孫的。)。是研究者們很久前就知道《本城惣右衛門覺書》這本書的,不知爲何,並沒有積極的采納使用。惣右衛門作爲光秀方直接參加進攻本能寺的武士,記述的內容可信性極高。  

據多方記載,信長自殺的日期和時間是舊曆的六月二日早晨,就是公曆七月一日。當時日出是在上午四點四○分左右,所以上午四點天就開始亮了。因爲不象現在一樣有電,過去都是很節約的使用油燈,大都是在自然光下生活的。一日並不是分爲24小時,而是把日出到日落(白天)分爲六段,一段稱爲一刻,相同的,把日落到日出(夜晚)分爲六段,也是一段一刻。因此除了春分、秋分以外,白天和夜晚的一刻長度是不同的,在這期間,夜晚的一刻大約在一個半小時左右。根據山科言經的記錄,本能寺兵變是在卯時左右開始的,也就是舊曆的六月二日(新曆七月一日),上午四點左右。  

關於攻擊的過程,根據書籍的不同,有著不同的描述,在這裏我就光講一下《信長記》所描述的,‘六月朔日夜晚,登上老山,右面就是山崎天神馬場,能看到攝津國的全部道路,從左面下去就是去京都的道路。明智軍已經圍住了信長公暫住的本能寺,衆人從四面八方一擁而入。信長的小姓衆開始慌亂,一時間人聲鼎沸。  

謀反嗎?是什麼人?信長道。  

森在一旁道,看起來是明智。  

在這期間,衆兵卒已進入到禦堂,禦番衆在此進行著抵抗。矢代勝介、伴太郎左衛門、伴正林、村田吉五討死。在這外邊,禦中間衆的藤九郎、藤八、岩、新六、彥一、彌六、熊、小駒若、虎若、息小虎若初等二十四人討死。在禦殿內討死的衆人有:森亂、森力、森坊兄弟三人、小河愛平、高橋虎松、金森義入、菅鋪角藏,魚住勝七、武田喜太郎、大冢又一郎、狩野又九郎、蒲田與五郎、今川孫二郎、落合小八郎、伊藤彥作、久々利龜、種田龜、針阿彌、飯河宮松、山田彌太郎、祖父江孫、柏原鍋兄弟、平尾久助、大冢孫三、湯淺甚介、小倉松壽。在衆多小姓中,湯淺、小倉二人是在宿驿聽到兵變的消息,在敵人中攙雜進來的,而高橋虎松幾人,只是在廚房做事的雜役。信長在一開始時,拉弓射箭,射倒二、三個敵人後,弓弦拉斷,此後,舞長槍作戰,在肘部被長槍刺傷後,放棄了戰鬥,此時禦殿已經著火,信長退至殿堂深處,關上了貯藏室的門,切腹了。  

信長的首級  

光秀襲擊了信長之後,在本願寺四處尋找信長的遺骸,不過,最終未能找到。小濑甫庵的《甫庵信長記》記載著關於光秀找尋信長遺體的狀況,‘在沒有確認首級前,光秀一直懷疑,深怕讓信長走脫,所以他再三命令士兵,前後搜索了本願寺數遍。’《當代記》所記述的是:‘不是說燒死嗎?但總可以找的到屍體殘骸啊’。惟任的懷疑也是情有可原的,但不管他如何尋找,還是找不到信長的遺骸。’  

路易斯是這樣描寫信長臨終前的情況的,‘明智軍勢到達時,最先殺了正在門口警備的守衛,當時信長的部屬絲毫沒有想到會有如此的計謀叛亂,所以一點抵抗都沒有,明智軍很快的殺入了內部,信長洗幹淨了手和臉......揮舞著剃刀(像鐮刀一樣的武器)與敵軍戰鬥,不久,手臂被槍炮所傷,退入自己的房間,關上了門。這時有人喊到‘切腹自殺了’,其他的人則說‘被客殿燒過來的火活生生地燒死了’。但是因爲火勢大,始終沒明白他到底是怎麽死的。我們所知道的是,那個令萬人戰栗的人,無論是毛發還是骨頭都已化爲灰燼。

根據《言經卿記》的記載,在事變後的幾天內,洛中持續了數天的騷亂,明智軍在京都大規模的追捕信長的遺臣,捉住後便在六條河原斬殺。因爲這場騷動,一些史學家指出了信長有可能是從本能寺兵變中逃脫了的。  

秀吉也曾找過信長的屍體。山崎合戰後,秀吉拼命尋找信長的遺骸,不過,他的目的是爲了天正10年10月在京都金閣寺附近的大德寺院爲吊唁信長所舉行的雄壯喪葬儀式。當時,秀吉因爲沒有找到信長的遺體,所以制作了兩尊木雕像,火葬時埋葬了1尊,在達正殿安置了另外1尊。其實,對於在山崎戰役中獲勝的秀吉來說,是否找的到信長遺骸其實並不是那麽的重要。而且秀吉拼命找尋信長遺體的事,是否屬實也待考究。  

由於信長屍體未被發現,有人說信長逃到九州薩摩島津伊集院處,數個月後才去世的。除此之外,有人認爲是被本能寺所集積的炸藥炸死的,也有人認爲是逃出本能寺後被第三者殺死的,甚至還有人說信長是被秀吉的手下乘亂殺死的(秀吉黑幕說)。有些評論書說,作爲襲擊本能寺的的先鋒,明智秀滿的家臣並河金衛門得到了信長的首級,但秀滿卻因爲‘主上(光秀)逆上,再取首級實爲不敬’的理由而隱藏了下來。  

本能寺附近的阿彌陀寺有著信長和信忠的墳。阿彌陀寺,是清玉上人在近江坂本創建的,歸依信長後遷移到了京都。根據阿彌陀寺的《信長公阿彌陀寺由緒之記錄》(享保16年)的記載,‘知道事變爆發後,京都阿彌陀寺(京都市上京區)的住持(清玉上人),率領僧徒二十人跑去本能寺,在本能寺院墓地後面的草叢中,看見織田方數名武士正在焚燒信長的遺體,當一再請求後,僧徒們帶著遺骨逃出本能寺,帶回了阿彌陀寺。’在本能寺舊迹,還保留著當年信長洗頭的井,相傳阿彌陀寺住持就是用井中的水來沖洗信長遺體的。再者,在事變後約一個月的7月11日,山科言經參拜了阿彌陀寺並吊唁了信長以及所有在本能寺兵變中死去的人。  

高野山也有信長的墳,不過,這只是單純的供養塔。總的來說,我覺得信長確實是在本能寺死去,不過,因爲遺骸被嚴重燒毀,已無法辨認;或者,燒毀了的信長首級,即使在京都示衆,也毫無價值了。  

兵變的疑點  

曆史小說《信長燃燒》的作者安部龍太郎,認爲本能寺兵變的背後黑手其實是近衛前久。《信長燃燒》是以戰國三部曲的模式編寫的,貫徹這三部曲的完全是按安部個人的曆史觀,不過與史實比較也無較大的矛盾。安部認爲‘兵變’是由‘朝廷方面幹預’的,安部的曆史觀是這樣認爲的,‘尊皇的近衛前久與細川幽齋聯合,爲了討伐無視朝廷、想作爲人神而君臨天下的織田信長,挑唆明智光秀,使之引起兵變,信長死後。喚回足利義昭,策劃複興幕府。’  

1990年後半年,對於‘兵變’進行了再一次的仔細研究,很像以下的‘怨恨’說都被否定了。  

1、因爲在安土接待家康時的屈辱......《川角太閣記》、《甫庵信長記》  

2、在進攻丹波八上城時,因爲人質的交換,光秀母親被殺......《總見記》、《原本信長記》、《柏崎物語》  

3、因爲齊藤利三的問題和信長的暴力......《明智軍記》、《續武者物語》  

4、因爲庚申接待酒席上信長的暴力......《義殘後覺》《柏崎物語》  

5、因爲在甲州征伐時,信長在诹訪陣中的暴力......《祖父故事》  

6、光秀妻子對信長的無禮......《落穗雜談一言集》  

7、與武田勝賴私通......《甲陽軍鑒》  

8、森蘭丸將會擁有光秀的領土......《石山退去錄》  

最近,‘朝廷幹預說’被作爲主要的研究對象。並且,許多人和安部一樣,認爲朝廷方面代表者(黑幕)就是前久。當然,只靠前久的話,這樣的計劃是不可能實施的,在其同夥中,有吉田兼見、勸修寺晴豐、山科言繼等。兵變後,織田信孝在京中發出布告,到處找尋前久的去向。信孝追捕前久的理由是,在光秀軍攻擊二條城時,在前久屋子旁的屋頂上,有人用鐵炮向二條城開槍。所以信孝認爲,前久與‘兵變’是以某種形式相關聯的。前久之所以能在信孝和秀吉搜捕下逃出,完全是依靠家康的幫助,前久先逃到家康的領地濱松,過後,因爲家康的關係,與秀吉和睦。天正13年,秀吉自稱公卿養子,擔任關白之位,作爲信長繼任者的秀吉,其實是很期待得到征夷大將軍的官職,本來想通過前將軍足利義昭來到達當上將軍的目的,因此花費了很多金錢和貴重物品,一再請求義昭收他爲養子,不過義昭始終不肯答應。最後,秀吉就是靠了前久,才當上了關白。所以,秀吉和前久之間也必定藏有某種交易。  

也有反駁‘前久黑幕說’的,谷口研語在所寫的《流浪的戰國貴族近衛前久》中,‘前久和信長的關係非常良好,因爲信長之死而出家,也因爲與信長的關係而受到其他朝臣的嫉妒,在被他人讒言後出奔。’。  

天正13年,朝臣山科言繼被正親町天皇放逐了。表面上是說他過於好賭,其實,是由於秀吉的責問。當年在‘兵變’後,吉田兼見祝福過光秀,在山崎之戰後也被秀吉責問。可是,前久作爲‘朝廷幹預’的嫌疑者,秀吉確並不采取任何措施。  

可是‘朝廷幹預說’裏也有數處疑問,  

1、爲何光秀軍沒攻擊本能寺前村井長門守貞勝的房地?  

2、朝廷幹預的話,爲何光秀軍沒有對朝廷進行保護?  

3、爲何在襲擊本能寺的同時,沒有攻擊織田信忠(信長嫡子)所在的妙覺寺?  

因爲這些問題,有人否定了‘朝廷幹預說’,認爲‘本能寺兵變是因爲丹波武士團爲反對檢地而進行的武裝起義。’  

疑惑1.中國大返還  

天正5年(1577年)8月8日,信長因爲上杉謙信的侵入,派遣柴田勝家、羽柴秀吉前往加賀,不過,秀吉由於和勝家意見不一致而隨意地領軍回國了。本來這是死罪,可信長只是嚴厲斥責了秀吉,命其以後謹慎行事而已。秀吉並沒有被處罰的原因,主要是因爲信長的嫡子信忠和光秀的助言。在攻略丹波後,因爲播磨方面的重要性,命令光秀前往支援,此舉帶有一定的懲罰性。爲了進攻中國,已經向播磨派遣了秀吉,再派光秀的話,就是說光秀將是秀吉的副將。事變當日,秀吉在離京都相隔二百裏的備中高松(岡山縣)城與毛利軍對持,並用水攻包圍著高松城。京都的‘非常事件’在次日,也就是6月3日的深夜,傳到了秀吉陣營,秀吉得知消息後,次日正午便與毛利進行和議。  

一、高松城主清水宗治切腹自殺。  

二、以山陰、伯耆的八橋河境作爲界線,以山陽、備中的河邊作爲界線。  

根據以上兩個條件,秀吉與毛利方面交換了誓文,接收了毛利方的人質後,便在當天夜晚撤往京都。到達姬路後,僅在姬路休息了一日,9日早晨便從姬路出發。13日,4萬多軍勢已經到達了山崎準備戰鬥。當時軍團的移動能力,一般日行軍二十裏,然而秀吉卻是以兩倍的速度完成行軍。對於舊陸軍分析後,得出秀吉軍的速度相當於強行軍,根據地理情況,這應該是無法做到的。根據古文書記載,當時正是豪雨季節,惡劣的路況應該使行軍速度更爲緩慢。所以,秀吉的快速行軍,很大可能是已經派遣了一部分軍勢先行出發,並在姬路待機。所以,從整個大局來看,秀吉可能就是那只幕後黑手,在指使光秀下克上後,自己再以大義名分討伐光秀,以此可以順利當上信長的接班人。  

又或者,與光秀素有密議的朝臣們,在秘密的背後還隱藏著一層更深的秘密暗殺行動。一般來說,光秀爲了支援秀吉,才調動軍隊出兵出雲、石見的。信長也是接到來自秀吉的支援請求,而前往中國地區的。信長本人完全沒有打算要與毛利和睦的意思,期盼著決戰的到來。然而,秀吉卻把高松城做爲籌碼等待著和議,這明顯是違抗命令。仔細分析此狀況的話,可以大膽假設,光秀被派遣到日本關西地方乃是信長的出兵計劃,信長對於不經過自己的準許,而打算與毛利和議的行爲,感到非常的生氣,以信長的脾氣,便是立即撤下總帥秀吉,派遣光秀前往代替。  

很快察覺到信長動向的秀吉,隨即從高松城撤回了主力部隊,秘密的回到了姬路。秀吉也許打算等信長經過姬路時,伏擊信長,然後在毛利的支持下,建立秀吉政權。所以,山崎之戰與其說是秀吉的‘信長複仇戰爭’,不如說,是表示著舊幕府勢力對抗秀吉、毛利聯軍的戰爭。作戰期間,伊勢貞興、诹訪飛彈守、禦牧三左衛門等舊室町禦所奉公衆全部英勇戰死(《蓮成院記錄》、《言經卿記》、《多聞院日記》)。  

因此,非常有可能,秀吉已經有了襲擊信長的計劃,當準備周全後,本能寺兵變卻發生了,機警的秀吉馬上反過來利用了兵變。  

疑惑2.有關人員的死  

在山崎之戰的12天後,織田家重臣開始商談戰後處理。因爲安土城被燒毀,柴田勝家、丹羽長秀、池田恒興、羽柴秀吉四人在尾張的清洲城裏進行了會議。這就是世間所說的清洲會議。

清洲會議中,主要是協商信長的繼任者,秀吉推舉信忠嫡子三法師丸(2歲)爲接班人,秀吉自己擔當保護人。在此次會議的出席者中,那些作爲秀吉的競爭對手,或是與兵變有關係的人,在以後數年間,不是被秀吉殺死就是慘遭橫死。

原織田家第一號人物柴田勝家,在天正11年4月24日,當北之莊城被秀吉攻下時,與妻子(信長的妹妹?市)一同自刎。

第二號人物丹羽長秀,他在清洲會議上是支持秀吉的。因爲如此,天正13年4月16日,秀吉賜給了他越前一國以及加賀的能美、江沼的二郡,長秀轉眼成爲領有一百二十三萬石的大名了。不過,喜悅也只是一刹那的事,因患疾病,不能忍受痛苦便切腹了。也有人說,他是被舊臣長束正家毒死的(長束正家因爲這個功勞,被秀吉厚用)。繼承長秀家業的長重,根據《當代記》和《寬政譜》的記載,從一百二十萬石減少爲加賀松任城四萬石。

池田恒興,與長子元助一起,成爲岐阜和大垣城主,天正12年4月9日,被秀吉命令進攻岡崎時,不知被什麽人用槍打死了。《太閣記》記載,恒興領軍突入,很快被討死。好象被敵軍德川方‘撿到首級’,所以並不是戰死。

猛將齊藤利三

天正10年,信長在進行著對毛利的中國平定戰和對上杉的北國平定戰之外,重新組織了對長宗我部的四國平定戰。這一年的2月,信長任命三子信孝作爲四國征討軍的總大將,信長答應在平定四國後,將贊岐一國封給信孝。信孝出兵四國的日子也就是本能寺兵變發生當日,6月2日。據說,四國征討軍的兵力超過了進攻本能寺的光秀軍。可是,盡管得知了兵變的消息,信孝不僅沒有聚集軍隊去討伐光秀,其1萬4千余的部隊還無端的陷入混亂,兵卒在極爲恐慌之下,紛紛逃走,四國征討軍事實上已經消失。信孝之後與秀吉軍合流,在山崎之戰中呈觀望狀,那時兵力僅剩4千。

由此,可以猜測爲何光秀要在6月2日進攻本能寺了。在兵變後,四國征討就立即中止,以這樣的結果來看,光秀的動機很有可能是爲了相助長宗我部元親,使其脫離險境。其實光秀和光秀的重臣齊藤利三與四國土佐國長宗我部元親有著很密切的關係,此處在前文中已提過。  

利三是齊藤伊豆守利賢孩子,出生於天文7年(1538)(一說天文3年),開始在美濃齊藤義龍帳下,接著侍奉稻葉一鐵,最後在元龜元年(1570)侍奉光秀。光秀在平定了丹波後,給予了利三一萬石的領地。一說,利三父親的妹妹嫁於光秀的叔父,光秀的妹妹是利光的母親。還有人說光秀是福(春日局:利三的女兒)的叔父。所以,齊藤利三表面是光秀的家臣,實際上,他是以明智、齊藤‘一族衆’的身份,協助光秀的。

利三在本能寺兵變及山崎之戰中非常活躍,《言經卿記》和《天正十年夏記》都有記載。‘日向守屬下齊藤藏助是此次計謀叛亂第一人也’(《言經卿記》)。《天正十年夏記》:‘六月十七日,晴。清晨,齊藤藏助者,明智的屬下,武者也,率軍攻打信長之主犯也。被壓京中申候’。許多人認爲,齊藤利三才是本能寺兵變的主謀。事實上,利三是個優秀的武將,他留有很多逸話。他開始侍奉著稻葉一鐵,不過,因故轉爲侍奉光秀。過後,一鐵向信長呼籲此事,想要討回利三,信長應允後,並吩咐光秀送回利三。光秀說,‘有此優良的部下不是因爲我,而是因爲大人。’意思是信長事先說好了的,理屈的信長十分生氣,重重責備了光秀,甚至還打傷了光秀的額頭。此後,利三對光秀十分感激,發誓效忠。

在天正3年,懷有支配全四國野心的元親,通過光秀與信長進行交涉,並向信長發誓效忠。當初,信長對元親並沒有什麽壞印象,所以與元親締結盟約。然而,雙方關係在天正9年發生破裂。當時,元親正在進攻阿波、贊岐,信長傳達了‘阿波的支配委托給了三好’的單方面命令。結果,元親沒有服從。信長隨即就有了討伐四國的意思,並開始著手準備。同時,作爲信長和元親中介的光秀也被撤去了在四國所擔當的職務。《長宗我部元親記》有象下面一樣的記述:‘齊藤內藏助擔心四國的安危,鼓動明智殿計謀叛亂’。

在配合有關介紹利三的記述,以及兵變的一連串的流動中,利三在這其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是顯而易見的了。

[ 本文最後由 boy69731 於 07-5-23 10:40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勇者

守護爵士

第十三章山崎會戰

本能寺之變爆發 六月二日黎明  
  
明智光秀襲擊京都本能寺,逼迫主君信長和世子信忠自盡的事件發生在天正十年(1582)六月二日黎明時分。信長享年49歲。  
  
當時,信長的部將們都在遠離京都的各條戰線上奮戰,明智光秀就是利用了信長部下軍團分散,自身警備又薄弱的狀況突然發難,一舉成功的。  
  
羽柴秀吉正在中國(日本中國地區,本州西部)前線同毛利打得難解難分。秀吉包圍了毛利方大將清水宗治把守的備中高松城,並發動水攻。在接到信長父子遇難而亡的急報後,秀吉立刻同毛利方議和,開始撤退。而後馬不停蹄地由中國戰場趕到京都郊外的山崎。在這裏秀吉一舉擊敗了明智光秀,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秀吉是信長部將中第一個打出“爲故主報仇”的旗號,又獲得了成功,從此踏出了成爲天下人的第一步。  

秀吉接到信長死訊(六月三日以降)  

六月三日  
  
深夜,正在對高松進行水攻的秀吉陣地闖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那就是明智光秀派去向毛利通報信長死訊的秘使。這位倒楣而不稱職的秘使竟然因爲迷失道路來到了他不該來的地方。秀吉的士兵抓住了他,送到秀吉那裏。本來只是把他當作尋常間諜看待的秀吉很快意識到他不是一個普通的間諜。倒不是因爲他回答問題像竹筒倒豆一樣幹脆,也不是因爲他有什麽特殊的才能,而是因爲從他口中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信長在本能寺受襲身死了!吃驚之余,秀吉爲防止走漏消息,馬上處斬了這個秘使。然後叫來傳令兵,將“爲了表示和談誠意,我們主動作出讓步,不要割讓土地,只要清水宗治自殺”的口信傳達給毛利方。  
  
在毛利這邊自然對信長的橫死一無所知。他們只知道信長正組織大軍前往備中。不趕快撤退的話就有把毛利家的一家一當敗個精精光光的危險。如果說有什麽因素阻止他們趕快開溜的話,那就是守衛高松城的清水宗治和他手下數千的士兵了。好歹是來救援他們的,不能扔下他們就跑,至少有個台階。於是毛利很早就開始和秀吉爲了這個台階開始討價還價。因爲秀吉堅持毛利割讓大片土地,一直沒有談成。這時接到秀吉如此豐厚的條件自然喜出望外,完全沒有考慮原因,馬上回複說接受這樣的條件。於是不管清水宗治這位不屈的毛利將領是否願意,他都難逃一死了。  

六月四日  
  
清水宗治在高松城下,秀吉制造的人工湖上當著兩方衆多將士的面引刃自裁了。同時秀吉與毛利交換了誓書和人質,和議達成。直到此時毛利還被蒙在鼓裏,對信長的死一無所知。  
  
在毛利這邊收拾行裝準備班師的同時,秀吉也沒有閑著。首先秀吉就給同明智過從甚密的中川清秀送去了“信長父子安然無恙平安脫險,現在正在回歸安土的路上”的假消息。難辨真僞的中川清秀決定不急著把寶押出去,先觀察觀察。最後明智光秀當然是沒有得到他的幫助。  

六月五日  
  
秀吉從自己的本陣向毛利方眺望,觀察動靜。秀吉最想知道的是自己一旦開始撤退毛利會不會追上來。雖然最後秀吉也沒有看出個所以然來,但是秀吉已經顧不上這些了,後面還有很多事情需要緊鑼密鼓地準備。  
秀吉快速撤退(六月六日以降)  

六月六日  
  
早就迫不及待回安藝的毛利軍開始撤退。秀吉在確認了毛利的確是在撤退後,自己也立刻回到了備前宇喜多秀家的居城--岡山城。毛利自顧自地退走了,完全顧不上觀察秀吉這邊的動靜。  
  
這天夕刻,秀吉的部隊從高松出發,經備前的沼,向姬路撤退。但是秀吉回家的路並不好走,先前的暴風雨使河川泛濫,把沼周圍變成了名符其實的沼,一片水鄉澤國。秀吉仍然驅使士兵們強行軍,在這天剩下的時間裏行進了超過二十公裏的路程。在沼進行了必要的休息後,七日早晨,部隊再次開拔。秀吉本人在這一天裏行進了八十公裏以上的路程,在當日夜間到達姬路。不過他的部隊因爲艱苦的行軍而又些行動脫節。秀吉入城時還有不少部隊落在很遠的後邊。  
  
直到六日晚間,消息不靈的毛利才收到本能寺之變的消息。毛利馬上爲要不要追擊秀吉展開了激烈的爭吵。毛利將領們都嚷嚷著要向秀吉討還血債。但是最後在重臣小早川隆景的極力堅持下,毛利放棄了追擊的機會,按照協議和原定計劃向安藝撤退了。

六月七日、六月八日  
  
掉隊的士兵陸陸續續趕到了,秀吉讓士兵們抓緊時間休息,本人則在考慮下一步的行動。謀士黑田孝高向秀吉進言:如今是絕好的機會,討滅明智將大義抓在手裏,這是取得天下的第一步。聽了這話,秀吉微微一笑,在秀吉心中已經早有這樣的打算了吧。接著秀吉命令將城中的金銀米糧盡數取出分賞將士。士兵們歡聲雷動。秀吉也借此表示了自己絕不在姬路坐守待斃,而要與光秀決一死戰的決心。  

六月九日  
  
秀吉率領一萬數千人馬由姬路出擊,途中派兵占領了淡路的洲本,當天秀吉軍主力到達兵庫。同日光秀軍在洛南的下鳥羽展開,擺開了與秀吉決戰的架勢。  

秀吉到達戰場 (六月十一日以降)  

六月十一日  
  
六月十一日黎明時分,秀吉到達攝津的尼崎。在這裏他彙合了前來參加討伐行動的織田信孝、丹羽長秀、池田恒興等人。這時秀吉軍的組成大約是這樣的:本隊一萬五千,加上池田恒興、中川清秀、高山重友、蜂屋賴隆等人的部隊,總數在三萬五千人上下。  
  
秀吉六日從高松出發,包括在姬路休整的兩天在內。只花費了六天時間就從中國的前線來到京都與明智光秀對陣。這在交通不發達,大多數時候靠兩條腿的日本古代是了不起的壯舉,所以這次神速的行動被後人稱爲“中國大返回”。  

六月十二日  
  
秀吉在攝津富田召開作戰會議,在會議上作出了沿著西國街道,從澱川的西岸前出至山崎布陣,準備決戰的決定。全軍在天王山分成三部:池田恒興、加藤光泰、中村一氏等人沿澱川進軍;一部由高山重友、中川清秀爲先鋒,堀秀政斷後,沿著西國街道前進;另外黑田孝高以及羽柴秀長率領一隊人馬從天王山麓迂回,準備由明智軍的西側發動進攻。丹羽長秀、織田信孝等人則與秀吉、秀勝一起在後壓陣。羽柴秀勝就是信長的四子,過繼給秀吉做養子的。正是有秀勝在軍中,使得秀吉高喊“報仇”口號時的底氣又足了幾分。些是秀吉軍的部署。  
  
其實這場戰鬥在有的文獻裏叫做山崎之戰,有的叫做天王山之戰。個人認爲山崎之戰的說法沒有天王山之戰來得實在。因爲這場戰鬥後來決定在天王山的控制上,而天王山麓的山崎早已爲秀吉牢牢控制了。  
  
同時,明智軍已然留在下鳥羽的陣地。因爲明智光秀認爲秀吉會沿著下鳥羽街道直接進攻京都,所以特地在此截斷秀吉的進軍路線。但是現在秀吉是沿著西國街道而來,使得光秀的如意算盤落了空。光秀只好拔營前進,渡過桂川迎向秀吉軍。這樣一來光秀非但不能以逸待勞,反而被迫強行軍,敵前渡河,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戰力。這也成了之後明智軍敗走的原因之一。  
  
這天黃昏時分,雙方先遣隊中的小股鐵炮隊發生接觸戰,兩軍用鐵炮相互射擊。戰鬥一直持續到天完全黑下來爲止。  

兩軍激戰 六月十三日  
  
六月十三日是個雨天。  
  
正午,織田信孝、丹羽長秀再次來到富田的秀吉軍營,商討具體的作戰事宜。午後,由下鳥羽來的光秀軍強渡桂川,到達勝龍寺城。這時,光秀邀請與自己同級別的大名參戰的希望徹底破滅了。光秀手中的軍力只有自己的直屬部隊、以及丹波衆、舊室町幕府衆等一萬五千人。與三萬五千人的秀吉軍相比處於絕對的劣勢。  
  
黃昏,明智方已經登上天王山的並河掃部、松田太郎衛門、波波伯部權頭等人並力進攻天王山下的中川清秀部隊,企圖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利從側翼沖散中川軍的隊形,戰鬥的帷幕正式拉開。同時伊勢貞興,溝尾莊兵衛等人也率隊配合從正面進攻。由於中川左右兩翼有加藤、池田等人的掩護,所以果斷地展開對攻,正面突破了當面的明智軍。戰局明顯對人數少的明智軍不利。明智軍中央以及左翼的齋藤利三、柴田源左衛門等人的防禦作戰也遭遇了挫折。他們被人數占優的秀吉軍包圍,受到夾擊。雖然士兵們的抵抗很頑強,但還是一個一個地倒下去。失敗已是不可避免的了。至於天王山上,並河掃部等人的進攻受阻,從自己的背後又殺來了羽柴秀長、黑田孝高的大軍。結果明智軍偷雞不成蝕把米,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就被趕下了山。全軍的側翼就暴露了出來。戰鬥只進行到夕刻,勝負就已經分出來了。  
  
光秀向勝龍寺城退卻,雖然口頭上是宣稱準備聚攏人馬再戰。但是在黑夜之中本陣大將的後退立刻被士兵們看作是全軍潰敗的標志。於是明智軍一哄而散,紛紛敗走。一部逃往丹波龜山,秀吉軍中川、高山隊緊緊追上去。在勝龍寺的光秀日子也不好過,秀吉包圍了勝龍寺城,開始猛攻。倉促進城的光秀軍還來不及喘口氣,就發現自己周圍滿是敵人。結果是很容易想像的,勝龍寺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平城,士兵們又來不及各就各位,組織防禦,所以城池被輕易攻破了。明智光秀還算神通廣大,居然又從城中殺出重圍,渡河逃往伏見。光秀還在盤算著如果可以回到坂本,也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是他的運氣已經在剛才殺出勝龍寺城時用光了。從伏見的大龜谷出發沒多久,就遇到了守候多時的農民。他們襲擊了光秀的隊伍,襲擊者雖然被打退,光秀卻受了重傷。  

因爲傷勢嚴重,出血過多光秀已經不能騎馬了。自己不能騎馬,後面又有尾隨而來的秀吉追兵。這樣下去一定會被俘獲的。被那只猴子的人抓住受到羞辱後殺死,不如就在這裏痛痛快快地切腹吧。光秀滿懷悲憤地拿起了切腹的刀子。爲他介錯的是溝尾勝兵衛。光秀享年五十五歲。  

秀吉勝利之後 六月十四日以降  

六月十四日  
  
留守安土的明智秀滿接到光秀戰敗的消息後於十三日夜放棄安土,返回坂本。大勝後的秀吉則在十三日晚間留在澱過夜。十四日一早,堀秀政就被派去進攻坂本。他同向坂本撤退的明智秀滿在近江大津不期而遇。雙方自然沒什麽好說的,馬上大打出手。還是秀滿急於趕回坂本,也沒有戀戰,主動撤離戰場,好歹跑了回去。因此也沒有同堀秀政多糾纏,部隊損失也不大。  

六月十五日  
  
堀秀政當然也要完成任務,秀滿一進城,他就尾隨而至,包圍了坂本。當天光秀的死訊到達坂本,絕望的秀滿將躲藏在天守閣上的光秀妻子和自己的妻子刺死,用火藥引燃了天守閣之後在熊熊烈焰中切腹自殺了。  

六月十六日  
  
秀吉在安土宣布爲故主信長報仇的軍事行動勝利完成。此時家康的部隊已經到達尾張鳴海,聽到這個消息怅然而回。  
  
經過這一戰,秀吉成爲名至實歸的霸主,將霸權牢牢地掌握在手裏。接下來要解決的難題就是對其他手握重兵的信長部將,以及家康地位的處理了。秀吉的戰鬥還遠未結束。

具體作戰方式不明,被現存的史料篡改大半,比較統一的說法認爲:
  
羽柴秀吉得知信長切腹後從備中高松城解除包圍並接受清水宗智的自盡,遂引本部全部兵馬折返於中國地區,在取得爲信長報仇雪恨的領導權後,得到丹羽長秀和織田信孝的幫助總領三萬二千人與明智軍的一萬六千人大戰於山崎一帶,由於羽柴軍中的崛尾吉晴占領了天王山,明智軍對於以鋪天蓋地而來的羽柴軍束手無策,很快就兵敗如山倒,雖然光秀的部隊作戰也很英勇,而且試圖三次進行對天王山進行反突擊,但很快都被絕對優勢兵力的火槍部隊所驅散,無奈之下的光秀對於自己的敗勢也無能爲力,只好下命令撤退。

[ 本文最後由 boy69731 於 07-5-23 10:46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勇者

守護爵士

後記

光秀生存傳說

光秀於天正10年(1582年)6月2日,在本能寺襲擊了信長後,6月13日被羽柴(豐臣)秀吉在山崎擊敗,想逃往近江坂本城東山再起,不想在途中,在京都山科小栗棲,被一個農民中村長兵衛用竹槍刺成重傷後,自刎了。

以《太閣記》爲首的幾份資料都有詳細的描寫,‘光秀一行,在小栗棲的竹薮細道中行駛。突然,光秀側腹被路旁刺出的竹槍所刺中,光秀切斷竹槍後翻身落馬。雖然暫時可以忍受痛苦,可是光秀知道自己已命不久矣,隨即切腹。跑至跟前的溝尾莊兵衛爲其切錯。進士作左衛門、比田帶刀二名家臣殉死。莊兵衛用鞍布裹住光秀的首級,消失在附近薮的溝中。第二天早晨,村民發現三具遺體,其中兩具臉皮刮花,難以辨認。還有一具沒有首級,但是憑他所穿戴的刻有桔梗紋的豪華铠甲,人們推斷出那便是光秀。在附近探索過後,找到了光秀的首級,在進行‘整理’後送往秀吉處。6月15日,檢驗首級後,放置在本能寺裏。’

在這段文字後,還有著兩段很奇妙的描寫,一個是‘送光秀首級的農民被秀吉殺了(秀吉認爲其撒謊)。’還有一個是‘離天正十年大概六○年後的寬長年間,有人去小栗棲探聽情況,但是在那裏,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中村長兵衛這個人。’。

《川角太閣記》的記載是,‘光秀主從三騎,在谷越地區,農民們擋住了去路,光秀被埋伏的人們用長槍刺下,在松樹下死去。’

《言繼卿記》記述的是,‘6月15日光秀在醍醐(京都市伏見區)附近被鄉人抓住,首級送到了本能寺’。

六月十四日 刪除 空白

六月十五日惟任日向守被關在醍醐邊監獄裏,被鄉人打死。首級獻給了本能寺。

六月十六日 刪除 空白

六月十七日齊藤內藏助(齊藤利三),此次計謀叛亂第一人也。關於堅田監獄,一度逃出,再次抓住後送往京都,在六條河原斬首。

《天正十年夏記》,也記著相同的事:‘六月十五日明智被勸修寺院附近農民捕獲。送其首級至本能寺。’

揭開薄霧,從各種現象可以推測出,6月15日光秀在醍醐附近(小栗棲)被抓住,首級被送往了本能寺,不過,檢驗首級後,發現與光秀本人樣貌明顯不同。因此,秀吉爲了制造聲勢,就自己設定了在6月13日,光秀被小栗棲農民的竹槍所殺死的‘事實’。
光秀被刺‘死’的小栗棲,在本能寺兵變當時,是朝廷公家勸修寺晴豐的領地。之前講過,很明顯光秀和朝臣之間有著什麽密謀。在晴豐的領地內光秀被殺死,此處也是令人感到懷疑的地方。

在這裏,介紹一下關於岐阜縣山縣郡美山町中洞的光秀生存傳說。‘在山崎之戰中死去的是光秀的影武者荒木山城守行信,光秀改名爲荒深小五郎(《兵家茶話》中譯爲荒澤又五郎),隱藏在一個叫中洞的地方伺機再起。慶長5年,關原合戰爆發,光秀作爲家康方的一族郎黨出陣,在岐阜縣揖斐郡川合村騎馬渡河時,連馬一起被水沖走,溺死。(享年75歲)’《兵家茶話》《翁草》直到今天,在中洞古屋敷白山神社一角還有著光秀的墓,光秀的後裔都把名字刻於荒深後面,有著詳細的家譜。  

光秀的爲人

如今,並沒有任何一篇描寫光秀是如何如何優秀的詳細的資料。凡是描寫光秀,都是把他寫成一個城府極深,躲在信長和秀吉背後,伺機而立,是個徹底的惡人。有兩件著名的逸話,不過,全都被後世的風流人士巧妙改造了。

其一,‘光秀還年輕的時候,在芥川撿了一個大黑天的木雕像。周圍的人們說,‘這個東西揀得好啊。撿到大黑天的像象征你將來必定會統領一千人。說明你將來會出人頭地啊’。 聽到如此言語的光秀並沒有像常人一樣非常高興, ‘什麽叫出人頭地,難道只是統領一千人嗎?我要是現在想建功,想當上千人長簡直易入反掌呀。可我想得到的並不只是那樣。’ 說完,就把木雕像給了其他人。其二,光秀經常說,‘僧侶爲了方便而吹噓,武士爲了武略而吹噓,還是土民百姓討人喜歡啊。’(《老人雜話》) 由於聽者的觀念不同,有人覺得他是在笑百姓很愚蠢;但是反過來看,這卻是辱罵武士僧侶,喜愛百姓的言詞。

路易斯在《日本史》寫道,‘他(光秀)與主人(信長)有著互惠互利的關係。(中略)。他(光秀)喜歡叛變和密會,所定刑罰殘酷,會僞裝他的獨裁,在戰爭中擅長謀略,忍耐力強,是計謀和陰謀的高手’。 好象這個記述,是在兵變後,在山崎之戰光秀戰死的一年後寫的。路易斯親自會過光秀,光秀的下克上,與基督教的倫理觀相異,所以說,在路易斯眼中,光秀是十足的惡人。

坂本城明智一族被滅,明智的兩個孩子雖然死了,但是,他們卻是非常高雅的孩子,令人想到歐洲的王子一般,長子十三歲。所以,從孩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光秀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嚴厲。

天正2年(1574),在進攻攝津的光秀給正在撲滅長島一向一揆的信長寫了一封報告戰況的‘注進狀’,7月29日信長的回信寫了‘書中つぶさに候えば、見る心地に候’的文言,光秀則再次詳細報告了進攻攝津的情況。

除此之外,僅有少數資料,還有表示明智一族人品的事迹。 ‘進入大和多聞城的光秀,命令奈良的大乘院尋憲交出寺寶、法性五郎的長太刀。光秀得到寺寶後,很快覺悟到自己的蠻橫,立即歸還了寺寶,並不奢望寺寶會歸還的大乘院大吃一驚。’(《多聞院日記》)。又,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滿山崎戰敗後,明智一族在坂本城面臨落城的那一刻,秀滿道《天下至寶不該化成灰煙。》,將收藏的藝術品和目錄交於秀吉後,切腹自殺了。 西教寺(大津市坂本),爲了吊唁元龜元年(1570)9月的堅田之戰所戰死的官兵18名,光秀親自一個一個記錄每個人的姓名,現今還留有捐贈大米的書信。丹波福知山還有稱贊光秀善政的盆踴舞歌  

天海就是光秀?

德川幕府時期,元祿年間(1688~1703)初開始,流傳著德川幕府的‘智囊’,被稱爲‘黑衣的宰相’並侍奉德川三代的天台宗的天海大僧正就是明智光秀的傳言。

這個傳言的來源根據,有著以下幾條。

一,德川幕府對於豐臣家趕盡殺絕,毫不留情。(方廣寺鍾銘事件、大阪冬之陣和平方案和內堀的填拓都是天海在背後提的主意。)

二,信長命令火攻腐敗的天台宗的總寺院比叡山山延曆寺,和光秀注入心血去複興領土內的近江坂本城。[光秀的妻子熙子以及明智一族的墳幕都葬在天台真盛宗西教寺(滋賀縣大津市坂本)。]

三,在比叡山飯室谷長壽院附近的不動堂的庭園上,有著刻上了‘布施許願者光秀 慶長二十年二月十七日’的石燈籠。

四,日光山輪王寺(現在的日光第2伊呂波)那華嚴的瀑布,此絕景地域名爲‘明智平’。

五,天海死後,谥號爲慈眼,慈眼(以慈悲的心看衆生,有著菩薩的菩薩眼的意思)大師,在京都府,有著同樣名號的慈眼寺(北桑田郡京北町周山)有著光秀的座像,座像表面刻著‘主一院殿前日州明叟玄智大居士神儀’,背面供奉有‘順逆無二門大道徹心源五十五年夢覺來歸一元’字樣的光秀靈牌。

六,因爲天海的關係,本能寺兵變的活躍者、在山崎戰役後被斬首的光秀家家老齊藤利三的遺子於福(以後的春日局),被重用。

七,家康後繼者取了光秀和光秀父親的名謂。

八,秩父神社(崎玉縣秩父市:保藏著家康人像的日光東照宮,有一具身上刻有明智家家徽桔梗花紋的謎一樣人物。

九,秩父劄所三四所???有九番?明智寺、十三番?慈眼寺等名號的牌子。明智寺被稱作慈眼寺壇下的明地正觀音,研究後那應該是在天海時代被改名了。

十,現在還有作爲僧侶的天海穿了铠甲的模樣。

關於光秀改名爲天海的可能性,可以以二人的年齡試著驗證。

本能寺兵變發生在1582年6月2日。那時,信長是49歲。光秀的年齡並不清楚,《明智一族宮城家相傳係圖書》記載著光秀是享祿元年(1528年)八月十七日出生。

根據《陰德太平記》,信長午(馬)歲出生,光秀子(鼠)歲出生。1528年正是子鼠年,光秀終年55歲。

《明智軍記》(江戶時代?作者不明)記述的光秀辭世詞句:

 逆順二門無シ   大道心源二徹ス

 五十五年ノ夢   覚メ來テ一元二帰ス

以此爲證的話,本能寺兵變時光秀正是55歲,與《明智一族宮城家相傳係圖書》,《陰德太平記》相符。

但是,以防此詞句乃他人所亂造,所以,不能認定這是光秀的確實年紀。

根據延寶九年(1681年)松平家越後高田藩的禦家騷動,就是所說的‘越後騷動’,被冤枉而切腹的小栗美作(享年54歲)的辭世句:

 五十余年ノ夢      覚メ來テ一元二帰ス

 截箭弦ヲ離ルル時   清飨乾坤ヲ包ム  

越後騷動’ 是《明智軍記》編寫之前發生的,所以《明智軍記》的‘作者’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而且,《明智戰記》很大可能是在幕府的監督下進行的編寫,從《明智戰記》內容可以看出,‘作者’本人十分擁護光秀。小栗美作的‘無實’和光秀的‘無念’想近,爲擁護光秀而編改美作的辭世句,來作爲光秀的辭世句,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而岐阜縣美山町的光秀生存傳說中,本能寺兵變當時,光秀其實57歲。不過,無論如何,光秀從兵變13日後的6月15日(《言繼卿記》)後,從曆史中消失了。天海是在1643年死去的事如果是史實的話,那光秀以天海之名而活著有61年,那如果是光秀改名的話,他活了有111歲,而相傳,1643年時天海是108歲,兩人年紀大致相符。

雖然如此,但對於生物學來說,在100歲以上的3歲之間差異極大,特別是醫療不像現代一樣的發達。還有天海的年齡並不能證實,如此,光秀在‘山崎之戰後改名爲天海'的推斷基本上並沒有史實資料可以證實。

其次,從桔梗花紋處考慮。從結論來看,光秀=桔梗花紋這個短路構思還需謹慎處理。因爲,桔梗花紋也曾被武田家四名臣之一的山縣昌景使用過,加藤清正也曾使用的。江戶城西的丸下到三丸之間有個邊門叫桔梗門(別名:內櫻田門)。這個據說是太田道灌的家徽桔梗,與光秀沒有關係。日光東照宮的武士的和服裙子上花紋,確實是桔梗花紋,不過,好象周圍還有瓜紋。

再看比叡山延曆寺和光秀複興居城坂本。坂本城的城下町與延曆寺有著密切的關係,延日曆寺僧侶的生活物資都是由城下町購得,朝山的人們也都是住在延曆寺的房舍,延日曆寺對於坂本城來說好似廚房入口一般,所以,在延日曆寺被燒之後,坂本城的城下町必定受到損失,光秀爲之複興,這與天台僧天海來說,好像並無挂鈎。

關於德川二代將軍秀忠及三代將軍家光名字中‘光’和‘秀’的文字,二代將軍的‘秀’字是從豐臣秀吉那得到的名,三代將軍的‘家’則是從德川家康處繼承的。四代將軍家綱,五代將軍綱吉,看似用了光秀父親‘光綱’的綱字,但事實上,‘光’‘綱’等文字是當時的武將所喜好的名字。如果定要牽扯到光秀,雖然可行,卻也是非常的勉強。

而‘明智平’是被天海所命名之事並不能被證實。再者,在舊日本地圖也找不到‘明智平’的地名。關於比叡山的光秀刻的石燈籠,也沒有證據證明是明智光秀親自捐贈的。這樣的話,先前介紹的傳言的一個一個的都被否定了。

關於光秀的死還是個謎,不過,因爲年齡關係,與天海應該是沒有關係。不能否定的是,天海與明智一族直接有著某種關係。也有可能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滿就是天海。順便一提,平成12年8月5日,日本TBS電視《世界?驚奇發現》‘東照宮的謎-德川埋葬金傳說的謎!’中播放了光秀和天海的筆迹鑒定結果。結論是,天海和光秀不是同一個人,不過,應該是兄弟、父子一般的近親者。

光秀對於天正8年信長的‘天下布武’十分欣賞。當時,光秀和信長的價值觀是相同的,主從關係融洽,都是以建設理想的日本社會爲方向而全力以赴。以信長的意志爲方針,光秀則在背後默默支持。信長的‘多數革命’,都是與光秀遇見以後發生的,而信長的各大戰役,光秀也都幾乎隨軍參與。光秀一直相信能與信長一起走進新時代,直到天正9年6月,可以從《明智軍規》制定的時候,因爲手中的權力與日俱增,信長的言行就逐漸表現出了對光秀的不信任。他的悲劇也是從此開始,如果他順從信長,跟著信長一起走下去,他也許會有一個輕松的人生。但是,因爲堅定的信念,包圍了本能寺,逼死了信長。對於光秀自己,信長的死,使自己背上了惡名;對於織田家諸家,正是一個證明自我價值的機會;而對於整個日本,卻使對戰亂已經十分疲勞困擾的社會再次安定了下來,迎來了桃山文化這個文藝複興。如果沒有本能寺兵變,信長肯定會建立絕對君主制的日本國,朝鮮的悲劇,會更早更大規模的實行,如果那樣,日本的現況就會大爲不同。

非常遺憾的是,現在留有對光秀的描寫,都是一些否定其爲人的言語。譬如,在接待家康的時候,因爲魚的不新鮮而被信長責備;攻占八上城時,因爲信長的違約,作爲人質的親生母親被殺等;如此有趣可笑的‘史實’到現在還會被大河劇等選爲曆史劇情。史學家和小說家還把其設爲曆史劇情,編寫出娛樂百姓的杜撰小說。光秀的魅力使後世的人們對他有著一層又一層的嶄新看法,從他在曆史舞台的出場,到他死去後,他所造成的影響和疑團,使人們對他的逸事的追求孜孜不倦;他的事迹,永遠使人感到詫異;他擁有的知識與文化,又總使人感到惋惜......  

  本文 參考資料

<明智軍記> 二木謙一 校注  

<本城惣右衛門覚書>

<人物厳書 明智光秀> 高柳光壽 吉川弘文館

<明智光秀> 小和田哲男

[ 本文最後由 boy69731 於 07-5-23 10:49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3   檢視全部評分
eim貳號機  先上聲望,改日細細詳讀。  發表於 07-6-13 18:43 聲望 + 3 枚  回覆一般留言

回覆 #10 boy69731 的文章

大大=   =

這麼長的文會有人看的下去嗎.....

明智光秀不是日本人咩~"~  

跟3國有什麼關西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exdontkillme 於 07-5-24 11:17 AM 發表
大大=   =

這麼長的文會有人看的下去嗎.....

明智光秀不是日本人咩~"~  

跟3國有什麼關西


以上是介紹光秀的事蹟跟典故

還有這邊是三國"戰國"版喔 會出現日本人物 並不奇怪!?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1   檢視全部評分
boy69731  我很贊同  發表於 07-5-24 17:57 聲望 + 1 枚  回覆一般留言

原文由exdontkillme 於 07-5-24 11:17 AM 發表
大大=   =

這麼長的文會有人看的下去嗎.....

明智光秀不是日本人咩~"~  

跟3國有什麼關西


既然來到這個版

必然要有這個覺悟

死都要把它給吃下去

打自傳中= =
 
唉 櫻樹

花瓣飛舞

唉 各自踏上                                                           「No music,no Life」

夢想之路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1   檢視全部評分
boy69731  我很贊同  發表於 07-5-24 19:58 聲望 + 1 枚  回覆一般留言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10 09:57 , Processed in 0.04291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