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克里斯Chris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SS-13洲際導彈
  

  
  現狀:服役中
  規格:長20米;寬1.70米
  射程:5000海里(9400公里)
  發射重量:35000公斤
  投擲重量:590公斤
  發射方式:三節推進;固態、液態燃料;溫射。
  導引系統:慣性
  彈頭:1枚60萬噸至70萬噸彈頭
  圓周公算偏差值:1.00海里(1852米)
  
  發展:這型獨特的導彈(前蘇聯命名為RS-12導彈)是第一款使用固態燃料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不同於其它已知的前蘇聯導彈,它具有三節推進器,每節均有四座噴嘴,每節之間以開放式的欄柱連結,這種構造只有中國導彈(如CSS-3)與之相似。SS-13N與SS-11洲際彈道導彈同期發展,但它要小些。它在1965年5月公開亮相,並在1968年起開始服役,這些已經服役了20多年的老傢伙,總共部署了60枚,全都有接近佩斯克試爆中心附近的雅西卡歐拉一帶。同時,並沒有開發裝備有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的改良型,但是它的上兩節結構被用來製造成陸上機動的SS-14中程彈道導彈。
  
  70年代初期,有報導說SS-13洲際彈道導彈已可用來機動發射,但目前所知它只部署在掩體內。前蘇聯曾爭辯SS-25洲際彈道導彈其實就是第二階段戰略武器限制協議所允許的SS-13洲際彈道導彈的機動型,但是美國不相信,為此前蘇聯不還在1986年試射兩枚SS-13導彈供美方觀察其飛行以對比美方手中的SS-25導彈的資料。
  

  部署:雅西卡歐拉的60枚。
  
  使用:由於較差的圓周公算偏差值與當量在60萬噸至70萬噸的彈頭,它應該是用來攻擊北美、歐洲或亞洲的大範圍軟性目標。重訂目標的功能應也具備。

SS-13洲際導彈.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SS-11洲際導彈
  

  
  現狀:服役中
  規格:長19米;寬2.44米。
  射程:(一型)6000海里(11000公里);(二型)7000海里(13000公里);(三型)5710海里(10600公里)
  發射重量:48000公斤
  投擲重量:(一型)998公斤;(二、三型)1134公斤。
  發射方式:二節推進;可儲存式液態燃料;溫射
  導引系統:慣性
  彈頭:(一型)1枚100萬噸;(二型)1枚100萬噸;(三型)3枚25萬噸(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
  圓周公算偏差值:(一型)0.75海里(1400米);(二、三型)0.59海里(1100米)
  


發展:SS-11洲際彈道導彈於1966年開始服役,並發展成三種型式。本型導彈較義勇兵導彈稍長但寬厚許多,因此可攜行一較大型的彈頭。它的兩節推進火箭均使用可儲存式液態燃料,第一節有四副平衡翼,1971年第一階段戰略武器限制協議談判中同意SS-11洲際彈道導彈可部署進970個掩體,包括66個新建的。
  
  一型具有單一大型彈頭,一度傳聞其當量高達二千萬噸。二型是前者的改良,具有較佳的射程、投擲重量、輔助穿透裝置及較精確的彈頭。三型是前蘇聯第一種配備多重重返大氣載具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1969年偵測其具有3枚彈頭。1973年60枚SS-11三型洲際彈道導彈服役。當70年代末期這970攻SS-11導彈過半數為新的SS-17或SS-19所取代時,仍有450枚繼續服役。然而,一旦機動的SS-25對9枚SS-25的合適比例下開始除役。
  
  部署:本型導彈所部署的數量曾經舉世無比(72年達1036枚),現今仍有440枚服役中。據估計除了20枚一型外,其它則是二、三型的混編。這400多枚導彈主要部署在兩個地帶:前蘇聯西部地區的庫斯克、台剋夫、朋恩、以及遠東地區的格雷得卡亞、杜富亞尼亞、司伐勃德尼、奧伏亞尼亞。
  
  使用:SS-11一型及二型洲際彈道導彈均有單一的大型彈頭。但是它們並不太準確,因此只能用來攻擊大範圍的、軟性的、對抗價值取向目標,如城市、工業中心及末經保護的軍事設施。
  
  SS-11三型洲際彈道導彈有三具重返大氣層載具而且是用來攻擊陸基洲際導彈掩體。的確,由前蘇聯的測試資料顯示這三具所涵括的打擊區域正是義勇兵導彈掩體的範圍,而這樣的科技是從SS-9四型導彈上開發而來的,然而,由於更準確、更合適的彈頭不繼被開發出來,因此,即使SS-11三型洲際彈道導彈依舊瞄向美國,應該已改變了原先的攻擊目標。將SS-11洲際彈道導彈部署在前蘇聯遠東是極具價值的。

SS-11洲際導彈.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法國


M-4海對地戰略彈道導彈
  

  
  規格:長11米;寬1.92米。
  射程:2376海里(4400公里)
  發射重量:36000公斤
  發射方式:三節推進;固態燃料
  導引系統:慣性
  彈頭:6枚當量各15萬噸獨立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T-70)彈頭
  
  發展:海對地戰略彈道導彈是法國戰略核子嚇阻的主力。雖然導彈的概念主要來自美國北極星導彈,但並非來自美國提供核心科技,而是法國人藉由已力加以完成。在1967年至70年間的測試中完成了M-1導彈,並在1971年裝進無疑級潛艇服役。M-1導彈具有單一當量在50萬噸的彈頭,其射程為1296海里(2400公里)。隨後又發展出兩節推進,射程增加為1647海里(3100公里)的M-2導彈。當同級艦震雷號在建造時,以及較早的兩艘船在大修時均換裝M-2導彈。到了70年代中,新的M-20導彈問世。
  
  到了80年代中後期。與之前導彈大不相同的全新設計M-4導彈出廠。雖然需要大幅度的修改,但是M-4導彈卻能裝在任一現存的法國彈道導彈潛艇上。這型導彈具有三節推進器,並裝有6個獨立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每個上有1枚當量最少在15萬噸的核彈頭。這些法國第一代獨立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據信非常精準,可攻擊的區域涵括81×189海里(150×350公里)。就像潛艇一樣,法國在戰略核子導彈的開發與部署是相當成功的。
  
  新的M-4B導彈已經在發展中,它將具有2700海里(5000公里)的射程,並使用新的TN-71重返大氣層載具。
  
  部署:艦隊中最老的無疑號將維持其M-20導彈的編裝,其餘四艘裝載M-20導彈的同級艦將陸續改裝以接收M-4導彈,而整個換裝作業在1992年完成。1982年建造的堅強級潛艇已裝上M-4導彈。因此在1987年末,法國潛射導彈共有80枚M-20導彈與16枚M-4導彈,但是隨著持續到1992年的換裝,這樣的數字屆時將變為16枚M-20導彈與80枚M-4導彈。至於彈頭數的變化就更戲劇性了,因為獨立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的緣故,彈頭數將由176顆變為496顆。法國海軍戰略潛艇部署上的問題因其數量上的增加而減輕。裝載M-1導彈時潛艇要部署在大西洋的東北部才能將俄方目標涵括在射程內,但是M-4導彈可以讓潛艇部署在西大西洋。
  
  使用:與其他小型核武強權一樣,法國海軍僅能對城市、無保護的工業與軍事設施造成對抗價值取向的報復打擊的威脅。增加的彈頭數將增加其穿透力,這使得法國海軍因為有很大的機會,使一部分的導彈穿透防禦打擊到目標,而足以對前蘇聯產生有效的威脅。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7-7-1 12:46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巡航導彈

  
  巡航導彈──它是依靠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和彈翼的氣動升力,主要以巡航狀態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曾被稱為飛航式導彈。它可從地面、水面或水下發射,攻擊地面,水面固定目標或移動目標。
  
  世界上第一枚巡航式導彈是德國的V─1飛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向英國發射了10500枚V─1飛彈,但落在英國本土的只有約3200枚。戰後,美、蘇借鑒V─1的技術,分別研製了本國的第一代巡航導彈,它們大都比較笨重、體積大、速度慢、飛行高度高、命中精度低,機動性差,易被對方發現和攔截。但大都裝備了核彈頭。
  
  70年代後,誕生了以美國的「戰斧」式為賭注高性能新型巡航導彈,其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雷達波有效反射面小,可超低空機動飛行,不易被發現和攔截,既能在地面、空中發射,又可從水面、水下發射,命中精度高,既能核裝藥又可常規裝藥。1991年渡海灣戰爭中,美國向伊拉克的重要目標發射了數百枚「戰斧」式導彈,大都準確擊中了目標。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7-7-1 12:44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美國

戰斧式陸射巡航導彈
  

  
  美國空軍地面機動式戰略巡航導彈,代號BGM-109G,系戰斧海基巡航導彈的陸基發展改進型。1977年10月起研製,1979年12月首次樣彈試驗,1980年5月進行首次(在運輸-起豎-發射車上)地面機動發射,1982年定型生產,1983年12月獲初始作戰能力並裝備部隊,1988年生產截止,導彈成本價200萬美元,計劃總產量為560枚。現已在西歐共部署464枚。導彈武器系統由4輛運輸-起豎-發射車、16導彈、2輛發射控制車、16輛輔助車和69名官兵組成。可空運。各發射單位平時部署在加固掩體中處於快速反應戒備狀態。
  
  陸射巡航導彈主發動機採用F-107-WR-450渦扇發動機,推力267公斤,助推器為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力3110公斤。制導系統為地形匹配製導輔助的慣性導航系統,雷達高度表測高。核戰鬥部為W84小型可調當量核彈頭,當量1-5萬噸。
  
  
  戰術技術性能數據:
  
  全長:5.56米
  直徑:0.527米
  翼展:2.65米
  最大射程:2500公里
  最大巡航速度:M0.72
  最大巡航高度:50-150米
  起飛重量:1.2噸
  制導方式:地形匹配製導輔助慣性導航系統
  有效載荷:122.5公斤
  動力裝置:渦輪風扇發動機+固體火箭助推器
  核彈當量:1-5萬噸
  最大功率:267公斤+3100公斤
  命中精度:30米
  發射方式:地面機動發射

戰斧式陸射巡航導彈.gif

戰斧式陸射巡航導彈  2.jpg

戰斧式陸射巡航導彈  3.gif

戰斧式陸射巡航導彈  4.jpg

戰斧式陸射巡航導彈  5.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AGM-86B空射巡航導彈
  

  
  美國空軍小型、亞音速、遠程、機載空射巡航導彈,早期型AGM-86A,系波音宇航公司研製的空地戰略巡航導彈。1976年進行樣彈試驗,因美國空軍決定發展射程更遠的AGM-86B,1977年6月終止研製。
  
  AGM-86B空射巡航導彈系AGM-86A的發展型,主要是加大了燃料箱容量,重量更大,射程更遠。1977年7月由波音宇航公司研製,1979年進行樣彈首次全面發展飛行試驗,1981年7月從B-52G試射導彈成功,1982年10月空軍第一個搭載AGM-86B空射巡航導彈的轟炸機中隊交付使用,共有16架B-52G轟炸機,每架掛帶12枚導彈(用於B-52H型,外部掛載12枚,機內轉動發射架裝載8枚,共20枚;用於B-1B型,機內最大裝載量達22枚)。至1983初共生產了1547枚。每枚導彈成本為124.7萬美元(1981財年美元值)。1984年停產。生產為更先進的ACM先進巡航導彈取代。
  
  制導系統採用地形匹配輔助慣性導航系統(TAINS),由AN/DSW-15地形匹配系統和平台、計算機、高度表等組成,動力裝置為一台F107-WR-101型渦扇發動機,重66.2公斤,燃料為JP-9人工合成碳氧化合物,容量600公斤。戰鬥部採用W80-1小型核彈頭,核當量20萬噸。
  
  戰術技術性能數據:
  
  全長:6.32米
  直徑:0.69米
  翼展:3.6米
  最大射程:2500公里
  最大巡航速度:M0.67
  巡航高度:7.6-150米
  起飛重量:1.5噸
  制導方式:地形匹配製導輔助慣性導航系統
  動力裝置:渦輪風扇發動機
  最大功率:267公斤
  有效載荷:109公斤
  核彈當量:20萬噸
  命中精度:10-30米
  發射方式:B-52G/H、B-1轟炸機機載發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戰斧式海基巡航導彈
  

  
  美國海軍雙重能力海基巡航導彈系列,代號BGM-109,1972年由通用動力公司開始研製,1976年首次全制導飛行試驗,1979年有限生產,1984年初具作戰能力。導彈裝備美國海軍鱘魚級、洛杉磯級、大參魚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及依阿華級戰列艦,加利福尼亞/弗吉尼亞/提康德羅加/長灘級導彈巡洋艦,斯普魯恩斯和希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等水面戰鬥艦艇。發射平台為魚雷發射管、裝甲箱式發射裝置或垂直發射系統,戰鬥部內裝核彈頭或常規彈頭。核動力攻擊潛艇每艘攜載20枚,水面艦艇每艘攜載16-32枚,戰斧海基巡航導彈根據其作戰任務,設計為戰略型、反艦型、對陸型以及其他一些類型。美國海軍計劃生產裝備4068枚,80年導彈計劃出廠價為475.9萬美元。
  
  其中較重要的型別為:
  
  ①戰斧式戰略巡航導彈,美國戰略核攻擊巡航導彈,代號BGM-109A,1984年6月部署,計劃產量1000枚,其中190枚部署於水面艦艇,194枚部署於攻擊潛艇。用以執行全球戰區對地面目標的核攻擊任務,並作為戰略後備力量執行核大戰後期打擊任務。
  
  戰斧對陸核攻擊導彈的制導系統採用麥道公司研製的以地形匹配修正的慣性導航系統(TAINS)作為制導系統,控制系統採用全數字化自動駕儀和AN-194型雷達高度表。制導系統由AN/DSW-15型等高線地形匹配系統、LN-35慣性平台組成。戰鬥部重122.5公斤,內裝當量可調的20萬噸級的W80-0型核彈頭。發射指揮系統為MK117火控系統,採用在艦艇上水平發射的方式。

  
  ②戰斧反艦巡航導彈,美國遠距反艦巡航導彈,代號為BGM-109B。1981年開始作戰試驗和鑒定,1983年11月潛射型初具作戰能力,1984年3月艦射型初具作戰能力。它主要用來裝備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新澤西號戰列艦和斯普魯恩級驅逐艦。1980年計劃總產量為243枚,1986年增至593枚。
  
  導彈的外形尺寸與BGM-109A相同,助推器採用固體助推火箭。中段制導採用捷聯式慣性制導系統,由三個速率陀螺和一個加速度陀螺組成姿態參考系統,由計算機/自動駕駛儀控制導彈飛行姿態,由AN/ADN-194型高度表控制飛行高度;末制導採用PR-53/PSQ-28主動雷達導引頭。戰鬥部採用小鬥犬B半穿甲戰鬥部,重454公斤。
  
  ③戰斧反陸巡航導彈,美國海軍常規戰術巡航導彈,代號BGM-109C。1981年初開始全面發展工作,1982年初裝備潛艇,1983年6月裝備水面艦船,主要用來裝備攻擊型核潛艇和護衛艦級以上的水面戰艦,以攻擊敵方海軍航空兵基地指揮中心、橋樑、油庫等陸上重要目標。導彈計劃總產量為2643枚,現已裝備美國海軍26艘大型水面艦艇和41艘攻擊型核潛艇。
  
  導彈制導系統為慣性導航加地形匹配加數字式景象匹配區域相關器(DSMAC)末制導。導彈命中精度小於10米。
  
  現狀:服役中
  構造:導彈殼體呈圓筒狀,其首部帶拱形整流罩,彈翼位於機身中央部位,穩定翼位於尾部,殼體用堅固的鋁合金、石墨環氧塑料等材料製成,彈身和穩定翼均有隱蔽層,以防被雷達發現。
  射程:3000公里
  發射方式:二節推進,固態燃料
  導引系統:慣性
  彈頭:(戰略核導彈)BGM-109A的戰鬥為W-80彈頭,靠觸發引信爆炸殺傷區域半徑為3公里。(非核動力)BGM-109C裝有穿甲戰鬥部;BGM-109D為子母式戰鬥部,它含有近166枚BLU-97B小口徑炸彈。(戰術導彈)BGM-109B裝有B-61爆破戰鬥部或WDU-25B戰鬥部。


  發展:美國海軍非常重視對「戰斧」導彈綜合系統的使用。1990年用該系統導彈裝備了62艘潛艇和32艘水面艦艇,並計劃至2000年在198艘戰艦上(其中包括107艘核潛艇)裝備這種導彈。用「戰斧」導彈武器裝備艦船的同時,美海軍制定了大規模發展和完善海基戰斧導彈的計劃。

增加戰略導彈射程和提高其戰鬥部威力,更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導彈的戰鬥性能。「戰斧」導彈在美潛艇和水面艦艇上的廣泛使用(本世紀末可生產近4000枚),促使五角大樓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將該系列導彈作為第一攻擊武器。美有關機構在參加縮減戰備武器的談判時,故意將海基導彈不包括在戰備進攻實力之內,而且簽訂的縮減戰略導彈武器的合約中有意用現代化「戰斧」導彈取代了「海神」舊式導彈。這實際上大大提高了海軍實施各種戰役的能力。


  
  使用:核潛艇上用魚雷發射器和MK45垂直發射器存放的發射「戰斧」導彈,水面採用的是MK143裝甲箱式或MK41垂直發射器。據報導,「戰斧」戰略導彈(BGM-109A)射擊精確度高,核彈頭當量大,可有效地摧毀防禦較強的小面積目標。據美專家鑒定,一枚「戰斧」導彈擊毀可承受每平方米70公斤剩餘壓力的防護設施的概率為85%,而「海神」導彈僅為10%。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7-7-1 12:48 PM 編輯 ]

戰斧式海基巡航導彈.jpg

戰斧式海基巡航導彈 2.jpg

戰斧式海基巡航導彈 3.jpg

戰斧式海基巡航導彈 4.jpg

戰斧式海基巡航導彈 5.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防空導彈

  地空導彈───又稱防空導彈,它是從地(水)面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世界上最早的地空導彈,是德國在第二次大戰後期研製的「萊茵女兒」、「龍膽草」、「蝴蝶」、「瀑布」、等導彈,但均未投入使用。戰後,美、蘇、英等國在德國技術成果的基礎上,於50年代後研製出第一代實用地空導彈。
  
  1958年10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在華北地區用地空導彈一舉擊落了台灣國民黨空軍的美制RB─58D型高空偵察機。這是世界上首次用地空導彈實戰擊落敵機。
  
  世界上第一種單兵肩射防空導彈是美國的「紅眼睛」式。它於1962年首次發射,1966年裝備部隊。它長僅1.22米,重8.17公斤,一個人扛在肩上即可操作發射。它採用光學瞄準,紅外線跟蹤制導,主要用於對付低空飛行目標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美國

標準2/標準3
  

  
  美國海軍戰術彈道導彈防禦計劃(NavyTBMD)的目標是提供對戰術彈道導彈的無縫、分層防禦,並分為兩個部分:海軍區域防禦(NavyArea,NA)和海軍全戰區防禦(N2vyTheaterWide,NTW)。
  
  進人大氣層的彈道導彈由海軍區域TBMD系統攔截,使用的導彈是「標準2」RIM-66D艦空導彈的改進型--「標準2」4A(SM-2BlockWA)。它增加了雙模無線電頻率/紅外RP/IR)探測器、改進的爆炸腦片戰鬥部、改進的自動駕駛艘制設備。
  
  SM-2BloCkIVA導彈於1993年12月開始系統設計。1997年t月24日,海軍區域』TBMD計劃在白沙靶場進行了第一次戰術彈道導彈攔截試驗,驗證了RP/IR成像導引頭的能力,隨後進入工程和製造發展階段。
  
  海軍區域防禦計劃的主要基礎是提高「宙斯盾」武器系統、「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能力。2000財年,海軍TBMD將完成一個名為「後衛」的用戶使用評估系統,在兩艘「宙斯盾」巡洋艦上安裝32校TBMD導彈。
  
  海軍全區域TBMD系統將可以在戰術彈道導彈的助推段、巡航段和外大氣層的降落段進行攔截。它將在海軍區域TBMD的成果基礎上發展出SM-3導彈。
  
  SM-3導彈以SM-2BlockEr艦空導彈為基礎,加上彈道導彈防禦組織(BMDO)發展的輕型大氣層外射彈,還有新的三級火箭發動機。根據NTW的計劃,將在2005財年提供反中程彈道導彈的SM-3BloCkI,然後發展既可以反中程彈道導彈,又可以反遠程彈道導彈的SM-3BlockII.1997年5月t6日,海軍全區域TBMD計劃進入初始設計階段。按照計劃,將在1999財年年底試驗使用SM-3原型攔截彈道導彈。第一個NTWBlockI單位將在2006財年部署,BIoCkH則在2010財年。如果資金情況允許,這些日期將提前。海軍還開始為NTWBIoCkB系統研究一種高識別率雷達,它可能是一個附屬雷達,或一個「宙斯盾」SPY-lB/D雷達的改進型。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7-7-1 12:54 PM 編輯 ]

標準2 標準3.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愛國者PAC—2系統
  

  
  「愛國者」地空導彈武器系統主要由雷錫思公司研製,現分為原型和改型兩種。原型主要用來攔截各種高性能飛機,代號是MIM-104。
  
  美陸軍為加強自衛能力,從1985年3月開始執行增加「愛國者」反戰術彈道導彈能力的改進計劃,該項計劃簡寫為PAC(PakioCAdvancedCap山ihty),分三個階段進行,將持續到2090年以後。改進後的產品型號分別為PAC-l、PAC一2、PAC一3。
  
  PAC-l於1988年12月完成裝備部隊,其改進之處主要是地面制導設備的軟件,但此改進也只能使戰術彈道導彈偏離原來彈道而失效,不甚理想。
  
  PAC-2系統是目前美國唯一經過實戰檢驗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該系統主要由PAC-2型「愛國者」導彈及其發射車、A14/MPQ-53多功能雷達、AN/MSQ-104交戰與火力控制站(FCS)和其它支援設備(如發電車)等組成。每個火力單元(即一個連)有l部雷達、I個交戰與火力控制站、8輛導彈發射車(每輛發射車上帶4枚導彈)。美國現在共有54個火力單元的PAC-2型「愛國者」導彈系統。
  
 
 PAC-2「愛國者」導彈長5.2米,直徑0.41米,尾部有4個活動的尾翼,起飛重量914千克,帶I個90千克的高能炸藥破片彈頭(每個破片的重量為45克,共有700個破片)。彈頭上有I個新型的M818E2脈衝引信。該引信有雙錐波束:窄波束用於對付飛行速度較快的導彈目標,寬波束用於對付飛行速度較慢的飛機目標。PAC-2「愛國者」導彈在中段飛行中採用慣性加指令修正制導,末段制導系統用「通過導彈跟蹤」(TvM)的半主動雷達制導。PAC-2「愛國者」導彈裝在四聯裝的導彈發射箱內,發射箱裝在I輛M-901拖車上,拖車由l輛牽引車牽引。發射時,發射箱仰角約30。
  
  PAC-2「愛國者」導彈的確切性能目前未見報導。按照公開的評述,比較合理的性能為:導彈離開發射箱時的速度為3馬赫,攔截時可加速到6馬赫,攔截戰術彈道導彈的距離為10-20千米,高度約為5千米。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7-7-1 12:55 PM 編輯 ]

愛國者PAC—2系統.gif

愛國者PAC—2系統2.gif

愛國者PAC—2系統3.gif

愛國者PAC—2系統4.gif

愛國者PAC—2系統 5.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16 02:59 , Processed in 0.02756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