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科學家發現史前食肉巨獸“洞熊”的頭骨

史前巨獸洞熊的頭骨

洞熊。

據報導,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近日稱,他們最近在羅馬尼亞發現了穴居人時期的巨型食肉動物--洞熊的頭骨。洞熊是一種兇猛無比的史前巨獸,它們的體型比現在的大灰熊還要大出近1/3,體重則達到了1噸,曾經是人類祖先面臨的最大勁敵之一。


在1月7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刊》雜誌上,一個由美國、英國和德國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公布了他們的這項最新發現。該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們稱,洞熊也是我們人類祖先的最強勁的對手之一。洞熊是一種史前巨獸,比現代大灰熊要高大近三分之一。之前,科學家們認為洞熊是一種食草動物,僅以漿果和草根為食,給人一種溫順的印象。然而,最近在喀爾巴阡山脈發現的洞熊骨頭卻表明,洞熊完全不是我們之前想像的溫和模樣,而是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甚至還會吃人。洞熊得名於其骨骼發現地--洞穴。洞熊的骨骼化石常常被發現於歐洲的各大洞穴,它們在約2萬年前就已滅絕,當時地球上大部分地區都為冰所覆蓋。


在過去的30年間,有關洞熊頭骨、頜骨和牙齒的研究曾表明,洞熊很可能是一種食草動物。此外,中歐和西歐洞熊的骨頭也都符合食草動物的骨骼特點,如氮15水平較低。氮15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比氮14多1個。在進食過程中,動物會在體內不斷積聚氮15,相對食草動物而言,食肉動物體內氮15的積聚要多許多。此外,黑熊和棕熊都是雜食動物,這表明,盡管一些洞熊可能大部分是草食動物,但是也可能有一部分是肉食動物。科學家們最近在羅馬尼亞喀爾巴阡山脈西南角發現的洞熊骨頭數據表明,絕大多數洞熊都是兇猛的食肉動物,因為骨頭中的氮15水平非常高。


為了追尋到這些骨頭,科學家們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由于洞熊曾用過的洞穴入口早已坍塌,因此要取得這些骨頭,就必須穿過一個流動的水泉和一條地下河,故需要用到水中呼吸設備和攀登設備。最新發現表明,這些洞熊可能跟棕熊等雜食動物一樣,在當時與人類和其它肉食動物,如鬣狗、狼和洞獅競爭過肉類食物。理查德說:“如果我們能夠發現其它肉食洞熊,就可以對該地區其它遺址發掘出的洞熊進行研究,確定為何當其它洞熊是草食動物時,這裏的洞熊卻是肉食動物。這項研究工作非常有意思。洞熊可能曾捕食過魚類,甚至可能曾一度是熊熊自相殘殺。此次發現也解釋了為何在這些遠古洞穴中會發現人類和穴居人。這些行為常被解釋成為某種儀式或象徵性行為,我猜測洞熊曾經是人類強勁的對手。”


洞熊的生存壽命大約為20年,人類的祖先憑借著智慧,破壞了這些兇猛動物的居住環境,將它們逐出洞穴,趕往深山。據考證,大約10000年前,歐洲最後的洞熊在現今南斯拉夫山區被人類殘殺,其屍骨化石上留有人類矛頭的清晰痕跡。在石器時代的一些石頭建築上,我們可以看見不少洞熊類的頭蓋骨作為構件,洞熊由于其龐大的體型,更成為有制造工具能力的人類所最為看重的獵取目標,它似乎成為當時年輕武士、獵手們體驗勇敢的最好實驗品。洞熊類頭骨在歐洲、亞洲的許多山洞附近都有發現。在有的地方,它們的頭骨被當作龍的頭骨,從而引起許多地方傳說。在奧地利一頭被稱為龍的雕刻,其形象就明顯來源於洞熊的頭骨,其雕刻時間大概為公元1400年左右。


洞熊的消失是一個跨越數千年的逐漸過程,雖然人熊間對洞的反復爭奪的時間要比這長得多。科學家們有證據表明,一些洞穴曾經被古人類和洞熊類交替佔領過,那時的情況可能是這樣:人類趁洞熊冬眠期間,殺死或趕走那些萎靡不振的熊類;而春季到後,冬眠蘇醒、腹中饑餓的洞熊們又回襲擊人類,獵殺之並奪回洞穴;這樣的戰爭就周而往復,進行了很久。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在歐洲,無論克魯馬農人還是尼安德特人似乎都積極得獵捕洞熊,其人數大大多于獵捕棕熊的人。而在亞洲,在中國著名的周口店遺址,洞熊與其它被狩獵的動物的殘餘骸骨被發現于當時古人類 “篝火晚會”的遺跡中,甚至包含一些危險的獵食動物的骸骨。


轉至: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 ... content_7390466.htm


造以上說法,許多地方的傳說 是否都會是誤認其他動物的骨骸 所引起的傳說?

我想這種可能非常的大
 
生物板寵物板 歡迎各位參觀~~              鐵傲blog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6 11:15 , Processed in 0.01988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