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2011年AMD有兩大殺手鐧,其一是針對高級平台的Bulldozer處理器,另一個就是針對主流平台的Fusion APU。雖然Bulldozer仍然“藏而不露”,讓人等得着急,不過Fusion APU就已經“提槍上馬”,正式殺向市場。
一、Llano APU的定位

  根據針對領域的不同,AMD Fusion APU分為數個系列,例如針對攜帶型移動設備的E系列、針對嵌入式領域的C系列等。其中,最受玩家注意的莫過於在日前正式發布的A系列APU,就是我們常說的Llano APU。

  Llano APU擁有A8/A6/A4三個子系列的產品,主要針對主流領域而生。其採用32nm工藝製造,Socket FM1介面,擁有雙核心和四核心兩種不同的CPU核心數,均整合DirectX 11等級的Radeon HD 6000系列圖形核心,最高級產品擁有400個流處理器。
二、Llano APU的結構與性能表現


  不過我們必須注意的是,Llano APU使用的是K10架構處理器核心,因此在CPU部分,它與英特爾的Sandy Bridge處理器仍然有相當的距離。當然,這個距離完全可以憑藉DirectX 11等級的整合GPU進行彌補。有消息顯示,雖然Llano APU和Sandy Bridge處理器有相近的核心面積,不過在APU中GPU的面積占多,Sandy Bridge則以CPU面積為主,這也可以看出兩者進攻策略的不同。
  有民間測試顯示,雖然Llano APU平台的CPU成績相當不起眼,不過其圖形性能已經讓整合顯示卡平台全軍覆沒,甚至連一般的獨立顯卡平台也要“俯首稱臣”,可見Llano APU是一個不可小看的存在。
三、Llano APU的定位

  如果說Bulldozer處理器應對的是平台價格700美元以上的高級領域,那麼700美元以下的主流領域就是Llano APU發揮的空間了。雖然我們暫時未能獲得Llano APU的實際售價,不過我們可以進行簡單分析。Llano APU分為了A8/A6/A4三個系列,分別應對平台價格699/599/499美元的市場,最大的對手自然是英特爾Core i3/i5系列的Sandy Bridge處理器。兩者各自在GPU和CPU部分有所領先,可以看作為平分秋色。不過,使用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考慮的不僅僅是CPU性能或者GPU性能,而是會從整體方面去思考,此時Llano APU的優勢就有所體現了。
  對中端或一般平台的使用者來說,實際上無論是Llano APU還是Sandy Bridge處理器,CPU性能其實都已經出現過剩的跡象了,因此GPU領先的Llano APU就能脫穎而出。再者,Sandy Bridge平台主機板有H61/H67/P67/Z68等多款,雖然數量占優,但實際上適合中一般使用者選用的只有H61/H67;而Llano APU雖然目前只有A75(Hudson D3)一款,但是A75原生SATA 6Gbps和USB 3.0介面,規格比H61/H67更高。因此對消費者來說,Llano APU的吸引力比Sandy Bridge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目前Sandy Bridge處理器和平台主機板已經完成了市場鋪貨,而Llano APU剛剛正式發布,無論是產品數量或產品影響力都不及前者,單單是平台主機板來說,目前已知的僅有微星華擎技嘉精英等數款。在Llano APU鋪貨完成之前,英特爾有充足的時間調整市場策略。
四、Llano APU的價值

  從最新曝光的一份AMD產品計劃圖來說,Llano APU只不過是一個過渡產品,真正的APU主角應該是下一代的Trinity APU。Trinity APU將於2012年推出,其採用了Bulldozer架構的CPU核心,同樣整合DirectX 11等級的GPU,封裝介面則改為全新的Socket FMx,將接替Llano APU進攻主流市場。簡單來說,Llano APU只是AMD新產品理念的一個敲門磚,通過它的AMD得以將APU的概念推廣開來,為下一代的Trinity APU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Llano APU只是一個開路先鋒,真正的主力還在後頭。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7 11:08 , Processed in 0.01775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