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騎士

☆☆☆☆☆☆☆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文/DUST




  「人間巨惡」這個詞的聯想,來自《Welcome to the N.H.K.》這部動漫其中的情節(*1),這部作品在描述的是廢材們(*2)一起經歷的生活考驗,透過愛情、親情、友情相互扶持、影響、對峙,努力挑戰各種難題的故事;對於任何一位善於應酬、人際交流廣闊的健康低能兒(*3)而言,這些經驗也許是不可思議的,但它的確紮實地詮釋出了一群被視為社會邊緣人的心境與折磨;雖然,故事因為虛構而有些戲劇化,也加上許多搞笑橋段,卻仍不乏為一部社會寫實的佳作。

  只要我們認真思考,其實應該會發現社會上擁有許多「巨惡」,它指涉的是例如朗朗上口的「共犯結構」、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練》提出的「系統問題」、菲利浦‧金巴多在《路西法效應》提出的「情境力量」、學歷社會、供需法則的正當性、人際關係(禮儀與人脈建立)、多數決民主、意識型態、菁英崇拜、溫室效應…。它們的共通特色,要嘛是屬於難以察覺的問題或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嘛是不應該把責任歸咎於某一群人或某一個人,但我們卻往往都這麼做。

  就在不久前,於宜蘭的一個假日中午,我到麥當勞吃飯順便看書消耗時間,點餐時,站在我右手邊的一位白灰髮男子正在望著號稱精心設計過的套餐組合圖(*4),一邊回應著年輕女店員詢問的點餐內容;正因為我在等餐點而閒著沒事做,我仔細聆聽他們的對話並同時觀察之間的互動,這位男子大約六十來歲,旁邊帶著大概幼稚園或小學低年級的孫女,男子身穿深色襯衫搭配有點汙漬的短褲,腳踩著有點歲月的傳統藍白拖鞋,有著一對看起來走過很多路或時常踩泥土的腳丫子,大略可知他的生活環境與職業。

  「我要"一份"炸雞餐…」男子開口。

  『請問薯條跟可樂要加大嗎?』店員詢問。

  「…,喔好。」男子遲疑了一下點著頭回應。

  『那要不要加點個OOO呢?』(我忘了是什麼)店員說話不是很清楚。

  「厚。」(台語)男子回答,一樣微微點著頭。

  『那總共是190元。』店員一邊操弄著收銀機一邊說著。

  「…」男子訝異了一下,往上困惑地看著套餐圖,一邊結帳,但沒多說什麼。


  我想,他大概沒料到那些「加大」、「加點」是需要「加費」的,的確,對於任何一位時常吃外面也時常會碰到加點的飲食店的人而言,這種加大加點要加錢應該是基本常識(*5),不過,對於一個鮮少有機會接觸這種環境的人而言,我們也許很難指責他「那是他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他就是不知道,不然你想怎麼樣? (在這裡,我不敢斷然地說責任在哪一邊,只是我傾向於同情消費者,讀者可以自己判斷。)

  很剛好,這對祖父女用餐時就坐在我隔壁桌,這個位置是兒童遊戲設施旁邊,他們一坐下來,孫女就等不及直衝設施,男子要求她先吃完東西再去,不過小女孩並沒有符合期待地回來;男子只好無趣地先吃了一塊炸雞(我們大概都知道,人上了年紀後對這些速食通常沒什麼興趣,加上他們也只點了一份),接著就趴在桌上睡著了(因為後來小女孩很大聲叫幾次「阿公」他才醒來)。

  這裡我想說的是,「什麼原因促成這樣的故事?」是不是麥當勞對任何小孩子而言是個快樂的聖地?它憑什麼可以是聖地呢?當我看到某則貧困的家庭小孩的最大願望竟然是吃麥當勞的新聞時,我發現了「巨惡」。

  這個巨惡,並不是形容麥當勞本身,而是形容整個體系環境的每一份子:企業、消費者、兒童教育、社會經濟狀況、家庭親子關係、西方食物來到東方的衝擊…。這對祖父女顯然沒有溝通好,如果孫女對麥當勞的興趣在於遊樂設施,那麼祖父就不應該點炸雞套餐,而應該點份薯條,或者咖啡(甚至乾脆不用點);但這也有可能是因為對臨櫃點餐的不熟悉(或後方大排長龍的壓力),套餐圖文並茂,但單點的飲品、食物卻只有文字(而且字小)並擠在一旁;也有可能是,麥當勞魅力無限,加上長輩疼愛自己的小孩,急於滿足他們的要求,就算自己經濟狀況不是很好,也要帶他們上一趟貴到感覺被噱的麥當勞吃一頓。可能的問題很多,我只是隨便假設。

  據某個實驗研究指出(不是國內的實驗),小孩子對這個黃色「M」形的圖騰情有獨鍾,實驗設計者將同一份食物(甚至那可能還不是產自麥當勞,大人的惡作劇就是這麼邪惡)分別放進不同的包裝|一個是麥當勞的包裝,一個不是麥當勞的包裝|時,小孩對其反應有極為明顯的差別,他們並不會像台灣KFC廣告那樣,一吃下去就在地上打滾嚷嚷著:「這不是麥當勞、這不是麥當勞、這不是麥當勞…」,他們甚至連吃都不想吃(對那個不是麥當勞包裝的食物)。品牌的迷思讓小孩子喪失了務實上的判斷能力,這是企業造的孽,還是小孩子本來就不太有能力分辨以致如此?

  又有社會學者宣稱,麥當勞的動線是精心設計的,像是將回收櫃放在明顯的角落、將櫃台與用餐區明確地區隔,以及消費者自主地點餐、拿餐到座位(加上無法久坐的椅子)、接著再收拾餐具…,目的都是為了「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好,那問題來了,如果我說,那只是研究者的揣測,事實上他並沒有查閱到相關的文件或營運企劃書來證明企業真得這麼想(透過轉嫁勞動力來降低成本),也許他們為的是別種理由;例如,宣稱這些手段是為了訓練小孩子自主處理事務的能力,順便培養親子互動關係(透過長輩的指導讓小孩子上前線點餐、收餐具、做分類)。這樣一來,就算麥當勞真的有邪惡動機,但我們確實可以把那個邪惡動機的後果理解成「訓練小孩獨立自主」這種的好處時,我們需要指責麥當勞的利益行為嗎?(國內知名刑法學者黃榮堅曾主張:「刑法之所以處罰一個行為,是因為該行為造成了損害,如果該行為不會造成損害又可以得到利益,有什麼不好呢?」雖然這是法律層次的詮釋,但不彷將背後的道理拿到道德或其他層次思考。)我們是不是有種「見不得別人好」邪惡心態?其實答案也不盡然就這麼簡單。

  有個口耳相傳的知名感人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女孩跟男孩是男女朋友,但女孩一直不確定男孩是不是真的愛她;有一天颱風天,女孩為了測試男孩的愛,假裝自己生病而要求男孩出門幫她買藥,結果男孩買藥時出車禍死亡了,接著女孩後悔不已。」在法律上,女孩的行為並不構成殺人(不需為死亡結果負責),但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那女孩需要負上道德的責任(的確,若沒有女孩的行為,那個結果根本不會發生);法律理論在討論因果關係時,也舉過這樣的例子:「大雄拿菜刀追砍宜靜,宜靜奄奄一息地躺在血泊中,大雄心想宜靜大概也沒救了,所以揚長離去;不料宜靜後來被恰巧經過的技安發現,技安隨即叫了輛救護車將宜靜載往醫院;救護車卻在途中發生車禍,宜靜當場被撞死。」這個死亡結果,在法律上大雄挺多負重傷或殺人未遂的責任;宜靜的死亡則歸責於車禍的肇事者。

  我們明明都知道,因果關係是相互牽動、拉得又遠又長的(如果你媽沒生你,你又怎麼會去炸聖地?);但法律卻不這麼想,這完全違背了我們生活的道德直覺(*6);不過一方面,我們親身從事法律的判斷,確又覺得法律理論的確有那麼點道理,不應該把責任無限延伸(或過度延伸)。在僅止於理解「誰該負責」的前提下,孰對孰錯很難決定,那不僅僅是每個人持的立場不同的問題,我相信應該也有不少人會連要選哪一邊都感到很困擾。

  如果說,法律系學生需要能夠學習國考技巧的老師,而學校也提供這樣的資源,到底誰做錯了?我該指責學生勢利?還是學校不堅守法律的基本價值?也許問題癥結根本不在這裡,而是市場供需正當性、社會整體文化、教育體系…等等結合而成的「巨惡」。

  巨惡難以理解,或者難以解決;巨惡沒有可以指責的對象,挑戰巨惡的人,只能對世界或空氣吶喊;任何問題都會有股巨惡勢力,也許我也在呼噥你,你得自己判斷。





——————————

註釋:

1. 其實是漫畫才有這個詞,動畫並無出現;說是「聯想」,是因為漫畫提的是「巨惡」而非「人間巨惡」,加上本篇討論的「巨惡」跟漫畫中的意思有微妙的差別,所以特別做這樣的區分。

2. 因為作品裡指涉的人很多樣化,有尼特族、家裡蹲、御宅族、精神病患、走入歧途者等等,所以以「廢材」泛稱,而事實上也有人將這部作品翻成《歡迎加入廢材同盟》。

3. 「健康低能兒」一語來自動畫《CLANNAD》某女角色描述男主角的說法;不管我們同不同意這個名詞是否蘊含著本篇文章使用上的意思,很顯然地那位男主角的確擁有那樣的性格或能力。

4. 根據社會學者研究,組合餐點是為了讓顧客可以迅速點餐而避免自己搭配耗時間,這有助於增加速食店的顧客流通速度,為麥當勞營業上邪惡營利手段之一環;雖然,我不確定這個研究是不是真得有透過某些科學方法來得知,那是他們的營利「動機」(所謂的精心設計),而不是基於其他理由,甚至是誤打誤撞的。

5. 一般來說,店員應該要這麼問:「請問你要加X元把薯條變大嗎?」但有些店員會忽略這種問法。

6. 這裡必須注意,法律規範有時後不僅是考量到底誰該負責、該懲罰誰的問題,而是還有涉及討論法律的目的,這種背後的價值基礎將會影響理論的內容。




[ 本文章最後由 DUST1987 於 08-10-2 21:42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默語寒爾

  我在前前前歷史版版主的關於紅色赤柬的文章中,裡面就有一句「先有奴隸,後有奴隸主」,生活在柬埔寨鄉村的人民一直相信身穿黑衣,綁著紅色圍巾的人是死神派來的使徒,當時赤柬政府只派兩名十二歲的青年,去裝扮死神使徒的樣子,就可以將兩百名村民帶往屠宰場,將之屠殺。

  當人民對於自己的權利不了解,甚至把一種長期的侵害視為理所當然,或者是傳統,又因為處在我們周遭的問題,往往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牽涉的範圍也極廣,可能是社會整體文化與制度......等,也因為問題的複雜,必須花很多的時間去思考,使得大部份人寧願選擇簡單的思考方式或答案,而非去仔細思考與感受,所以大部份人不是不擅思考,而是懶得去思考。

  在這種情況下,擅於操作的人,擅於思考的人,便會利用這些人的特性,進行深入的操作,以塑化人類的行為與觀念,例如媒體新聞就提供了相當簡單且立即的答案,而懶得去思考的我們,往往會輕易選擇相信這些答案,縱使這些答案是錯誤百出。

  也因為如此,多少擅於操作和思考的奴隸主就誕生了不少,巨惡中的巨惡也開始擴展它的邪惡勢力。

[ 本文章最後由 墮落牧羊人 於 08-10-3 18:40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巨惡無所不在
我想只要對社會觀察敏銳的人都會感受到他的存在
而我們即使力量微小
我們也必須勇敢對抗
這是你我的使命

巨惡的可怕在於看似 正常 平常 合理 甚至神聖 高尚
唯有懷疑假設驗證可以使其現出原形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1# 的文章

很好的文章,其實這樣的想法也是"馬克思"所反省的事情
樓主所謂的"巨惡"....即是大環境下的壓迫。
這猶如社會環境不一定是"有意志"要為惡陷害人類.
但是因為社會制度,風俗傳統種種的演變.....導致人類走向被壓迫的局面

這種情況類似馬克斯所謂的"易化"
其實"易化"的意義很簡單:
原本人類所創造要服務人們之事物,後來反而宰制人類
"機械工具"的發明原本使人類的工作更輕鬆...但是工業革命後
的工人卻是比革命前更辛勞!機械沒有解除人類的辛勞........

又每個人類聚合創造了"社會",但是這樣的社會又反過來"壓制"每個各體
這就是馬克斯所謂的"易化"........
嗯!是該好好研究社會主義啦!
 
人是過去歷史的奴隸,卻是未來歷史的主人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11 07:05 , Processed in 0.02089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