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整理自己收集的文章時看到的

順便提供這些寫作所需要的資料

資料來源在網路上,但是確切的點已不明






第一節刀劍篇

  劍者,人所帶兵也。  中世紀的歐洲,劍是力量的象徵,或者王權的代表。騎士的配劍是騎士精神的化身,被賦予神聖的性質和獨立的生命。如矮子丕平到查裡曼的法國國王明文規定:"騎士如被俘,不得用自己的劍當贖金。""哪怕失去人身自由,不能放棄自己的劍。"羅蘭在戰死之前所作的,就是將配劍在石塊上猛砸,不讓落進異教徒手中。從甦美爾發現青銅的秘密,到溫泉關的三百壯士,以及羅馬帝國裝備的還是青銅武器居多。後來實戰中使用過的劍多為手工打製的鐵劍,也有少數鋼製的,但冶煉質量多半不過關。武俠書中什麼百煉精鋼劍是滿口胡柴。常見的劍有下列的種類︰  

羅馬式短劍這種武器的出現與羅馬軍隊的作戰思想有關。首先是遠距離投擲標槍,近距離接敵時用一人高的盾牌防護全身,排的又是摩肩接踵的密集陣,個人沒有很大的迴旋餘地。故而使用的劍很短,主要用於刺擊而不是砍削。青銅澆鑄,長度一般在
30-40公分,格鬥時儘量刺入對手的要害部位,心臟或腹部(《角鬥士》拍的極為真實)。  

英格蘭寬刃劍︰奇幻小說中最常見的兵器,實際上,亦是中世紀歐洲軍隊最普遍的裝備。長
3英呎左右,單手揮動。劍有兩刃,一擊不中,不用翻腕即可回擊。十字形把手多為鐵或黃銅所制,劍柄末端常有一圓球,非為裝飾。注鉛,以維持用力砍劈時手腕的平衡。自羅馬帝國湮沒後,這種兵器廣泛的出現在各個戰場上,從百年戰爭到紅白玫瑰,從《勇敢的心》到《十字軍騎士》。直到14世紀,鎖子甲取代簡易的皮甲,沉重的寬刃劍逐漸失去用武之地,退出歷史舞台。  

彎刀
/馬刀︰可視作彎曲的單刃劍,長3英呎左右。在高速奔馳的坐騎上,割削對手的頸部是最常見的用法。彎曲的鋒刃更容易加工,由於在馬上交錯只有一瞬,所以只要一側開鋒。刀柄早時也是十字,其後為了保護推刺時的手腕,刀柄被鑄成籃狀或杯狀。摩爾人與阿拉伯的騎兵最多使用,看過《銃夢》的朋友對凱莉的大馬士革刃一定印象很深,被譽為其時兵刃中最鋒利者,主要為十字軍所用。大馬士革鋼刀鋒利、不銹、韌性極好,可彎至直角。其冶煉的秘訣是加入鋁使晶體更小,不易折斷。以及在煆打中反覆淬煉,大英博物館中一柄1990年出土的大馬士革刃上有15道細微的摺痕,雖埋藏數個世紀仍光亮如鏡,一如出爐時的冷艷。  

短刀︰小號的彎刀,長約
7-10公分。主要用於近距離貼身格鬥,故劍柄用黃銅打成杯狀。為海盜所用,偉大的時代!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後式微,淪為裝飾。  

長劍︰寬刃劍的細長版,但僅有一側鋒刃!沒有大規模用於實戰的紀錄,多為男士裝飾,或用於決鬥。手柄籃狀保護手腕不收割傷,可同時與多個對手作戰。西班牙人是用此兵器之高手,繞著圈子快速出劍挑刺,煞是美觀悅目,詳見《佐羅》。
  

刺劍︰形狀像今天比賽用的花劍,最早出現時並不是武器。而是為了檢驗鎧甲的質量,用劍在上戳刺看能否貫穿,因而得名。後亦成為裝飾品,或者決鬥。蓋長劍上修飾過多份量過重,故而刺劍成了歐洲劍客的標誌。出劍更快,但殺傷力極小,避開要害,別的部位被惡狠狠捅個透明窟窿亦無礙。使用典範,參見《三個火槍手》。
  

花劍︰最後一種歐洲劍,四兩撥千斤。碗形的護手可以卸開重武器的攻擊,其殺傷力在於良好的彈性。今天僅用於擊劍運動,在黑火藥剛在歐洲出現時曾經作為火槍兵的防身武器,但沒有實戰交手的經歷。
  

雙刃大砍刀︰甦格蘭人用的雙手兵器,長達
1.2-1.5米,鋒刃蜷曲。凱文科斯特納主演的《羅賓漢》中有這麼猛大一把,由那位摩爾老爹使用。端的是厲害非常,最適合獨自衝進大群敵人中左劈右斬。在下一直不解為什麼要開兩刃,歷史上僅為甦格蘭的高地民族使用。作為身份級別的象徵,只有部落首領方可使用,代代相傳。  

匕首︰加長的小刀,近距離混戰時專抹對手的脖子,有多種形狀和別稱,目的相同。最特別的當屬
14世紀英軍裝備的一種稱為Misericord,長度兩掌,彈性好。可以輕易的插進胸甲的接縫中,刺進心臟就結果一名騎兵。阿金庫爾戰役這種武器解決了大量重騎兵,現僅見於博物館中。  

太刀︰日本武士的招牌。微彎的刀刃長度米許,材質是高碳鋼,硬度高但脆。刀面經過拋光,常看到武士有事沒事拿著白絹在拂拭,長刀如雪,實則乃其含碳量高,不擦若受潮會變黑。冶煉時淬煉
30次以上,截面中的晶層多達百萬。最後一次經火時以粘土包裹以便減緩刀的冷卻速度,這樣的鋒刃極硬,刀背更具彈性與韌性。太刀是刀劍鑄造的頂峰之作,歐洲未有同樣鋒利者。  

腰刀︰與太刀成一對,長度略減,約為
70-80公分。材質相同,常用於宗教禮儀,比方剖腹……

file:///D:/DOCUME%7E1/%E5%BC%B5%E6%A5%B7%E5%BE%A1/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jpgfile:///D:/DOCUME%7E1/%E5%BC%B5%E6%A5%B7%E5%BE%A1/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1.jpgfile:///D:/DOCUME%7E1/%E5%BC%B5%E6%A5%B7%E5%BE%A1/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2.jpg
===============================於2009年7月12日後新增的資料=======================================

資料來源:武器屋

長劍(Long sword)
全長80至95公分,中世紀後期的劍種。由於長短適合在馬上使用,所以有人也稱之為騎士劍。
只用單手握持,鋒利的劍鋒適於刺殺,兩側的雙刃便於劈砍。

短劍(Short sword)
全長70至80公分,刀身有兩種類型:有的靠劍柄部分較寬,劍鋒部分變窄;有的前後寬度一致。
它較短的刀身是為了兵團作戰設計的,以防在混戰中對己方人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闊劍(Broad sword)
意為:「寬刃的劍」,但是非指它在刀劍中真的較寬,而是由於它在以較窄柳葉劍為主流的時代出現而得名。
由於並非用於刺殺,而是用來劈砍格鬥,所以特別為此而加大了寬度。

穿甲刺劍(Tuck)
是穿甲劍的一種。出於刺穿鎧甲、給敵人造成傷害的考慮而製造的刺殺專用劍。
針狀的刀身可以刺穿較薄的板金鎧。柄較長,可以雙手使用。

手劍(Pata)
手劍是一種裝在手甲上的變形刀劍。雙刃,即可砍、又可刺。
雖有威力,但很難靈活使用。

混用劍(Bastard Sword)
又名單手半劍。其實單手雙手都能用。
持盾時單手使用,不持盾時雙手使用,可以每擊致命。
能用單手使用,是因為劍墩和握把平均了刀身的重量,使劍保持了極好的平衡。
儘管如此,要把這種劍軍用孄熟,還是必須有相當的體力和戰鬥技術。
全長110至140公分,重約2.5至3公斤。

雙手大劍(Two handed Sword)
雙手使用的劍。即長又重。並非依靠技術,而必須靠臂力來揮動。


蘇格蘭闊刃大劍(Claymore)
蘇格蘭的高地民族所使用。特徵是劍鍔附近的數個輪形裝飾。刃口鋒利。
闊刃大劍有各種各樣的長度,其中有的只能用「巨大」來形容。一般重3公斤。


西洋劍(Rapier)
專門用於穿刺戰術的細身刀劍。
並不適用於攻擊板金鎧等金屬鎧甲的連接部分,被廣泛使用在不再用鎧甲和盾牌的時代。
一般來說,另一隻手會拿短劍,有時也只拿塊布代替。

軍刀(Saber)
騎兵單手使用,而且製作得儘量長。
擁有較細的刀身,不僅用於刺殺,也用於對砍。

直刀(Back Sword)
單刃,刃口如軍刀般鋒利,但劍鋒卻尖如槍頭狀。
衝鋒的時侯,將刀端至水平,刺入敵人身體。







[ 本文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07-7-1 09:18 PM 編輯 ]

[ 本文章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09-7-12 06:53 編輯 ]
 

天使的凝視
深夜還在遊蕩嗎?看來需要好好調教一下呢!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第二節 弓弩篇

  劍寒花不落,弓曉月逾明。

  弓者,揉木而弦之以發矢。最簡單的曲射武器,常用于射程較短,精度要求高的場合。弓非到用時,不可輕開,否則弓弦會失去張力。一般也不能遇水,下雨天要將弦取下。合成弓除外,水會使得弓體易折,弓弦變松。對于身披鎧甲的對手而言,弓箭構不成大的威脅,除非長弓或十字弓。平時弓箭只是用于射獵,戰時常由為數眾多的弓箭手齊射方能成為戰鬥力。克雷西戰役後有個名詞被廣泛的使用,"冰雹般的箭雨"(Hail of arrows)。弓箭手通常身著輕裝,沒有盾,但有簡易的自衛武器,如匕首或者短劍。弓箭手常列成橫隊,陣地前埋設木樁,用以阻止騎兵的突擊。當箭射完,他們就撤退。弓常有以下幾種︰

  普通弓︰侵徹力與射程一般的弓,最常被使用。射程常在50-80米左右,弓體用紫杉木或岑木彎曲烘制。輕裝的弓箭手較多使用這種弓,因為成本低廉。射箭時朝天開火,等箭自然落下。因為正面多有盾牌的防護,從天而降的箭雨不易躲過,且落體中增加了速度。箭保存在箭壺中,戰斗後撿回。每壺弓箭通常是12支,一般的戰鬥齊射3、4輪後騎步就開始突擊,基本不會有箭射完這種情況出現。

  長弓︰用的同樣是紫杉木或者岑木,但弓體常達1.8-2.2米。使用者要求相當的身高,1279年要成為長弓手的要求是身高175公分以上;還要較強的臂力,開弓時的張力高達170磅。長弓的箭亦是特制,箭頭鐵鑄,可以輕易貫穿騎兵的胸甲。當然,更常用的戰術是射擊坐騎,掉下馬的騎兵基本不能再發揮作用。長弓的射程高達300米以上,但弓箭手平時要保持更多的訓練以保證在遠距離上的射擊精度。從1346年的克雷西戰役,到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英國的長弓導致了重騎兵與十字弓的淘汰。最優秀的長弓手來自甦格蘭,他們最早使用這種武器射擊野狼保護自己的牲畜。

  合成弓︰顧名思義有多種材料制成,通常核心還是岑木等柔韌性好的材料,也有用角質;外面捆綁較硬的木片如椐木,用荊棘的內層粘合;最外包以牛筋。制作工藝要求極高,工序復雜。筋腱和角質具有正反兩面相等的彈性,故制成的弓柔韌性極好,不易折斷,兩端可以彎到一處。這種弓有兩種型號尺寸︰一是尺寸較小,張弓後寬度只有50公分左右,弓弦繃得極緊,配用的箭約45公分,稱為斯基泰弓。7世紀的匈奴、12世紀的蒙古游騎兵使用這種武器。射出的箭在近距離內能穿透一頭野牛,煞是驚人。有效射程為60-80米,最遠處可達200米;另一種尺寸較大,張弓後約寬1米,弓弦繃緊程度稍次,配用的箭長70公分,11世紀亞述人的弓和波斯人的弓屬這類。值得一提的是,亞述與波斯的騎兵都善于在高速疾馳的坐騎上回身返射,給對手來個措手不及。

  竹弓︰听上去比較簡陋,確實也是。日本的武士使用過,箭頭鐵制或者角制。從高速奔馳的戰馬上射出,射程可達30英尺左右(遜呀遜)。

  十字弓︰通常分兩種,便于攜帶的被稱為輕型十字弓;重型十字弓裝置在城樓上,分量可達70磅,如亞歷山大的攻城弩,中國的床弩。輕型十字弓彌補了普通弓箭殺傷力與射程的不足,可達350米。不需要什麼訓練,隨便一個躲在灌木從中的農民就可以結果一個貴族,所以在15世紀,十字弓在歐洲是禁用的。"最低賤卑怯的手可以奪走最英勇高貴的生命。"重型十字弓弦則由彈簧鋼制成,要用絞盤上緊。中國的床弩上有個機匣,可以安放七八支弩箭,自動上膛,類似于冷兵器中的機槍,但射速低,不利于攜帶。

  箭︰最後來說說箭,箭分兩種,一種是Quarrel,就是通常所說的弓箭,另一種叫Bolt,打暗黑的朋友會很疑惑,為什麼鐵匠那里賣兩種箭。區別在于,Arrow的箭頭方形或三角形,Bolt的箭頭為圓形。前者的精度高,後者加工簡易。箭頭的材質最早為砍削打磨過的燧石或黑曜石,後為鑄鐵,也有少量的鋼制。箭頭狹長尖利者,用于穿甲;扁平帶側鋒者,用于射獵。



  其他遠程武器︰
  ︰最基本簡易的投擲刺擊兵器,通常1.8-2.5米長。是人類最早學會使用的武器。一般來講,使用矛直接刺擊投矛對手的場合極少,多為對方已受傷,再上去補一家伙。如西班牙斗牛士上場前先要給牛放血,就用矛遠遠的刺。

  標槍︰制作時更要注意平衡性,務求符合空氣動力學。阿客流斯與赫克托耳在特羅伊城下用標槍互擲決斗(致敬),實際上,希臘人的時代過去後這種武器基本不再使用。造成的傷害與矛類似,但投擲時更加精確,有時還在後部加上尾羽以幫助飛行平穩筆直。

  短標槍︰這種投擲武器桿體較短,但末端有一球狀把手,用于維持在空中的重心平衡。比較難使用,準確性也差。使用的例子僅在弓箭發明以前,部落中的武士才用這種粗陋的裝備。

  投石器︰可以很方便的將圓石甩出較遠的距離,通常100-200米。結構簡單︰兩條相同長度的皮帶中間系一皮囊,囊中放置投石。抓住皮帶末端在頭頂飛速揮舞旋轉,第四五圈時當速度達到最大時,放開一條帶子,皮囊中的石塊就順著切線的方向投出。這種裝備被用作武器時,作用亦不明顯,除非是上百人規模的齊射。使用的投石也經過加工,打磨光滑,蓋圓的石塊飛行路線更筆直穩定。最後在實戰中出現是羅馬共和國早期(參見《高盧戰記》),但最初只是羅馬貴族們的游戲,他們在圍獵中使用投石器射擊小型野獸。

  重投石器︰構造原理與投石器基本相同,用粗皮索代替皮帶,使用時將石塊從肩後甩出,而不是在頭頂回旋加速。亦為羅馬軍的裝備之一,但精度更差,射程更近,約80米之內。 標槍投擲器︰骨制或木制,卡住標槍頂端,助跑後用力甩出,能把標槍投出100多米遠。差不多與投石器同時出現,後由羅馬人加以改進,多了一條皮帶彈射,射程更遠。

[ 本文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07-7-1 09:20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第三節 長擊篇

  黃旌白鉞,槍戟如林。

  黑暗的時代中有許多奇形怪狀的長兵器,為的是在劍的攻擊範圍之外將對手砍倒。亦無統一的制式標準,于是長兵器體現了個人的想象力。

  戰斧︰困擾的概念。中國古代短柄為斧,長柄為鉞,可見《說文》"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戍,經傳皆以鉞為之。"那可以稱為長柄斧吧。斧開單刃或雙刃都有,斧柄多為木制,使用者總為膂力過人之士,利斧可輕易將對手的盾牌斬裂,頸骨砍折。1066年諾曼人登陸英格蘭,普遍使用雙刃斧,英格蘭寬刃劍望之披靡。維京人多用單刃斧,斧頭尖端帶一倒鉤。蓋北方的民族衣甲簡陋,一斧砍入對手胸腹,順勢一勾一拉,慘不忍睹。

  鐃鉤︰在中國,鐃是軍隊中的樂器,用以止鼓;鉤指長而曲的劍,"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歐洲的鐃鉤是作戰兵器,最早為果園中修剪枝葉的家伙。貴族領主械斗,農民亦被牽連,抄起這種奇門兵器倒也得心應手。形似頂端彎鉤的樸刀,可將對手四肢分離。整個黑暗時代這種工具都有活躍的表現,可以仔細看《勇敢的心》,其中一個土包子農民就扛著這種武器。

  長刀︰亦是中世紀最普通的武器,木柄頂端捆綁狹長鋒利的刀刃,有點像日本和尚的刀,總是很簡陋,雖說長度可達2-3米,但很容易被對手砍斷木柄。

  長戟︰在東周列國中,戟是青銅所鑄,矛與戈的混合物。歐洲的戟稍有不同,戟背為鉤鐮,戟面呈斧鉞,頂端置槍矛。長度約3米,可刺、挑、劈、斬、勾,端的厲害,瑞士雇佣兵的招牌家伙,今天梵蒂岡的教皇衛隊還使用這種武器。

  槍矛︰最基本的長兵器,比標槍稍顯粗壯。長度在6米以上,甚至有10米者。頂端是簡單的槍尖,下面有5-10公分長的鐵制護托,以免槍尖折掉或被砍斷。使用時,將粗大的末端抵著地面,槍尖向前,可以有效的阻止騎兵的突擊。更多的是排成密集陣,後面士兵的長矛架在前排的肩上,一聲吆喝齊步向前。這種V字形的隊列幾乎是全能的攻擊陣形,不用與對手短兵相接。羅馬軍團發明這種作戰方式,轉戰亞平寧半島罕逢敵手。直到步槍的刺刀發明後,槍矛遂被收進博物館。

  戰錘︰上面說過,身穿鎖子甲後,槍刺不進,利劍難斷。但一物降一物,沉重的打擊兵器應運而生。鈍器的用力擊打可以隔著軟甲砸斷筋骨,敲碎頭顱。戰錘的來源已不可追溯,既可手持,亦可擲出傷人。把柄木制,外部包鐵,大多數戰錘背部有尖刺。使用時,由于其截面小,故而專取關節。頭顱、肩膀、肘部、膝蓋,一擊使對方戰斗力全喪,極是陰毒。

  釘錘︰簡單來說就是實心鐵棍,也有木棍包鐵。為了造成更大損傷,在其上瓖有鐵釘或開凹槽,由此得名。騎兵使用的,通常較為短小。步兵使用的更為粗大,把柄更長以便雙手持握。這種武器簡單實用,後在腰間懸掛一柄釘錘成為貴族的象征。

  鏈枷︰釘錘長度過短,故將之一截為二,中以鐵索相連。後來的演變中,頂端的瓖釘鐵棒被鐵球取代,兩到三個刺蝟球回旋飛舞,中者皮開肉綻或滿臉開花,立斃當場。

  流星錘︰名字甚是好听,就是拉長的鏈枷,鐵索長達一米。但要求較高使用技巧,帶著風聲呼呼作響,使用者同樣容易變成受害者,故應用較少。

  聖水之仲裁︰別致的暗器,很少有記載。嚴格說來算是熱兵器,還在這里介紹。將釘錘的木柄掏空,填以長釘、黑火藥,作為一次發射的短銃,戰例較少。唯一的出現是新舊教徒之爭中,亨利八世的軍隊中有這種裝備,使用效果亦不詳。

  短柄斧︰顧名思義,短柄的手斧,用于投擲。斧背上常有凸起的長釘以增加殺傷效果,亨利五世的軍隊在阿金庫爾戰役中曾使用過這種武器,更有名的就是美洲印酋的戰斧。最早的戰斧多為打制的石器,材料為黑曜石、燧石或黑 石。法國人進入大河流域,將鋼鐵帶進了印第安部落,戰斧遂以鋼鑄。

[ 本文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07-7-1 09:21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第四節 衣甲篇

  古用皮,謂之甲;今用金,謂之鎧。

  從衣甲裝束上可以看出每個時代的特色,中世紀的鎧甲體現了無休止的戰爭。很多畫作中亞瑟王全身頂盔置甲,威武非常。實際上,直到1550年前後歐洲才出現全身防護的鎧甲。亞瑟王是反抗羅馬統治的斗士,約為公元6世紀的人物。威爾士人所稱的巨龍之王尤瑟,不列顛之夫也是他了。在那時充其量穿的是皮甲,或者環狀甲。鏈甲和胸甲其時連羅馬人都沒有,哪里輪得到哈德良長牆外放羊的蠻族。據典籍記載,529那年天呈異相,彗星襲月,火山隆隆,黑暗時代隨著亞瑟的死而開始。早期的鎧甲由主婦制作,硝制過的皮革為底,棉織材料為里。除非不得已,沒人願意平時穿著鎧甲,因其夏熱冬涼,極不舒適。

  皮甲︰制作較簡單,將獸皮晾干,上油鍋煮;再晾干,揉軟,縫紉即成。基本不具備防護力,穿著難受,容易擦破皮膚,多數裝備弓箭手與工兵。

  環狀甲︰將數圈鐵箍套在皮甲外,即是環狀甲。一定程度上可防備刀劍的砍劈,但當胸溯來就無能為力,亦不可當弓箭與矛刺。

  板狀甲︰或者稱硬皮甲。介于環狀甲與鎖子甲之間的過渡產品,將片狀的裝甲塊釘在皮革上,可以防護從上方及前方來的打擊,如果穿過板甲的接縫或從下方捅刺還是可以造成傷害。歐洲很少,所常見的是日本,足輕騎兵穿的都是這個,原哲夫的作品中較多,看起來烏光錚亮是因為刷了一層漆。

  鎖子甲︰皮甲問世以來的一次重大革新。用細小的鐵環相套,形成一件連頭套的長衣,罩在貼身的衣物外面。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擔,可以有效的防護刀劍槍矛等利器,但弱點是其柔軟。用打擊武器猛劈力砸,穿著鎖子甲一樣難以幸免。制作相當復雜繁瑣,造價高昂。一般來講,鐵環越細小防護性能越好,每個鐵環都要焊接相連,工作量可想而知。

  鱗甲︰可被視作板狀甲的改進,原先裝甲塊為皮制,現改鋼片;原先關節處內襯為亞麻,現改鎖網。總是過渡產品,所見甚少,頗像三國連環畫中的裝束。

  胸甲︰名為胸甲實則遮蓋的範圍更廣,軀干、四肢都用整塊厚重的鋼鎧包裹,關節仍用鎖子甲,袖口帶著連指的手套,頭部包在完整的頭盔中,僅留一小縫供透氣與觀察。只有重騎兵用這種裝具。防護亦極為完善,大多數武器再難構成威脅。

  全身甲︰鎧的發展終于到達頂點。這種為每名騎士量身定制的裝具連人帶馬都裹在鋼甲中,關節處亦是極為復雜的鋼套與螺栓。每套鎧甲都有主人所取的愛名,一如騎士的坐騎與佩劍。從長弓或弩中射出的穿甲箭在遠距離上也只能鑿出小孔,別的武器更如隔靴搔癢。分量反比鎖子甲為輕,穿著更舒適,因為重量由軀干與四肢分擔,不再單單壓在肩膀。缺點還是其重量,全重50公斤以上,不包括馬鎧的分量。三四個訓練有素的侍從為騎士套上鎧甲要三個小時,自己在戰場上想松開根本不可能,接合處都用螺絲上緊。順便提下,螺絲起子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應運而生。阿金庫爾戰役是重裝騎兵的噩夢,那里連續下過兩周的暴雨。當騎兵從兩翼包抄時陷入了泥沼,戰馬紛紛被英國的長弓射倒。泥濘中掙扎的騎士無法自己站起身來,而被對方的匕首輕易的解決。

  頭盔︰從維京海盜的牛角盔到法國步兵套在頭上的鐵鍋,頭盔的式樣千奇百怪不一而足。總的功用是為頭部提供防護,有頂部的主體,兩側及後面的護翼。環狀甲的肩膀以上有一圈鐵皮保護頸部,與頭盔相連。歐洲的盔上修飾成分不多,羅馬人青銅盔上高高的頂飾較為別致,但青銅盔重達10-20公斤。後期重騎兵的頭盔用鋼片拼合,就輕巧許多。盔上開一條細縫,可以從中張望,這時期的頭盔尤其注意對咽喉、兩翼和眼部的保護。縫越小,防護性越好,但視角顯然受更多限制,要求不同,務求平衡。

  ︰厚木板制成的簡單護具。講究的外面包鐵,形狀各異。一般左臂持盾,右手持武器。中等大小的盾即可抵擋幾個對手的攻擊,也能有效的擋住普通的弓箭。

  巨盾︰亦稱塔盾,出現多在早期。羅馬的軍團靠它組成烏龜陣,斯巴達戰士與祖魯人也多有使用,特洛伊戰爭雙方都用這種一人高的盾。背面有條皮帶,挎在肩上,整個人都能躲在其後。這種盾如此巨大,以至于影響自己移動,若在撤退時就要將之丟棄。斯巴達人的豪語是︰"帶著我的盾凱旋,或者躺在上面歸來。"

  小圓盾︰騎兵使用這種盾的較多,因其背面有扣,可套在臂上不影響行動。提供最低限度的防護,可抵御劍或釘錘等近戰兵器。

  手套︰復雜精巧的防具。鋼制的指套用皮革與鎖網相連,可以用來握住對手的兵刃而手指不被割傷。騎士的禮儀中,扔出手套表示要求決斗。這樣的傳統被後來的劍客保持下來,他們在決斗前交換自己的白手套,意思是︰"擦亮你的劍。"

   馬鎧︰戰馬常要求與主人相同甚至更高的防護,騎士的本事全在馬上。為坐騎制作馬鎧是件艱苦的工作,胸口脖頸的部位用鋼甲,後胯等處用鎖甲,還要加上各種飾帶。但坐騎還是最容易成為對方弓箭手的目標,長弓或十字弓的利箭未必能直接貫穿騎士的重鎧,射坐騎卻綽綽有余。更有甚者,條頓武士用力擲出的雙手斧可將騎士砸下馬,或直接折斷坐騎的脖子。





後話:
發現把字變顏色,怎麼耐看性好像增加了( 炸 )



[ 本文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07-7-1 09:23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7   檢視全部評分
亞諾  受用極多  發表於 07-7-27 19:02 聲望 + 1 枚  回覆一般留言
古語  很清楚的解析  發表於 07-7-4 16:56 聲望 + 1 枚  回覆一般留言
Revolver  不錯看。 不過如此一來‧‧‧馬刀(SABER)就只能穿皮甲了。XD 又, .  發表於 07-7-2 10:56 聲望 + 2 枚  回覆一般留言
超玲音迷  武器的參考資料 可以去買西洋甲冑武器事典&武器屋和武器事典和世 ...  發表於 07-7-1 22:44 聲望 + 2 枚  回覆一般留言
書籤  好像都是雜魚用的啊,身為主角的傢伙總是拿的到一些好用的怪東西 ...  發表於 07-7-1 22:24 聲望 + 1 枚  回覆一般留言

看來製造兵器與鎧甲,東方人比西方來的強。連日本武士刀到現在還有人在用。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Revolver 於 07-7-1 10:52 PM 發表
看來製造兵器與鎧甲,東方人比西方來的強。連日本武士刀到現在還有人在用。


武士刀現在還有人用?那是用來收藏和練習劍術用的吧……
歐洲和美國到現在都有人學習歐洲的長劍劍術(不是擊劍)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嗯....怎麼沒有提到"斧槍"哩?
就是斧頭加上長桿的柄...雙手持用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黑道械鬥,除了西瓜刀、開山刀外,武士刀也不賴!XD
只不過,日本黑道不是很喜歡拿長刀,反而是台灣或香港的愛拿長刀。
中國稱有槍尖的雙手長斧為鉞。西洋為戟。Helbert。
歐洲長劍技術,大多數還是有擊劍影子,因為老實講──西洋的劍大都為闊劍居多‧‧‧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Revolver 於 07-7-13 12:43 AM 發表
黑道械鬥,除了西瓜刀、開山刀外,武士刀也不賴!XD
只不過,日本黑道不是很喜歡拿長刀,反而是台灣或香港的愛拿長刀。
中國稱有槍尖的雙手長斧為鉞。西洋為戟。Helbert。
歐洲長劍技術,大多數還是有擊劍影子,因為老實講──西洋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3DhjFUOG6Y
一點擊劍的影子都沒有
而且在雙手劍跟單手劍的技術也有很大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啊,抱歉。
軍刀好像是騎馬時用的滿多,或是指揮‧‧‧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8 01:46 , Processed in 0.02496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