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http://tw.myblog.yahoo.com/jw!qJ ... amp;l=a&fid=103

基本術語(一)


二點
指構成萬物的二種基質:質點、靈點。扈大中《性命法訣全書》序:“蓋自天地未辟之際,不過混沌一炁,胞孕育陰陽,含有質點、靈點。宇宙萬物,悉包羅此二點,作合其造有天地,即有人物。唯人最靈,秉天地自然之造化,亦可致中和而位育焉。”另據近人邊治中《中國道家宮廷回春養生長壽秘傳寶典·道家各派養生概論》,稱元神、元陽為人身之二點:“人身只此元神、元陽二點。神歸元才為性,陽歸元才為命。所謂母音,生天地之本,混濁未分者也。神為精氣。陽為色喪,喪卻元陽,則性命隨陽盡而盡矣。故須知煉元陽、元神,毋令外馳,元神攝元陽,元陽以養元神,自天外泄之患,久久龍降虎伏,金丹可圖


二極  
尹真人《寥陽殿問答篇》:“太極有二理:自運行而言,則曰時候,雖天地不外乎一息;自凝結而言,則曰真種,雖一黍可包乎天地。宿蟄歸根,曼息杳冥,是為時候太極;孕字結實,交姤結胎,是為真種太極。人能保完二極而不失,則可以長生,可以不化,豈止窮年令終而已哉!”薛陽桂《梅華問答編》:“就太極有統體之太極。物物之太極。統體之太極,天地人物統一太極也。物物之太極,一物各具一太極也。是太極也者,乃理氣之渾名。理是氣之條理,氣是理之生氣。程子曰:‘言理不言氣不備,言氣不言理不明。二之則不是。朱子曰:性即理也,則命即氣也。’是以太極言理可也,言性可也,言命亦可也。”


二五
汪啟濩《性命要旨·補遺篇》:“周子雲:‘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何謂二五?二者,六二居內,卦中女陰也。五者,九五居外,卦中男陽也。內外、男女、陰陽合,化為真一之陽,所謂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也。”


兒產母
丹法以後天識神為火,先天元神為木;後天腎水為水,先天元精為金。按五行生克之理,金生水,則金為水之母;木生火,木為火之母。丹法則顛倒用之,金木為水火所生,即從後天腎水識神產出元精元神,所以叫作“兒產母”。這是丹道逆修返本的過程。《悟真篇》:“震龍汞出自離鄉,兌虎金生在北方。二物總因兒產母,五行全要人中央。”清劉一明注:“木本生火,而火反生木。金本生水,而水反生金,是謂兒產母。”


九鼎
王慶升《三極至命簽蹄》:“九鼎總敘:指心為九鼎者,以心上通七竅,下通二陰也。所謂‘包含萬象體,不黑一絲頭’者也。指絳官為九鼎者,以絳宮上通七節,下通兩腎也。所謂‘三彭走出含陰宅,萬國來朝赤帝宮’者也。指密戶為九鼎者,以有天靈九宮也。二者所謂‘從此變為乾健體,潛藏飛躍總由心’者也。指子時為九鼎者,以甲己子午皆數九也。所謂正一陽初動,中宵漏水者也。指一月為九鼎者,以一月有九還也。指一年為九鼎者,以一年有九轉也。所謂‘一月一還為一轉,一年九轉九還同’者也。指三年為九鼎者,以年成三性,三年成九性也。所謂‘三鉛只得一鉛就,金果仙桃已露形’者也。指九載為九鼎者,以一載煉一丹,九載煉九丹也。所謂‘一載生幾個,個個會騎鶴’者也


九患
《七域修真證品圖》:“學道者有九患,皆人之大病。若審知患病,則仙可得矣。九患者,一患有其志而無其時,二患有其時而無其友,三患有其友而無其志,四患有其志而無其師,五患有其師而不學,六患能學之而不勤,七患能勤而不能守道,八患能守道而志不固,九患能固其志而不能久。故曰常人者千,而知道者一;知道者千,而修道者一;修道者千,而專精者一;專精者千,而勤久者一。修而勤久,道可冀矣!”


九難
指九種有損內煉的因准。《鐘呂傳道集》列出九難為:衣食逼迫、尊長邀攔、恩愛牽纏、名利縈絆、盲師約束、災禍橫生、議論差別、志意僻怠、歲月蹉跎。免此九難,方可奉道。九難之中,或有一二不可行持,但以徒勞而不能成功者也。《呂祖志》中,亦有鐘呂答問,無“尊長邀攔”(第二難),而有“時世亂齋”(第九難)。《高上月宮太陰 元 君老道仙壬靈寶淨明黃素書》序例《黃帝素書人道品》中的九難分別為:衣食逼迫,貪心而隨之,一也。尊長約束,世事旋集,二也。妻兒牽連,愛憂過計,三也。名利縈絆,不肯自已,四也。疾病相煎,功未圓就,五也。不慎擇師,旋服未服,六也。議論差別,又即生疑,不能專一,七也。志意懈怠,始勤終忘,八也。日月蹉跎,不能成功,九也。如此皆令人中變,凡遇此境,便須勉力向前,不求目前之事,則可以成矣!”


九三
金精之陽數。《悟真篇》:“二八誰家姹女,九三 何處郎 君。”翁藻光《悟真篇注疏》解注說:“九三。陽數也, 郎 君即我之陽丹也,又曰金精。”仇兆鼇《悟真篇集注》說:“二八者,-十有六。九三者,二十有七,取其陰陽少壯,兩相配當也。郎含木液,女產金精,得真土而卻成三姓,即所謂‘三家相見’者。”


七寶
《太上老君內日用妙經》:人身之精、血、炁、髓、腦、腎、心“是七寶,歸身不散,煉就大藥。”《道樞。血脈篇》:“身有七寶,亦知之乎?或曰何也?曰津也,水也,唾也,血也,神也。氣也,精也。”《修真十書·雜著捷徑》卷二一《西嶽 竇 先生修真指南》:“七寶者:神、氣、脈、精、血、唾、水也。”


七功
指丹家內煉的七段功夫。《性命圭旨·亨集》曰:“起手時,有救護補益之功;第二節,有流戊就己之功;第三節,有添油接命之功;第四節,有助火載金之功;第五節,火熾而有既濟之功;第六節。胎成而有沐浴之功;第七節,溫養而有乳哺之功,嬰九救出於苦海,此時到岸不須船,這著功夫方才無用矣。”


七昧
指修煉中的七種愚蒙行為。《黃帝內傳》:“何謂七昧?王曰:目昧即不明、耳昧即不聰,口昧即不爽,鼻昧即不通,手昧即不團、足昧即不正、侖昧即不真。但心不亂即真矣,目不昧即咽矣。耳不昧即聰矣,口不昧即爽矣,鼻不昧即通矣,手不昧即固矣,足不昧即正矣。是知七昧其要在一,-之稍昧,六昧俱塞,則一身不治,近於死也。”


七沖門
《黃帝八十一難經·四十四難》:“七沖門何在?然唇為飛門,齒為戶門,胃為賁門,會厭為吸門,大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合為蘭門,下極(肛)為魄門。故曰七沖門。”


七成九敗
《太上長文大洞靈寶幽玄上品妙經發揮》:“夫出世之事,有七般成,有九般不成,有七般成者:一者宿有緣份,二者得遇真師,三者便行實心,四者作真法,五者積其大行,六者信忠不退,七者不逢諸魔。如此七事,謂之全修。更有九者不成:一者不信不忠,二者有業魔障。三者勞己苦行,四者意狂心亂,五者不遇至人,六者不逢真理,七音得法不行,八者不持明德,九者不辨邪正。此是下鬼之見也。”


十魔
指在內功修煉過程中,因掌握不當而至入魔的一些幻景。《鐘呂傳道集。論魔難》說:“所謂十魔者,凡有三等,一曰身外見在,二日夢寐,三曰內觀。並歸納為:六賊魔、富魔、貴魔、六情魔、恩愛魔、患難魔、聖賢魔、刀兵魔、女樂魔、女色魔。《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四五所說十魔為: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陽魔,七曰陰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大丹直指》卷下中的十魔為:六欲魔,七情魔,富魔,貴魔,恩愛魔,災難魔,刀兵魔,聖賢魔,妓樂魔,女色魔。


十二辟卦
《周易》以陰陽之錯綜變化得六十四卦,其中十二卦叫作消息卦。辟者,君也,言此十二卦總統余卦,如同君主領袖臣下。十二卦中有息卦六,叫作太陽,即複、臨、泰、大壯、夬、乾;消卦六,叫作太陰,即姤、遁、否、觀、剝、坤。以上十二消息勢,代表一年十二月,亦喻一日十二辰,內丹家即用來表示煉丹火候節度。凡卦之六爻,五陰一陽,以陽為主;五陽一陰,以陰為主。其發展程式由下而上,以少為多之主。第一,複卦 ,五陰一陽;陰氣已極,陽氣複生,一日之中指夜半子時火候初起,一年之中應十一月。邵雍《恍惚吟》雲:“恍惚陰陽初變化,氤氳天地乍迴旋,中間些子好光景,安得功夫入語言。”即形象地表達了子時陰陽變化和生物場的轉換。第二,臨卦 ,四陰二陽;陽氣漸進,指丑時進二陽火候,應十二月。第三,泰卦 ,三陰三陽;陰陽相承,寅時進三陽火候,應正月。第四大壯卦 ,二陰四陽;陽氣雖盛,猶含陰氣。卯時進四陽符候,應二月。第五,夬卦 ,一陰五陽;盛陽之際,尚余些微陰氣,辰時進五陽火候,應三月。第六,乾卦 ,純陽;巳時進六陽火候,應四月。第七, 姤卦 ,五陽一陰;陽極生陰,以陰為主,午時退陰符候,應五月。第八,遁卦 ,四陽二陰;陰氣漸盛,陽氣漸衰,未時退二陰符候,應六月。第九,否卦 ,三陽三陰;陰陽二氣,不相交通,申時遲三陰符候,應七月。第十,觀卦 ,二陽四陰;陰氣已盛,酉時退四陰符候。第十一,剝卦 ,一陽五陰;陰盛陽衰,純陰將至,戌時退五陰符候,應九月。第十二,坤卦 ,六爻純陰,亥時退六陰候,應十月。姤卦以前為陽火之候,姤卦之後為陰符之候。陽火主進,陰符主退,陰陽消息,迴圈不已。


大河車
三河車(大河車、小河車、紫河車)之一。指元氣沿子午任督脈運轉。其路徑由尾閭上升,經夾脊、玉枕至泥丸宮,然後下降鵲橋、重樓、黃庭,納入丹田。《鐘呂傳道集·論河車》:“肘後飛金晶,還晶入泥丸,抽鉛添汞,而成大藥者,大河車也。”又曰:“及夫肘後金晶入頂,黃庭大藥漸成,一撞三關,直超內院,後起前收,上補下煉,則大河車固當行矣。”《西山群仙會真記》:“自尾閭穴起,從下關過中關,中關過上關;自上田至中田,中田至下田而曰大河車也。”


小河車
指元氣在體內五臟問迴圈。《鐘呂傳道集·論河車》:“五行迴圈,周而復始。默契顛倒之術,以龍虎相交而變黃芽者,小河車也。”《西山群仙會真記》:“自腎炁傳肝炁,肝炁傳心炁,心炁傳肺炁,肺炁傳腎炁,而曰小河車也。”


大周天
為煉氣化神階段所行人定功夫。即七日煉得大藥以後,便進入十月守關,行大周天火候,使炁化為神,神炁二化為一,元神純陽出景。大周天與小周天的區別在於,小周天是有為階段,大周天是無為階段;小周天采外藥運河車入下丹田,經上鼎泥九到下爐丹田而封存,大周天以黃庭中丹田為鼎,下丹田為爐;小周天講活子時,大周天講正子時;小周天用後天八封圖式,大周天用先天八封圖式;小周天循任督二脈運行,大周天只守小鼎爐氤氳二田之間,故大周天又稱“十月養胎”,實為人定煉性功夫。元陳致虛《規中指南》說:“夫坎離交媾,亦謂之小周天,在立基百日之內見之”;“夫乾坤交媾,亦謂之大周天,在坎離交媾之後見之。”《悟真篇》:“果生枝上終期熟,子在胞中豈有殊。”實乃指“十月胎圓入聖基”。明伍守陽《天仙正理直論》說:“天固一也,而所用之工,有小大之異也:小者有間,大周則無間矣。小者有時,大周則無時矣。小者有數,大周別無數矣。”又說:“大周天之火,不計又象,固非有作,溫溫相續,又非頑無,初似不著有無,終則全歸大定。”


小周天
修煉中精化為炁的煉藥功夫。丹功載藥循任、督二脈河車之路環行,如日月環行之周天有三百六十,天體黃道有三百六十度。《性命圭旨》:“天之行也,曰一周天,何其健歟?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周天之行健也。……一屈一伸,一往一來,真有若日月之代明,寒暑之錯行,其殆天運之自然,是亦吾身一天地也。始而有意,終於無意。”伍守陽《天仙正理直論》說:“小、周天雲者,言取象於子、醜、寅十二時如週一日之天也。”小周天功夫能調節任、督二脈的陰陽氣血平衡。為煉精化炁階段之功夫。元陳虛白《規中指南》:“夫坎離交媾,亦謂之小周天,在立基百日之內見之。”此一功夫為“有為”之功,主要包括采、封、煉、止四個過程。“采”即采藥,靜坐中發生微動之元精,使其昇華合神炁之真意。講究識清濁,明老嫩,分金水,計斤兩。采藥須靈活運用,用活子時,應玄妙機。“封”即封固,采藥後將所得精氣送入下田儲存,使不走漏,以伏神炁之真意。講究過中鼎,存下爐,送土釜,牢封固。封又分“初封”和“再封”,目的在於積累藥物,因為藥不足不可烹煉。“煉”即煉藥,又稱行小周天。積藥已足,即用河車方法烹煉。其步驟包括(1)升降運轉三百息,三百候。(2)大鼎爐升降( 煉外藥),鼎爐即真炁運行及停留之重點。(3)小鼎爐烹煉(內藥自生後與外藥儲積會合而大藥漸凝)。(4)內藥爐中生,不采自生,與外藥會合凝結,用黃庭丹田之間,氤氳上下,七日間化成大藥。須用逆呼吸法。“止”即河車運轉三百六十候而停止,以陽光三現為驗,應防止“四現”,否則將走火傾危。小周天約需一百日方能煉就,故又稱“百日關”。如元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所言:“自片餉結胎之後,百日而功靈”。明伍守陽也說:“夫小周天雲者,積之不過百日,則精不漏而返炁矣。”


三寶
指內煉的三個要素。魏伯陽《參同契》:“耳、目、口三寶、固塞勿發通。”張三豐《道言淺近說》:“精、氣、神,為內三寶;耳、目、口,為外三寶。常使內三寶不逐物而遊,外三寶不透中而擾、呼吸綿綿,深入丹田,使呼吸為夫婦,神氣為子母。子母夫婦,聚而不離,故心不外馳,意不外想,神不外遊,精不妄動。常薰蒸於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混然子《還真集》上:“人身三寶:神、氣、精。先天三寶為三體自然之道,即元精、元氣、元神;後天三寶為三用有為之道,即交感精、呼吸氣、思慮神。夫人自有三寶者,皆從天地中來,居先天而生,妙體混成;在後天而化,因質感合。非先天不能坐生後天,非後天不能成先天。此二者之理,一體而分化,不可失後損先也。是故以元精煉交感精;以元氣煉呼吸氣;以元神煉思慮神。三物混成,與道合真。自然元精因而交感之精不漏;元氣住而呼吸之氣不出;元神全而思慮之神不起。修仙之法無它,全此三者而已矣。祖師所謂精全不思欲,氣全不思食,神全不思睡。”《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訣》:“道、經、師者,為外三寶也。內三寶者,精、炁、神也。”王常月《龍門心法》:“三寶者,道、經、師也:道本虛空,無形無名,非經不可以明道;道在經中,幽深微妙,非師不能得其理。”


三變
丹家人體生成論的三階段。伍守陽《天仙正理·道原淺說篇》:“稟此陰陽二炁順行,隨其自然之變化,則生人;逆而返還,修自然之理,則成仙、成佛。是以有三次變化,而人道全。”注:“人道者,生身成人之道也。一次變化,是父母初交,二炁合為一炁,而成胎也。二次變化者,是胎完十月”,有炁為命,有神為性,而將產也。三次變化者,是產後長大成人,精炁盛極,十六歲時也。謂之‘三變’。”又:“順行人道之三變者,言一變之關,自元炁而合為一炁也。父母二炁初合一於胞中,只是先天一炁,不名神炁。及長似形,微有炁,似呼吸,而未成呼吸,正神炁將判未判之時。及已成呼吸、而隨母呼吸,則神、炁己判,而未圓滿之時。但已判為二,即是後天。斯時也,始欲立心立腎。而欲立性立命矣。神已固,藏之於心‘炁已固,藏之於臍,及至手足舉動翻身,而口亦有啼聲者,十月足矣。則神炁在胎中已全。此二變之關,言一分為二也。出胎時,先天之炁仍在臍,後天之氣在口鼻,而口鼻呼吸,亦與臍相連貫。先天之炁仍在心,發而馳逐,為情欲。由是炁、神雖二,總同心之動靜為迴圈。年至十六歲,神識全矣,精炁盛矣。到此則三變之關在焉。或有時而炁透陽關,則情欲之神,亦到陽關。神炁相合,則順行為生人之本。此炁化精時也。謂之三變者如此。”


三車
丹家三種運藥方式。尹真人《性命圭旨》:“金滿三車奪聖機,衝開九竅過曹溪。”李涵虛《三車秘旨》:“三車者,三件河車也。第一件運氣,即小周天子午運火也。第二件運精,即玉液河車,運水溫養也。第三件精氣兼運,即大周天運先天金汞,七返還丹,九還大丹也。此三車者,皆以真神、真意,斡乎其中,人能知三車秘諦,則精、氣、神三品圓全,天、地、人三仙成就。運氣功夫,所以開關築基,得藥結丹也。運精功夫,所以抽坎鉛、制離汞,煉己性也。運先天精氣,丹家名汞迎鉛入,情來歸性,七返九還之事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八:“三河車:采藥進火,添汞抽鉛,曰小河車。大藥漸成,上補下煉,曰大河車。還丹煉形,合道入仙,曰紫河車。道家三車:聚火而心行氣,使以治疾病,曰使者車。陰陽合,水火同,靜中聞雷霆之聲,曰雷車。心為境役,感物氣散,以成衰老且病,曰破車。醫家三車:牛車,自尾閭運氣,上升泥丸、絳宮者。鹿車,小腸、膀胱運小水者。羊車,大腸運火數。”三車之說,起於釋門用語。《妙法蓮華經》卷三《譬喻品》:“長者告諸子言: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用以比喻菩薩、緣覺、聲聞等大、中、小三乘。近人王休,則指三車為用火時之三階段。《悟真篇丹法要旨》:“丹法在講運火采藥時,用火候有三個階段:即羊車、鹿車、牛車。由尾閭關至夾脊關,細步慎行,如羊駕車之輕柔;由夾脊關至玉枕關,巨步急奔,如鹿駕車之迅捷;由玉枕至泥丸,因玉枕關極細極微,必需用大力猛衝,如牛駕車之奮猛。此種比喻,必須有藥時才用。所謂:載金三車,宜上昆侖。”《道樞》則以牛、羊、鹿共為一車,另加河車、火車以足數。《百問篇》:“純陽子曰:‘三車何謂欽?’正陰子曰:‘前後微脅者,大牛車也,羊、鹿車也。胃脘者,河車也。天河也,水府真一之氣,從天內來,通於口鼻,故曰河車者也。臍之下者,火車也。’”


三丹
指內丹修煉的三個層次。《修真辨難參證》:“下丹者,煉精化氣;中丹者,煉氣化神;上丹者,煉神還虛。三丹之名,就層次而言、到的還虛地步,精氣神混而為一氣,是為金液大還丹也。”馬玨《丹陽真人直言》:“三年不漏下丹結,六年不漏中丹結,九年不漏大丹結。圓備此名九轉大功、亦名三千功滿”。


三道
即黑道、赤道、黃道,為人體內修的三條重要通道。《尹真人寥陽殿問答編》:“蓋按人身有三道,曰黑、曰赤、曰黃。黃道,循腎前臍後中縫直升,是由脊前心後中縫直透泥丸者:赤道,則由絳逆循,會黑附黃,順升抵鎮,複又會黑附黃而歸降;黑道,由海會赤,附黃逆循,穿間而透枕,複由鎮位,會赤附黃,循額抵池,順下絳宮,複歸於海。三道蹊徑如此,而其得名之由,世鮮知之,其實身心意三寶是也。心屬乾,乾之本位在離,其色赤,故名赤道,實即我身任脈也。任性炎上,學必使之下降。身屬坤,坤之本位在坎,其色黑,故曰黑道,實即我身督脈也。督性潤下,學必使之上升,此之謂顛倒陰陽,蓋以督陽而任陰也。曰督曰任者,義取乾健坤順焉爾。意屬土,其色黃,故曰黃道。成說則如此,個中玄義,亦難盡說,即如經以赤黑曰人道,而以黃曰仙道。”


三島
原指海上仙人居住的三島,丹家借指人身之三島。《鐘呂傳道集·論水火》:“凡身中以水言者,四海、五湖、九江、三島……。”又說:“項曰上島,心曰中島,腎曰下島。”


三定
一曰心欲其定。定其心使寂然安靜,無思無慮,妄想不起,一念不生。不依一法,而心常定,有事無事,常若無心。及得真定、便至心光普發,一靈不昧,是為真心。二曰氣欲其定。氣定息住,先天氣與後天氣打成一片,而得“真胎息”。此屬命功,修之可延年益壽。三曰神欲其定。神定氣閑,神住氣注,乃煉功最要緊的工夫。《定神經》:“分息不定不結丹,分神不定不成仙。”即以定神為長壽之要點。或曰安定、滅定、泰定。《三論元旨》:“夫攝心住一,名為安定。灰心忘一,名為滅定。悟心真一,名為泰定。”


三法
①指自在法、權度法攻磨法三種修道方法。劉一明《修真辨難》:“大道作為之法。有上、中、下三法,在人量力而行之。上等法乃自在法,中等法乃權度法,下等法乃攻磨法。自在法者,頓悟圓通,一了百當,淨保保,赤灑灑,圓陀陀,光灼灼,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如明鏡止水,無物不照,無物能瞞,從容中道,安而行之,天人合法也。權度法者,後天中返先天,順道中行逆道,以真化假,借假全真,隨機應變,因事制宜。利而行之,內外相濟也。攻磨法者,秉性魯鈍,識見不大,必須心地下功,全拋世事,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千磨百煉,擇善固執,苦人之所不能苦,受人之所不能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從一切艱難苦惱處,狠力作造,忽的露出本來面目,從此再下實落工夫。與上、中之法,同一揆轍,此勉強而行之。以己求人也。”
②指保精、引氣、服餌三種修仙法。《雲笈七籤》卷三三《行氣》:“凡欲求仙,大法有三:保精、引氣、服餌。凡此三事,亦階淺至深,不遇至人,不涉勤苦,亦不可卒知之也。然保精之術,列敘百數;服餌之方,略有千種。皆以勤勞不強為務。故行氣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可以禁蛇獸,可以止瘡血,可以居水中,可以辟饑渴,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胎息者,不復以口鼻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


三返
謂收視返聽,三寶合煉的狀態。《黃帝陰符經》元王道淵注:“其三返有二說:外三返乃眼耳口,內三返乃精氣神也。二六時中,外則回眼光,凝耳韻,緘口氣,晝夜返顧於中,不可須臾間隔;內則混成三寶,不可磋過天機,當鉛見癸生之時,便當懸黍珠于空玄之中,握固不動,飛神沉下海底,煉精化氣,迫逐度上南宮,補離作乾;繼此已往,煉氣化神,直下黃庭而止,巽門雙開,大火煆煉。片餉之間,煉神還虛,虛空朗朗,複其性初,此乃性命雙修之道。”


三光
《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卷四“三光紫蓋”注:“天上三光:日、月、星。人之三光:兩目與心。日月失度,星辰留伏,天地災變。目有所惑,心有所感,身體傾危。”


三觀
指通過觀心、觀形、觀物以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李道純注:“絕欲之要,必先忘物我。忘物我者,內忘其心,外忘其形,遠忘其物。三者既忘,複全天理。是名大,即良止之義也。”白雲翁曰:“內觀欲心,而無欲心;外觀色心,而無色心;遠觀外物,而無外物。如此三無盡,可謂得其道矣。”


三還
《道樞·華陽篇》:”腎中生氣,以氣還腎,其名曰小還丹。心中生神,以神還心,其名曰中還丹。腦中生髓,以髓還腦,其名曰大還丹。龍虎交者,小還也。內觀者,中還也。肘後者,大還也。”


三火
即民火、臣火、君火。合稱三陽。《道樞·眾妙篇》:“至遊子曰:‘吾常聞三火之說,民火者,外腎也。日落之際,收民火二十七次,聚水三十六,作一口咽,至丹田中,微著力搐外腎一次,茲乃水自上而下,外腎民火自外而入,水火相溉也。臣火者,內腎也。當行煮海於戌亥之交,先以左手兜外腎,右手搓臍下,引起臣火煮丹田,使陰消而陽長。左右兩手,各行八十一為一通。君火者,心也。亥後靜坐,以心意繞丹田,先左後右,各旋轉八十一匝,或三百六十匝,乃心之君火下降,與內腎臣火、民火相合,三火聚而結丹,謂之周天火候。”《西山群仙會真記》卷四《真水火》:“三火者:膀胱民火,腎為氏火,心為君火。”又《太上九要心印妙經》:“三陽者,三火也:以精為民火,以氣為臣火,以心為君火


三老
①指泥丸之真陽:《黃庭內景經》:“注念三老子輕翔:”李涵虛注:“三老者,泥丸之真陽,玉帝之賓老.名三素老君。一名罕張翁。《大洞經》曰‘真陽帝賓老”。又曰:‘三老素罕張’。又曰:‘三素生泥丸’。又曰:‘老君罕張上’是也。注念三老者,寄意於泥丸。”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基本術語(二)




三老
①指泥丸之真陽:《黃庭內景經》:“注念三老子輕翔:”李涵虛注:“三老者,泥丸之真陽,玉帝之賓老.名三素老君。一名罕張翁。《大洞經》曰‘真陽帝賓老”。又曰:‘三老素罕張’。又曰:‘三素生泥丸’。又曰:‘老君罕張上’是也。注念三老者,寄意於泥丸。”
②指腑髒諸神。同書“三老同坐各有朋”李涵虛注:“三老同坐,又雲各有朋者蓋煉精之先,必合胃、脘二神,與中間黃寧,同消水穀,乃能化食成精,而助延年之本。《大洞經》雲:‘內有黃甯童,左有堅玉君,右有帝昌皇’是也。黃寧即脾神,堅玉居左,主管胃氣,帝昌居右、分散胃氣。此三老同坐也。煉精之時,必合保肝通肺之神,與黃甯同事。乃能化精成炁。仙經雲:‘命門合精延,守我身黃甯,左攜 元素 君,右攜朱鬱靈’是也。修行之士,必取命門真氣,和合腎精,以延其年。總要在黃庭宮內,守我脾神。左友保脾之元素,右交通肺之朱郁,同心合意為之,此三老同坐也。至於煉炁之時,必以 黃老元君,內轉金母為木母,外轉木公為金公,然後嬰來配姹,以金合木,結而成胎。此亦三老同坐也。三老者,同心三人也。三關三煉,各有同心,故雲各有朋也。”





三滿
指炁滿三丹田。《太清中黃真經》卷上《內養形神章第一》:“若要絕水穀,只在自看任持,亦不量時限遠近,亦有一月或五十日,亦有一百日,但絕其湯水者,三丹田自然相次停滿。三十日下丹田滿,六十日中丹田滿,九十日上丹田滿。下丹田炁足,臟腑不饑;中丹田滿者,炁滿,體無虛贏;上丹田滿者,凝結,容色殊光,肌膚充盛。三焦平實,永元所思。神凝體清,方曉是非。下丹田滿者,神炁不泄;中丹田滿者,行步超越;上丹田滿者,容色殊麗。既得三部充實,自然身安道泰,乃可棲心聖境,襲息胎仙。此為專氣之妙門,求仙之上道也。”




三命
①指內煉中存精、存神、存氣三種功夫。《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訣》:“丹陽又問:‘何者為三命?’祖師答曰:《黃庭經》雲:存精是元始天尊;存神是太上道君,存炁是太上老君。名曰三命也。②指女丹中的紫、白、黃三體位及月經之三色。《女金丹》下卷:“女子原來有命三,紫白黃光不似男。少上衰中成在下,關頭-路要深詣。”指出:“女命有三;紫、白、黃是也。光之黃者,丹田生丹之處也;白者,胎元結胎之地也;紫者,血元生血之海也。其在上者為陽穴,在中者為黃房,在下者為丹田。天癸滿一斤之數,丹田真元之氣足上升,血元生血,陽極變陰,化濁經而流形於外,故少則從上;及其衰也,天癸耗盡,氣不能上升以生血,而腰幹血涸,則經無矣。故衰則從中;若欲修成乾體,須從下田運上陽穴,神火薰蒸,使經變黃,黃變白,白化無,形自隱矣。故曰成則從下,與男子不同。不識此關頭,則丹不成。”③指人之命運的三種結局。《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下:“三命:一曰罰命。行不善,天所亡。二曰疾命。邪欲多,病所生。三曰度命。眾命之數,紀物之終。”




三年
指著手內煉的三個年齡段。《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修真品有三:上年、中年、下年。上年者,二十、三十也。中年者,四十、五十也。下年者,六十、七十也。上年者,早悟大道、識達玄微,髓壯骨堅,筋全肉滿,從容履道,無不成功。中年者,悟道已晚,筋肉骨髓,各有其半,處在進退,如日中之功。下年者,骨髓筋脈,十有二三,猶可補修,如日暮功矣。”




三奇
《黃帝太乙八門入式訣》卷上《三奇合門法》:“天有三奇:日、月、星;地有三奇:乙、丙、丁;人有三奇:神、氣、精;門有三奇:開、休、生。合乙、丙、丁,便是吉門。”《道樞·入藥鏡上篇》:“三奇者:精、氣、神也。”同書《混元篇》:“夫不能長生者,失本元、破三奇而已。故元氣破、則不足,其神亡矣。神亡而氣不足,自然不合於天地之行動焉。夫失其三奇者,複依根元而修之,則三奇自足矣。”又:“神者,脾之氣也。氣者,金、水之氣也。精者,火、木之氣也。三奇者,隨母之榮衛經絡而用於身,至於中鬲元宮雙乳之下,故十日之內,生膜一重,其膜上出金液白膏。三十日之內,其膏滿,液奔湊而出,流于元宮,灌溉於三奇矣。”




三全
指精滿、氣足、神旺,即精氣神三全,屬於丹法的築基功夫。內丹理論認為,在煉精化氣入手以前,必須先祛病補虧,達到三全。使生命力旺盛,才能正式研修丹道。所謂“大丹不漏要三全,苦行難成恨惡緣。”關於三全的標準,丹經中有“精滿不思欲,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之說。而丹家在指導時主要是觀察煉者的眼睛、牙齒、聲音來判定進益程度。即口訣所稱:“神足現於目光,氣足現於聲音。精足現於牙齒”。另外,丹田緊滿如石,步履輕柔如飛,每當開始行功,則藥源活潑,天機暢旺,水質清真,這些都是三全的具體表現。




三身
指自有身、離合身、妙無身。《三極至命簽蹄》紫清白真人《金液大還外丹訣》“身在雲端”句注:“身有三:一曰自有身。所謂‘養就嬰兒我自做,非是爺精娘血’者也。二者離捨身。謂‘坐在立亡,身外有身’者也。三者妙無身。所謂‘聚則成形,散則成氣’者。既證自有之身,是為地仙。仙胎飛入泥丸,泥丸為昆侖峰,乃在自己雲端也。次證離合之身,是為神仙。胎仙脫殼躡雲,乃形雖處地,而神在雲端也。及證妙無之身,是為天仙。神超碧落,形涉太虛,乃形與神同在雲端也。金液還丹之妙,至於身在雲端,是為不空之空矣。”




三意識
指常意識、潛意識、元意識。胡孚琛《道教與仙學》:“人的意識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常意識(日常認知的心理層次)、潛意識(佛洛德研究的層次,可誘發為各種欲望、夢境。內丹過程中的多種魔境,也是潛意識作怪)、元意識。元意識是人在漫長的生物進化中遺傳下來的億萬年的記憶,它在神經系統中的定位,大約在人腦的舊皮質區等動物進化中遺留下的部位。人在三十六億年(特別是近二點三億年)的生物進化中遺留在頭腦中的這個尚未開發的資訊庫,無疑具有巨大的潛力。內丹功法,實際上就是控制和調節人的身心系統,凝煉常意識、淨化潛意識、發掘元意識的一套心理程式。”




三忘
指耳、目、鼻不執於外物而內視返聽的內煉功夫。《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大抵忘於目,則神歸於鼎而燭于內,蓋綿綿若存之時,目垂而下顧也。忘於耳,則神歸於鼎而聞于內,蓋綿綿若存之時,耳內聽於下也。忘於鼻,則神歸於鼎而吸于內,蓋真息既定之時,氣歸元海之理:合而言之,俱忘而俱歸於鼎而合於內矣。”《參同契》:“耳目口三寶,固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亦此意。




三性
又稱“三姓”、“三家”、“三物”。在內丹典籍裏面,一般指元神、元精、元氣或木液、金精、意土。因為木生火,故木液指心火中真陰,又稱神水;金生水,故金精指腎水中真陽,又稱神火;意即潛意識,用意控制精、氣、神的凝合修煉,能起中間媒介作用,所以丹經中常稱真意為“媒”或“黃婆”,於五行則為“土”,故稱意土。《悟真篇》下卷:“二八誰家姹女?三九 何處郎 君?自稱木液與金精,遇土卻成三姓。”劉一明《悟真直指》解釋說:“木之液為火,木生火為一姓;金之精為水,金生水為一姓;土居中央為一姓。此五行而分為三姓,三姓相會合為一姓,是謂五行全。比之修道者,元性元神為木火一姓,元情元精為金水一姓,元氣為一姓,此三姓為內三姓。”有些內丹家認為先天精、氣、神化為後天身、心、意,故身心意也稱三姓、三家。《性命圭旨。元集》:“身、心、意謂之三家。……身心意合,則三家相見,結嬰兒也。”《中和集》卷之四《玄理歌》:“身心意定共三家,鉛汞銀砂同一祖。”




三一
在內丹學中,“三”指天、地、人,又指精、氣、神,還指上、中、下三丹田。“一”指三而歸一,“三一同元”。葛洪《抱樸子內篇·地真》雲:“道起於一,其貴無偶,各居一處,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靈。”《鐘呂傳道集·論大道》雲:“上、中、下列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內丹學藉以喻人與自然、大道之相感應,人通過修煉可與大道同體而不朽。《雲笈七籤》卷四十九《玄門大論三一訣》雲:“三一者,精、神、炁混三為一也。精者虛妙智照之功,神者無方絕累之用,氣者方所形相之法也,亦曰希、微、夷。”唐玄宗李隆基注《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三一者,一精、二神、三氣。精者靈智慧照之心,神者無方不測之用,氣者色像形相之法:”(見強思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內丹學借“三一”模式以證論人體中之精、氣、神之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從“順”生的方向看,“元神見則元氣生”,“元氣生則元精產”(張伯端《青華秘文》),此為“一而三”;從“逆”修的方向看,煉精可以化氣,煉氣可以化神,煉神可以還虛,從而還三歸一,此所謂“三而一”。此具體過程如李涵虛《道竅談》所說的:“以人還天者,采元精而補元氣,煉元氣而養元神,煉元神以成真神,則後天之事畢矣。即真神以生真氣,即真氣以求真精,奪真精以成真鉛,則先天之事畢矣。到得返本還元,抱元守一,直與上德之事大相同也。”三丹田為一般氣功養生法所共用,而內丹學則運用“三-”模式推論出整套三田既濟、三田返複的修煉還丹的方法。《鐘呂傳道集·論還丹》:“丹田有三:上田神舍、中田氣府、下田精區。精中生氣,氣在中丹。氣中生神,神在上丹。真水真氣合而成精,精在下丹。”又說:“丹田有上、中、下,還者既往而有所歸曰還丹。”還丹之名甚多,然而其機理仍在於“一”,三丹田之間本來就存在著相互轉換的根據,即返三歸一。如同元蕭廷芝《金丹大成集》答問三田所說的:“腦為上田,心為中田,氣海為下田。若得斗柄之機斡運,則上下迴圈,如天河之流轉也。”“三一”模式在道書中還表示三神、三光、三色等等。





三應
指內丹修煉中漸次出現的三種層次的應驗。《太上老君元道真經·元道中篇》:“三應者,三轉意也。一轉意一百日。第一應一百日。有事可止,無事可減。至此則塵慮自滅,虛淡日增,此為第一應也。小功成矣。第二應二百日。忽忽自止,為第二轉意。至則不食五穀,不嗜五味,無大饑渴,是中功成矣。第三轉意者三百日,元炁兀然自住,元道歸根,饑渴不至,寒暑不侵,死籍永除,天地齊壽,通世為一周,此是大功成矣。”《道樞·呼吸篇》:“於是有三應焉:其一應則為一百日,有事無事皆減,是為元氣漸複,塵慮日除,虛恬日增。其二應則為二百日,忽忽自止,是為元氣將定,不食五穀,不嗜五味,無大饑渴。其三應則為三百日,幾然自住,是為元氣歸根,饑渴不至,寒暑不侵,壽齊乎天地矣。夫減息住氣,皆以無息定氣為成功焉。”




三元
①三丹田為三元。如俞淡《周易參同契發揮》注“三元”為上、中、下三田也。②人體三個部分為三元。如《道樞·三元篇》:“上元者,首以上屆焉;中元者,首之下臍之上屬焉;下元者,臍以下腰以上屆焉。”③精、氣、神為三元。《中和集·三五指南圖局說》:“精、氣、種曰三元。”《性命圭旨》元集《三家相見圖說》中也有此說。④三元指天元、地元、人元。《玄膚論·三元論》:“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之謂也。”而這天、地、人三元又可指為人之年壽。《三元延壽參贊書》:“人之壽,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歲。”這天元、地元、人元又可指為修煉之層次。《玄膚論·三元論》以天元謂之神丹,地元謂之靈丹,人元謂之大丹。《大成捷要·集古丹經目棄言》中則稱天元曰大丹,地元曰神丹,人元曰金丹。⑤三元即三才。其在天為日、月、星之三元,在地為水、火、土之三要,在人為精、氣、神之三物(董德寧《悟真篇正義》)。而務成子注《黃庭內景經·上睹章》:“上睹三元如連珠”句認為,三元謂三光之元,日、月、星也。非指上、中、下之三元也。⑥三元指元精、元氣、元神。陳攖甯《黃庭經講義》注“保我泥丸三奇靈”:“三奇即三元,三元即元精、元氣、元神。”⑦道教中以夏曆 正月十五 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唐六典》卷四《祠部郎中》:三元齋, 正月十五日 天官為上元, 七月十五日地官為中元, 十月十五日 水官為下元,皆法身自懺諐罪焉。趙翼《咳余叢考》卷三五: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為三元日,則自元魏始。也指夏曆正月初一 為年、月、日三者之始,故稱其為三元。⑧術數家以六十年為 一甲 子,第 一甲 子為上元,第 二甲 子為中元,第 三甲 子為下元,合稱三元。




三正
即心正、氣正、法正。《長文大洞經發揮》:“三正者,一心正,心正者即萬神不亂。二氣正,氣正者即千神有靈。三法正,法正者即命可安,使鼎可補,神氣可正,六神可安,一身可清,真道可成。”




三不動
一為煉精時身不可動,二為煉氣時心不可動,三為煉神時意不可動。《中和集》卷三:“煉精之要在乎身,身不動則虎嘯風生,玄龜潛伏而元精凝矣。煉氣之要在乎心,心不動則龍吟雲起,朱雀斂翼而元氣息矣。生神之要在乎意,意不動則二物交,三元混一而聖胎成矣。”




三不思
指精、氣、神三全後的一種狀態。《至道心傳》:“每日將過去、未來、現在三心盡忘頓卻,虛其心,實其腹,凝其神,守其中。工夫已到,自然精滿不思欲,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




三奇靈
《黃庭內景玉經》:“保我泥九三奇靈。”梁丘子注:“《大洞經》雲:三光隱化,則成三官。一日太清之中三君也。二日三丹田神。三日符籍之神。故曰三奇靈也。”《黃庭外景玉經》:“觀志遊神三奇靈。”梁丘子注:“守上部靈根,舌也。守中部靈根,臍也。守下部靈根,精房也。”




三脫胎
指內丹修煉中脫胎入神的三個階段。《三極至命筌蹄·注紫清白真人金液大還外丹訣》:“脫胎有三。一者脫胎入口,所謂彌曆十月,脫出其胎者也。二者脫胎離殼,所謂雞能抱卵心常聽,蟬到成形殼自分也。三者脫去凡胎,所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也。”




三五一
以五行之數喻宇宙生成之理。丹家對三五一之數的含義,見解不一。《周易參同契》曰:“三五與一,天地至精。”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解釋說:“三者,水一、火二,合而成三也。五者,土也。三五為一者,水火土相與混融,化為一氣也。斯時也,玄黃相雜,清濁未分,猶如天地渾沌之初。少焉,時至氣化,無中生有,則窈窈冥冥生,恍恍惚惚結成團,而天地之至精孕於其中矣。”宋張伯端《悟真篇》:“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稀。東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居生數五,三家相見結嬰兒。嬰兒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圓入聖基。”宋翁葆光認為“三五一,不離龍虎也。龍屬木,木數三,居東,木能生火,故龍之弦氣屬火。火數二,居南,二物同源,故三與二合成一五也。虎屬金,金數四,居西,金能生水,故虎之弦氣屬水。水數一,居北,故四與一合成二五也。二物之五交於戊己之中宮,中宮屬土,土生數五,是為三五也。三五合而成丹,丹者一也,故曰二五一也。此三個字,自古迤今能合三五一而成丹。”(《悟篇真注疏》)清董得寧認為:“三五一者,乃三元五行一氣之義也。而總之為三個字,但其中之玄妙,古今明此者,實稀少而不多也。夫三五一之義,其東三之木,與南二之火,合而成五,……然此亦不過比喻法象,而其實三五者,乃一氣所分而為用。其一氣者,是三五所合而為體。此呼吸太和之度數,乃抽添火候之節符,為內丹之玄秘,所以明之者稀也。”(《悟真篇正義》)王沐《悟真篇淺解》:“《易河圖》東三為木,南二為火,木生火五數成為一家,在人為元神;西四為金,北一為水,金生水五數合為一家,在人為元精。中宮戊己之土五數,自成一家,調和水火,成為嬰兒。……‘三五’即是元神、元精、真意,而‘一’則指丹母或金丹而言。已成曰金丹,未成曰丹母。”元李道純《中和集》答問“三五一”說:“三元五行也。東三南二。是一個五;北一西四,是兩個五;中土,是三個五。是謂三五也。以人身言之,性三神二,是一個五;情四精一,是兩個五;意五,是三個五也。三五合一則歸太極,身心意合則成聖胎也。”《太上九要心印妙經》解“三五一”為三陽、五行、一氣。三陽即三火:以精為民火。以氣為臣火,以心為君火。三火合于丹田,聚燒金鼎,返煉五行,運於一氣,此即“三五一”。




三部八景
道教分人身為上、中、下三部,認為每部各有八景神真,故名三部八景。《雲笈七籤》卷八十:上部八景,鎮在人身上元宮中,服之八年,八景見形,為已通達幽微之事,洞觀自然,坐在立亡。”“中部八景神真,鎮在人身中元宮中。服之八年,中元八景見形,為已通靈達神,洞觀八方,神芝玉漿,五氣雲牙,身中光明。”“下部八景神真,鎮在人身下元宮中。服之八年,下元八景見形,為人養精補氣,煉髓凝真,身生光澤,八景雲輿,載人飛行。”參見“二十四神”條。




三才相盜
天地、萬物、人遞相盜其真機。語出《黃帝明符經》:“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治。動其機,萬化安。”丹家藉以表示竊天地之機,盜其生氣之丹法。宋張伯端《悟真篇》:“三才相盜及其時,道德神仙隱此機。”陳致虛《悟真篇注》:“盜者,非世俗之所謂盜,是金丹之法。盜其先天先地一點真陽之始氣,以煉還丹。”甄淑《悟真篇翼注》:“三才相盜,不外五行,故五行名為五賊,蓋天地之五氣,以時流行,萬物盜而食之以有生。天地亦因以其時盜之,合旋榮旋枯,萬物之毅色嗜味,以時利用,人盜而食之以為養。萬物亦因以其時盜之,合或天或壽。盜者,竊也。食者,蝕也。食其時,只就三才上言,乃順道也,常道也。神仙則逆而用之,掀翻天地,顛倒五行。其盜之也,不於可見可用之時,而於將動未動之時,隱情密審,潛食而不令人覺。”崔希範《入藥鏡》:“盜天地,奪造化。”傅金銓注:“斯道,竊天地之至精,奪乾坤之造化。效法天地,把握陰陽。曰盜,必其不知;曰奪,必非順與。”




三境四界
《道樞·指玄篇》:“純陽子曰:道源既泮,以生有象,於是有玉清聖境焉,元始居之;其次有上清真境焉,元皇居之;其次有太清仙境焉,太上居之。其下有太無之界、太虛之界、太空之界、太質之界。太質者,天地混沌之初,其色玄黃,如雞卵懸於太空。”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基本術語(三)





三十旁門
《道樞·傳道士篇》:“夫旁門小法,其別三十:曰齋戒,曰辟穀,曰煉氣,曰嗽咽,曰絕內,曰斷味,曰禪定,曰玄默,曰存想,曰采陰,曰服氣,曰持淨,曰息心,曰去累,曰開頂,曰縮龜,曰絕跡,曰洛誦,曰燒煉,曰固息,曰按{足喬},曰吐納,曰采補,曰博施,曰解祠,曰販乏,曰接山,曰適性,曰不動,曰受持。夫如是者,伐疾可也。養性可也。以津為藥,何以造化?以氣為丹,何以淳峙?肝為龍,肺為虎,何以交合?坎為鉛,離為汞,何以抽增?而乃四時溉之,以求黃芽之長,是不知五行之根蒂,三才之造化,去大道遠矣。”




三衣四器
《道樞·神景篇》:“使夫妙中得定,定中有神,三衣足而四器空矣。三衣何謂也?曰性、曰智、曰慧。四器何謂也?曰目、曰耳、曰鼻、曰舌。性者,神也。智有通也,慧有變也。聖人觀性生法,法無量矣。於是變化至於無窮,入于無為,日用而不知,曰器空矣。”




三因五主
神、氣、形三者相因而存,故名三因;精、神、魂、魄、氣為眼、耳、鼻、舌、身之主,故曰五主。《太上洞玄靈寶法燭經》:“何謂三因?一曰神,二曰氣,三曰形也。神因氣而立,氣因神而行,形因神而存,神 因形而藏。神逝則氣散,氣散則形亡。故聖人先于養神,次於養氣,次於養形。三者和而相得,乃能長生。何謂五主?一曰精主見五色,二曰神主聞五音,三曰魂主別善惡,四曰魄主察清濁,五曰氣主識痛癢。故形體者,是神魂之屋宅;五臟者,精魄之房室;九竅者,是神氣之門腮。欲人生目視、耳聽、鼻息、口言、形知痛癢者,皆是精、神、魂、魄、氣所為也。若其一不存則愚癡,二不存則昏惑,三不存則衰耗,四不存則百疾生,五不存則死亡。”




上德
①指人體的心臟。《周易參同契》無名氏注(三卷本):“謂離為心而居上,其中有玉液,可為還丹,而有益於人,故曰上德。”②指真精未泄、可以不須築基、直修頓法的上根之人。宋陳致虛注:“上德者,虛極靜篤,精自然化氣。氣自然化神,神自然還虛,虛無大道之學也,故不以察求。”③指以元神意守中宮的狀態。元俞琰注:“今曰上德無為,不以察求者,神守于玄宮,而默默尤為也。”④指人之元性:清朱元育注:“性者,先天一點靈光,真空之體也。其體圓成周遍,不減不增,在天為資始之乾元,在人便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故名上德。”⑤指人之元神:清董德寧注:“蓋內養之法,以神為君.以氣為臣,故君為上德,而臣為下德也。又德者.本也;上之本在神,下之本在氣。是以神宜清靜天為.不以一毫察求而有累於心;其氣宜轉運為之,乃綿綿若存,而用之不休也。”




下德
語出《周易參同契》:“下德為之,其用不休。”其義有四,①指人體的腎臟。無名氏注(三卷本):“坎為腎而居下,其中有金液,亦為還丹,而有益於人,故曰下德。”②指元精已泄,漸修漸悟的人。元陳致虛注:“下德者、虛靜以為本,火符以為用,煉精合氣,煉氣合神。煉神合虛,以神馭氣之法也,故其用不休。”清劉一明注:“下德者,以術延其命。由勉抵安行有為之道,方能還元,故曰下德為之,其用不休也。”③指以元神注守下丹田的狀態。清袁仁林注:“上部元神,注于玄關,是為下德也。”④指人體之本“命”。清朱元育注:“命者,先天一點祖氣妙有之用也,其用樞紐三才,括囊萬化,在天為資生之坤元,在人便是{口力}地一聲時立命之根,故名下德;”⑤指人之元氣。清董德寧注:“蓋內養之法,以神為君,以氣為臣,故君為上德,而臣為下德也。”




丹原
又寫作丹元,即丹頭。又稱內玄關。修道者小周天工夫成功,便有丹原產生,其形象與女子交媾後七日得胎原無異。魏堯《一貫天機直講》雲:“胎原在母腹中,時時躍跳。而丹原初成,亦上沖心府,下至命門,其象正同,故謂之結胎也。”修丹原如婦女懷胎原其象相似,七月胎成,神氣于無形中結成一團,住於胎兒臍下,產生胎息。修士修丹得大藥後,必先修到胎息,心息相依,同行同住,胎息進為真息,六脈已停,氣歸根,周身毛孔自然呼吸,而一團先天祖炁,在無形中往來升降,則由丹原而養成聖胎了。




丹法三十對偶
指內煉理論中六十個常用的名詞。因其相互對立,相互依存,故名三十對偶。《修真十書》卷一載:“清濁,盈虧,衰旺,存亡,有無,吉凶,悔咎,生克,刑德,動靜,進退,消長,賓主,沉浮,升降,老嫩,文武,剛柔,離合,聚散,往來,上下。雌雄,黑白,守戰,生殺,剝複,深淺。抽添,寒暑。”




火數
即表徵元神的數字代號“七”。語出《尚書。洪範》:“地二以生火,天七以成之。”內丹家有“七乃火數”、“九乃金數”之說。張伯端《金丹四百字序》:“七返九還金液大丹者,七乃火數,九乃金數。以火煉金,返本還元,謂之金丹。”清劉一明《悟真直指》注“七返朱砂返本”:七者,火之陽數。




六寶
指天上三玄,人身三田。《雲笈七籤》卷五《 金闕帝 君二元真一經訣》:“天有三玄,謂日、月、星也。亦為三精,是用長生。人有三寶,三丹田也。亦為三真,是用永存。《靈寶經》口:‘天精地真,六寶常存。’此之謂也。”
****
①指身心合一,排除各種干擾,專注內煉。《無上內秘真藏經》曰:“何謂****?眼與色台,心不緣色,不緣色故,則是忘色。耳與聲合,心不緣聲,不緣聲故,則是忘聲。鼻與香合,心不緣香,不緣香故,則是忘香。口與味合,心不緣味,不緣味故,則是忘味。身與觸合,心不緣觸。不緣觸故,則是忘觸。如是行行,去來常一。取捨常一,坐臥常一,動靜常-,是非常一,心城守固,斷諸外賊,群邪徒黨,並皆辟火,法王自在,猶如明珠,內外通徹,見法明淨,生穢莫染。入一相門,即名大道。”②指自子至亥十二時為二六之合。《黃庭內景經》:“經歷****即卯酉。”李涵虛注:”****者,二六相合十二時也。自子至巳為六陽,行督滅之後,自午至亥為六陰,行任脈之前。故曰‘經歷六台’。”③指天地之****,人身之****。天中****即天地四方。身中****為:玄丹宮、泥丸宮、洞房宮、兩腎中間、黃庭宮。此五者皆有上下四圍,故皆為****。④醫家****,指十二經脈之舍。《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陰陽應象大論篇》王冰注“會通****”句:“****,渭十二經脈之舍也。《靈樞經》曰:太陰、陽明為一合;少陰、太陽為一合;顧陰、少陽為一合;手足之脈各三,則為****也。”




六甲
《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下:“一甲:寅,木神,主骸骨。 二甲 :辰,風神,主氣息。 三甲 :午,火神,主溫{火爰}。 四甲 :申,金神,主牙齒。 五甲 :土神,主肌肉。 六甲 :子,水神,主血液。”




六門
①指六種煉形法門。《性命圭旨·貞集》:“煉形之法,總有六門。其一曰玉液煉形,其二曰金液煉形、其三日太陰煉形,其四日太陽煉形,其五曰內觀煉形。若此者總非虛無大道,終不能與太虛同體,惟此一訣,乃曰真空煉形。”②指眼、耳、鼻等器官,共六竅故稱六門。《諸真聖胎神用訣》:“若金坑寶貝堅實,六門不開,邪氣不入,一身無病。”




六識
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雲笈七籤》卷六○:“六靈者,眼、耳、鼻、舌、身、意,亦謂之六識。常隨心動念則識暗,但閉之則寧,用之則成,察之則悟,任之則真。”




六通
①指在修煉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六個方面的知識。《雲笈七籤》卷五六《元氣論》指出,為養生而修煉的人除要先誡其外,後慎其內,內外寂靜,此謂善入無為外,還要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時機、通術數的六通。②指目、耳、鼻六孔,《道樞·入藥鏡上》中說:夫三毒、十惡、八邪皆起於心,曰目、曰耳、曰鼻,謂之六通。神常從之。




六液
《雲笈七籤·元氣論》:“玉醴金漿,乃是服煉口中津液也。一曰粒,二曰淚,三曰唾,四曰涕,五曰汗,六曰溺。人之一身,有此六液,同一元氣,而分配五藏六腑,九竅四肢也。”




六神通
指通過修煉出現六種神通,即特異功能。此說原出佛教,六神通為:一神足通、二天眼通、三天耳通、四他心通、五宿命通、六漏盡通。《俱舍論》卷二七稱,此六通以慧為體,前五通通過修四禪而得,凡夫亦可達,第六通只有聖者,如阿羅漢與菩薩、佛可得。《大智度論》卷二八則稱,菩薩得五通,佛得六通。道教在修煉中,也有論述六神通者。如《諸真內丹集要·論六通訣》及通玄子的《六通論》一文中說:靜坐間忽然一性跳出身外,便嫌四大臭穢,此是慧性覺之,乃心境通。靜功勿退,或居一室,不出戶庭,萬事未來,猶如隔牆見針,名神境通。到此,越要加功鍛煉、忽然心神塞閉,坐臥不知,東西不辨,休要心忙,慧性覺之,混沌之間,忽然心地大開,地理山河,猶如掌內觀之,心神踴躍,無窮無盡,乃天眼通。更加精進,坐間忽聽天人之語,莫執著恐是邪境,乃天耳通。或晝或夜,入於大定,觀透三界之因果。乃宿信通也。心常慧燭,永夜光明,現出身外之身,他方都見,神聖相通,乃他心通。在《性命圭旨》貞集《移神內院端拱真心》中也有六通之說,但具體內容稍有不同。它說:何謂六通,按玉陽大師曰,坐到靜時,陡然心光發現,內則洞見肺腑,外則自見鬚眉,智勇踴躍,日賦萬言,說妙談玄,無窮無極,此是心境通也。不出廬舍,預知未來事情,身處室中,又能隔牆見物,此是神境通也。正坐之間,刹時迷悶,混沌不分,少頃心竅豁然大開,地理山河,猶如掌上觀紋,此是天眼通也。能聞十方之音,如耳邊音,能憶生前之事,如眼前事,此是天耳通也。或晝或夜,入於大定,上見天堂,下見地獄,觀透無數劫來,宿命所更,此是宿命通也。神通變化,出入自如,洞鑒十方眾生,知他心內隱微之事,他雖意念未起,了了先知,他雖意念未萌,了了先覺,此是他心通也。另據《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下載:“六通:一,目通,能徹視洞達,坐見十方,天上地下,無有障蔽,****內外,鬼神人物,幽顯大小,莫不了然分明,如視掌中。二,耳通,能洞聽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一切音聲,元不悉聞。人天禽獸,喧飛蠢動,一切眾聲聞悉,曉了分明。三,鼻通,曉百和寶香,分辨氣數濃薄差失、纖毫必記,四方上下,異域絕境,香臭之氣,聞如面前。四,舌通,萬品眾物,合為一食,經舌悉知種類,分別其味。五,身通,能飛行上下,履冰涉水,經山觸石,無望懾礙,分形散體,幹變萬化,形長充於八極,短入於毫微。六,心通,迥一切法,皆悉空淨。”




六溫養
指內煉中溫養火候的六個階段。《三極至命簽蹄》:“溫養節次有六。一者入藥溫養,煉內鉛為真種子時也。二者野戰溫養,進火時也。三者守城溫養,退火時也。四者沐浴溫養,火敗火死而薰蒸時也。五者補寒溫養,火絕而虛守時也。六者移爐換鼎溫養,脫胎入口之後時。其名雖六,不過只用人藥一訣耳。”




六賊魔
指在內功修煉過程中,因通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種感官,導致出現對色、香、味、聲、觸、情的幻景而入魔者。所以稱六賊者,因色為眼之賊,香為鼻之賊,聲為耳之賊,味為舌之賊,觸為身之賊,法為念之賦。《鐘呂傳道集·論魔難》中描述的六賊魔為:滿目花芳,滿耳笙簧,舌求甘味,鼻好異香,情思舒暢,意氣洋洋,如見不得認。




內景
又稱內象,指臟腑、筋骨、經絡、氣血等人體內部的組織結構,及由此而產生的形象。梁丘子《黃庭內景經·注序》:“內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內者心也,景者色象也,內象喻血肉筋骨臟腑之象也。心居身內,存觀一體之象色,故曰內景也。”李時珍《奇經八脈考》中有“內景隧道”,隧道即經隧、經絡,故經絡也屬內景。梁丘子還認為,景者神也,其經有十三神,皆身中之內景。《黃庭內景經》認為臟腑部位等,各有神主其事,如心神、肺神、肝神、腎神、膽神,以至腦神、眼神等也是內景景象。此外,《淮南子·天文訓》中以火為外景,以水為內景。《雲策七簽》卷五五《思神訣》中以陽為外景、外神,以陰為內景、內神。




內外陰陽
即先天、後天之陰陽。《修真辯難參證》:“內陰陽,即後天之陰陽,生於形體;外陰陽,即先天之陰陽,出於虛空。形體陰陽,順行之陰陽,天地所生者也。虛空陰陽,逆運之陰陽,生平天地者也。所謂內外者,以用言耳。”




水火交
水指心液,火指腎陽。心腎既濟,故曰水火交。《崔公入藥鏡》元王道淵注:“心假戊己真土擒制迫逐,得其真火上升,真水下降,同歸土釜,水火即濟,結成金丹,一氣純陽,與天齊壽。故曰水火交,永不老也。”《性命圭旨·三家相見說》:“精合神,謂之水火交。”




屯蒙
丹家進火、退符的內煉火候卦象。《參同契》:“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張伯端《讀周易參同契》:“否泰交,則陰陽或升或降;屯蒙作,則動靜在朝在昏。”《悟真篇》:“天地才交否泰,朝昏好識屯蒙。”混然子《還真集》上:“夫屯、蒙二卦者,聖人假像以明進火、退符之謂也。陽從下升,乃曰屯;陰從上退,乃曰蒙。是屯下震而上坎。震之初九,用庚子艾,坎之****,用戊申爻也。蒙下坎而上良,坎之初六,用戊寅義。良之****,用丙戊又也。其子、申、寅、戌,即元、亨、利、貞也。一卦顛倒,即成兩卦,互體互用,動靜相因。六十卦中,卦卦一般。一卦有六又,兩卦計十二爻。以一年言之,而有十二月;以一日言之,而有十二時之數。陽進為六,陰退為六。丹家寓言朝屯暮蒙之說,本意不過指此以論吾身火候之分明啟閉,呼吸消息之妙。魏伯陽作《參同契》,所謂:‘屯以子申,蒙用寅戌,六十卦用,各自有日,聊陳兩象,未能究悉。’《悟真篇》亦曰:‘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樞;’斯言明矣。學者不可以紙上之言,便為了達。須求明師指點。然後知吾身中之卦象也。”玉{奚穀}子《丹經指要》:“朝屯者,體君子經綸之始,是萬物蒙芽之初,仁之端也。子時其始生之炁在腎,是不召而自來,宜寶而養之。調息無令耳聞,但聽其悠悠綿綿,合乎自然,與天地橐籥相應,久之則腎炁合心炁,二炁交感,以降甘露而產玄珠焉。暮蒙者,蒙以養正聖功也。不失赤子之心也。午時其始生之炁在心,無思無慮,寂然不動,冥心內照以合之,是宜靜坐以斂之,久之則心炁自合腎炁,而成既濟之功焉。”蕭廷芝《金丹大成集·金丹問答》:“《道樞》曰:‘坎者,水也。一變為水澤之節,再變為水雷之屯,其爻居寅;離者,火也。一變為火山之旅,再變為火風之鼎,三變為山水之蒙。其爻居戌,抽添水火,在於寅戌。十二卦氣,在於屯、蒙運用。”薛道光注《悟真篇》:“夫子時起陽火,子為六陽之首,故為朝。用屯卦值事;午時退陰符,午為六陰之元,故為昏,用蒙卦值事,故曰:‘屯蒙作,則動靜在朝在昏’也”。又:“屯蒙為眾卦之首,以象作用生成之始,造化票受之源。故朝以屯,暮以蒙也。子時為坎卦,至丑時變一爻為節卦,至寅時變二又為屯卦也。午時為離卦,至未時變一爻為旅卦,至戌時變四爻為蒙卦也。”劉一明《悟真直指》:“水雷屯系震卦為主,地下雷轟火逼金之象也。山水蒙系良卦為主,陽剛已止,轉為陰柔,專氣致柔,精化為炁之象也。”王沐《悟真篇丹法要旨》:“晨昏是比喻,即指起火和降火而言。屯卦即水雷屯,如朝升太陽,由尾升,一陽載水而起,水象徵藥物。蒙卦即山水蒙,如午後太陽,由泥丸下降,一陽隨水而下。又一說:屯卦第一爻為初陽,陽升之象;蒙卦第一爻為陰爻,陰降之象。屯蒙在 卦象中是互相顛倒,也是用翻卦象來作比喻的。邵康節詩:‘乾遇巽時觀月窟,地逢雷處見天根,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月窟在泥丸(一說在兩眉之間),天根即會陰穴,屯卦起處;月窟則是蒙卦降火起處。水即元精代號。”李道純《全真集玄秘要》:“屯蒙乃下手之初也。以年言之,冬至後六日為屯,六日為蒙。以月言之,初一日子至已為屯,午至亥為蒙。以身言之,天癸才至曰屯,山下出泉為蒙。”施肩吾《西山群仙會真記》卷二《養氣》:“養氣之道,生時養之使不衰,弱時養之使不散,如古行屯者是。陽初生屈而末伸,故朝屯以取,養炁之茂也,如古行蒙者是。一陽處群陰之中,暗而不明,故暮蒙以取,求陽之義也。”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我很努力的看完了!
我想說,請問可以翻白話文嗎?
我真的.....有看沒懂呀!((嘆~
 
腐是王道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本文章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11-8-15 13:23 編輯
比波 發表於 11-8-7 20:37
我很努力的看完了!
我想說,請問可以翻白話文嗎?
我真的.....有看沒懂呀!((嘆~ ...

已經夠白話了,丹經用的字就這麼深  (攤手)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0 03:00 , Processed in 0.02257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