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在軌衛星(人造衛星)

歐孝昆 李 勇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張日軍

衛星頻軌:競相爭奪的戰略資源

衛星頻軌是指衛星電台使用的頻率和衛星所處的空間軌道位置,是隨著衛星技術的發明而開始被人類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是所有衛星系統建立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衛星系統建成後能否正常工作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沒有頻率軌道支持的衛星系統將無法翱翔太空。
衛星頻軌資源供需矛盾突出


衛星頻率主要指無線電頻譜用於空間無線電業務的部分。任何衛星系統的信息感知、信息傳輸以及測控單元,都需要使用電磁頻譜,空間電台安裝在人造地球衛星上,電波在太空與地面之間傳播過程中存在大氣層傳播損耗。


不同的頻段傳播損耗不同,其中在0.3~10GHz頻段間損耗最少,被稱為“無線電窗口”;在30GHz附近頻段損耗相對較小,通常被稱為“半透明無線電窗口”。目前,各類衛星應用也主要使用這些頻段,其他頻段相對損耗較大。因此,衛星電台常用頻段只占無線電頻譜的小部分。


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和衛星應用的大量增加,衛星頻率資源日益緊張。同時,衛星在運行過程中又必須使用外層空間的某個軌道位置,衛星運行的軌道位置有位於赤道上空、距地面高度為35786公裡的對地靜止軌道,也有距地面幾百到1000公裡左右的低軌道位置和距地面10000公裡左右的中軌道位置。不管是對地靜止軌道位置還是其他軌道位置,資源都是有限的。


以對地靜止軌道位置資源為例。一顆靜止衛星可以覆蓋地球表面約40%的區域,且地球站天線容易跟蹤,信號穩定。因此,大多數通信衛星、廣播衛星、氣象衛星都選用靜止軌道位置。


但受天線接收能力限制,同一頻段、覆蓋區域相同或部分重叠的對地靜止衛星只有間隔一定的距離,即從地面看要間隔一定的角度,地球站才能區分開不同衛星的信號實現正常的工作。因此,兩顆衛星之間需要在經度上間隔不小於2度,在整個對地靜止軌道上的同頻段衛星通常不會超過150個,靜止衛星軌道數量已遠不能滿足世界各國的需求。


可以看出,常用的非靜止軌道資源也是有限的。據初步統計,目前人類發射到空中的各種衛星和航天器已達3萬余顆,僅在赤道上空的靜止軌道上就運行著300多顆同步靜止軌道衛星。它們被廣泛應用於通信、遙感、偵察和定位等業務,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地球站和車、船載終端,利用衛星進行著各種業務,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衛星頻率軌道資源供需矛盾日顯突出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衛星頻軌資源有限不可再生

由於頻率軌道資源是一種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而且衛星軌道位於世界各國共處的宇宙空間,是全人類共有的國際資源。因此,頻率軌道資源的獲取不是一個國家能主宰的,各國都必須依據國際電聯制定的規則進行開發利用,頻率軌道的使用必須進行國際協調。
為此,在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特別是美、俄等航天強國的推動下,國際規則中衛星頻率軌道資源的主要分配形式為“先申報就可優先使用”的搶占方式。


在這種方式下,各國首先根據自身需要,依據國際規則向國際電聯申報所需要的衛星頻率軌道資源,先申報的國家具有優先使用權;然後,按照申報順序確立的優先地位次序,相關國家之間要遵照國際規則開展國際頻率干擾談判,後申報國家應采取措施,保障不對先申報國家的衛星產生有害干擾。


國際規則還規定,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在申報後的7年內,必須發射衛星啟用所申報的資源,否則所申報的資源自動失效。同時,國際電聯《組織法》還要求“使各國或各國家集團可以公平地使用無線電頻率和地球靜止衛星軌道”,以防止少數發達國家借助其技術和經濟實力,搶占所有的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此原則的核心是“公平分配”,為各個國家和地區規劃了部分衛星頻率軌道資源。
隨著資源申報的數量越來越多,國際談判難度也越來越大。衛星生產周期通常只需一年半左右,而獲取頻率軌道資源的談判則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


衛星頻軌資源競爭十分激烈隨著衛星偵察、通信和導航等應用需求的增長,頻率軌道資源日趨緊張,圍繞著頻率軌道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世界各國紛紛加大了頻率軌道資源的申報力度。


美國、俄羅斯等航天強國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向國際電聯申報並依照國際程序獲取了大量的頻率軌道資源,以支撐其數量龐大的衛星系統,這也導致目前很多好用的頻段和軌道位置都已被這些大國占用,再想從中分得一杯羹已經很難


美國GPS系統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已占用了80%的“黃金導航頻段”,迫使其他國家只能搶占為數不多的剩餘頻段。此外,日本、韓國、印尼等亞太國家也在加緊申報並獲取頻率軌道資源。


更有甚者,湯加王國早期申報了大量的頻率軌道資源並獲得了優先使用權,此後以經營優先使用權來獲取經濟利益。可以看出,各國為維護自身的軍事或經濟利益,都在抓緊搶占衛星頻率軌道資源。


如何保護並用好現有的頻率軌道資源的同時,積極申請新的資源,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課題。為此,我們應及時制定各類衛星系統的總體規劃,抓緊申報衛星頻率軌道資源,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積極主動開展國際談判,切實維護我國的空間權益,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截止20世紀末,全球只有少數國家進入太空俱樂部——具有獨立衛星發射能力。這些國家和地區包括(截止2007年2月):獨立國協國家/前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中國英國印度以色列。伊拉克和朝鮮的發射並未被承認。巴西在1997、1999和2003年進行了3次發射嘗試,但均未成功。直到今天仍有少數國家依舊嘗試進入太空俱樂部。早期義大利和哈薩克都具備火箭和衛星研發技術條件,並且都有火箭發射場(聖馬科意海上平台和拜科努爾發射場,主要為美國和俄國擔負發射任務)。 烏克蘭具備火箭製造能力但卻不具備發射場等條件。多國合作的歐洲太空總署ESA,以及私有的海上發射公司等公司也被認為是太空俱樂部的成員。以下是太空俱樂部幾大成員首次成功發射的衛星:
Rnk日期國家衛星名稱重量(kg)特點
11957 (10.4) 蘇聯史潑尼克一號 /Спутник-1R-7火箭84 kg
21958 (1.31) 美國探險者一號/Explorer 1木星-C探空火箭13.7 kg
31965 (11.26) 法國Astérix 1Deer man42 kg
41970 (2.11) 日本おおすみ/OsumiL-4S 523.8 kg
51970 (4.24) 中華人民共和國東方紅1號長征一號運載火箭173kg
61971 (10.28) 英國ProsperoBlack arrow
在澳洲發射
71979 (12.24)ESACATAlian 1type(L01)

81980 (7.18) 印度Rohini1SLV

91988 (9.19) 以色列Ofeq 1Shabit
在西方發射
102009 伊朗Safir 2Omid 1



首次發射年份首發衛星名稱至今衛星數 (2005年)[2]
蘇聯
( 俄羅斯)
1957
(1992)
Sputnik 1
(Cosmos-2175)
1398
美國1958探險者1號1042
加拿大1962Alouette 125
義大利1964San Marco 114
法國1965Astérix44
澳洲1967WRESAT11
德國1969Azur27
日本1970Ōsumi111
中華人民共和國1970東方紅一號64
英國1971Prospero X-325
波蘭1973Intercosmos Kopernikus 500?
荷蘭1974ANS5
西班牙1974Intasat9
印度1975Aryabhata34
印度尼西亞1976Palapa A110
捷克斯洛伐克1978Magion 15
保加利亞1981Intercosmos Bulgaria 1300
巴西1985Brasilsat A111
墨西哥1985Morelos 17
瑞典1986Viking11
以色列1988Ofeq 17
盧森堡1988Astra 1A15
阿根廷1990Lusat10
巴基斯坦1990Badr-15
大韓民國1992Kitsat A10
葡萄牙1993PoSAT-11
泰國1993Thaicom 16
土耳其1994Turksat 1B5
烏克蘭1995Sich-16
智利1995FASat-Alfa1
馬來西亞1996MEASAT4
挪威1997Thor 23
菲律賓1997Mabuhay 12
埃及1998Nilesat 1013
新加坡1998ST-11
中華民國1999福爾摩沙衛星一號9
丹麥1999Ørsted3
南非1999SUNSAT1
沙烏地阿拉伯2000Saudisat 1A12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000Thuraya 13
摩洛哥2001Maroc-Tubsat1
阿爾及利亞2002Alsat 11
希臘2003Hellas Sat 22
奈及利亞2003Nigeriasat 12
伊朗2005Sina-14
哈薩克2006KazSat 11
白俄羅斯2006BelKA1
哥倫比亞2007Libertad 11
越南2008VINASAT-11
委內瑞拉2008Venesat-11


[ 本文章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10-5-7 21:56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7 10:20 , Processed in 0.02508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