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勃艮第」這個地名,自東日耳曼族的勃艮第人佔有東南高盧之後,便開始被始用來指稱東南高盧地區。雖然這個地名早在中古初期便被使用,但是在這個名稱下的地域與政體,卻始終有著諸多的紛歧。

第一個被稱為「勃艮第」的國家,就是勃艮第人的勃艮第王國(Kingdom of Burgundy,regnum Burgundorum)。勃艮第人在民族大遷徙(約5世紀初)時,從原居地遷徙到東南高盧的索恩河與隆河下游一帶建國,而這片區域,便成為最初被稱為勃艮第的區域。以後,隨著王國的擴張,這個王國統治了今瑞士西半部與法蘭西東南(索恩河與隆河流域全境)的區域。然而,這個勃艮第人的國度最後在534年,為法蘭克王國所滅(當時克洛維已死,其王國由其四子均分,法蘭克王國雖然分為四個子王國,但對外顯然沒有忘了自克洛維以來,對隆河流域的野心,在克洛維的四個兒子聯手下,勃艮第就此成為法蘭克人的領土),從此,勃艮第人的王國便不復存在。

在併入法蘭克王國後,勃艮第成為法蘭克王國中的一個子王國。勃艮第王國(Kingdom of Burgundy,regnum Burgundiae)的地位,就如同法蘭克王國內部後來先後出現的奧斯特拉西亞王國與諾斯特里亞王國一樣,只是墨洛溫王族統治下的子王國,是法蘭克王國的組成部份。在好內鬥的墨洛溫王朝時代,勃艮第王國顯然不如另外兩個子王國來得重要,它在幾次王國的內鬥中(主要是奧斯特拉西亞與諾斯特里亞的鬥爭),只是扮演了次要的角色。而在領土上,這個法蘭克的勃艮第王國,顯然略小於勃艮第人時代的王國領域。在法蘭克王國由墨洛溫家族轉入加洛林家族之手後,勃艮第仍作為王國封邑的一部分,而存在著。然而,這點在查理曼帝國分裂之前,並不顯著。在帝國遭到路易一世(虔誠者)諸子分割時,勃艮第成為了路易長子洛塔爾狹長的中帝國之一部(這個狹長的國家後來便以洛塔爾之名,被稱為洛塔林吉亞,也就是後來指稱的洛林,但現在這一名詞,顯然比過去縮小太多了),不過,由於843年的《凡爾登條約》的分割,這個屬於洛塔林吉亞的勃艮第僅得到隆河東岸的土地,至於西半的土地則成為西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理的封邑。這次的分割,除了代表了勃艮第首次被分割外,更重要的是,被分割的兩部分,從此成為後來兩個並存好一段時間的勃艮地國家:東岸的勃艮第自由伯國(通常又被稱為「法蘭什‧孔泰」,這個封國在大部分的中世紀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封邑);西岸的勃艮第公國(這個封國則為法蘭西王國的封邑)。在855年,洛塔爾死後,其所統治的中法蘭克帝國再度被其三子分割,勃艮第王國此時成為其查理的國家,而重新獨立。但是這個獨立的勃艮第王國也沒存在很久,當863年查理死後無嗣,國土遂為其統治義大利的兄弟路易二世所吞併。

大約到了9世紀下半,屬於帝國的勃艮第王國分裂為上勃艮第王國(Kingdom of Lower Burgundy)下勃艮第王國(Kingdom of Upper Burgundy)。此兩個王國因大概以侏儸山為界(這個侏羅山也就是地質年代中侏羅紀命名的源頭),故又分別被稱為外侏羅勃艮第王國(Transjurane Burgundy)內侏羅勃艮第王國(Cisjurane Burgundy)。上勃艮第王國於888年由出身韋爾夫家族的魯道夫一世(Rudolf I)所建立,其疆域約當今日瑞士的西部、法蘭什孔泰與薩伏依一帶。而下勃艮第王國則是在879年,由阿爾萊斯伯爵包索(Boso)建立的,他是皇帝路易二世的女婿。包索的下勃艮第王國統治了今隆河下游到普羅旺斯一帶的土地(包括了普羅旺斯、多菲內與南薩伏依),因其以普羅旺斯為王國中心,因此這個王國有時也被稱為普羅旺斯王國。這兩個王國後來為在933年,上勃艮第國王魯道夫二世(Rudolf II)透過婚姻所統一,這個統一的勃艮第王國又被稱為阿爾萊斯王國(Kingdom of Arles)。至1033年時,統一後的勃艮第王國因其國王魯道夫三世(Rudolf III)絕嗣,王國領土半出於贈送,半因征服,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二世(Conrad II)所吞併,成為帝國治下的封邑,從而終止了勃艮第的獨立。而這片疆域從13世紀起,便面臨到法蘭西王國的蠶食,一直到19世紀義大利統一運動時,法蘭西才徹底將這一區域吞併進來(因薩丁尼亞王國放棄了尼斯與薩伏依兩地)。

在勃艮第王國結束其獨立後,昔日王國疆域中的一小部分出現了一個稱為小勃艮第公國(Lesser Duchy of Burgundy)的諸侯國,這個國家統治區在今瑞士西部,13世紀時,隨著統治王朝薩林根家族(house of Zähringen)的絕嗣,而成為一獨立邦國,後來更成為瑞士邦聯的一部分。但在法理上,直到1648年以前,仍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封邑。在這個公國底下,還有一個稱為勃艮第伯國(Landgravate of Burgundy)的小封邑,其領土約當今瑞士的伯恩一帶,大約在13世紀時便不見於記載之中。

在10世紀時,統一的勃艮第王國(即阿爾萊斯王國)在其王國境內形成了一個勃艮第伯國(最初以其首府貝桑松為名,稱為貝桑松伯國)。這個伯國後來在1033年隨著王國為帝國所接管,而成為帝國諸侯。從1366年起,該伯國在帝國的公文上開始被稱為「自由伯國(Free County)」,此一名稱的法文音譯便是「法蘭什‧孔泰(Franche-Comté)」。由於這一地區一直到1678年以前,向來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組成部份,但由於從1384年與法蘭西王國的勃艮第公國君合後,便成為了法蘭西王室覬覦的對象,而勃艮第家族(本為法蘭西王室卡佩家族瓦盧瓦支的支派,但他們似乎對於法蘭西的共同事業沒有興趣,反而致力於重建一個"中部王國")卻始終保有強大的獨立傾向,歷代的領主都不曾讓法蘭西的力量介入其領地。在1477年的南錫會戰中,勃艮第家族的末代男性公爵勇敢的查理陣亡後,整個勃艮第王朝疆域,便成為法蘭西的瓦盧瓦王朝與哈布斯堡王朝爭奪的焦點。最後,原本就屬於法蘭西王國的公國領地成為法蘭西國王的直轄領,而勃艮第王朝的其他領地則成為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土,成為了帝國的勃艮第省區(Circle of Burgundy),這片土地包括了自由伯國與尼德蘭全土(今尼德蘭、比利時與盧森堡)。後來,法蘭西人幾度佔領該地,但這片土地卻仍被哈布斯堡家族長期掌握,直到1678年時,法蘭西人方如願以償地吞併該地。現在,法蘭什‧孔泰是法蘭西共和國的一個大區。勃艮第公國(Duchy of Burgundy),是最早脫離洛塔林吉亞的區域。這裡早在《凡爾登條約》時,便已成為西法蘭克王國(與其後的法蘭西王國)的封邑。這個公國最早是由包索的兄弟"公正者"理查(Richard the Justicer)所統治,但在他之後,便時斷時續地由法蘭西國王兼任。大約到了1016年,法蘭西王國‧卡佩王朝的國王亨利一世將公爵的位置分封給其弟羅伯特後,開始了卡佩-勃艮第家族的統治。該家族一直到1361年才宣告絕嗣,公國重新回歸到法蘭西國王的治下。但在1364年,法蘭西王國‧瓦盧瓦王朝的國王約翰二世將其幼子勇敢的菲利普(Philip the Bold)分封到勃艮第公國,從此開啟了叱吒風雲的勃艮第王朝。菲利普除了在1368年透過婚姻取得法蘭德斯伯國,更在1384年成為帝國封臣,勃艮第自由伯爵。從此,開啟了連續四代強大的勃艮第國家(其子無畏的約翰、其孫善良的菲利普、曾孫勇敢的查理在位時都致力於擴張,並保衛這個"中部王國",這個"王國"的強大,甚至一度使他們擺脫了對法蘭西王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封建關係)。然而,南錫會戰不但讓勇敢的查理兵敗身亡於瑞士長矛之下,也讓他們的金羊毛之夢成為幻影(勇敢的查理曾成立一個王朝騎士團──金羊毛騎士團),在接下來的日子中,其女瑪莉(Mary of Burgundy)為保住國家不為法蘭西人的入侵,迅速與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成婚,但最終仍舊沒能保住公國領地。從此,勃艮第公國回歸到法蘭西國家的治下,現在成為了法蘭西共和國的勃艮第大區(Bourgogne)。

[ 本文最後由 HOLMESLEE 於 07-10-30 01:07 AM 編輯 ]

幾個勃艮第國家的疆域圖(藍字為上勃艮第王國,綠字為下勃艮第王國,紅字為勃艮第自由伯國,粉紅字為勃艮第公國) ...

幾個勃艮第國家的疆域圖(藍字為上勃艮第王國,綠字為下勃艮第王國,紅字為勃艮第自由伯國,粉紅字為勃艮第公國)   ...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7 20:46 , Processed in 0.02362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