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省思】 諸葛亮

[複製連結] 檢視: 5523|回覆: 21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歷史上孔明被稱為天下第一軍師.不過網路上對孔明的批評也最多
其中有:

《著名的三分天下並非孔明的創建》
例如孔明的隆中對.魯肅也提出了讓孫權與曹操依長江天險二分天下的榻上對
周瑜.程昱.賈詡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
但是相較於孔明.孔明的難度顯然高出了許多.並且有系統完成了規劃
雖然並非孔明獨創.但以孔明完成度最高.也最成功

《六出祁山.勞民傷財》
大部分人認為.孔明前後出師.為的是以攻代守
原因蜀國不攻.只有坐以待斃.何況哪一次孔明不是在劣勢的情況下出兵?
魏國尚且不能吞蜀.反被孔明六出祁山.是魏國該檢討自己才對

《不能重用魏延》
孔明並不是沒有重用魏延.只是重用魏延不代表就必須什麼事都聽他的
例如劉備任用孔明.也沒有任何事都聽孔明的

《沒有為蜀國培養優秀的人才》
有人說.諸葛亮沒有培養接班人.在他死後蜀國就跟著滅亡了
其實蜀國的滅亡是在孔明死後的三十年才滅亡的.人才有姜維.劉巴.法正.楊儀等人
如果劉禪的昏庸導致蜀國滅亡.那也是三十年以後的事.而孔明從出茅廬到五丈原逝世也不過二十七年
比孔明在的時候還長.如果孔明能培養出跟他一樣利害的人才.孔明真的是神仙了

《不懂時勢大局.沒投奔曹操》
以當時的情勢而言.的確是曹操最有勢力.如果投奔曹操.也許也不會有三國時代.中國能更早實現統一
但是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儘管曹操出名的愛才.但也出名的忌才
孔明投奔曹操.難免落得像荀彧.郭嘉一樣的下場


孔明之所以偉大.在於他不只有政治上的才能.也有戰術運用與戰略上長遠的眼光
例如劉備死後.孔明並沒有譴責吳國.反而遣使鄧芝赴吳.與孫權結好
229年.孫權稱帝時.也是孔明力排眾議.派陳震向吳國道賀.致力於兩國友好
治理南蠻方面.除了著名的七擒七縱.孔明也在與南蠻表達善意方面下了許多功夫
法治.孔明以德用人."吏不容奸.人懷自厲".以刑治人"科教嚴明.賞罰必信"."刑政雖峻而無怨者"
用兵.以少擊眾.以弱擊強.反倒是魏國採取守勢.又發明連弩元戎.木牛流馬
自我要求嚴格.以身作則.從不"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一直到死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

三國志下的孔明和三國演義上的孔明在描寫方面差很多

雖然很想相信演義裡說的他;但正史的評價我比較欣賞

.... 我矛盾>w<"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

其實孔明換個角度想也並不失為一個梟雄 因未能有幾個像他內挾君主外令群臣而有能讓後人歌頌的呢?
如果真的讓他僥倖統一了全國而復漢朝,難保他不會是另一個王莽(不然劉備也不用快死了還不忘分他的權) 一切只因為歷史的因緣巧合將他塑造成一個英雄"王莽禮賢下士時 周公恐懼流言日 若使當時身便死
一生真委孰能知呢?)
 
蠻喜歡這各版的 一向對歷史十分有興趣 希望這各版能重新喚起大家對歷史的重視並能了解歷史已史為鏡能讓自己不犯前人之失而享幸福美滿的生活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

雖然我也蠻佩服孔明的~
但是這陣子覺得孔明還不夠資格稱為天下第一軍師
管仲~張良~這些人比起孔明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孔明在的才能的確是不容忽視~
但演義中的孔明的確誇大了不少~如空城計~
 
不斷前進,永不停止。 追吧! 追逐自己的夢。 逐夢踏實!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

[QUOTE=klm]雖然我也蠻佩服孔明的~
但是這陣子覺得孔明還不夠資格稱為天下第一軍師
管仲~張良~這些人比起孔明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孔明在的才能的確是不容忽視~
但演義中的孔明的確誇大了不少~如空城計~[/QUOTE]
與管仲.張良相比
孔明真的不如他們嗎
諸葛孔明出仕前便曾自比管仲.樂毅
一次與友人崔州平.石韜.孟建與徐庶四人閒談時曾說
"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
眾人反問孔明.孔明笑而不答
而孔明的這種自信與驕傲並不是常人所擁有的
除非真有如此才能與氣度才能做出這種發言
而孔明事後也真的做到了宰相

管仲雖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但是在此之前.齊國已經是春秋時代的大國
比起孔明輔佐劉備從新野彈丸小城.並在北有亂世梟雄曹操.南有孫權.周瑜的威脅下
達到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成就.超越管仲與樂毅了

而張良為劉邦打天下.被劉邦稱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人才
後世另有"謀聖"的稱號.與蕭何.韓信併稱"漢初三傑"
以結果論.劉邦統一了中國.但劉備只做到了鼎立一方
但是如果比較時代背景.張良以報國仇家恨起家
先是刺殺秦王不成.之後才投靠劉邦
而孔明則是為了人民與大義效忠劉備
張良為劉邦出謀策劃.孔明除了出謀策劃外.尚且親自負責軍務.帶兵打仗
同樣的項羽為人不可一世.殺人如麻.火燒阿房宮.不為眾服.自取滅亡指日可待
然曹操亂世梟雄.手下人才無數.孔明除輔佐劉備外.還要應付各方人才的挑戰
不同的環境當然也不可同日而語了
而空城記雖然是演義誇大不實.但是孔明六出祁山.來去自如.司馬懿也怕孔明三分卻是事實

至於孔明是否真有王莽之心.應該不太可能
而劉備分孔明權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是有人說劉備是在演戲嗎^^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

[QUOTE=聖代]與管仲.張良相比
孔明真的不如他們嗎
諸葛孔明出仕前便曾自比管仲.樂毅
一次與友人崔州平.石韜.孟建與徐庶四人閒談時曾說
"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
眾人反問孔明.孔明笑而不答
而孔明的這種自信與驕傲並不是常人所擁有的
除非真有如此才能與氣度才能做出這種發言
而孔明事後也真的做到了宰相

管仲雖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但是在此之前.齊國已經是春秋時代的大國
比起孔明輔佐劉備從新野彈丸小城.並在北有亂世梟雄曹操.南有孫權.周瑜的威脅下
達到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成就.超越管仲與樂毅了

而張良為劉邦打天下.被劉邦稱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人才
後世另有"謀聖"的稱號.與蕭何.韓信併稱"漢初三傑"
以結果論.劉邦統一了中國.但劉備只做到了鼎立一方
但是如果比較時代背景.張良以報國仇家恨起家
先是刺殺秦王不成.之後才投靠劉邦
而孔明則是為了人民與大義效忠劉備
張良為劉邦出謀策劃.孔明除了出謀策劃外.尚且親自負責軍務.帶兵打仗
同樣的項羽為人不可一世.殺人如麻.火燒阿房宮.不為眾服.自取滅亡指日可待
然曹操亂世梟雄.手下人才無數.孔明除輔佐劉備外.還要應付各方人才的挑戰
不同的環境當然也不可同日而語了
而空城記雖然是演義誇大不實.但是孔明六出祁山.來去自如.司馬懿也怕孔明三分卻是事實

至於孔明是否真有王莽之心.應該不太可能
而劉備分孔明權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是有人說劉備是在演戲嗎^^[/QUOTE]
同意~
因為時代不同造成的結果也不同了~
時勢造英雄呀~~~
也許孔明是另一種時運不濟吧!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

[QUOTE=喬巴~梵倫坦]三國志下的孔明和三國演義上的孔明在描寫方面差很多

雖然很想相信演義裡說的他;但正史的評價我比較欣賞

.... 我矛盾>w<"[/QUOTE]
知道嗎~~其實演義中的事件是改過的
例如  演義形容周公瑾是個小人之心的人   但陳壽所編的三國志中形容周郎是個   千古豪傑   肚量很大~~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

所以說.三國演義裡蜀國的人物.都被誇大歌誦.反之都被描寫為歹類.所以反方向思考就會發覺.吳.魏兩國的人才.絕對比屬國優勢.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

以諸葛亮之才智,當然看的出當時天下英雄強弱之勢.曹操哪時早平了准南袁術..河北袁紹..徐州呂布1..儼然己有統一江左的趨勢..孫權繼承父兄之家業,虎距江東...人心歸附..財富充足..同時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又在孫灌帳下..身任謀士...但他沒有投曹操..也沒有投孫權..但選擇了一個毫無基礎的劉備..來白手起家
當時劉備寸土俱無寄人籬下..在荊州牧劉表哪裡作客..諸葛亮是為了劉備三顧之恩把自己畢生禍褔..寄與劉備..幫他打天下的嗎!?
個人認為...當時亮著投佐曹操..不必等曹丕受漢禪..曹操及身就能統一宇內了...若佐孫權至少孫權不會偏安江左..可惜諸葛亮幫的是一個什麼也沒有的劉備..結果只能三分天下..無複統一之望
但換個角度來想的話..曹操帳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亮是否擠的出頭是個問題..尚且曹操性猜忌..連彌衡..張松都不能重用..許攸之輩也要殺其而安心..曹操能讓諸葛亮放在手邊..讓他輕輕搖著鵝毛扇子嗎!?
再說到投向東吳..孫權與諸葛亮的關係..怎能跟周喻相比!?周喻乃是其兄孫策的好友..孫策曾咐之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喻...周喻事實上是東吳的決策者...孫權對周喻實際上是執兄禮而待之的..諸葛亮也曾道: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所以才會選擇了一個對他推心置腹的劉備
因此諸葛亮的一生謹謹慎慎的立功創業...一步也不敢走錯...為的只是資本太小..以至不能放手一搏...然而亮生平辛辛苦苦訂的聯孫抗曹政策..被劉備手破壞..所得的結果是全軍覆未..連劉備自己都賠上了一條老命
感覺上..諸葛亮並非不及張良之輩..其死前留下的軍營佈陣連其敵仲逹都深感不及..真正不及張良的可能只有出師未捷身便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吧..但諸葛亮真正令後人佩服的..便是為其後的人們立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好榜樣吧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

資料來源:轉載自歷史智囊電子報


歷史上曾經使用過的空城計:

一:《曹操》
興平二年,曹操41歲時,呂布與陳宮率領一萬多人進攻曹操營寨。
當時曹軍大都出去收割麥子,在營中的,包括曹操本人,還不到一千人。
曹操不慌不亂,命婦女留在營裡,他率領少數兵馬列隊於營外。
呂布見曹操兵力單薄,女人擔任守備,頗感納悶,
觀察地形地物時發現西邊有大堤,南邊則是茂密深廣的樹林。
呂布懷疑曹操用誘敵之計。
他說:「曹操詭計多端,我們不要上他的當。」於是退兵十餘里。

呂布難得聰明,卻反被聰明所誤,曹操緊急調回割麥的兵馬,穩住陣腳。
呂布知道上當,第二天捲土重來,曹操把一半兵力埋伏起來,另一半暴露在外。
呂布心想曹操又再虛張聲勢,不再受騙,於是輕敵冒進。
曹軍且戰且退,誘引呂布大軍逼進埋伏圈時痛擊,大破呂布。

二:《趙雲》
劉備和曹操展開漢中爭奪戰,
某日,曹操派兵在北山下運送數千萬袋米,劉備麾下的老將黃忠見有機可乘,決意劫糧。
過了好一段時間,還沒回營,趙雲帶著數十名騎兵出營探查。
忽然大批曹軍出現在面前。
趙雲且戰且退,逃回營區。
趙雲的部將見曹軍來勢洶洶,準備關閉營門。
不料,趙雲反其道而行,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

大門一開,藝高人膽大的曹操,反而懷疑內有伏兵,不敢追殺,急忙退去。
趙雲見曹軍一退,立刻轉守為攻,下令軍士擂鼓,霎時鼓響震天,聲威嚇人。
趙雲領兵從營內殺出,卻不接戰,只以勁弩從後面猛射。
曹軍驚駭,自相蹂踐,許多人墮入河中淹死。
次日,劉備來到趙雲營寨,檢視昨日戰場,贊嘆:「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三:《文聘》
孫權親領五萬大軍,包圍魏國大將文騁駐守的石陽城。
當時天降大雨,石陽的城柵崩壞,百姓又散在田野之間,吳軍突然攻來,趕修不及。
文聘急中生智,命令城裡的人躲藏起來,他自已裝做高枕無憂,安睡不起。
孫權打聽到這等怪事,心生疑慮,不敢進攻。

四:《祖珽》
公元573年,南北朝時期,北齊的祖珽出任北徐州刺史時,
南陳軍隊大舉進犯,當地百姓裡應外合,形勢急迫。
祖珽臨危不懼,命令士兵大開城門,守城的士兵統統步下城牆,靜坐在街巷內。
街道禁止通行,全城寂靜無聲,雞不鳴、狗不吠。
敵人來到城下,懷疑眼前是一座空城,不知所措。
這時,祖珽突然命令士兵高聲吶喊,震撼效果十足,把南陳軍隊嚇跑了。

五:《張守珪》
公元727年,唐玄宗時,吐蕃進攻瓜州,守將殉難。
張守珪奉命擔任瓜州刺史。
到任後,帶領百姓修築城牆,還沒修好,吐蕃再度來襲。
全城軍民驚慌失措,張守珪說,敵眾我寡,不能硬碰硬,必須施用計謀退兵。
於是,他命令眾人在城樓擺好酒席,找樂隊來吹打彈奏,他和將士們飲酒作樂。
吐蕃人見了,疑心城裡有埋伏,便撤兵而去。

六:《蕭承之》
南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南宋派軍攻打北魏,計畫收復黃河以南的失土,
起初節節勝利,後來卻被北魏軍隊逆轉,北魏軍隊攻啊攻,攻到濟南城。

濟南城裡只有幾百名士兵,怎麼抵擋得了?
太守蕭承之命令士卒隱藏起來,大開城門。

北魏軍來到濟南城下,見城門大開,內無一人,疑心裡頭有詐,
不敢冒險,因而引軍撤離。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9 03:20 , Processed in 0.02446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