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本文章最後由 KOGA.tpe! 於 11-7-29 13:49 編輯

電腦升級及採購的提示 (11年v2.0版)

這篇算是硬體升級及採購的感想,
要發表在硬體討論版還是教學版,有請版主自行定奪了!

前言:

本人有鑑於目前許多玩家在硬體升級及採購上的半知半懂!
還有工作上需要所寫的一篇感想,當然會因為時間的差異造成內容過時
有時間的話本人會逐漸更新內容!如果時間允許的話!

作者是軍職身份~因此空閒時間很少

--------------------------------------------------------------------------------------

結言:

因為文章很長,所以結言寫在這裡。
這篇算是硬體基礎認識、配合市場現況的
教學文,
其實還有一大堆東西可以寫上去,可惜""為天性
所以很多東西都簡略了,寫起來可是超長篇教學文,還沒附圖勒...
如果有其他高手能補充、修正本文,本人先感謝了~
但麻煩別亂轉載本文,這些文章在外面的組裝書籍大多都會有
而且絕對比較詳細,只是內容有沒有跟上時代變化而已
亂轉載只是幫你自己找上法律問題而已!
( 天下文章一大抄,偏偏你抄得像盜版!就別怪我了 <(ˊ.ˋ)@m   )

-----------------------------------------------------------------------------------------------------------------

更新區:

20081216:更新主機板採購事項、硬碟採購事項、修訂錯字、修正編排錯誤
                   更新為
08年v1.2版

20090130:新增電腦笨蛋購買法,有鑑於本人廢話太多...所以附加最基本的購買實戰
                    更新為09年v1.4版

20090402:稍微修改,新增一些新的顯示卡產品型號

20090425 :  稍微修改,新增組電腦購買簡易詢問法

20090722:稍微修改,新增一些新的顯示卡、CPU產品型號


==================================
相關:
         電腦DIY組裝:
                           
汪汪小黃
                                [教學主題] 電腦組裝(叉燒修復)               
                             
                                https://www.gamez.com.tw/thread-453010-1-1.html


==================================

電腦笨蛋購買法

一、步驟:
     1.瞭解需求 
     2.大約預算 
     3.選定店家 
     4.配組件 
     5.組裝 
     6.安裝軟體設定 
     7.測試使用
     8.備份主系統
     9.使用

 
二、細部解說   

1.瞭解需求
     詳細請參閱 升級篇 與 購買篇

2.大約預算 
     請自行斟酌

3.選定店家 
     上網查詢 或 特定商場(高雄建國、台北光華、順發3C、燦坤)

4.配組件 
    A配件組表:
          a中央處理器:AMD  INTEL
          b主機板:華碩(ASUS) 技嘉(Gigabyte) 微星(MSI) 華擎(ASRock)

          c顯示卡:華碩(ASUS) 技嘉(Gigabyte) 微星(MSI) 麗臺(LEADTEK)                                                                     喬帝(LANTIC) 撼訊(PowerColor) 斯博科(SPARKLE)  EVGA          
                                       d記憶體: 金士頓 創見 威剛
          e硬碟:希捷 WD 日立
          f光碟機:華碩 建興 新力
          g主機殼:
                                      h電源供應器:
          i特殊附件:

    B產品識別:
          a中央處理器:品牌+(架構)+晶片數字+(時脈)
                       例1:Intel C2Q Q6600
                                                        例2:AMD Athlon X2  5600+
          b主機板:
品牌+型號(+晶片名稱+附加價值)
                                                      例1:GIGABYTE  GA-MA770-UD3   
                                                               北橋770晶片  2盎司純銅電路板  全固態電容
                                                      例2:ASUS  P5Q PrO   
                                                            北橋P45晶片、雙PCI-E 16X SLI、8相供電
          c顯示卡:品牌+型號(+特殊價值)
                                                     GIGABYTE  N9800GT/ OC / 512M / H  拉麵板風扇
          d記憶體:品牌+容量+格式+時脈(+顆粒+時序)
               例:創見 2G DDR2 800 三星 5-5-4
          e硬碟:品牌+容量+(緩衝)+(介面)
            例:Seagate 500GB 16M  SATA2
          f光碟機:品牌+型號
                                                      例:ASUS 20B1ST  SATA
          g主機殼:品牌+型號
                                                     (可附細部規格幾大幾小?風扇數?特殊用途?)
                                                      例:ASUS  TA8G2  四大
          h電源供應器:品牌+瓦數(+型號+附加價值)
                 例:海韻 430W S12II  80 PLUS
          i特殊附件:品牌+型號+尺寸(風扇)

         

            B-1、產品識別簡化:

                                  店家通常都會給一張組裝配件表讓估價


                     格式大概如下:
         
                                 項目    品名             規格                       價格

                                 a 中央處理器:Intel C2D Q8200        5550   
          b 主機板: P5Q                               4000

          c 顯示卡: ASUS EN9800GT             3950
          d 記憶體:創見 JR 2G-800*2            1200
          e 硬碟:希捷 500                             1950
          f 光碟機:ASUS 2014L1                  1050
          g 主機殼:Cooler Master  HAF932    5500
                                 h 電源供應器:新巨 500w                 3100
          i 特殊附件:無                                   0
                                   j  螢幕:華碩 VH222S                      5200
                                  k  OS:XP HOME                            3000
                                                      總計                           34500
                                   備註:3/18電話通知取貨、磁碟分割100g*5

                      所以買的時候你只要做選擇,遇到問題再問的再選擇
                      通常只要店家不忙,業務員非常願意陪你聊天...
                      抱著交朋友的心態去問問題,會學到很多
                      小弟我電腦就是這樣學起來的...完全免學習費用,還有幾個常接觸的業務員會報內幕消息
                                 例如哪批貨有問題、哪個牌子在促銷...過去打聲招呼就有情報在交流


   
            C組件的規格取得法:
                                                 參考網路報價單、店家報價單、問鐵傲網友
                                                 煩請將  預計的規格表、用途、預算說明清楚
                                                 不然鐵傲的網友很難幫你配

                                                  o.c查價王(光華各店報價單)
                                                 http://price.oc.com.tw/
        
5.組裝 
           A、自組:帶回家自行組裝,某些店家會收組裝費用,這筆可省
                            自組優點:可以自己配線、改位置、不用等店家組
                            自組缺點:不懂裝懂容易壞、出問題沒器材檢修
           B、店組:由購買店家代為組裝,但某些會收費用,要問清楚
                            店組優點:方便、安全、有保固,還能現場檢測
                            店組缺點:不一定隨買隨組,要看現場狀況是否允許
      
6.安裝軟體設定 
                          軟體請自備,
                          店組可能收軟體安裝費

                          軟體分類:
                                           OS:作業系統    如:MS WIN XP 、Apple MAC
                                           office:辦公室軟體   如MS office2007、SUN Open office
                                           防護備份: 網路防火牆、防毒軟體、備份軟體
                                                              如:賽門鐵克  諾頓360
                                           影音軟體:MS WMP、KMP、GOM、Foobar、
                                           網路瀏覽器:ie、Firefox
                                           即時通訊:msn、yahoo msn
                                           其他:一堆自己找
7.測試使用   
                 難免會出問題,要用程式去跑看看有沒有BUG才能繼續使用
                 不然裝一堆東西後發現程式衝突也是重灌收場

8.備份主系統
                     組裝完成、軟體安裝完成、測試完成無誤
                     建議備份主系統資料,避免系統錯誤要重灌
9.使用
            以上完成後就隨你使用,請注意要保留硬體的保固貼紙與保固期限
            在硬體保固期限內的合理使用下損壞可由原廠承擔責任
            若屬非保固範圍損壞請自行承擔責任
            詳細保固內容請參閱各組見說明書事項!
------------------------------------


         很多人會在硬體版問要如何選擇組電腦,但常常資料不足,
         所以在這寫簡單問法


組電腦購買簡易詢問法:
     
        1.預算
            有預算這樣大家比較好配
            Intel的基本起價都比AMD高出15%~30%
                                              所以要考量預算運用

        2.使用需求
            看你用途為如何~下面-購買篇-有解釋需求性
                                              大家了解需求才能適才適用規劃預算使用
                                              不然組出怪獸卻執行螞蟻程式...浪費!

        3.自備組件
            本身就擁有的東西,可省下一點預算
                                              像是顯示卡~記憶體~電源供應器~機殼
                                              通常延用性能省下預算作更好分配
                                              前提是這些東西效能要足夠               

        4.需求組件
            目前需要更新汰換的組件
                                              CPU主機板顯示卡通常是主要汰換者
                                              但往往一起動到這三個都換全身...               

        5.難題
            你所面臨的困難點
                                              例如 : 組裝方面~購買方面...
                                              還有預算取於他人...如何說服增加預算的技巧
                                              或是 房間太熱...電腦散熱問題
                                              這些阿哩阿匝的問題都可以附上...





[ 本文章最後由 KOGA.tpe! 於 09-8-7 16:58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7   檢視全部評分
只是過客    發表於 09-7-1 10:50 聲望 + 1 枚
來吧  剛好最近我想入門電腦世界@@  發表於 09-4-2 02:50 聲望 + 3 枚
亡眼    發表於 09-3-30 23:29 聲望 + 3 枚

升級:

電腦升級前要了解為何PC達不到使用需求 ?
是顯示卡? CPU? 記憶體? 主機板? 硬碟? 光碟機? 電源供應器? OS?  


1.硬體規格的認識:

要升級電腦當然要瞭解你要升級哪些東西,
舉凡CPU、主機板、顯示卡、記憶體這類產品都有規格限制
假使你的主機板無法相容,升級組件也是徒然。
若是不了解組件詳細規格限制,可以在網路上搜尋組件型號。

注意:很多人不知道怎麼看規格,
建議使用微軟"DirectX"檢測系統資訊
請在" 執行 "內輸入路徑 ”  C:\WINDOWS\system32\dxdiag.exe  ”
『開始」-『執行』『
C:\WINDOWS\system32\dxdiag.exe』『DirectX
查詢『系統』選單內「作業系統」、「處理器」、「記憶體」
查詢『顯示卡』選單內「名稱」、「晶片類型」、『記憶體』


閒語:要知道自己的配備再去發問!
很多玩家常常問問題都不貼規格表的,要大家怎麼幫你勒?


2.現行市場組件規格變化:

電腦汰換率極高,年初新品年中舊品年末淘汰也不無可能,
即為電腦命短三年即換,
因此要瞭解你的電腦原有規格與現行規格的時代差異,
才能知道你要升級的組件是否還有流通?


注意:通常時代差異太大就不會建議你升級,而是整台換新。

閒語:時代太大要看配備等級,
頂級電腦通常可以長壽到4~5年執行程式還有餘力!
軟體跟硬體的進化是不同步調的!


3.預算分配:

買東西要有預算,在瞭解市場變化後就要分配原有預算,
若是僅升級一、二樣東西就要取最大報酬率,
若是複數(同時升級好幾樣)就要切割出每個區塊的投資報酬率。

注意:通常預算不足就要取捨,若是投資報酬率不大就別升級了。

閒語:要瞭解需求重點在做分配!不然升級後卻沒改善也是白搭。




[ 本文章最後由 KOGA.tpe! 於 08-11-17 02:39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購買:

一、需求:

電腦使用用途是你的需求,
電腦有所謂的文書資料機、影音娛樂機、遊戲娛樂機、專業工作機,
因此你要瞭解你的需求在哪種形式上的電腦,才不會買到不符成本效益的電腦。

A、簡介:

1.文書資料機:
僅是提供OFFICE、網頁瀏覽等低效能程式使用(EeePC、OLPC之類的輕薄電腦)

2.影音娛樂機:
能提供2D遊戲運行、低效能3D程式運行、多媒體播放、低程度影音轉檔

3.遊戲娛樂機:
能提供中效能3D程式運行、多媒體播放、中高程度影音轉檔

4.專業工作機:
依據用途而定有網路伺服器、專業3D繪圖工作台、多媒體轉檔機

B、差異:

1.文書資料機:
通常是低效能的電腦與過期的淘汰電腦在擔任這工作,
可能還有5~10年前的電腦還在世界上默默的作文書管理。
優點:低成本又環保(回收的二手電腦)
缺點:壞了=丟掉回收,難升級
範例:二手電腦商廉價電腦、ASUS EeePC、OLPC、套裝文書機

閒語:這東西只能讓你純上網、打報告、玩超低需求遊戲,
不能玩3D遊戲、跑高度運算程式!
另外第三世界的國家還在用這種電腦

2.影音娛樂機:
廠商為了市場需求所販售的低價產品,
或是上一世代電腦的淘汰品,
很多廉價顯示卡、CPU、主機板充斥在這市場上,
也有不少套裝促銷電腦是屬於這類型的。
優點:廉價的學生電腦、基礎影音播放的電腦  
缺點:3D效能差、升級限制考量多、製造升級垃圾
範例:聯X低價電腦、宏X低價電腦、店家促銷低價電腦

閒語:很多升級垃圾就是這類主機製造的,2G記憶體是兩條1G組成,
要升級4G等於換掉兩條1G,因為插槽只有兩個
不然就是非主流規格產品,
DDR2-800量產的時候大賣DDR2-667的主機板,
升級的時候就很矛盾 ┐(─_─)┌
顯示卡主流8600GT、7600GT的年代,
只會搭配8400GS、7300GS等低效能顯示卡,你升級又多了一個垃圾
很多人都忘記POWER的問題,通常都會給你搭配350W不明廠牌的電源供應器,
等你升級的時候才發現電源供應器不夠力
不是說他不好,只是市場需求下的品牌大雜燴,
掛個牌子打促銷,對不懂電腦的玩家方便,
但對電腦玩家來說是隨便亂裝的便宜貨!

3.遊戲娛樂機:
玩遊戲專用的電腦,DIY市場幾乎是這機型的天下。
優點:處理效能適中、升級限制少、一機抵三年  
缺點:成本高、高耗電、擴充多而無用
範例:技X 冰魔機、遊戲廠商合作高階專案機、DIY電腦、升級過的舊電腦也算

閒語:這類電腦走中高價位,加上內裝物幾乎都透明化
(品牌PC我不敢說有多透明),要升級也比較方便,
不過要看你到底有沒有用心瞭解你的電腦裝什麼東西,
不然一張報價單回家到處丟,下次問你電腦裝啥東西也一問三不知
組裝買回來拜託記得裝了什麼硬體,不然還要用SIW查詢又問了老半天,
想幫你解決問題也是會火大的。

4.專業工作機:
專為工作站設計,專業專職,所以不適合拿來玩遊戲。
優點:各司其職,無往不利  
缺點:商業使用非加家用,價格數十至百萬
範例:伺服器、影音轉檔機、3D繪圖設計電腦、超級電腦、NASA的運算電腦

閒言:這是依需求在使用的電腦,
請一般使用者別花大錢買這類電腦來作低效率用途,
繪圖卡效能可比遊戲卡強上許多,遊戲卡有一堆程式都被封鎖或閹割,
所以8800GT、9800GTX遇到專業程式也是不如繪圖卡
但是你真的有需求嗎?


二、預算分配:

這是2008年的分配表
當然會因為時代差異有不合時宜的地方

A、類型建議:
文書資料機:1萬元以下
影音娛樂機:AMD 1萬~1萬5、Intel 1萬5~2萬
遊戲娛樂機:AMD 1萬5以上、Intel 2萬以上
專業工作機:依據用途排定預算

閒語:文書機跟影音娛樂機買套裝電腦就好,
遊戲娛樂機建議自行請店家組裝,因為親自瞭解規格的組裝,
比較認識自己的電腦,對升級也比較方便。

注意:預算分配給各組件可不是亂配亂分,要有規劃考量在做決定!

B、零組件分配重點:

1、文書資料機
主機板:2千以下主機板(要考量擴充性)
CPU:2千以下(便宜的雙核心或是單核)
顯示卡:內建、二手顯示卡、低價顯卡(二手顯示卡很便宜)
記憶體:需求為主(現在記憶體便宜)
硬碟:需求為主(看你預算決定)
DVD:1千
電源供應器:需求為主,2千左右(350、400瓦為主)
主機殼:需求為主(要看預算能剩多少)

2、影音娛樂機
通常會跟"遊戲娛樂機"分配很雷同
只是組件規格比較低階一點
看需求為主

閒語:別組裝很難升級的垃圾機就是了  (/‵Д ′ ) / ~ ╧╧

3、Intel遊戲娛樂機:
主機板:4千以上
CPU:6千以上
顯示卡:3千以上(8600如果還能算主流的話)
記憶體:2千     2G*2 = 4GDDR2-800記憶體
(32位元 XP、Vista極限4G,64位元XP、Vista極限8~16G)
硬碟:需求為主
DVD:1千
電源供應器:2千~3千 400瓦 ;3千以上 500瓦
主機殼:需求為主

預算最低2萬

閒語:Intel CPU+主機板沒便宜過

4、AMD遊戲娛樂機:
主機板:3千內即可
CPU:2千~5千(AMD彈性很大)
顯示卡:3千以上(8600如果還能算主流的話)
記憶體:2千    2G*2 = 4GDDR2-800記憶體
(32位元 XP、Vista極限4G,64位元XP、Vista極限8~16G)
硬碟:需求為主
DVD:1千
電源供應器:2千~3千 400瓦 ;3千以上 500瓦
主機殼:需求為主

預算最低1萬5

閒語:AMD CPU+主機板就是便宜


、組件採購要領(單元編寫中)

A、前言

電腦DIY的樂趣在於能掌握自己的需求來作規劃,
並且能使電腦作業上較不會產生硬體效能不足問題,
使用者也能瞭解組件的規格與使用限制。

DIY組裝能依需求來搭配,要考量需求與整體平衡上的問題,
因此若有不懂的地方最好先問問店家或在網路上發問,
電腦相關組件很多,且種類型號複雜,
對不熟悉電腦市場的使用者來說,是一種很難跨越的門檻!

DIY組裝有其樂趣與風險,若是對組件組裝不熟悉,且有風險考量的使用者,
建議由廠商或是瞭解組裝的朋友代為處理,不然組裝失敗會伴隨許多問題,
最慘就是壞光光,重新購買組件,這樣划不來。

閒語:廢話好多,反正就是要符合使用的需求,再來就是組裝的風險要小心!

B、組件

1.中央處理器CPU

2.主機板MB
3.顯示卡
4.硬碟
5.電源供應器
6.光碟機
7.主機殼

C、解說:

1、中央處理器CPU

1-1先選擇t廠商AMD、INTEL

AMD現階段有:
AM2 :K8 Senpron、 Athlon X2 、
AM2+ : Phenon X3
、Phenon Quad-Core(Phenon X4
AM3 :
Phenon II (09年新版規格940腳位)

Senpron=單核心處理器
Athlon X2 =雙核心處理器
Phenon X3=三核心處理器

Phenon Quad-Core(
Phenon X4)=四核心處理器

型號標示:
Athlon X2 5000+ 、Phenon X3 HD8450、Phenon X4 HD9550
數字標示內容為CPU細部區隔  1.時脈 2.製成 3.功耗 4.L1、L2、L3快取等等...
詳細型號內容請由店家解說~
注意:AMD AM2主機板有部份無法相容AM2+ CPU,
升級、購買前需注意主機板搭配。



INTEL現階段有:
Socket 775:
Celeron-Dual、Core 2 Dual 、Core 2 Quad
Socket 771 :Xeon
Socket 1366 : Core i7
Socket 1056 :Core i5

Celeron-Dual=單核心處理器
Core 2 Dual
=雙核心處理器
Core 2
Quad=四核心處理器
Xeon=伺服器處理器
Core i7=新一代高階處理器
Core i5=新一代中低階處理器

型號標示:
Core 2 Dual E6600、Core 2 Quad Q6600、Core i7-940
數字標示內容為CPU細部區隔  
1.時脈 2.外頻 3.製成 4.功耗 5.L1、L2、L3快取等等...
詳細型號內容請由店家解說~
注意:INTEL
Core 2 Dual Core 2 Quad 系列CPU 與主機板
有外頻、製程限制,因此升級、購買前要注意主機板與CPU的搭配。
新 Core i7、i5系列則無此限制,由CPU內建控制器調整外頻。
Xeon系列則是以伺服器主機板為開發對象,在此不詳說。

Core i7:新一代高階處理器,目前看起來是取代Q9、QX系列為主的跡象
Core i5:新一代中低階處理器,目前是有取代C2D、C2Q的低價為產品
個人預估 i7、i5的分水嶺在六千的位置,但是考量到主機板的差異性,未來 i5怎麼有還挺有趣的


兩家廠商各有優劣,因此請自行考量需求、預算來購買。

DIY組裝要看需求及預算考量,AMD與INTEL各有有點與缺點,
若是價格考量為主,建議使用AMD產品,若是追求高效能則考慮INTEL
兩者在搭配主機板上的價位差異最高可以差價30%左右,
而這30%的差距若是投資在其他組件方面會不會比較好~
就要看個人意願。


2.主機板MB

主機板採購事項

主機板購買前需先決定CPU規格
由於 腳位、外頻、製程 差異
所以不相容的主機板與CPU是無法混用的
(AMD與INTEL的主機板自然無法混用)

決定CPU後要考量使用需求

目前主流主機板差異性

1.顯示卡規格種類
       PCI-E 1.0a  
北橋晶片:AMD 很多..系列,INTEL  P945、P965、X38系列
                 顯示卡:ATI:A1、A2系列,nVidia:N6、N7、N8系列
       PCI-E 2.0    北橋晶片:AMD 770、780系列,INTEL X48、X58系列
                 
顯示卡: ATI:A3、A4系列,nVidia:N9、N200系列
   附註:上述北橋晶片 為目前市場流通種類
 

2.記憶體
  規格差異:
        DDRII
( 最大時脈限制:667、800、1066 )
             附註:INTEL 北橋 P945 之前為667、P965限制800、X38之後限制1066
                       AMD 大多數主機板可支援 800
        DDRIII
(最大時脈限制:1066、1333、1600 )
              附註
:INTEL 高階產品為DDRIII 1066,北橋晶片 X58 限制1600                          
                        AMD 現行僅少數高階產品有支援DDRIII 1333規格
  擴充限制:主機板DRAM槽數,2槽(雙通道)或 4槽(雙通道)
                    DDRIII 則是三通道技術,因此主機板不是三槽,就是六槽
  
最大容量限制:
                           2G(1槽*2G) 類型:NB、NetBook
                           3G(3槽*1G) 類型:
PC、準系統
                           4G(2槽*2G) 類型:NB、準系統
                           
6G(3槽*2G、6槽*1G) 類型:PC、準系統
                           8G(2槽*4G、4槽*2G) 類型:PC、準系統
                        
12G(3槽*4G、6槽*2G) 類型:PC、伺服器
                         16G(2槽*8G、4槽*4G) 類型:PC、伺服器
                         32G(8槽*4G、16槽*2G) 類型:伺服器、網路終端機

現行主流搭配為

LGA:
           AMD:
           
Phenom II AM3 (LGA940)
           Phenom II AM3 (LGA940)
               附註:北橋晶片 AMD 770系列、780系列晶片可通用AM2
、AM2+、
                          770晶片對於AM3 CPU 則是需要透過升級BIOS來支援
                      AMD 770之前主機板可能無法使用AM2+、AM3規格Phenom處理器(X2、X3、X4)

           INTEL:
           PD(LGA775)、
           C2D
(LGA775)
           C2Q
(LGA775)
           Core i7 (LGA1366)
               附註:大部分LAG775 主機板可通用PD、C2D、C2Q 處理器,
                         但PD時期主機板(北橋:845、945之前)可能無法使用C2D、C2Q 處理器。
                        
Core i7 (LGA1366) 為新規格,僅INTEL X58系列主機板支援使用

DRAM:單條 2G DDRII
時脈:800、1066

VGA:PCI-E 1.0a 或 PCI-E 2.0  皆可

3.顯示卡

晶片廠商:ATI、NIVIDA

在採購方面要注意雙方價格波動、世代交替現況,
兩者各有優勢,如果以價格作採購標準要注意型號等級的陷阱,


4.硬碟

現行規格:機械式HD:IDE、SATA
                    快閃記憶體SSD:IDE、SATA


機械式硬碟  廠商:Seagate、WD、Maxtor、Hitachi、Fuji、Samsung、

快閃記憶體硬碟 廠商: 太多了...有作記憶體的都有參戰 連 INTEL 都參一腳


單位成本公式:
價格 $ / 容量GB=每單位GB價位

本人建議選定廠商後再去計算各種容量硬碟的單位成本
之後在購買預算之內又是單位成本最低、價位最低的產品




5.電源供應器


6.光碟機


7.主機殼 CASE







[ 本文章最後由 KOGA.tpe! 於 09-7-21 19:34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三、電腦組件解說:

電腦是由許多組件組合而成,因此要了各部機件的用途才能發會功用!

1.中央處理器CPU
2.主機板MB(含簡略記憶體解說)
3.顯示卡
4.硬碟(編寫)
5.電源供應器(編寫)
6.光碟機(編寫)
7.主機殼 CASE

1、中央處理器CPU:

中央處理器CPU分為兩大廠AMD、Intel
當你組裝電腦時只能選其一中央處理器搭配主機板,
且價格差異極大,因此在預算分配前要先決定誰家的CPU!

#提示:
Intel+主機板:CPU預算4千以上+主機板3千6以上
AMD+主機板:CPU預算2千以上+主機板2千5以上
兩者基本價差4千元以上,所以先要有預算才能決定組裝上限!
(這是DIY主流主機的價格標示 )

閒語:或許有人會抗議Intel也有2千多元的CPU;但這是他的價格戰策略,
有沒有發現2千~4千價格區間的CPU是800外頻,而非主流1333外頻,
甚至早期的E6300、E6400、E6600都屬於10066外頻而非800外頻,
很明顯的在耍小手段壓低生產成本作低效能CPU打壓AMD生存空間。

1-1、CPU廠商差異:

Intel:屬於高效能多功能用途,適合執行大量程式的使用者,售價高。
AMD:屬於中高效能多功能用途,適合遊戲類型玩家,價格親民低價。

#提示:AMD在有限預算內可以有很好的投資報酬率!
(此處解說為中高價位CPU)

閒語:Intel跟AMD 相同核心數、相同時脈CPU比較起來,
Intel在執行大量程式比較穩定!AMD卻容易發生CPU100%延遲現象
AMD售價永遠低於Intel同時脈CPU!
AMD是窮人聖品而Intel則是玩家的玩物!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樣子比較不合理(時脈不是唯一的依據),
但是 AMD 與 Intel 的價格戰確實是以"時脈"來競爭!
這還不包括相同時脈的AMD、Intel超頻後的比較,
AMD 最近的產品超頻能力頗差,
最新的原生四核心也輸給一年前Intel Q6600
如果同時脈超頻後那 AMD 只能一路狂輸
(贏在低價輸在效能)

1-2、CPU超頻:

CPU超頻通常是指時脈、外頻、內頻或是電壓增加,
使資料處速度加快,並不會使L1、 L2 、L3快取增加,
但伴隨CPU超額使用(高於原始出廠的設定就算超額)會產生大量廢熱,
所以需要良好的散熱風扇或水冷來作超頻散熱用,
原廠風扇僅是提供CPU在正常運作下使用,
若硬是使用散熱效率低的風扇那則會有熱當現象(過熱當機),
容易對組件造成傷害,最嚴重則主機板跟CPU燒毀,
因此不建議使用者再不瞭解的情況下超頻!

#提示:品質好的高效能主機板加上體質好的CPU才能玩超頻!

閒語:CPU目前最好超頻的是Intel C2D 等級以上晶片,
但是要搭配外頻1600主機板,使成本墊高,
搭配外頻1600的主機板通常能讓不少型號 CPU 增加時脈50%以上。
AMD則因超頻性能不佳使市場萎縮,
但價格優惠還是有照顧了不少使用者!
詳細超頻 效能請上網查詢!

2、主機板MB:

主機板是電腦組件的骨架,因此決定了你的擴充性能在哪種程度!
目前主機板分為三合一(音效、顯示、網路)和不含顯示介面這兩種,
三合一主機板由於會降低整體效能,因此不建議遊戲娛樂機使用,
而不含顯示介面的主機板則需另外購置顯示卡使用。

閒語:如果你的電腦是打算作為過渡時期用品,那可以考量使用三合一,
未來購置新電腦時可沿用原有顯示卡,不必在另外購買!


2-1、主機板規格差異:

1.
中央處理器CPU
2.顯示卡
3.記憶體
4.其他




2-1-1、中央處理器CPU槽
1.AMD腳位 AM2、AM2+
2.Intel腳位 LGA 775、外頻支援800、1066、1333、1600
3.Intel腳位 LGA 1366

#提示:AMD產品並不太需要考量到外頻問題,
符合AM2、AM2+的主機板都適用;
Intel則有外頻限制,目前主流CPU產品為1066、1333外頻,
決大多數的主機板都能支援外頻800以上
Intel新一代架構 LAG 1366 則無外頻問題 能依晶片自動調整頻率

2-1-2、顯示卡

顯示卡現有介面:AGP 8x、PCI-E 1.0a、PCI-E 2.0

#提示:目前主流PCI-E 1.0a,但已經有不少主機板支援PCI-E 2.0,
        建議購買 PCI-E 2.0 為主考量,避免升級盲點。

2-1-3、記憶體槽(含簡略記憶體解說)

1.記憶體時脈
2.記憶體插槽
3.特殊設計
4.其他


2-1-3-1.記憶體時脈:

時脈:用速度來解說比較適合,每單位時間的資料傳輸量為時脈!
現階段市面上流通的記憶體規格與時脈大概為下述規格

DDR 333、400、533
DDRII 533、667、800、1066、1333
DDRIII 800、1066、1333、1600、1800、2000

DDR系列產品目前剩下DDR 400規格流通,
DDR333以下規格僅在二手通路上取得。

DDR II  系列目前主流為800、1066,
DDRII 533、667
規格僅在二手通路上取得。

DDRIII 系列為明年主流規格,
但礙於DDR II 的低價,使DDR III 難具有市場優勢,
在Core i7 與 X58 的協助發展,明後兩年是DDR III 的關鍵期,
當然消費者關心的重點還是在於價格上!

閒語:個人是認為DDR III 的發展期還很長,DDR II 走了三年多才定下800主流!
            DDR III 時脈會突破3000的機率不無可能,早買只是多花錢!
            如果是現代C2D與AM2規格的DDR II 主機使用者千萬別隨廣告起舞,
            記住:硬體發展已經超過軟體需求了!追著它跑只是在炒熱市場!


2-1-3-2.記憶體插槽:

這是升級的重點要素之一,
很多主機板插槽數量只有2個,卻能支援8G、4G,
而中高階主機板有4插槽,能支援8G、16G,
變成你要精打細算你的單條記憶體容量。


2插槽*雙通道 記憶體空間最大限制4G、8G
4G=2G*2    8G=4G*2 ( 主機板限制=單條記憶體容量*數量)
4插槽*雙通道 記憶體空間最大限制8G、16G
8G=2G*4   16G=4G*4
( 主機板限制=單條記憶體容量*數量)

擴充限制:主機板DRAM槽數,2槽(雙通道)或 4槽(雙通道)

最大容量限制:
                           2G(1槽*2G) 類型:NB、NetBook
                           4G(2槽*2G) 類型:NB、準系統
                           8G(2槽*4G、4槽*2G) 類型:PC、準系統
                         16G
(2槽*8G、4槽*4G) 類型:PC、伺服器
                         32G(8槽*4G、16槽*2G) 類型:伺服器、網路終端機


2-1-3-3.特殊設計:

記憶體時代交替期間會有混搭行記憶體,
例如DDR混搭DDR2、DDR2混搭DDR3
這類設計通常是時代交替或是市場混亂的區域會販售。

#提示:現規主流DDRII 800記憶體,4槽*雙通道,空間最大限制限制 8G
DDR III規格還不成熟,在未來兩年後有機會成為主流。
建議不使用混搭記憶體插槽設計,
會使效能略為降低導致後期升級空間縮小。

2-1-3-4.其他:

其他詳細解說有請其他玩家補充,
記憶體其實有很多內容但不是重點!



2-1-4、其他:

這裡就是跟南、北橋晶片有關的其他控制項目
逐一解說太過繁雜,而且一般使用者也不用知道詳細
簡略帶過~
如果有其他大大要額外補充內容的先感謝哩!

1.內裝擴充槽:
       IDE:數量(長壽的硬碟、光碟機介面)
   SATA II:數量(取代IDE 使用於硬碟、光碟機等產品)
       PCI:數量(長壽的擴充規格)
  PCI-E 1x:數量(取代PCI格式)
  PCI-E 4x:有無(介於PCI-E 8x與1x 之間)
  PCI-E 8x:有無(提供第二顯示卡使用)
            SLI:有無
            CORSSFIRE:有無
PCI-E 16x:數量(有無提供第二顯示卡使用)
            SLI:有無
            CORSSFIRE:有無

#提示:SATA II數量限制了硬碟+光碟機最大數量,
現行以4槽SATA為主,可購置擴充裝置增加。
PCI-E 1x目前還非主流規格,但已經有不少PCU-E 1x的產品發售。
PCI-E 4x、PCI-E 8x、PCI-E 16x(第二槽)在中低價產品鮮少有主機搭配,
這類型多半是搭配第二顯示卡使用,通常是16x的長插槽。
PCI-E 2.0目前是主流產品,為PCI-E 1.0a的下一代,
N廠9000系列以上、A廠3000系列以上顯示卡支援2.0規格
PCI使用對象:USB擴充卡、SATA擴充卡、音效卡、影像編輯卡、
電視卡、記憶體擴充卡、IDE轉接卡、1394擴充卡、e-SATA擴充卡、
印表機連接阜擴充卡、RS-232擴充卡等產品,
少數產品有販售PCI-E 1x介面規格!

2.外接擴充:
   1394a:有無(外接式傳輸介面)
   1394b:有無(外接式傳輸介面)
  USB2.0:數量(必備外接式傳輸介面)
  USB1.0:數量(舊規格外接式傳輸介面)
  e-SATA:有無(外接式傳輸介面使用於外接式硬碟、光碟機)

#提示:1394a、1394b鮮少主機板會搭配,多半是購買擴充卡使用。
USB1.0、USB2.0外接式介面主流規格,可外接HUB使用。
e-SATA取代USB2.0外接式硬碟,有不少主機板已經內建,可購買擴充卡使用。

3.特殊裝置:

電容電相:
         全固態電容、
         6、8、12、16、24電相設計
BIOS:
      中文圖形化介面、
      雙BIOS、
      超頻設定BIOS
省電晶片:
          EPU
         
硬碟RAID支援:
              不支援、
              支援RAID 0、1、0+1、5、6
散熱模組:
          全機水冷式模組、
          南北橋晶片連接靜音全銅鰭設計、
          南北橋晶片獨立風扇、
          記憶體散熱模組(風扇式、銅片式)
特殊按鍵:
          裸測關機開機按鍵
          裸測RESTART按鍵
          BIOS回朔原廠設定按鍵

閒語:通常比較高價位的主機板功能會比較多,
廠商會專門替超頻用主機板作一些特殊設計,敗家的玩物。


2-2、主機板超頻:

*本單元在此不解說

3、顯示卡:  (看不到看不到! \("▔□▔)/\("▔□▔)/)

顯示卡晶片GPU分為兩大廠ATI、nVidia
目前顯示卡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產品無需求的境界,
遊戲產品的3D特效需求並沒有隨著顯示卡效能一起大跳躍,
造成高效能顯示卡現階段的市場反應冷淡。

閒語:4年前的中高階顯示卡6600到現在還跑的動80%以上的3D遊戲,
同理現階段中高效能顯示卡兩年後絕對能跑80%以上的遊戲。


3-1、晶片廠商差異

一般而言 ATI 重於畫面顯示,nVidia重於效能表現,
而遊戲娛樂機玩家多半會使用nVidia系列產品,少部份使用ATI,
不外乎nVidia產品區別度廣且推出新產品速度快,加上效能表現對遊戲幫助大。
ATI 產品區別度低,產品更新速度被動,畫質雖然頗受讚賞但愛好者偏低
但最近ATI主打低價促銷策略,迫使
nVidia變成被動降價,
使市場變化大、型號繁多、價格混亂、區隔模糊等現象,
但最後受益者還是玩家們,低價的高享受!

3-2、顯示卡重要元件與介面:

3-2-1.重要元件
不外乎就是顯示晶片GPU、顯示記憶體、其他組件,
效能影響最大是晶片,其次是顯示記憶體,最後是其他組件。

3-2-2.顯示記憶體解說
顯示記憶體是使用於顯示卡上,與主機板上的實體記憶體不同,
顯示記憶體要求高速穩定,
故目前市面上有GDDR、GDDR2、GDDR3、GDDR4、GDDR5等五種記憶體
(GDDR的G是指顯示用的GPU記憶體可簡稱為DDR),
目前主流DDR3記憶體,中低效能會使用GDDR2,
高效能型則有GDDR4、GDDR5版本記憶體。
建議預算不足的玩家可以選用GDDR2或是GDDR3就好。

#提示:記憶體成本差異大,DDR3跟DDR4價差500~1000,依據預算選擇。
(其實GDDR2跟GDDR3的效能差別是感覺不太出來的)

閒語:有爛的記憶體廠商也有品質好的記憶體廠商,
別貪一時便宜買俗又大碗的爛貨。


3-2-3、顯示記憶體容量差異
顯示記憶體從早期的16MB、32MB、64MB、128MB到
主流256MB、512MB、768MB、1GB。
容量越大可供執行程式與效能使用用多,
若顯示記憶體不足會有顯示錯誤、當機、畫面延遲等情形。

#提示:目前遊戲娛樂機使用上為256M以上為主,
    1GB使用者屬於程式多開高效能使用,
    若無此需求則可省下費用使用256M即可。

閒言:目前128M版本的6600還是可以大部分的3D遊戲,
      所以看個人需求及預算限制。最近廠商都推出512M、1G為主

3-2-4.其他組件

晶片、電容、PCB版、線材、接點等組件

#提示:用料材質不好就算在高階的顯示卡也容易出毛病,
        但一個地方出毛病就要換整張顯卡,
        因此買顯示卡要看廠商對消費者用不用心,
        如果貪便宜而買無信譽廠商產品,
        則會讓你血本無歸!多去找找產品評價來看是否值得投資。

閒語:不懂就買大廠技嘉、華碩、MSI這三家,至少他們不會砸自己招牌!
      市佔率也很高!


3-3.顯示卡介面
目前現行介面有 D-SUB、DVI、HDMI、S-vedio(S端子)
以及還在研發的 Display Port!
主流是以 DVI為顯示介面卡,
但大部分顯示卡都會同時支援 DVI、D-SUB、S端子,
再者也有轉接端子可以轉換使用,
HDMI則是以高階影音娛樂主機為使用對象,
故一般大眾市場較少產品推出,
Display Port則為新技術,僅少量產品流通。
目前中、高效能規格顯示卡會提供 Daul-Link DVI 技術,
也就是雙 DVI輸出功能,
可透過驅動程式使用 雙螢幕 DVI 輸出顯示,
若有這方面需求則以此類顯示卡為考量。


3-4、型號數字識別:

顯示卡都會標示型號數字,指的是晶片型號的販售型號,而非晶片名稱的號碼,
晶片號碼常常是廠商開發時的代號,一般不瞭解的人根本看不懂,
所以統一採用4位數字加上效能區分在加上顯示卡廠商標記來識別

閒語:這兩家公司為了比較對方產品所以統一用數字表示效能等級,
      所以ATI1650對應N7600、ATI2600對應N8600這樣消費者比較能看清楚,
      但是數字不代表一切,只是個大概範圍,至於是誰比較誰就見仁見智了,
      個人是認為處於被動狀態的ATI比較nVidia,
      但是半年後變成
nVidia被ATI牽著鼻子走
       最近nVidia、ATI打的挺火熱的。

3-4-1.現有廠商型號標示

ATI 型號數字 代表 晶片型號對應販售型號加上效能等級
範例:X1650SE、X1650PRO、HD2600XT、HD3650XTX、HD3870X2
解說:"X""HD"代表ATI系列、數字代表晶片販售型號,再來就有是效能等級的區分。
      ATI區分為:SE、PRO、XT、XTX、X2,低>高 表示,
      例如相同晶片型號效能比較:2600SE<2600XT
      比較特殊的是X2表示XT型式雙核心版,表示為雙XT核心版本
      換種說法2600SE是2600晶片系列最低,2600XTX則是最高,
      2600X2則是2600雙核心版

nVidia 型號數字 代表 晶片型號對應販售型號加上效能等級
範例:N6600LE、N6600TD、N7300GS、N7600GT、N8600GTS、
N9800GTX、N9800X2、GTX260
解說:"N"代表nVidia、數字代表晶片販售型號,再來就有是效能等級的區分。
      nVidia區分為:LE、TD、GS、GSO、GT、GTX、X2,低>高 表示,
      例如相同晶片型號效能比較:7600GS<7600GT
      比較特殊的是X2表示GT型式雙核心版,表示為雙GT核心版本
      換種說法7600LE是7600晶片系列最低,7600GTX則是最高,
      7600X2則是7600雙核心版


3-4-2.數字迷思

數字大者效能高只能說可能卻不是一定,要看整體設定來判斷這張顯示卡,
有可能使用相同晶片但是組件差異性過大造成效能差異,
例如記憶體DDR3跟DDR4差別、OC版與非OC版差別
(OC、TOP都是為廠商超頻過版本)、
靜音版與風扇版差別及用料都會影響效能,
但有一個定值是確定的,而且不會有太大差異,就是:
相同系列的低效能顯示卡,跑的動相同系列中效能顯示卡,
能跑很穩的遊戲,但不一定很順!

範例:7600 LE 可以跑的動 7600GT 跑的穩定的遊戲,
      7600LE 卻沒辦法特效全開,達到7600GT跑很順暢境界!
    (指的是遊戲設定的特效全開)
      7300GT能跑7600GS執行很穩定的遊戲,但7300卻不一定能很順暢!

閒語:另外6600TD可以跑贏7300GT,7900GS可以跑贏8400GT,
            開頭數字只是世代型號,後面才是效能等級!

            N     6       6      0     0        GT       OC   
        廠商 世代  階級  區   ?      等級     超頻
      
看得懂嗎??懷疑!

總而言之
N6600GT OC為廠商NIVIDA第六世代第六階級第0區? GT等級OC超頻版
N9800
GTS TOP為廠商NIVIDA第九世代第八階級第0區? GTS等級TOP超頻版


3-4-3、現有顯示卡型號

這裡表示的是販售型號,包含AGP 8X、PCI-E 1.0a、PCI-E 2.0規格,
包含二手市場、新品、網咖淘汰品等大略型號

ATI:『9250、9550』、『1350、1550、1650、1950』、
                     淘汰                                    淘汰

『2400、2600、2900』、『3450、3650、3850、3870』
                 淘汰                                              淘汰
  
『4350、4550、4650、4670』、『4770、4830、4850、4870、4890』
                     新品                                                   新品

『5750、5770、5850、5870』
                       高階新品


NVIDIA:『5200、5650、5700』、『6200、6600、6900』、
                                  淘汰                                 淘汰

『7200、7300、7600、7900』、『8400、8500、8600、8800』、
                      淘汰                                                      淘汰

『9400、9500、9600、9800』、
『210、220』    
                        舊品                           低中階新品      

『250、260、265、275、280、285、295』    
                               頂級新品

注意:
淘汰=絕版但還能在二手店買到,
舊品=停產但可能有少量庫存,
現有舊品=市面上能買的到
新品=中低價位新產品
頂級新品=高價位新產品


4、硬碟  (<(‵▽′ )q▄︻▌鐵鎚無敵!我敲)

*本單元編寫中

閒語:目前SATA II 硬碟崩盤,整個市場一片下殺,
如果想撿便宜就要算好單位成本,不然只是花錢清庫存不划算。

單位成本公式   
價格 $ / 容量GB=每單位GB價位

價格1500元的160GB硬碟等於  
1500元 / 160GB=9.375=每GB價格9.375

價格2100元的500GB硬碟等於
2100元 / 500GB=4.2=每GB價格4.2元

價格4799元的1000GB硬碟等於
4799元 / 1000GB=4.799=每GB價格4.799元

兩個500G硬碟要4200元,比起一顆TB碟4799元來說,
每單位GB價格省0.5元,看似很少,
但乘上容量值後會變成500元,買TB碟反而不划算!
相對的160GB看就知道是最貴的,每GB要價9.375元,
你想幫廠商清庫存嗎?
買硬碟最好選單位成本最低且可接受的容量才划算。

5、電源供應器   (沒事愛放電..╮(﹋﹏﹌)╭..)
*本單元編寫中

6、光碟機  (轉吧~轉吧!圓盤)
*本單元編寫中

閒語:光碟雖然便宜,但是個人認為要備份大量檔案用硬碟比較適合

單位成本公式   
價格 $ / 容量GB=每單位GB價位

DVD單片7元每片4.7GB
7元 / 4.7GB = 1.75=每GB價位 1.489元
假設500GB資料要備份會用上
500GB / 4.7GB=106.3829 (四捨五入)=107片 DVD
107片DVD * 7元=749元
單位成本看似低,但你有考慮到一件事嗎!
107片DVD的保存?每片DVD燒錄時間?
假設1片DVD 最快22分鐘燒錄完成
(107片  * 22分鐘 )/ 60分鐘 = 2354分鐘  / 60分鐘=約 39小時
加上你每22分鐘要換片一次,大概會花上40小時左右,
時間成本與保存成本卻相對高,硬碟還可以重複使用,
保存好找個地方丟著硬碟也比較不容易壞。


7、主機殼 CASE  (房子不住人)

很多人會遺忘主機殼,其實這東西很重要。
大家想住豪宅,但卻不會幫電腦買豪宅,是很可惜的事情!

7-1、主機殼建議

1.格局大
2.擴充佳
3.對流優
4.方便
5.美觀

7-2-1.格局大:
能裝東西多,內裝也不會卡來卡去變得很難橋位置,
另外這年頭的高檔顯示卡可是超大張長卡,
格局不夠長的主機殼是絕對會卡住硬碟無法安裝!

閒語:等你玩到四硬碟、雙燒錄機、雙顯長卡加掛風扇、音效卡、
網路卡插在一起的時候,就知道主機殼不夠大,
會多難橋位置。(本人就常常為了橋位置花時間,9800GT可真會擋硬碟)

7-2-2.擴充佳:

幾大 5.25、幾小 3.5攸關你能裝多少5.25吋光碟機、
內裝式抽取硬碟、5.25散熱風散組,3.5吋硬碟數量、硬碟散熱風扇。
通常4大4小是基本款,建議4大5小或6小,硬碟散熱器很佔空間。

閒語:通常幾大不是重點,重點在幾小上面,
硬碟可裝位置多還可以避開顯示卡卡位!

7-2-3.對流優:
電腦24小時吹冷氣散熱可以省!但是沒有吹冷氣的電腦別省!
主機殼能裝多少風扇其實要考慮,電腦開機後會一直產生大量廢熱,
這些熱源會造成組件過熱不穩,久了容易有燒當現象,
所以你的主機殼能裝多少風扇與風扇配置是很大的學問。
熱對流要注意一點,熱氣是往上跑的,冷空氣是在底下,
別把出風口放在底下,入風口置於上方,這樣只會將熱氣滯留機殼內。
另外還要考慮你的擺放位置是不符合主機殼最低散熱空間,
前後左右上需留下15公分的空間,
不然熱對流被堵死,風扇多也沒用!

閒語:把電腦放在有隔板的櫃子或是封閉架子裡面常常是自殺行為!

7-2-4.方便:
大型機殼的大廠商會有快拆式模組、硬碟側版設計、模組抽取式設計,
小型準系統主機殼有提把能帶著走、配附HTPC遙控器、
紅外線接收裝置、附掛LCD面板、音量調節旋鈕按鈕等等...
所以看你需求!

閒語:常常在拆硬碟最好有側版模組、或是快拆模組,
不然螺絲起子不小心就會傷到其他東西!

7-2-5.美觀:

總是個擺設,你希望他醜不拉機的嗎?
另外還有改機殼配件能自行組裝,LED發光條、LED風扇、造型貼紙等等...

7-3、總結:
綜合以上5點~大概要花個2千跑不掉,看個人取捨,
好的主機殼能讓你用個10年不為過,爛的主機殼可能1年就出毛病,
跟你買房子一樣,有誰想省錢買會漏水的房子?
買主機殼多想想吧!畢竟至東西價格差距不大,
最爛1千以下,中等1千5~3千,略高3千5~7千,特優7千~1萬,
省個1千5買最爛換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也是一種不必要的浪費!


8、散熱器耍冷(冷到不行 ≡ ̄﹏ ̄≡ 冷到不行..)

*本單元編寫中


9、螢幕照顧你的眼睛   會近視跟閃光吧ˋ(′ ~‵")ˊ)

*本單元編寫中


10、鍵盤與滑鼠的婚姻:


A、滑鼠

A-1、滑鼠簡介: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B%91%E9%BC%A0&variant=zh-tw

滑鼠墊簡介: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B%91%E9%BC%A0%E5%A2%8A&variant=zh-tw

A-2、區分

依據功能區分:
  • 標準滑鼠(Standard mouse):一般標準3/ 5鍵滾輪滑鼠
  • 辦公室滑鼠(Office Mouse):軟、硬體上增加Office/ Web相關功能或是快速鍵的滑鼠
  • 簡報滑鼠(Presentation Mouse):為增強簡報功能開發的特殊用途滑鼠
  • 遊戲滑鼠(Gaming Mouse):專為遊戲玩家設計,能承受較強烈的操作, 解析度範圍較大,特殊遊戲需求軟硬體設計


A-3、廠牌

市面廠牌:
這只是大概...很多國外品牌的曝光度還很低...


A-4:DPI

DPI: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Dpi&;variant=zh-tw
維基講的很難懂...
簡單來說 DPI越高 滑鼠反應越高 且移動距離與速度成正比
更簡單說...假設只要碰滑鼠 1mm  螢幕上指標 在  
DPI 200的情況只會移動 2單位
那在DPI 2000情況下 會移動 20單位
DPI 對於 解析度越高的螢幕 就越需要...


A-5、遊戲競技滑鼠

以遊戲競技為主的遊戲滑鼠 通常會追求  

1.靈敏度:
對於指標動作的反應是否能在適合的滑鼠移動距離讓指標有效到達位置
               跟DPI有關,其次是OS的滑鼠設定驅動、滑鼠廠商本身的驅動程式
               這些都影響滑鼠的靈敏度,大螢幕高解析度對於靈敏度就很要求...

2.按鍵感應:
按鍵的感覺及反應
                   每支滑鼠設計都不同,有些按很深還會裡你,有些輕輕碰到就反應,
                   與內部微動控制設計有關
                  
3.定位:定位的精準度是否符合個人需求
             這跟定位引擎有關,光學或雷射通常是反射面的差異有關
             如果定位不好...你就會看到滑鼠的指標會飄...
             誇張一點 滑鼠不動 指標卻自己動..這對遊戲玩家來說...只會罵翻天

4.附加價值:特殊設計、內建驅動、巨集程式、觸感、美觀


A-6、遊戲競技滑鼠疑問:

1.你到底需不需要遊戲用的滑鼠?

   很多人都在玩遊戲,但是一定要用到遊戲專用的滑鼠嗎?
   絕對不是....要知道會用到遊戲競技滑鼠都是取決於上面四點
   因為比賽用的會重視這四點去開發,耐用度相對是一般滑鼠的N倍
   但是普通的玩家根本沒那麼拼命去練滑鼠神功....
   個人結論:滑鼠你用的順手才是真的
   

2.買遊戲滑鼠真的會玩的很神嗎?
   遊戲在怎麼玩都是取決於人的問題....
   雖然利其器,但主因還是在人身上
   差別是...上述四項可以彌補某些不足
   但不會讓笨蛋變成神...

3.價格差異怎麼那麼大?
   價格反應 用料品質、品牌價值、產品定位
   所以正常...而且每個廠牌都有 高、中、低 的產品定位差異
   造成 A牌的高階  跟 B排的低階 價格會差上1500....
   但是店家 不可能 多廠牌的高中低都進貨...
   造成檯面上  明明都寫著 遊戲競技滑鼠  但是 這價格實在是差很大
  
4.外國月亮比較圓?

   品牌名氣大當然圓...台灣哪家廠商的滑鼠會拿出去比賽??
   但有趣的一點...裡面的控制器還是控制開關的..很多大廠滑鼠是請台灣代工的...



A-7、買滑鼠的重點:

1.手感:

            滑鼠外型設計的好不好會影響手腕關節的傷害度,
            特別強調要親手試玩後在決定要不要買,
            價格沒有比健康重要...   
            而且很多玩滑鼠的玩家都是手感不好就換
            滑鼠沒壞...單純 拿不習慣就換一隻..(燒錢就是了)        

2.環境:

           現在都是 光學滑鼠、雷射滑鼠,這些講求反射面的滑鼠來說很重要
           很容易影響  靈敏度、定位 的差異,
           如果要買專業的競技滑鼠 記得要問清楚 滑鼠墊適用性
           某些滑鼠 靈敏到 很會挑剔...

A-8、其他:
價格我是不考量...
反正寫在多 也是在於...你拿的習慣用的順才是真的好鼠
滑鼠鍵盤是很個性化的選擇...所以樣式特多



B、鍵盤:


B-1、分類:

          鍵盤型式分類:根據switch(開關)設計分類:
                              
                   1.機械式 (Mechanical)
                   2.薄膜式 (Membrane)
                   3.導電像膠式 (Conductive Rubber)
                   4.無接點靜電容量式 (Capacitives)

           根據鍵帽印字方法分類:
                  
                  1.無刻印
                  2.油墨印刷
                  3.雷射印刷
                 4.二色成型
                 5.熱昇華印刷

維基百科:
               電腦鍵盤: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94%AE%E7%9B%98&;variant=zh-tw

鍵談坊:http://kbtalking.cool3c.com/keyboard-learning


B-2、其他:

1.遊戲專用鍵盤:
                         會用到巨集功能、特殊鍵盤配置 再去考慮吧..
                         這類鍵盤 就功能性強...一般使用者根本用不到
                       ( 看了5年多遊戲鍵盤的發展..到現在還買不下手...
                         目前還在用 "羅技G1鍵盤滑鼠組" 的鍵盤,滑鼠倒是換了三隻 =.=)

2.機械鍵盤:
                   這不好介紹...請參照:鍵談坊:http://kbtalking.cool3c.com/keyboard-learning
                   黑、茶、青 軸 的手感 要現場 敲 才有感覺...( 感覺啥?...軟...硬 ..度 )
                   但是很吵  看個人喜好吧...(
                   機械式  缺點:太吵(晚上不適合)、
                                          太貴(三千起價)、
                                          功能性低(幾乎都是素面+低功能)
                                      

市面上...大部分都是 薄膜式鍵盤...
只要 單價不超過3千以上、按下去聲音不夠響、手感不夠沉 不用想...那就是 薄膜式
因為其他種類的鍵盤...除了貴死人之外還是貴死人~


B-3、鍵盤怎麼選?

去敲敲看感覺好不好用就好哩...
或是有功能性需求的~
例如 多媒體、巨集功能、USB HUB、遊戲專用設計
( 價格...我還是不考慮)

鍵盤呀,比滑鼠還難壞,加上用會超久(便宜貨可不保證)
所以選擇的時候真的要考慮舒適度...除滑鼠會手腕關節症外鍵盤也會
為了你的健康...
選鍵盤請舒適度為第一考量!


11、喇叭、耳機、音效裝置的戀愛史:

*本單元編寫中



[ 本文章最後由 KOGA.tpe! 於 09-11-17 22:11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5   檢視全部評分
只是過客    發表於 09-7-1 10:49 聲望 + 1 枚  回覆一般留言
風*逆裂  非常好...至少讓我有點解到如何去選CPU跟顯 ...  發表於 09-3-29 15:58 聲望 + 4 枚  回覆一般留言

痾....

可以麻煩寫版的大大再多說明一下主機板的比較方式嘛QQ

一直都不知道主機板的效能怎麼比說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5# tomk22432817 的文章

沒寫到晶片比較...

等我補充在簡訊通知你

在外工作比較不方便


如果你急著要 先著明是INTE的主機板還是AMD

我在傳給你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不急不急

只是一直都很好奇而已˙˙'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若有玩家買到AMD的產品,它的官網現在有提供超頻軟體:名稱為AMD overdrive,若有疑問可自行上AMD官方網站查詢喔!!!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12-12 23:03 , Processed in 0.02966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