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周襄王十四年(西元前638年)初冬發生的泓水之戰,是宋、楚兩國為爭奪中原霸 權而進行的一次作戰,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因思想保守、墨守成規而導致失敗的典型 戰例之一。
  

春秋時期中原地區的第一個霸主齊桓公去世後,各國諸侯頓時失去了一匡天下的領 導人,成為一片散沙。齊國因內亂而中衰,晉、秦也有各自的苦衷,暫時無力過問中原。
  

這樣,長期以來受齊桓公遏制的南方強國——楚國,就企圖乘機進入中原,攫取霸權。 素為中原列國目為“蠻夷之邦”的楚國的北進勢頭,引起中原諸小國的忐忑不安,於是 一貫自我標榜仁義的宋襄公,便想憑藉宋為公國、爵位最尊的地位以及領導諸侯平定齊 亂的餘威,出面領導諸侯抗衡楚國,繼承齊桓公的霸主地位,並進而伺機恢復殷商的故 業。可是在當時,宋國的國力遠遠不逮楚國,宋襄公這種不自量力的做法,造成宋楚間 矛盾的高度激化,楚國對當年的齊桓公是無可奈何的,但這時對付宋襄公卻是遊刃有餘, 所以它處心積慮要教訓宋襄公,結果終於導致了泓水之戰的爆發。
  

且說宋襄公專心致志爭當盟主,雖然雄心勃勃,但畢竟國力有限,因此只能單純模 仿齊桓公的做法,以“仁義”為政治號召,召集諸侯舉行盟會,藉以抬高自己的聲望。
  

可是他的這套把戲,不僅遭到諸多小國的冷遇,更受到楚國君臣的算計。在盂地(今河 南省睢縣西北)盟會上,宋襄公拒絕事前公子目夷提出的多帶兵車,以防不測的建漢, 輕車簡從前往,結果為“不講信義”的楚成王手下的軍隊活捉了起來。
  

楚軍押著他乘勢攻打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幸虧太宰子魚率領宋國的軍民進 行頑強的抵抗,才抑制了楚軍的攻勢,使其圍攻宋都數月而未能得逞。後來,在魯僖公 的調停之下,楚成王才將宋襄公釋放回國。
  

宋襄公遭此奇恥大辱,真是氣不打一處來。他既痛恨楚成王的不守信義,更憤慨其 他諸侯國見風使舵,背宋親楚。他自知軍力非楚國之匹,暫時不敢主動去惹犯它;而是 先把矛頭指向臣服于楚的鄭國,決定興師討伐它,以顯示一下自己的威風,挽回自己曾 為楚囚俘的面子。大司馬公孫固和公子目夷(宋襄化的庶兄)都認為攻打鄭國會引起楚 國出兵干涉,勸阻宋襄公不要伐鄭。可是宋襄公卻振振有詞為這一行動進行辯護:“如 果上天不嫌棄我,殷商故業是可以得到復興的。” 執意伐鄭。鄭文公聞訊宋師大舉來攻,立即求救于楚。楚成王果然迅速起兵伐宋救 鄭。宋襄公得到這個消息,才知道事態十分嚴重,不得已被迫急忙從鄭國撤軍。
  

周襄王十四年(西元前638年)十月底,宋軍返抵宋境。
  

這時楚軍猶在陳國境內向宋國挺進途中。宋襄公為阻擊楚軍於邊境地區,屯軍泓水 (渦河的支流,經今河南商丘、柘城間東南流)以北,以等待楚軍的到來。十一月初一, 楚軍進至泓水南岸,並開始渡河,這時宋軍已布列好陣勢。宋大司馬公孫固鑒於楚宋兩 軍眾寡懸殊,但宋軍已佔有先機之利的情況,建議宋襄公把握戰機,乘楚軍渡到河中間 時予以打擊。
  

但是卻為宋襄公所斷然拒絕,從而使楚軍得以全部順利渡過泓水。楚軍渡河後開始 布列陣勢,這時公孫固又奉勸宋襄公乘楚軍列陣未畢、行列未定之際發動攻擊,但宋襄 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軍佈陣完畢,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宋襄公這才擊鼓向楚軍 進攻。可是,這時一切都已經晚了,弱小的宋軍哪里是強大楚師的對手,一陣廝殺後, 宋軍受到重創,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重傷,其精銳的禁衛軍(門官)悉為楚軍所殲 滅。只是在公孫固等人的拼死掩護下,宋襄公才得以突出重圍,狼狽逃回宋國。泓水之 戰就這樣以楚勝宋敗降下帷幕。
  

泓水之戰後,宋國的眾多大臣都埋怨宋襄公實在糊塗。可是宋襄公本人並不服氣, 在那裏振振有詞為自己的錯誤指揮進行辯解。說什麼“君子不重傷”(不再傷害受傷的 敵人),“不禽二毛”(不捕捉頭髮花白的敵軍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敵人於險 隘取勝),“不鼓不成列”(不主動攻擊尚未列好陣勢的敵人)。可見其執迷不悟到了 極點,因而遭到公子目夷等人的嚴厲批評。第二年夏天,宋襄公因腿傷過重,帶著滿腦 子“仁義禮信”的陳舊用兵教條死去了,他的爭當霸主的夙願,也有如曇花一現似的, 就此煙消雲散了。
  

泓水之戰規模雖不很大,但是在中國古代戰爭發展史上卻具有一定的意義。它標誌 著商周以來以“成列而鼓”為主要特色的“禮義之兵”行將壽終正寢,新型的以“詭詐 奇謀”為主導的作戰方式正在崛起。所謂的“禮義之兵”,就是作戰方式上“重偏戰而 賤詐戰”,“結日定地,各居一面,鳴鼓而戰,不相詐”。它是陳舊的密集大方陣作戰 的必然要求,但是在這時,由於武器裝備的日趨精良,車陣戰法的不斷發展,它已開始 不適應戰爭實踐的需要,逐漸走向沒落。宋襄公無視這一情況的變化,拘泥於“不鼓不 成列”“不以阻隘”等舊兵法教條,遭致悲慘的失敗,實在是不可避免的。這正如《淮 南子》所說的那樣:“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為義,於今為笑,古之所 以為榮者,今之所以為辱也。”
  

總而言之,在泓水之戰中,儘管就兵力對比來看,宋軍處於相對的劣勢,但如果宋 軍能憑恃佔有泓水之險這一先機之利,採用“半渡而擊”靈活巧妙的戰法,先發制人, 是有可能以少擊眾,打敗楚軍的。遺憾的是,宋襄公奉行“蠢豬式的仁義”(毛澤東 語),既不注重實力建設,又缺乏必要的指揮才能,最終覆軍傷股,為天下笑。
  

當然在宋國臣僚中,也不是人人都像宋襄公這般迂腐的。 公孫固等人的頭腦就比較清醒。他們關於乘楚軍半渡泓水而擊的方略和乘楚軍“濟 而未成列而擊”的建議,體現了“兵者,詭道”、“攻其無備”的進步作戰思想,從而 為後世兵家所借鑒運用。如孫子就把“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 定為“處水上之軍”的重要原則之一。至於實踐中以“半渡擊”取勝的事例更是比比皆 是,柏舉之戰中夫概清發水半渡擊大敗楚軍就是典型一例。
  

泓水之戰的結果使得宋國從此一蹶不振,楚勢力進一步向中原擴展,春秋爭霸戰爭 進入了新的階段。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泓水之戰----------撞破舊“軍禮”迷戀者夢幻的警鐘

那位毛澤東先生,到底是那國的名人?Snow不是太記得他是誰,倒像一位軍事界奇才似的。等等...好像有點印象了,主張『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待我擾,敵疲我剿,敵逃我追』的游擊戰鼻祖。還有就是主張用農村包圍城市來奪取政權的那位.....


好像是在某次戰役中,當遇上國軍從德國邀請回來的三流軍事顧問,便遭敵方用壁疊戰略打垮的那一位...偉大的...毛甚麼....


言歸正傳...認真的回應,戰爭不談道德、仁義,戰爭的最大目的是為了勝利,不惜使用任何手段,如果並不是決心徹底消滅敵人,那當初請不要宣戰。正如福克蘭群島之役,英國為了與阿根廷爭奪相隔本土千里的小島,不惜功本地作戰,連後來戰敗的阿根廷方面也說,「想不到英國人會為一個小島而不惜犧牲一切。」英國平常不會輕易言戰,但一旦公開宣戰,便要徹底達到勝利目的。阿根廷人不懂這個道理,所以縱使他們曾經是世界上的十大工業國之一,聲稱下一個世紀是阿根廷人的世紀,最後還是弄至國家經濟破產收場。


正如今天某國聲稱下一個世紀是某種皮膚顏色的人的世紀,常常輕易堅稱不惜一切收回甚麼自古不可分割的領土,看看該國國內的小朋友爭著吃麥當勞,這個、下個世紀是甚麼人的世紀,盡在不言中。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一葉蔽目 不見泰山

回覆: 泓水之戰----------撞破舊“軍禮”迷戀者夢幻的警鐘

說真的,其實我一直不認為宋襄公是霸主

不過,我認為就算宋襄公不講他那愚蠢的仁義道德

還是無法戰勝楚軍

因為當時楚軍的將領是楚國的一代名將(好像叫公孫啥的,找到在補充)

因此楚軍應該是不會這種兵家大忌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泓水之戰----------撞破舊“軍禮”迷戀者夢幻的警鐘

通常上古、中古時代一個民族的軍事是否強盛,大致上是有數個因素促使。

文藝文化落後的;

懂得使用鐵器作多元代武器的;

在生產上還停留在畜牧業、狩獵形式;

民族服裝是緊身的,意味著方便及先進生產力優先;

以古代的亞述帝國最具備以上的條件,而他們的民族是勇猛的。

亞歷山大軍隊雖所向皆勝,但攻下波斯國首都也對其輝煌的文明感到自卑。

羅馬帝國在未完全吸收希臘文化時,還只是一群蠻族。

宋襄公雖位處中土,文化水平比荊楚高,但不代表軍事力比別人強。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1 20:15 , Processed in 0.01869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