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無奈

回覆: 中國歷史

元朝 (1206-1370) -

西元1206年,52歲的蒙古酋長鐵木真被推舉為大可汗,稱成吉思汗,意為"世界的統治者"。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他的帝國經不斷的征戰,最終導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的形成----"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並沒因他的逝世而停止擴張,相反他的子孫們把他的帝國席捲延伸至歐洲,成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空前帝國。帝國的建立,促進了歐亞大陸間的相互影響,建立了通行無阻的商道,使當時的人對世界有更新的瞭解。

蒙古帝國是一個超級大帝國,地域之廣,幾乎無法作有效的統治,蒙古人採取分制的制度,把他們的帝國分為幾個汗國,分別為「元帝國,吐蕃宗教國,察合台汗國,窉察闊台汗國,欽察汗國,伊爾汗國」,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把原來屬西夏帝國,金帝國,宋帝國,大理帝國和蒙古本土合併成一個帝國,國號"大元",為《易經》「大哉乾元」之意,蒙古國從此由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變為中華帝國正統王朝的一個朝代。

元世祖建立帝國後成為蒙古汗國唯一的宗主,建都北京,北京成為遠至多瑙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世界之都,元朝廷為把境內的子民分為四等,第一當然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人(中亞人),第三是漢人(中國北方人),第四是南人(中國南方人)。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人的地位最低。

把職業的等級分十級: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儒者的地位比娼妓還低。

元帝國還對一些沒被征服的鄰邦進行大規模的征伐,包括日本,緬甸,佔城,安南和爪哇。不斷的征戰和元政府的歧視漢人政策,在漢人不斷地反抗下,終被逐出中國本土,回到蒙古故地,元帝國也隨之滅亡。

蒙古的宗主們大多信奉佛教,但是,在1307年的一場宮廷鬥爭中,中華文明面對一場大危險。忽必烈的孫子阿難答(Ananda)傾向於伊斯蘭教。他能熟悉《古蘭經》,並擅長於阿拉伯文,是寧夏的長官(達魯花赤),是寧夏境內伊斯蘭教的熱情宣傳者。他的父親元成宗為了使他轉而皈依佛教,曾一度囚禁過他。元成宗死時(1307年2月10日),阿難答企圖奪取帝位,但是他的侄兒海山獲得了帝位,並處死他。中華文明避免了一場將會是很徹底的改變的危機。
-----------------

------------------------
-------------------------------
明朝 (1368-1644) -

西元1368年,強大的蒙古帝國元終在一片的農民起義中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我可憐的中華民族從一個厄運又走進另一個黑暗的長夜。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雖是一個由純中國人建立的王朝經二十年的努力,統一了中國,但朱元璋把明王朝建成一個極度中央集權的政權,對他的朋友,舊手下和大臣等進行大屠殺,這種自私和愚昧的性格傳給了他的子孫,他的子孫們以此心態治理中國,雖有效的保持王了王朝的穩定,但榷把中國籠罩在一片恐怖的氣氛中。這種心態還表現在對智識方面,明王朝對科舉的範圍只局限在儒家的"四書,五經"中,寫文章只用八股文,此時的歐洲已進入文藝復興時代,而中國人的榷只生活在一片的壓迫中。

中國人的苦難,很少來自外敵,但來自本國的暴君暴官,中國人如果不建立一個有效的民主政權,暴君暴官就永遠沒完沒了,而中國人的日子就永遠要等待英明的君主的到來。

明政府對海上的擴張由鄭和所帶領,航行距離之長,在當時的世界無人能出其右,鄭和所帶領的船隊航行印度洋和南中國海,好像泛舟於中國的內湖。帶給諸國很大的衝擊。但由於中國是一農業帝國,對從事海外事業可能獲利這一點,並不感興趣,逐將海洋留給了阿拉伯人和歐洲人。

明末,宦官專政,明政府為填補應付對付女真族後金的外侵,和鎮壓闖王李自成的流寇,不斷加稅,"遼餉"(東北女真),"剿餉","練餉"給百姓加深負擔,政治腐朽,為官貪汙成風,是明末的一大痼疾。終于明王朝在內憂外患之下,走向滅亡。
---------------------
------------------------
-------------------------------

清朝 (1644~1912)-

清王朝是中華帝國的最後一個王朝,明王朝的腐敗,再加上李自成的暴動,加速了漢族最後一個王朝的滅亡.舉而代之的是中國北方的滿清王朝.他帶領中華帝國進入了另一段強盛時代.其中康熙(愛新覺羅-玄燁),更是中華帝國歷史上少有的英明的皇帝.是"... 中國歷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年輕氣壯,有劉邦豁達大度的胸襟和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智慧."(柏楊,<<中國人史綱>>)

以下是柏楊的《中國人史綱》對清王朝的評論:

...... 清王朝的壽命二百九十六年,共有十二個皇帝,十二個皇帝中,將進三分之二的皇帝都很能幹,瞭解並努力完成他們的責任,三分之一的也都屬中等才智,像明王朝那樣一連串草包惡棍型的君主,清王朝一個也沒有.中國還沒有一個王朝,包括周王朝,西漢王朝,東漢王朝,唐王朝在內,出現過這麼多具有很強能力,而又肯辛勤工作的帝王

____ 站在當時的民族感情上,由漢人組成的明王朝的覆亡,使人悲痛.但站在中國歷史的高峰迴顧鳥瞰,我們慶幸它的覆亡.明王朝本世紀(十七)的疆域已萎縮到三百餘平方公里,而且仍繼續不斷萎縮,內政的改革根本無望,只有越變越壞,如果拖下去,拖到十九世紀,根東侵的西洋列強相遇,我可以肯定地說,中國會被瓜分,中華民族會成為另一個喪失國土的猶太民族,而且因為沒有猶太民族那種強烈的宗教感情作為向心力的緣故,將永遠不能復國,至少,注意一點,二十世紀清王朝一再割地之後(總共割掉了一百五十餘萬平方公里),中國仍具有一千一百四十萬平方公里),比明王朝要大三倍,使中國具有翻身的憑借
-----------------


網止:http://www.greatchinese.com
/emperors/table.htm
多謝 藍色冬天 的支持及聲望@@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歷史

原來我已經給了兩個聲望.....~"~

自己都不知道....=0=
 
請至控制面板重新儲存簽名檔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歷史

在下我熟知的三皇乃是
天皇、地皇、人皇。


五氏:
燧人、神農、有巢、伏羲、女媧。

四大聖王:

「堯帝」=伊祁放勳。「舜帝」=姚重華。「禹帝」=姒鯀的兒子叫姒文命

「湯帝」=子天乙,以上四人加姬軒轅(公孫)

五帝號稱是帝卻不過是部落酋長,

其實帝的本意代表的是『氏』。

其中第二帝姬顓顼還規定了女子出門須靠跟在男子後面或靠牆邊行走。

而儒家口中的禪讓根本不存在,那只是美化再美化的神話

就如同牧野之戰打的如此血腥,卻被說成以德服人

儒家的僵化思想荼毒華人地區多年,或許有一天,會有更心的學說出現

讓人們脫離儒家的捆綁,不過那也意味著不過是投向另一個醬缸吧。

時代越混亂,思想越自由。
 
[IMG]http://home.pchome.com.tw/web/helzone/981871_715372.gif[/IM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4 05:56 , Processed in 0.01898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