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世界上的恐怖組織,哪個最為殘酷、冷血?


恐怖份子-愛爾蘭共和軍.jpg


上傳&資料整理:jacklf2004





復仇;無法消滅恐怖主義:

「恐怖活動的邪惡在於,它會與抽象的宗教與政治理念以及過度簡化的迷思掛鉤,不顧歷史脈絡與理智,而這也正是世俗意識必須著力彰顯之處,無論在美國抑或中東都是如此。任何信念、神明與抽象理念都不能為濫殺無辜辯護。尤其是當一小撮人主導此類行動,他們自認為代表某種信念,其實根本不然。

 
宗教或道德上的基本教義派之所以造成禍害,原因在於他們對於革命與反抗懷抱的原始理念-包括願意殺人也願意犧牲-,在今日很容易就能與先進的科技相結合,而且對慘烈的報復行動甘之如飴。


窮苦絕望的人們不會冀望有明智的領導帶領,針對某種信念來從事教育、群眾動員與持之以恆的組織工作。他們經常會受到天花亂墜想法的誘惑,訴諸快速但血腥的解決之道,尤其是經過宗教言辭包裝之後。

有些人還是會盲目追隨,但是未來的世代將會譴責他們輕率地延長戰爭與苦難,他們不願心無成見地看待不義與壓迫的歷史,不願嘗試共同的解放與啟蒙。

將「他方」妖魔化絕非良好政治的基礎,現在尤其是如此,因為這恐怖活動根源於不義,我們可以正本清源,使恐怖份子孤立、受到嚇阻、失去憑藉。這樣做需要耐心與教育,比起更大規模的暴力與苦難,絕對值得。 」

- 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系講座教授 - 薩伊德




世界上每幾分鐘,就有國家、甚至是平民受到恐怖攻擊傷害與波及;每幾分鐘,就有新的恐怖團體與組織產生,

它們或許是分裂出來的;也或者是鬆散、沒有紀律的烏合之眾罷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恐怖主義仍然存在於世界上。





投票活動簡敘:


本篇取材自「美國國務卿《2002年全球恐怖主義形勢報告》」「世界恐怖主義報告書」,所衍生出來的投票主題,

與先前的投票主題有很大不同之處,此主題的本義並不是選出各位所"喜愛、支持"的組織團體,

而是讓各位感到印象深刻,存在著「狂暴、殘酷、恐怖」等等負面形容詞的恐怖組織團體。

有請各位年輕朋友的投票者,所帶著的想法切勿本末倒置。


縱觀這整個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曾經遭受過恐怖攻擊,不管是發展中的貧窮國家、政治動盪不安的國家;而或者是

世界經濟的龍頭大國,因此恐怖攻擊皆無所謂的指定國家或目標可言。   雖然說台灣目前為止尚未受到恐怖攻擊

的威脅,但也不可否認與掉以輕心,未來會受到恐怖攻擊的一天。  


本篇投票主題特別列出最大上限的二十個恐怖組織,在這些恐怖組織中,所犯下的事件更是令人觸目驚心,

包括2001年9月11號的美國雙子星世貿中心攻擊事件、2002年印尼峇里島爆炸案、1995年3月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等等...

相信在各位的人生中都會有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各位對於事件發生後的感覺是?

驚訝?    恐懼?   無法相信?   悲痛?   或者是... 對於他們所犯下的行為感到憤怒?


仔細回想看看,並且表達你(妳)的想法,分享給各位自己所對於恐怖主義的看法與見解。




以下會有各恐怖組織的資料、組織背景、首領成員、犯下事件等等...,各位可以先瀏覽過資料,

或者憑著自己的印象直接投票,但在資料完成以前,切勿發表任何回覆。

待"以上"字樣出現後,即可進行討論。







首篇會列出  美國《2002年全球恐怖主義形勢報告》──恐怖主義組織名單,共五、六十餘提供各位參考。
單選投票, 共有 30 人參與投票
0.00% (0)
0.00% (0)
0.00% (0)
13.33% (4)
0.00% (0)
3.33% (1)
0.00% (0)
3.33% (1)
3.33% (1)
3.33% (1)
3.33% (1)
6.67% (2)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63.33% (19)
你所屬的會員群組沒有投票權限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2002年全球恐怖主義形勢報告》──恐怖主義組織名單


以下是由國務卿確定的外國恐怖主義組織名單以及《2002年全球恐怖主義形勢報告》提到的其他恐怖主義組織的名單:



美國國務院
華盛頓特區
2003年4月30日


美國國務院確定的外國恐怖主義組織

阿布·尼達爾組織(Abu Nidal organization,簡稱ANO)

阿布·薩耶夫組織(Abu Sayyaf Group,簡稱ASG)

阿克薩烈士旅(Al-Aqsa Martyrs Brigade)

伊斯蘭武裝組織(Armed Islamic Group,簡稱GIA)

安薩爾聯盟('Asbat al-Ansar)

奧姆真理教(Aum Supreme Truth,即Amu Shinrikyo,Aleph,簡稱Aum)

巴斯克民族和自由組織(Basque Fatherland and Liberty,簡稱ETA)

菲律賓共產黨/新人民軍(Communist Party of Philippines/New People's Army,簡稱CPP/NPA)

伊斯蘭組織(Al-Gama'a al-Islamiyya,即Islamic Group,簡稱IG)

哈馬斯(HAMAS,即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伊斯蘭抵抗運動)

聖戰者運動(Harakat ul-Mujahidin,簡稱HUM)

真主黨(Hizballah,即Party of God)

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Islamic Movement of Uzbekistan,簡稱IMU)

穆罕默德軍(Jaish-e-Mohammad,簡稱JEM)

伊斯蘭祈禱團(Jemaah Islamiya,簡稱JI)

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Al-Jihad,即Egyptian Islamic Jihad)

保衛猶太人聯盟(Kahane Chai,簡稱Kach)

庫爾德工人黨(Kurdistan Workers' Party,簡稱PKK或KADEK)

拉什卡-塔伊巴組織(Lashkar-e-Tayyiba,簡稱LT)

拉什卡-簡戈維組織(Lashkar I Jhangvi,簡稱LJ)

泰米爾獨立猛虎解放組織(Liberation Tigers of Tamil Eelam,簡稱LTTE)

人民聖戰者組織(Mujahedin-e Khalq Organization,簡稱MEK或MKO)

哥倫比亞民族解放軍(National Liberation Army-Colombia,簡稱ELN)

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Palestine Islamic Jihad,簡稱PIJ)

巴勒斯坦解放陣線(Palestine Liberation Front,簡稱PLF)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簡稱PFLP)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總指揮部(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General Command,簡稱PFLP-GC)

"基地"組織(Al-Qaida)

真愛爾蘭共和軍(Real IRA,簡稱RIRA)

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Revolutionary Armed Forces of Colombia,簡稱FARC)

革命核心(Revolutionary Nuclei)

11月17日革命組織(Revolutionary Organization 17 November,簡稱17 November)

革命人民解放黨/陣線(Revolutionary People's Liberation Party/Front,簡稱DHKP/C)

薩拉菲斯特呼聲與戰鬥組織(Salafist Group for Call and Combat,簡稱GSPC)

光輝道路(Sendero Luminoso,即Shining Path,簡稱SL)

哥倫比亞聯合自衛力量(United Self-Defense Forces/Group of Colombia,簡稱AUC)

其他恐怖主義組織

巴德爾聖戰者組織(Al-Badhr Mujahedin)

亞歷克斯·邦卡堯旅(Alex Boncayao Brigade,簡稱ABB)

伊斯蘭團結組織(Al-Ittihad al-Islami,簡稱AIAI)

民主同盟軍(Allied Democratic Forces,簡稱ADF)

伊斯蘭輔助者組織(伊拉克)(Ansar al-Islam)

反帝國主義本土核心(Anti-Imperialist Territorial Nuclei,簡稱NTA)

盧旺達解放軍(Army for the Liberation of Rwanda,簡稱ALIR)

柬埔寨自由鬥士(Cambodian Freedom Fighters,簡稱CFF)

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者)/聯合人民陣線(Communist Party of Nepal(Maoist)/United People's Front)

持久愛爾蘭共和軍(Continuity Irish Republican Army,簡稱CIRA)

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Eastern Turkistan Islamic Movement,簡稱ETIM)

10月1日反法西斯抵抗組織(First of October Antifacist Resistance Group,簡稱GRAPO)

伊斯蘭聖戰運動(Harakat Ul-Jihad-I-Islami,簡稱HUJI)

孟加拉伊斯蘭聖戰運動(Ul-Jihad-I-Islami/Bangladesh,簡稱HUJI-B)

古勒卜丁伊斯蘭黨(Hizb-I Islami Gulbuddin)

聖戰者黨(Hizb Ul-Mujahedin)

愛爾蘭共和軍(Irish Republican Army,簡稱IRA)

亞丁伊斯蘭軍(Islamic Army of Aden,簡稱IAA)

伊斯蘭國際維和旅(Islamic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 Brigade)

聖戰者組織(Jamiat Ul-Mujahedin)

日本赤軍(Japanese Red Army,簡稱JRA)

大馬聖戰組織(Kumpulan Mujahidin Malaysia,簡稱KMM)

利比亞伊斯蘭戰鬥組織(Libyan Islamic Fighting Group)

聖主抵抗軍(Lord's Resistance Army,簡稱LRA)

忠英志願軍(Loyalist Volunteer Force,簡稱LVF)

摩洛哥伊斯蘭戰鬥團((Moroccan Islamic Combatant Group,簡稱GICM)

新赤旅/共產主義戰士黨(New Red Brigades/Communist Combatant Party,簡稱BR/PCC)

人民反強盜和毒品組織(People Against Gangsterism and Drugs,簡稱PAGAD)

紅手保衛者(Red Hand Defenders,簡稱RHD)

革命無產者行動核心(Revolutionary Proletarian Initiative Nuclei,簡稱NIPR)

革命聯合陣線(Revolutionary United Front,簡稱RUF)

裡亞杜斯-薩利欣車臣烈士偵察破壞營(Riyadus-Salikhin Reconnaissance and Sabotage Battalion of Chechen Martyrs)

西帕-薩哈巴組織(Sipah-I-Sahaba)

伊斯蘭特別軍團(Special Purpose Islamic Regiment)

突尼斯戰鬥團(The Tunisian Combatant Group,簡稱TCG)

圖帕克·阿馬魯革命運動組織 (Tupac Amaru Revolutionary Movement,簡稱MRTA)

土耳其真主黨(Turkish Hizballah)

阿爾斯特防衛協會/阿爾斯特自由鬥士(Ulster Defense Association/Ulster Freedom Fighters,簡稱UDA/UFF)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阿布·尼達爾 (ANO) 組織




組織領導人:


阿布尼達爾


阿布尼達爾的本名是薩布裡﹒阿爾班納,他曾被許多國家追捕。他死時年齡為65歲,過著流亡生活,並且患有白血病。

1937年出生於巴勒斯坦,1960年代參加激進巴解組織後,就以殘酷手段執行暗殺、爆破與劫機,因此長期被視為恐怖主義者。他參與的法塔赫革命委員會更因他成立的「阿布‧尼達爾集團」。


組織背景:

與巴解組織分道揚鑣

阿布尼達爾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巴勒斯坦家庭,地點是現今在以色列的雅法港。他早年是一名教師。

1960年,他參加了巴勒斯坦的法塔赫游擊組織。在70年代,他所領導的法塔赫革命委員會從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中分離出來,他譴責巴解組織出賣了巴勒斯坦的奮鬥目標。




阿布尼達爾稱巴解組織出賣了巴勒斯坦的奮鬥目標  


此後,阿布尼達爾和一連串著名的恐怖組織聯繫在一起,這些組織專門針對以色列人,並把傾向同以色列謀求和平的巴勒斯坦官員做為攻擊目標。

曾經著有阿布尼達爾傳記的作者瑟爾這麼描述他:"他顯然不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他是一個極端的反對一切的人,反對與以色列謀和。但他有時為錢而替一些阿拉伯政權服務。"




反對與以色列和解


阿布尼達爾的所為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帶來很大影響,即使到今天仍然可以感受到這點。

瑟爾說:"他往往任意採用暴力和非常具破壞性的行動,這導致以色列將所有參與巴勒斯坦建國運動的人都丑化成一群恐怖分子,並不與他們進行談判。"

謀求和解的計劃似乎是最會激起阿布尼達爾採取恐怖行動的事。







事件:

1970年代末期,他執意的武力暗殺手段讓他與巴解分道揚鑣,並在之後陸續策劃死亡達數百人以上的劫機與暗殺,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發生於1985年12月的羅馬與維也納機場劫機事件。之後,他就受到西方世界的通緝,2002年,流亡的他逝世於伊拉克巴格達。

在阿布尼達爾活躍的時期,他可以和如今的賓拉登相比。他的名字和一長串造成數百人死亡的劫機和暗殺暴力活動相連。

其中最聲名狼藉的是1985年12月的維也納和羅馬機場襲擊事件,襲擊造成18人喪生。阿布尼達爾因涉及這些恐怖活動而成為高居國際追捕名單上的恐怖分子。



看法:



西方媒體多認為阿布·尼達爾的行動並非為巴勒斯坦人的自發行動,而是純粹是為本身利益。BBC知名新聞評論家哈迪稱他為「最終都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殺手」



BBC中東事務分析員哈迪說:

"在一個我也在場的會議上,巴勒斯坦駐倫敦代表哈馬米曾提出了一個我們如今視為理所當然的計劃,就是巴勒斯坦國和以色列兩個國家共同存在的構想。

當時,這在巴勒斯坦人中引起非常大的分歧。他在提出這個構想之後幾年後就被暗殺了。而那幾乎可以肯定是阿布尼達爾幹的。"


"唯利是圖的殺手"

阿布尼達爾一直以來臭名昭著,這也是因為他所涉及的政治活動其實並非巴勒斯坦人的自發行動。

哈迪對他下了這樣的結論:

"我們應該將阿布尼達爾視為當時最激進的阿拉伯國家的一個工具,像是敘利亞、伊拉克、和利比亞這些國家。他受雇進行一連串的恐怖行動,比如謀殺自己的同胞巴勒斯坦人、襲擊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猶太人聚會所、以及至少兩次暗殺英國的外交人員等。

無論他有什麼個人動機,他最終都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殺手。"




無論他有什麼個人動機,他最終都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殺手。
BBC中東事務分析員哈迪

領導人阿布尼達爾.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阿布·薩耶夫 (ASG) “持劍者”組織



組織領導人:


阿布沙耶夫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物?一名長期生活在菲律賓南部的女記者日前通過《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向世人披露了這群恐怖分子頭目的一些底細。


    阿布沙耶夫內部分為幾個派別,基本上每個派別有兩位領導人協調指揮。最出名的是號稱「機器人司令」的安當和蘇蘇坎這對堂兄弟搭檔。安當健談,表情豐富,反應極快,經常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蘇蘇坎則相對沉默,即使說話也是輕聲軟語,很難接近,深不可測。他留著披肩長髮,經常戴一副玳瑁邊墨鏡。兩人行事總是蘇蘇坎拿主意安當言聽計從。

    安當讀到高中一年級退學,因為家人在南部戰火中喪生。他隨後加入了當時反政府的摩洛民族解放陣線武裝(摩解)發誓要從政府軍那裡討還一切。蘇蘇坎的家庭背景與安當相似,他的父親是摩解的爆破能手阿加。阿加曾在國外受過訓練,多次在作戰中用地雷炸翻政府的裝甲運兵車。


阿加在戰鬥中死去,使蘇蘇坎很小就成了孤兒。他也只讀到高中就拿起了槍,把對父親的思念化作對所有穿軍裝的人的仇恨。不久前,在與南部其他武裝組織的戰鬥中,他又失去了一個弟弟。

    阿布沙耶夫組織曝光率最高的是他們所謂的「發言人」阿布﹒薩巴亞。通過打移動衛星電話給當地電台,他一次又一次向政府發出挑釁。他能言善辯,是該組織發出的唯一的聲音。


他的措辭有序的講話成了阿布沙耶夫對和平與安寧進行威脅的象徵。他的搭檔是漢哈蘭尼,兩人同樣遵循一個說一個想的合作方式。他們的隊伍主要在巴西蘭島的山區熱帶叢林裡活動,裝備精良。

    薩巴亞匪氣十足。當地電視台有一些他的錄像資料,此人頭系黑巾,戴墨鏡,中等略胖,肌肉結實。在落草為寇之前,他是一個工程師,娶了一名護士,曾在中東工作過幾年。漢哈蘭尼是在去年政府軍打死了他的哥哥阿布巴卡爾(阿布沙耶夫創始人之一)後繼任為巴西蘭派別領導人的。

    另一個派別的領導人胡姆戴爾和薩哈杜拉是幾個領袖人物中最有文化的。胡姆戴爾,人稱「醫生」,曾在傘兵部隊任軍醫,還曾為衛生部工作過。而薩哈杜拉是唯一受過高等教育的,被公認為阿布沙耶夫成員中的「知識分子」。


他博覽群書,英語講得很不錯,字寫得更是漂亮。他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知。有一次他通過熟人搞到一本中國的《孫子兵法》,兩天內就全部讀完。  


事件:



    4月23日,阿布沙耶夫武裝的成員在馬來西亞旅遊勝地西巴丹島綁架了21名人質,其中大部分是外國遊客。他們將人質押送到菲律賓南部霍洛島的叢林之中,隨後又陸續綁架了大約20名人質。直到現在仍有一名菲律賓人質沒有得救。 

    本月24日,阿布沙耶夫武裝在南部巴西蘭省附近海域攔截一艘小船,劫持了船上的42人,直到次日深夜才釋放了38名乘客。迄今為止仍有4名船員被扣押。

    4月初,阿羅約總統宣佈阿布沙耶夫武裝為恐怖組織,下令對其進行圍剿,菲軍隊動用了步兵以及大炮、直升機等,重創了這一反政府組織。但到5月中旬時,為確保菲中期選舉安全,用於攻打阿布沙耶夫武裝的軍隊被調離。
  


成立背景:



黑名單D:阿布薩耶夫


阿布薩耶夫:恐怖的持劍者

阿布薩耶夫武裝創立於20世紀70年代,意為“持劍者”。目的是在菲律賓南部諸島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到1998年,阿布薩耶夫已經發展到數百人,經常襲擊政府軍和天主教徒,把菲律賓南部地區攪得雞犬不寧。

1998年12月18日,菲政府員警成功地把其頭目簡加拉尼誘入一個小村莊,然後突然發起猛攻,簡加拉尼最後中彈身亡。


老大:

簡加拉尼死後,卡達菲·簡加拉尼經過權力之爭後繼承了哥哥的「遺產」,但阿布薩耶夫組織內部矛盾越來越大,最終又分化出數個派別。基本上每個派別有兩位領導人,協調指揮。

最出名的是號稱「機器人司令」的安當和蘇蘇坎這對堂兄弟搭檔,另一個派別的領導人是胡姆戴爾和薩哈杜拉。另外,阿布薩耶夫還有一個派別,首領名叫薩希龍。

阿布薩耶夫游擊隊員將政府軍士兵斬首.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阿克薩烈士 (A-AMB) "法塔赫"旅

 
組織領導人:

馬萬·巴爾古迪

其餘資料不詳。




成立過程:


暴力襲以的「主力軍」

  2000年9月爆發了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佔領的第二次「因迪法達(起義)」。10月,在約旦河西岸城市納布盧斯的巴拉塔難民營裡,集聚著一批年輕、激進的「法塔赫」青年組織「坦齊姆」成員,他們討論了當前的巴以局勢,認為巴勒斯坦必須採取更加激進的行動來打擊以色列佔領軍,才能贏得勝利。於是,「阿克薩烈士旅」正式宣告成立。


其名取於穆斯林第三大聖地--耶路撒冷舊城內「阿克薩清真寺」,表明其成員願為巴勒斯坦解放事業獻身,甘當「烈士」的決心。2004年11月阿拉法特逝世後,該組織一度改名為「阿拉法特烈士旅」,誓言要繼承阿拉法特遺志,繼續戰鬥。後來,他們又恢復了原名。該組織的宗旨是以武力將以色列從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地區趕出去,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阿克薩烈士旅」主要力量在納布盧斯和拉馬拉,在西岸其他城市和加沙地帶的難民營裡也有其分部機構。

自成立至今,其隊伍一直不斷地在擴大,據巴方透露,該組織現有成員數千人,是一個鬆散而靈活的軍事組織,沒有統一的指揮首腦,各個地區的「阿克薩烈士旅」組織相對獨立行動,並有行動權,直接負責對以目標的襲擊行動。


事件:

 「阿克薩烈士旅」在5年多的巴以暴力衝突中扮演著「主力軍」的角色。最初,他們以以色列士兵和猶太定居點的定居者為主要襲擊目標,頻頻襲擊以色列檢查站,潛入猶太定居點槍殺定居者,伏擊定居點外的行人車輛。但從2002年初開始。「阿克薩烈士旅」逐步走上了進行自殺式爆炸活動的道路。他們持槍在以城市向行人掃射,招募「人彈」進行自殺式爆炸活動,並在2002年1月首先招募巴勒斯坦婦女「人彈」進行自殺式爆炸活動。

為其他巴激進組織招募女「人彈」開了先例。僅在2002年3月,該組織就實施了4次自殺式爆炸事件。


此後,被美國列入「恐怖組織名單」。2003年1月份,該組織在特拉維夫外國勞工集中的地段製造了一起連環自殺式爆炸事件,造成22人死亡,100多人受傷,在此事件中,有3名中國勞工被炸身亡,6名中國勞工受傷。

  據以方統計,5年來,「阿克薩烈士旅」共策劃了300多起暴力襲擊以色列目標(含被以方挫敗,沒有成功的),與「哈馬斯」、「傑哈德」成為製造自殺式爆炸襲以活動的巴三大「主力軍」,而在次數上超過了後兩者。




不同於「哈馬斯」的意識形態

  「阿克薩烈士旅」並不是一個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組織,而是一個世俗的民族主義運動組織。它與「哈馬斯」、「傑哈德」等伊斯蘭極端組織的政策有著根本性的不同。


「哈馬斯」等極端組織堅持以武力打擊以色列,最終目標是消滅以色列,在約旦河至地中海之間建立一個伊斯蘭的巴勒斯坦國。

  「阿克薩烈士旅」的奮鬥目標和以「巴解組織」為主體的巴民族權力機構沒有多大的差別,但在採取什麼手段來實現這些目標存在分歧。


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張巴以雙方實現停火,執行以美國為首的四方機制擬定的中東和平「路線圖」,盡快與以色列就巴勒斯坦最終地位問題進行談判,欲建立一個民主、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而「阿克薩烈士旅」則堅持以武裝鬥爭的形式來取得最後的勝利。

  儘管該組織主張使用武力,但並非要消滅以色列,而且還願意與以色列和平共處。

  其領導人表示,如果以色列能接受巴勒斯坦提出的條件,他們願意與以色列實現和平。這些條件包括:以應撤離1967年巴以戰爭中以佔領的所有巴勒斯坦領土;拆除猶太定居點;釋放所有被關押在以監獄裡的巴勒斯坦人;讓逃離在海外的巴勒斯坦難民擁有「回歸權」。

他們不反對在本地區實現兩個國家兩個民族的方案,即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阿拉伯人國家和一個以西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猶太人國家。



編制:


無人管束的「野馬」

  有關「阿克薩烈士旅」的隸屬問題,以及其是否服從「法塔赫」的指揮,換言之,過去的阿拉法特,現在的阿巴斯能否控制「阿克薩烈士旅」?一直是人們爭議的中心。

  從「阿克薩烈士旅」成員的組成以及它的宗旨來看,說他們屬於「法塔赫」組織,並沒有太大意見分歧。一名巴官員表示,「阿克薩烈士旅」的大部分成員都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阿克薩烈士旅」成員,又可能服役於「法塔赫」所屬的某一個機構,從巴民族權力機構領取薪水。


如以軍2002年4月抓捕的「法塔赫」西岸地區總書記馬萬·巴爾古迪,以方稱他是「阿克薩烈士旅」的主要領導人。巴總理庫賴2004年6月曾公開承認,「阿克薩烈士旅」是「法塔赫」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麼,既然是「法塔赫」所屬的軍事組織,他們就應聽命於「法塔赫」的領導人。

  阿拉法特在世時,他身邊的人曾多次表示,阿拉法特和「法塔赫」並不支援該組織,也無法控制它。


而以色列則認為,阿拉法特完全可以控制「阿克薩烈士旅」,只是他放任該組織。根據以軍繳獲的巴方文件,他們發現了巴民族權力資助「阿克薩烈士旅」2萬美元的一張單據。

  該組織領導人之一馬斯拉馬曾對《今日美國報》記者說:「我們是『法塔赫』的一部分。我們接受『法塔赫』的指令,阿拉法特就是我們的司令」。

但另一個領導人納賽爾對美國《紐約時報》表示:「我們尊重我們的領袖(阿拉法特),但實施襲擊以色列目標行動是由我們自己決定。」他還補充說:「儘管阿拉法特一再譴責自殺式爆炸活動,但他從未直接對『阿克薩烈士旅』說過要停止自殺式爆炸活動。」

  實際上,從「阿克薩烈士旅」近來幾年來的所作所為來看,該組織儘管與「法塔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基本上排斥了「法塔赫」的領導。

它獨自開展襲擊以色列目標行動,甚至多次與「哈馬斯」、「傑哈德」合作進行襲以活動。近期以來,他們還多次在加沙與拉馬拉示威鬧事,公開與巴民族權力機構「叫板」,是一匹無人管束的「野馬」。





後續:

10月23日,巴勒斯坦總理庫賴宣佈,經巴國家安全委員會批准,巴當局將解散「阿克薩烈士旅」,其成員經培訓後編入巴各級安全部隊。

為此,巴當局決定在西岸地區設立5個訓練營地,培訓工作將在近幾周內進行。庫賴稱,此舉是為了改變加沙地帶和西岸地區出現的「無政府主義盛行而造成的混亂局面」所採取的一項措施,旨在恢復那裡的「法治與秩序」。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阿巴斯當選為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後不久就提出來相同的方案,但由於「阿克薩烈士旅」在工資與職務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太高而作罷。

此後,在以色列和美國要求阿巴斯解除巴激進組織武裝的強壓下,巴當局出於無奈再次宣佈解散「阿克薩烈士旅」。但此次能否成功,目前難下結論。


難以預測的結局

  巴民族權力機構現在提出要解散「阿克薩烈士旅」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首先,阿巴斯承受著以色列和美國要求他解除巴激進組織武裝的強大壓力。


今年9月以色列單方面撤離了加沙後,此種壓力日趨加劇,以至阿巴斯上月訪美時,不得不帶上這份解散「阿克薩烈士旅」的計劃。


美國贊同該計劃並希望巴方能「盡快實施」。其二,在以色列撤離加沙後,巴內部鬥爭加劇,無政府主義猖獗,綁架、槍殺、搶劫事件層出不窮,甚至連阿拉法特的堂弟、阿巴斯的安全顧問、前巴加沙安全部隊負責人穆薩·阿拉法特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從家里拉到大街上公開槍殺。


而「阿克薩烈士旅」涉及其中多次案件。如讓此種混亂不堪的局面任其發展,阿巴斯將很難維持政權的正常運作。第三,巴立法委(議會)選舉將在明年1月25日舉行。阿巴斯領導的「法塔赫」的主要競選對手是「哈馬斯」。所以,阿巴斯也需先擺平「阿克薩烈士旅」,避免分散『法塔赫』支援者的選票。另外,「阿克薩烈士旅」成員基本上屬於「法塔赫」派,阿巴斯拿他們「開刀」畢竟要比向「哈馬斯」、「傑哈德」下手容易得多。

  不過,阿巴斯真要解散「阿克薩烈士旅」並非易事。他不願意與「阿克薩烈士旅」發生對抗,以免導致「內戰」。他能使用的無非是「籠絡」政策,以高官厚祿收買他們。


但一名「阿克薩烈士旅」成員最近放出風來說:「當一名警察,每月1600謝克爾(350美元)的工資夠什麼用?」


據悉,「阿克薩烈士旅」原則上接受此計劃,但他們不僅提出比現在高得多的薪水,而且要在安全部隊內擔任各級領導職務的先決條件。那麼,巴當局究竟能出多少錢「買下」這支部隊?上月26日,「傑哈德」在以北部城市哈代拉製造一起自殺式爆炸事件,導致以軍在加沙與約旦河西岸地區進行全面的軍事報復行動。「阿克薩烈士旅」一名成員在以軍的「定點清除」行動中被打死。

該組織誓言要讓「佔領者為他們的罪行付出沉重的代價」。此時,「阿克薩烈士旅」是否還願意接受收編?目前,還難以看出這支「征戰」5年的隊伍的最終結局。

“阿克薩烈士旅”.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伊斯蘭武裝 (GIA) "塔利班"組織


 
組織領導人:

塔利班領導人之一 - 曼索爾·達杜拉


其餘資料不詳。



塔利班(普什圖語和波斯語:طالبان‎,意即「伊斯蘭教的學生」)也稱神學士,是發源於阿富汗的坎大哈地區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組織。該組織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包括姆拉·奧馬爾,都曾是鄉村裡的伊斯蘭教學者。在蘇聯對阿富汗的佔領結束後的混亂時期,塔利班逐漸控制了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區。

自1996年至2001年,塔利班在阿富汗建立全國性政權,正式名稱為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由於它在阿富汗實施獨裁專制和政教合一政策,因此僅被巴基斯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三個國家承認是代表阿富汗的合法政府,它曾經為奧薩瑪·本·拉登提供庇護。





成立過程:



塔利班的意識形態及其實踐

塔利班的極度嚴格和反現代的思想被形容為一個「結合普什圖部族律法的沙里亞法規創新形式」,以激進的德奧班德學派觀點詮釋伊斯蘭教。

此外,他們的思想也受到瓦哈比派的遜尼派財政支援者及奧薩瑪·本·拉登的影響。[2]塔利班的意識形態與被他們趕走的前反蘇游擊隊統治者有所不同。

塔利班禁制了許多以前舊政權容許的活動,例如女性就業及上學、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等。他們新成立的宗教警察負責執行這些禁令,違例者可被他們鞭打。不過多數阿富汗人並非普什圖族,以前一向奉行比較寬鬆的伊斯蘭教規條。雖然塔利班與瓦哈比派相似,不過兩者也有一些分別。

塔利班反對「部族和封建架構」,把傳統部族領袖的領導角色清除。另一方面,因為他們不願與其他人分享權力,而且他們絕大多數是普什圖人,他們的統治意味多民族的阿富汗由普什圖人當權,可是普什圖人只佔全國約42%的人口。

與瓦哈比派及德奧班德學派一樣,塔利班強烈反對什葉派,他們宣稱佔全國約10%人口的哈扎拉族不是穆斯林。

塔利班不願意跟其他穆斯林辯論教義,甚至不允許穆斯林記者質問他們的法令或討論古蘭經的詮釋。


事件:

在2001年,塔利班政權,不理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外國非政府組織的反對,頒令說巴米揚大佛雕像是崇拜偶像,以炸藥及坦克炮火摧毀它們。

在破壞行動期間,塔利班的信息部長Qudratullah Jamal嘆說「破壞工作並非如人們所想般容易,你不能以炮轟推倒那些佛像,因為它們是鑿入山崖內;它們牢牢地連接山嶺。」在2001年3月,兩尊大佛在經過近一個月的猛烈炮轟下,最後被炸葯摧毀。

九一一事件之後,由於其與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的密切關係,及其對恐怖主義的支持。他們被全球絕大多數傳媒和政府公認為恐怖份子。

該政權在美國的軍事攻擊下垮臺。

然而塔利班組織沒有因此銷聲匿跡,其成員繼續以綁架人質或發動恐怖攻擊的方式對抗阿富汗現政府、美國及支持美國的其他國家,如2007年塔利班挾持韓國人質事件。


文件:

解密塔利班武裝的真實生活。

武裝伊斯蘭團.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奧姆真理 (Aum) “歐姆神仙會”教


組織領導人:

麻原彰晃



邪教兼恐怖組織,它的總頭目叫麻原彰晃,原名松本智津夫。1987年松本智津夫成立奧姆真理教時,把自己的名字改為麻原彰晃。奧姆真理教要求信徒絕對服從麻原,教規對信徒十分嚴厲。一旦加入了奧姆真理教,就如同陷入牢籠一樣。許多加入這個邪教組織的人「下落不明」,其中不少人實際上被麻原為首的犯罪團伙殺人滅口。

一些企圖逃跑、退會的信徒,只要被發現,就會遭到嚴刑拷打,之後被折磨致死。現在奧姆真理教在日本國內的人數已增加到了1700人。另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公佈的一份報告披露,奧姆真理教已經對無菌病毒疫苗進行了炭疽熱細菌武器試驗。

老大:麻原彰晃1955年3月,麻原出身在日本熊本鄉下一個貧困家庭。1984年,麻原在東京都開設了一個練習「瑜伽功」道場,稱作「奧姆神仙會」。

這是奧姆真理教的前身。1987年,麻原以首個得道的日本人自居,儼然一個教主,並把他的教派命名為「奧姆真理教」。2004年2月27日,東京地方法院對製造東京地鐵沙林事件的奧姆真理教教祖麻原彰晃進行一審宣判,以殺人罪、拘禁罪、非法製造武器罪等13項罪行的「首謀」罪名判處麻原死刑。



其餘資料參考-


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 時間:1995.3.20


成立過程:


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 時間:1995.3.20

事件:


黑名單E:奧姆真理教


恐怖代表作:東京地鐵毒氣事件

1995年3月20日早晨8時09分至15分,在日本東京交通最繁忙的3條地鐵的15個車站,同時發生毒氣事件,當場造成10人死亡,75人重傷,470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次事件成為人類災害史上的一次典型案例。



後續:

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 時間:1995.3.20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7-12-23 09:51 PM 編輯 ]

“奧姆真理教”原教主麻原彰晃.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巴斯克民族和自由 (ETA) "埃塔"組織


組織領導人:

阿雷吉 疑似是領導人。



成立過程:


“埃塔”:血債累累的恐怖組織

“埃塔”成立於1958年,是西班牙一個地方性激進民族組織,其目標是爭取民族獨立,建立巴斯克主權國家。今天,“埃塔”的“武裝鬥爭”已經演變成分裂國家的恐怖行為,“埃塔”在其暴力活動中,把打擊的主要目標指向軍人、員警、法官、檢察官、黨派政治家,甚至企圖謀殺反對黨領袖、政府首相和國王。

40多年來,“埃塔”的恐怖活動造成千餘人死亡,“埃塔”還通過綁架企業家、監獄管理人員,逼迫他們交納“革命稅”,以解決其經費來源。它所宣稱的目標是要在西班牙北部和法國南部地區建立一個獨立的巴斯克國家。

2000年9月13日,西班牙警方在全國各地發動突然大搜捕,抓獲了“埃塔”的20名核心成員;9月15日法國警方也逮捕了西班牙著名的分裂主義恐怖組織“埃塔”的頭號大頭目。

埃塔(巴斯克語:Euskadi ta Askatasuna,縮寫為ETA,西班牙語:País Vasco y Libertad)為西班牙巴斯克人居住區內的分離主義組織「巴斯克民族和自由組織」的簡稱。

2006年3月22日,埃塔宣佈從3月24日開始永久性停火。6月29日,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宣佈,政府決定開始與該組織進行對話。12月30日,西班牙政府中止與埃塔對話。2007年6月5日,埃塔發表聲明稱,於當天午夜終止永久性停火,恢復武裝活動。



事件:

黑名單F:「埃塔」


* 1961年:「埃塔」首次製造了火車顛覆事件沒有成功。
* 1968年:「埃塔」槍殺了第一個犧牲品——曼扎納斯(Melitón Manzanas),巴斯克市一個秘密警察負責人。
* 1973年12月,「埃塔」為報復政府處決巴斯克分離主義分子,時任西班牙首相布蘭科(Luis Carrero Blanco)在馬德里遭暗殺。

* 1980年:118人死於「埃塔」製造的血腥事件。
* 1985年9月,「埃塔」在馬德里製造第一起汽車炸彈襲擊,一名美國人死亡,16名護衛成員受傷。
* 1986年7月,「埃塔」製造的爆炸案,致使12名衛隊成員死亡,50人受傷。
* 1987年6月19日,「埃塔」在巴塞隆納一家超市製造的血案,致使21人死亡,45人受傷。
* 1995年:「埃塔」企圖以爆炸暗殺當時的反對黨領袖阿茲納爾(Jose Maria Aznar,後任首相)和國王胡安·卡洛斯。
* 1997年:「埃塔」展開對抗地方多數黨政治家的行動。7月,綁架和殺害了議員布蘭科(Angel Blanco),引起了全體國民的憤怒,致使600萬西班牙人涌上街頭舉行遊行示威活動。

* 1998年6月:「埃塔」製造的汽車炸彈襲擊事件致使議員扎納雷恩死亡。11月,「埃塔」單方面宣佈了首次的停火聲明,停火行動從11月18日起生效。

* 1999年11月28日:「埃塔」廢除停火聲明。
* 1999年12月19日:西班牙警方截停一輛載有炸葯的汽車。
* 2000年1月21日: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遭到兩宗汽車炸彈襲擊。
* 2000年2月22日,社會黨領袖費爾南多·布塞(Fernando Buesa)和其保鏢在維多利亞(Vitoria)遭暗殺。
* 2000年11月21日,前衛生大臣埃內斯特·魯奇(Ernest Lluch)在巴塞隆納遭槍殺。
* 2001年11月6日,汽車炸彈襲擊致使95人受傷。
* 2002年5月1日,在即將舉行歐洲冠軍杯複賽前,「埃塔」在靠近馬德里足球體育場進行汽車炸彈襲擊。
* 2002年6月21日,在福恩吉羅拉(Fuengirola)、馬爾貝拉(Marbella)和沙拉戈沙(Zaragoza)三個城市幾乎同時進行了汽車炸彈襲擊。




目標

「埃塔」的政治目標是通過武裝鬥爭建立起獨立的「社會主義巴斯克國」,這個「巴斯克國」包括西班牙巴斯克人居住的四個省即比斯開(Biscay)、基普斯誇(Guipuzcoa)、阿拉瓦(Alava)和納瓦拉(Navarre),法國的三個省即下納瓦拉(Lower Navarre)、拉普爾迪(Lapurdi)和蘇爾(Soule)。

由於「埃塔」信仰馬克思主義,過去一直受到古巴、利比亞和黎巴嫩等國的資助,也受到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的庇護,並與其他左翼軍事組織有很多聯繫。埃塔組織的成員除了在西班牙本國外,還廣布於西歐的法國、比利時、德國、義大利,以及拉美的墨西哥、烏拉圭等國家。

埃塔(ETA).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菲律賓共產黨 (CPP/NPA) "新人民軍"

組織領導人:

由施順




新人民軍(New People's Army)是菲律賓國內的叛亂武裝部隊,是菲律賓共產黨的武力。由施順(José María Sison)於1969年成立。目前被菲國、美國等國家列為恐怖組織。



成立背景:

1920年代,菲國農民與農村問題嚴重,共產勢力應運而生。問題最嚴重的呂宋中部,就是共產勢力最強的地區。1930年,塔魯克(Luis Taruc)與拉拔(Jose Lava)成立了親莫斯科的菲律賓共產黨(Partido Komunista ng Pilipinas,PKP)。

第二次世界大戰菲律賓抗日戰爭中,菲律賓共產黨於1942年組織了「虎克軍」(Hukbo ng Bayan Laban sa mga Hapon,直譯為抗日人民軍)以游擊戰對抗日本。大戰後,菲共於1945年成立了人民解放軍(Hukbong Mapagpalaya ng Bayan,HMB),也可簡稱虎克軍,以毛澤東思想為基礎(例如人民戰爭),以建立新政府為目標,運用游擊戰與政治手段打擊菲律賓政府,勢力迅速擴大。

1950年代,當時之國防部長(1953年成為總統)麥格塞塞有效的鎮壓綏靖虎克軍。麥格塞塞了解虎克軍支持者背後之社會困境,所以設法提高國軍素質,一方面與虎克軍作戰,一方面設法改善軍民關係,為政府拉攏鄉村與虎克軍較外圍的士兵。虎克軍逐漸失去武力與群眾基礎,1954年,舊一代領袖包括塔魯克與拉拔都投降被捕。麥格塞塞並且將一些虎克軍士兵「安置」到南部棉蘭老島等地。[1]如此雖然維持當時的安定,卻也造成當地摩洛人的問題。



新人民軍

中蘇交惡後,菲律賓共產黨也分裂了。菲共新一代領袖施順,在1968年另立親北京的菲律賓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CPP)。1969年,施順重整虎克軍,成立新人民軍,同樣以毛澤東思想為基礎,進行游擊戰以追求「新民主」。勢力逐漸再次壯大。

在1970年代新人民軍出現兩大轉變。一是當時中國在鄧小平實用政策下不再「輸出革命」,新人民軍立場因而由親中轉向菲律賓民族主義。二是馬可仕總統執政後,以左派人士威脅國家為由宣佈戒嚴。期間馬可仕縱容親信貪腐,引起廣大不滿,新人民軍勢力因而迅速擴張。

新人民軍在政府無法控制的地方收稅治理,並且與摩洛民族解放陣線(MNLF)合作。政治上則以民族主義為立場,反對日本投資、以經濟為由排斥華裔菲律賓人、並且反對美國干涉。


事件:

1985年大選之後

在1985大選中,菲律賓共產黨透過小黨巴揚(Bayan)參選,政見是要求美軍撤出菲律賓與土地改革。1986年,馬可仕下臺,柯拉蓉當選總統。柯拉蓉總統任內曾和菲律賓共產黨進行和談,但共產黨要求的停止美國軍事與經濟援助以及土地改革,與柯拉蓉政府利益衝突太大。

另方面,菲律賓國軍部分軍官因為強烈反對和談與其他原因,於1987年8月28日發動兵變。兵變雖未成功,但對共和談因此停止。在此期間,新人民軍也開始攻擊美軍。


2001年之後

2001年九一一襲擊事件後,美國加強反恐政策,將新人民軍列為恐怖組織。新人民軍與菲律賓國軍衝突一直不間斷,同時艾若育政府也一直在歐洲與新人民軍、菲律賓共產黨代表進行斷斷續續的和平談判。

新人民軍.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哈馬斯 (HAMAS) "伊斯蘭抵抗運動"


組織領導人:


亞辛、蘭提斯(已死)等人




黑名單I:巴勒斯坦「哈馬斯」組織(伊斯蘭抵抗運動)

「哈馬斯」在阿拉伯語中是勇氣和勇敢的意思,主要在加沙地區活動,對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都發動過恐怖攻擊。其目標是聖戰的目標就是解放巴勒斯坦並建立了一個從地中海到約旦河的伊斯蘭巴勒斯坦政府。

主要從事街頭暴力和暗殺活動。目前是繼本-拉登「基地」恐怖組織之後第二大恐怖組織。





成立背景:

「哈馬斯」起源於20年代的「穆斯林兄弟運動」。

60至70年代,該運動在阿拉伯世界重新開始活動,主要是在約旦和埃及。1978年,該運動的精神領袖謝赫-艾哈邁德-亞辛在以色列以「伊斯蘭協會」為名註冊了該組織。

進入80年代後,該運動對以色列的統治從被動抵抗發展為大規模的暴力抵抗,特別是在加沙地區。此時,該組織正式更名為「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

1988年8月,「哈馬斯」發表了《伊斯蘭盟約》,同時反對以色列和「巴解民族運動組織」。亞辛以清真寺為據點,建立了一個組織嚴密的地下組織,其各部門互相獨立,各有分工,之間的內部傳輸也使用密碼信息。

其軍事部門稱作「穆斯林游擊隊員」,亞辛最初只想建立了一個短小而精幹的軍事組織,但新一代的穆斯林激進分子卻自有想法。1991年,哈馬斯加沙地區負責人扎卡裡亞-瓦利德-艾克成立了卡西姆營。最初,他們的任務是綁架和處死懷疑與以色列合作的人,但到12月份他們的任務就擴展到暗殺以色列人了。




編制:

哈馬斯的組織有以下幾個部門:本部(負責人員訓練、資金分配和分派任務)、暴力執行部、保衛部(情報搜集)和宣傳部(分發小冊子、傳單等)。其中暴力執行部又稱「巴勒斯坦聖戰戰士」,專門負責恐怖攻擊。



事件:

1989年,綁架並殺害2名以色列士兵;1990年,炸死1名加拿大遊客;1992年,1名年僅15歲的小姑娘被哈馬斯刺死;1996年,耶路撒冷一輛公共汽車爆炸,18人死亡(16名平民,2名士兵);1997年7月30日,16人被2枚自殺炸彈炸死,178人受傷;1997年9月4日,在一個商場中,3枚自殺炸彈爆炸,炸死5人,181人受傷。






哈馬斯:籠罩在中東上空的陰霾

“哈馬斯”(HAMAS)組織是一著名的帶有恐怖主義色彩的組織。1987年12月9日,巴勒斯坦人亞辛邀請幾位加沙地帶著名人士在自己家裏召開秘密會議,正式宣佈成立“哈馬斯”組織。

“哈馬斯”一方面組織被佔領區的巴勒斯坦人進行反以遊行、示威和罷工等抗議活動,另一方面則開展武裝鬥爭,如伏擊以軍軍車、組織小規模襲擊,甚至製造自殺性炸彈爆炸事件等,具有濃重的恐怖主義色彩。


1991年,以色列一家軍事法庭以煽動暴力罪和謀殺兩名士兵的罪行判處亞辛終身監禁。1992年12月13日的特拉維夫綁架案引起了後來在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巴勒斯坦新難民事件。在國際上造成的影響很大,“哈馬斯”因此名噪一時。

近年來,經過數年牢獄之災的亞辛政治態度有些溫和起來,曾不止一次呼籲“哈馬斯”分子停止針對以色列的暴力活動,但他很難改變哈馬斯暴力反抗以色列的大方針。





專題:

哈馬斯是一個宗教性、政治性的組織,主張暴力鬥爭,反對同以色列媾和,主張巴勒斯坦人進行聖戰,用武力消滅巴土地上的猶太複國主義者,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哈馬斯組織和紀律嚴密,擁有正式成員2萬多人及下屬軍事組織。

  哈馬斯成立後,多次製造針對以色列目標的自殺式爆炸事件,還不時襲擊以邊防軍,引起以色列國內極度恐慌和不安。1989年,以宣佈哈馬斯為非法組織,並取締它的一切活動,其精神領袖亞辛被逮捕入獄。

  在反以鬥爭中,哈馬斯曾一直與巴解組織並肩戰鬥,是巴反以鬥爭中一支最積極的力量。哈馬斯堅決反對巴以和談,並主張堅持反以暴力鬥爭。

  隨著巴以和平進程的發展,哈馬斯曾一度改變鬥爭策略。1996年3月,哈馬斯宣佈,該組織將放棄暴力活動,在自治區內進行政治鬥爭。不久,因以內塔尼亞胡政府在巴以問題上的強硬政策,哈馬斯又宣佈恢復暴力活動。

  2000年9月底巴以大規模流血衝突爆發後,哈馬斯活動頻繁,策劃了一系列針對以色列人的自殺式爆炸事件。但在以“定點清除”和大規模的軍事打擊下,哈馬斯傷亡慘重,不少領導成員被殺。

  2001年10月,因以旅遊部長澤維被殺,哈馬斯的軍事組織“卡桑旅”等派別被巴方宣佈為非法組織。

  去年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公佈後,包括哈馬斯在內的巴激進組織曾單方面宣佈停火3個月。8月21日,因哈馬斯三號人物阿布·沙納布遭以軍“定點清除”,巴激進組織中止了停火。

隨著針對以目標的自殺式爆炸事件不斷,以軍加強了對哈馬斯等激進組織的打擊力度。去年9月,歐盟正式將哈馬斯列為恐怖組織,並凍結其資產。澳大利亞隨後也宣佈凍結哈馬斯領導人的財產。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12-5 11:22 , Processed in 0.03266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