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布·尼達爾 (ANO) 組織
 
 
 
 組織領導人:
 
 
 阿布尼達爾
 
 
 阿布尼達爾的本名是薩布裡﹒阿爾班納,他曾被許多國家追捕。他死時年齡為65歲,過著流亡生活,並且患有白血病。
 
 1937年出生於巴勒斯坦,1960年代參加激進巴解組織後,就以殘酷手段執行暗殺、爆破與劫機,因此長期被視為恐怖主義者。他參與的法塔赫革命委員會更因他成立的「阿布‧尼達爾集團」。
 
 
 組織背景:
 
 與巴解組織分道揚鑣
 
 阿布尼達爾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巴勒斯坦家庭,地點是現今在以色列的雅法港。他早年是一名教師。
 
 1960年,他參加了巴勒斯坦的法塔赫游擊組織。在70年代,他所領導的法塔赫革命委員會從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中分離出來,他譴責巴解組織出賣了巴勒斯坦的奮鬥目標。
 
 
 
 阿布尼達爾稱巴解組織出賣了巴勒斯坦的奮鬥目標
 
 
 此後,阿布尼達爾和一連串著名的恐怖組織聯繫在一起,這些組織專門針對以色列人,並把傾向同以色列謀求和平的巴勒斯坦官員做為攻擊目標。
 
 曾經著有阿布尼達爾傳記的作者瑟爾這麼描述他:"他顯然不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他是一個極端的反對一切的人,反對與以色列謀和。但他有時為錢而替一些阿拉伯政權服務。"
 
 
 
 反對與以色列和解
 
 
 阿布尼達爾的所為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帶來很大影響,即使到今天仍然可以感受到這點。
 
 瑟爾說:"他往往任意採用暴力和非常具破壞性的行動,這導致以色列將所有參與巴勒斯坦建國運動的人都丑化成一群恐怖分子,並不與他們進行談判。"
 
 謀求和解的計劃似乎是最會激起阿布尼達爾採取恐怖行動的事。
 
 
 
 
 
 
 事件:
 
 1970年代末期,他執意的武力暗殺手段讓他與巴解分道揚鑣,並在之後陸續策劃死亡達數百人以上的劫機與暗殺,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發生於1985年12月的羅馬與維也納機場劫機事件。之後,他就受到西方世界的通緝,2002年,流亡的他逝世於伊拉克巴格達。
 
 在阿布尼達爾活躍的時期,他可以和如今的賓拉登相比。他的名字和一長串造成數百人死亡的劫機和暗殺暴力活動相連。
 
 其中最聲名狼藉的是1985年12月的維也納和羅馬機場襲擊事件,襲擊造成18人喪生。阿布尼達爾因涉及這些恐怖活動而成為高居國際追捕名單上的恐怖分子。
 
 
 
 看法:
 
 
 
 西方媒體多認為阿布·尼達爾的行動並非為巴勒斯坦人的自發行動,而是純粹是為本身利益。BBC知名新聞評論家哈迪稱他為「最終都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殺手」
 
 
 
 BBC中東事務分析員哈迪說:
 
 "在一個我也在場的會議上,巴勒斯坦駐倫敦代表哈馬米曾提出了一個我們如今視為理所當然的計劃,就是巴勒斯坦國和以色列兩個國家共同存在的構想。
 
 當時,這在巴勒斯坦人中引起非常大的分歧。他在提出這個構想之後幾年後就被暗殺了。而那幾乎可以肯定是阿布尼達爾幹的。"
 
 "唯利是圖的殺手"
 
 阿布尼達爾一直以來臭名昭著,這也是因為他所涉及的政治活動其實並非巴勒斯坦人的自發行動。
 
 哈迪對他下了這樣的結論:
 
 "我們應該將阿布尼達爾視為當時最激進的阿拉伯國家的一個工具,像是敘利亞、伊拉克、和利比亞這些國家。他受雇進行一連串的恐怖行動,比如謀殺自己的同胞巴勒斯坦人、襲擊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猶太人聚會所、以及至少兩次暗殺英國的外交人員等。
 
 無論他有什麼個人動機,他最終都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殺手。"
 
 
 
 | 無論他有什麼個人動機,他最終都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殺手。
 |  | BBC中東事務分析員哈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